第二章 探索未来世界 恋爱——5分钟决定一生

大学时,张亚勤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在图书馆、在寝室里看书,或者刚刚从操场上踢完球回来,就会有年龄大的同学走过来,捅捅他,塞给他一个封好的信封,还带着一脸不好意思的神情说:“哎,亚勤,帮我把这封信送到××系的×××那里吧,改天我陪你下棋!”说完后,这个同学就会表情极不自然地借故匆匆离开,留下一脸茫然的张亚勤。

因为年龄小,“大同学”们都愿意找张亚勤做“地下红娘”,而他从来都“不辱使命”,及时将信送到指定的女孩子的手中,唯一的一次意外是,他把东西带“没”了。

张亚勤在北京的一位男同学正在追求中国科技大学的一个女孩。正好当时张亚勤在北京参加活动,活动结束,男同学交给他一包礼物和一封信,让他转交给那个女孩。拿到礼物和信的当天晚上,张亚勤就要赶回安徽。由于路途不算太远,他就没有准备路上吃的东西,不巧火车晚点了很长时间,张亚勤又困又饿。无意中,他看到了那包用牛皮纸裹着的鼓鼓囊囊的礼物,想起来那位同学说过里面是一些吃的。张亚勤在心里小小挣扎了一番,最终饥饿战胜了理智,他拆开包裹,一股浓浓的肉香扑面而来—送到眼前的酱牛肉怎么可能放过?一会儿工夫,一大包东西就被吃得见底了。

吃得心满意足了,张亚勤开始琢磨,自己把同学送给心上人的礼物吃没了,怎样转达同学的那份心意呢?总不能光给人家一封信吧。索性,他把所有吃的东西列了一份清单,回学校见到那位女同学,张亚勤把这张手写清单和那封信一并交给她,并一本正经地说:“酱牛肉十分正宗!”

回忆自己在中国科技大学的三大成就,张亚勤总结,除了理想主义的熏陶和开阔眼界,第三就是,“认识了女朋友,并且后来‘很不幸’成为我的老婆。我相信命运,当时见面5分钟,就觉得应该是她。”

1985年,张亚勤19岁,读研二,也就是这年,他遇到了后来成为他太太的汪健。汪健也是中国科技大学学生,通过正常高考上了中国科技大学,因此尽管与张亚勤同岁,却比他低四个年级,当年正读大三,是个“小师妹”。两人相识于一位老师家。用张亚勤的话说,见到汪健的那一刻,他心里大概就有底了,感觉“就是她了”。

确定了目标,接下来就是攻关。

当时,张亚勤的论文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所以时间很充裕,他制定了一整套恋爱攻略,第一步就是创造见面机会。为了能常常与汪健“不期而遇”,张亚勤颇花了一番心思,他辗转找到一个认识汪健的同学,又通过这位同学跟汪健的好友联系,搞到了汪健平时在什么地方上自习、去哪个食堂吃饭、上课喜欢走哪条路等重要情报。

作好“信息调研”后,接下来就是制造机遇。于是,汪健在上下课、去食堂或图书馆的途中,总能“偶遇”这个带着温和笑容的男孩儿。有时,她刚出宿舍,走在通往图书馆的路上,正好他从旁边的小路过来,也是去图书馆,于是两个人一起走上一段路,顺路聊几句。有时,汪建刚刚下课,正步履匆匆地奔向食堂,张亚勤也“碰巧”从后面赶上来……既然遇上了,两人也随口聊几句,但是每次话都不多。

暑假来了,张亚勤得知汪健暑假不回家,留在学校学习,还报名参加了一个为期两周的英语班。汪健报名后,张亚勤也紧随其后报了名。上课时,他就坐在汪健后面,随时关注她的一举一动。可是,汪健却是个“冰美人”,始终不为所动,依旧是按照自己的节奏上课、做笔记,下课也不打声招呼,自己就走了。

正好英语班里有一个两人共同的朋友,那个朋友看到张亚勤毫无进展,索性亲自上阵当起了“亲友团”,同时约了他们俩一起去看电影。电影散场,按照朋友的设计,汪健自然要和张亚勤一起坐公交车回学校,两人总可以一路聊聊。到了中国科技大学这一站,两人一前一后下了车往学校走去。看到汪健一言不发,张亚勤不禁有些着急。眼看汪健就要到宿舍了,张亚勤给自己鼓了鼓劲儿说:“我喜欢你,你做我女朋友吧!”

没想到汪健还是那么“冷静”,并没有停下脚步,一边往前走一边说:“咱们年龄都还小,我现在就是学习第一,你也要重视学习,不要过早地想这个问题……”张亚勤的第一次表白就这样宣告失败了。

暑假结束,张亚勤上了研三,没想到情况却柳暗花明。新学期刚开始没几天,汪健居然自己来找他,跟他探讨学习中的问题。是什么让汪健的态度一下子就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呢?原来,又一个“亲友团”成员出马了:张亚勤和汪健有个共同的朋友叫邓静,在北大英语系读研。暑假里,一群年轻人一起去郊外玩,邓静知道了张亚勤和汪健之间的故事,觉得自己必须做点什么撮合这两个都很优秀的好朋友。于是,邓静洋洋洒洒地给汪健写了一封信:“(张亚勤)是我碰到的最优秀的男孩子,值得好好珍惜……”

汪健非常欣赏邓静,不仅因为邓静的英语口语特别好,她常常跟邓静一起练口语,更因为两人在性格和价值观等诸多方面都惊人地相似。应该说,邓静这个“亲友团”是找对了路。收到邓静写得密密麻麻的两页纸,通篇都是中肯的分析和建议,本来就对张亚勤印象不错的汪健于是开始重新考虑这个问题了。等到回家再问问父母,父亲一听张亚勤是少年班的,马上“放行”:“学同样专业的好,又是少年班出来的,不错!”

就这样,暑假过后,汪健主动来找张亚勤“问问题”。学习的事难不住张亚勤,他对汪健做到了有问必答,两个人都是无线电电子工程专业,课业上汪健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经张亚勤轻轻一点拨就豁然开朗。而张亚勤对那段时光最深刻的记忆就是他再也不用一个人跑食堂了。习惯早起的汪健每天都会准时去食堂买早餐,在人满为患的图书馆占好座位等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