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之后,张亚勤不仅去姥姥家,也会去奶奶家,有时候他还要被大人安排到西安的另一位亲戚家。太原的母亲家、运城的奶奶家和姥姥家、西安的亲戚家,成了幼年的张亚勤时常往返的地方。长途跋涉是他对自己童年最深刻的记忆之一—灰蒙蒙的清晨,天还没亮,母亲就已经准备好了早饭。这又是一个出门的日子。迷迷糊糊地起床洗漱吃早饭,张亚勤背上书包就去了车站。
一般情况下,总会有亲戚到火车站接亚勤。但在那个依赖信件传递信息的年代,出现意外并不意外。
“7岁那年夏天,我和往常一样,一个人坐火车去奶奶家。母亲给那边的亲戚写了信,让他们安排人去火车站接站,但没想到他们没能及时收到这封信。我一下火车,周围没有一个认识的大人,就懵了。那时没有电话,身上钱也不多,再原路回家是不大可能了。想了想,我觉得我记得去奶奶家的路,于是就决定还是去奶奶家。”
几十里的山路,大雨,凭着记忆一路走一路问,整整一天,当满身满脸都是泥水的亚勤出现在奶奶面前,全家人看着这个7岁的孩子都惊呆了!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张亚勤怎么能一个人就来了。看着浑身湿淋淋脏乎乎的亚勤,大人们又是心疼又是后怕,但只有7岁的孩子却因为大人们的表情兴奋起来,觉得自己真是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他对呆呆看着他的奶奶笑着说:“我饿了。”长大以后再提起这件事,张亚勤都慨叹:“这件事情给了我勇气,日后再遇到各种困难时,想起这件事,我就明白没有什么事是过不去的。”
孩子的世界总是充满梦想。每次坐公交车,穿着制服戴着白手套的公交车司机都深深地吸引着亚勤。在他眼里,公交车司机无疑是一个英雄般的人物,开着大车,拉着一车人去这儿去那儿,着实了不起。不过,当公交车司机的梦并没有做多久,张亚勤的偶像又变成了雷锋叔叔,他穿着笔挺的绿军装,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全国人民都要向他学习,于是,张亚勤又想当兵做雷锋叔叔。而军棋、美术、二胡、乒乓球也都曾经是亚勤一度的梦想,加上聪明,学什么都快,往往是初学的几天搞得轰轰烈烈,等学得差不多了,很快就又有新东西吸引住了他。
“9岁那年,有一天吃过晚饭,我又开始拉二胡。母亲突然走过来,伸手就把二胡夺了去,并让我站起来。我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只能那么呆呆站着。没想到母亲把二胡摔在一边,弯腰就冲我来了两巴掌。没有任何缘由就挨打,我委屈地哭了,这时母亲又拿来我曾经很心爱的画笔和画得还不错的画稿,严厉地问道:‘你看看,这是你的画,你不是说要当画家吗?画了没几天,又迷上了二胡。你到底是想做画家还是音乐家呢?’”
张亚勤这才明白母亲是为什么打他,他从来没见过母亲发这么大的火,母亲接着说:“亚勤,你只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将来总要自己养活自己。所以你从现在起做事情就要有恒心。做好一件事并不难,难的是坚持下去。”
张亚勤一下子就明白了母亲的用心:“其实我母亲一直都想培养我的天赋,她总觉得以我的聪明,只要用心地钻研下来,总会在某一方面有所建树。然而,她却慢慢发现我也像其他孩子一样,做事没什么长性,喜欢把所有的学习当游戏,喜新厌旧,没有一个兴趣能够坚持不懈。做一件事情,三五个月过去,一样可以忘得一干二净。这让她很担心,担心长此下去我会成为一个浮躁的人,做事三心二意,最后一事无成。于是,她生平第一次打了我。”
直到现在,母亲含着泪问的那句话一直敲打在张亚勤的心上:“你以后到底要干什么,你没有一技之长,长大了怎么生存?”张亚勤明显感觉到母亲的声音和手都是颤抖的。从那以后,选择和坚持成为张亚勤做任何一件事都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人的某些性格特质,在牙牙学语的懵懂之初就已经潜移默化地形成了。比如智商,你一出生就决定了,这就像一台电脑的硬件,几乎没有改变的可能。比如性格和观念,基本上都在你5岁之前定型。但有些东西则是可以通过教育改变的,比如说沟通的能力、知识、判断力,像用户界面一样。就这样构成了一个人完整的人格系统架构,并决定着命运的走向。
这个世界很复杂,你需要培养在复杂的世界里发现“简单”的本领,因为最后你在很困惑的时候,人的本能是一个如此简单但又无比可靠的东西,这是任何动物生存的根本。但是如果你从小的环境太过简单,你也许很难获得这种本能。
学生们总问我是怎么理解成功的。这个问题其实就是简化你的人生选择的过程。长远来看,你选择的事情一定要让你感觉到快乐,不要想这个事情别人会怎么想。那么,你必须要独立,要自己把事情想清楚。很多时候、很多环境下,你都无法要求完全平等。你的一生会很多次面临这样的局面,所以还是要独立,要明白自己在干什么。
每个人的人生中都有大的转折点。在中国,有些大事情是别的力量作决定,但很多小事情就不一样。你的不同选择就影响了你的道路。人有很多能力,最重要的是判断力,它比别的能力可能重要100倍。如果首先你的判断失误了,那么别的能力都没有用,也许你的沟通能力也很强,那就更错,因为你可以轻而易举地把你的错误判断传达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