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所有的人,都曾被一首歌打动过,为其间的旋律,为某句歌词,或者没有缘由,只是单纯的感动。思念一个人,或者怀想一个人,总忍不住问自己,到底要几时才可以人海相遇?是啊,苍茫人海,我们不小心丢失了彼此,有一天彼此风雨归来,是否容颜更改?是否还能牵到彼此的手?
今夜偶然听到刘若英的《原来你也在这里》,因为一句歌词的巧合,让我感动不已。“在千山万水人海相遇,原来你也在这里。”关于刘若英,我知道的并不多,但是曾听人说过,她是一个感性的女子,写过许多感性的文字。后来看了乌镇的《似水年华》,被其深深地打动。只觉得她有一种洗尽铅华的美,犹如那座水乡古镇,在日落下缓慢地平静。
请允许我尘埃落定
用沉默埋葬了过去
满身风雨我从海上来
才隐居在这沙漠里
该隐瞒的事总清晰
千言万语只能无语
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
喔 原来你也在这里
啊 哪一个人
是不是只存在梦境里
为什么我用尽全身力气
却换来半生回忆
若不是你渴望眼睛
若不是我救赎心情
在千山万水人海相遇
喔 原来你也在这里
也许许多人要问,这首歌词和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有关吗?是的,有关。其实世间万物都有关联,人的情感亦是相通。无非是爱恨情仇、聚散离合,除此之外,还有些什么呢?但有时候,又会觉得人和人之间,本就毫无瓜葛,你有你的前因,他有他的果报。谁也不能代替谁的人生,谁也无法改变谁的宿命。
仓央嘉措自青海湖神秘失踪,亦算得上是尘埃落定,用沉默埋葬了所有的过去。倘若不是出于虚幻的想象,不是因为阿旺伦珠达吉的一本《秘传》,谁又知道仓央嘉措是否还存于人间,谁又知道他到底遁迹去了哪里?或是隐居在某个杳无人烟的山林荒野,又或是开始了一段漫无目的人生旅程。而这个名字,将永远存在于我们的梦境里,从此不离不弃。
多少追寻者,渴望与仓央嘉措人海相遇,渴望被他救赎。却不知道,离开布达拉宫他再也不是那个至高无上的活佛,落魄江湖,他甚至连自己都无法拯救,又如何去救赎你我。《秘传》里写出了仓央嘉措放逐民间,经历种种颠沛流离的遭遇,却也给他安排了无数匪夷所思的传奇。他的落魄成了上苍对他的考验,在这个艰辛的历程中,他始终不忘修炼佛法,不忘济世度人。
我们看到的仿佛是一个全新的仓央嘉措,他早已脱胎换骨,似一朵莲,落尽最后的花瓣,寻到他最终的果。唯有尝尽人间烟火,才了解世情风霜,才知道众生需要什么,知道到底要怎么做,他们才能享有真正的幸福。飘摇于世间,仓央嘉措一路行走,一路停歇,一路拾捡,也一路失去。命运骤然地变迁,让他从起伏中渐渐地学会了平静,从而拥有了佛那样浩然的襟怀,拥有了佛的从容与淡定。
1715年,三十三岁的仓央嘉措再次秘密返回拉萨,他究竟放不下什么?这座城,已经没有了属于他的江山,没有了他心爱的姑娘,可他始终对这片土地念念不忘。而那个取代了他活佛地位而住在布达拉宫的人,与他没有半点的瓜葛。六世达赖伊喜嘉措这个陌生的名字,不过是拉藏汗寻找而来的傀儡,他们之间的角色,犹如当年第巴桑结嘉措和仓央嘉措。更可笑的是,伊喜嘉措既然是六世达赖,那么他就是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与仓央嘉措相比,他才是一个莫名奇妙的假达赖。
再看一眼拉萨城,据说当年因他的离去,许多暗恋他的女子将房子涂成了黄色,如今那些房屋又被重新粉饰。没有谁会为一段无望的情感而痴痴地等待,没有谁会为一个不认识自己的人而怀想一生。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只不过是拉萨城的一个失踪的传奇,该忘的终究还是要忘。唯独他的情歌依旧似缭绕的烟火,在拉萨城的上空盘桓。如果说还有什么值得令人怀念,或许也就剩下那几首情诗了。
浪迹天涯近十年,仓央嘉措觉得自己已将世情看遍,亦觉疲惫不堪。他希望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停下脚步,静心坐禅,并且开始构建他理想的佛国,传扬精深的佛法,普度众生。行走的过程,确实给了仓央嘉措前所未有的历练。他深入红尘了悟菩提境界,懂得人生缘起缘灭不可强求。所以才会抛却情爱,再不提笔,写一首让自己心痛、让看客落泪的诗行。
直到有一天,仓央嘉措率拉萨木鹿寺十六位僧人,从拉萨经过青海抵达阿拉善旗时,他被这片辽阔而又宁静的土地深深吸引。人和人的邂逅在于缘分,人和风景的相遇也在于缘分,仓央嘉措第一次来到阿拉善,就明白自己与这里宿缘很深。这里山色秀美,草原辽阔,祥云萦绕,让他的心灵找到一种归宿的平静。
阿拉善盟地处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远离拉萨,西藏倾轧的势力争斗与这里无关。阿拉善政治稳定,民风淳朴,幅员辽阔,就像是一块远离纷争的世外桃源。这片土地的最高统治者第二代王爷阿宝战功卓著,被康熙选为额驸,深得皇帝宠幸,更加可以确定这里比别处安宁。加之这些年,拉藏汗虽然战胜了第巴桑结嘉措,赶走了活佛仓央嘉措,但他另立的六世达赖伊喜嘉措从来不被西藏的信众肯定。失去人心的拉藏汗被各个部落联手对抗,他对阿拉善盟地区根本无暇顾及。所以,仓央嘉措在这里最为安全,不必有任何的担心和惧怕,他可以在这里安定下来,弘扬佛法,为众生谋福。
三十四的仓央嘉措终于结束了他十年的风雨之旅,在阿拉善这个美丽的地方落脚,并且一留就是三十年。虽然期间也有多次离开,但最终还是会回到这里,阿拉善成了仓央嘉措后世的故乡。门隅,还有拉萨,都已是他的前世了。他留恋这片土地,是因为他自始至终都向往平和与安宁,而阿拉善,给了他一种可以安身立命的感觉。最后仓央嘉措在此地坐化、埋骨,至今阿拉善还流传着关于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圣迹和功德。
初到阿拉善的仓央嘉措,落脚于阿拉善旗贵族班子尔扎布家。班子尔扎布就是阿旺伦珠达吉的父亲,仓央嘉措和阿旺伦珠达吉的师徒情缘就是于此结下。那时候阿旺伦珠达吉才两岁,他自幼随仓央嘉措出家为僧,苦习佛经,后来赴西藏进修,造诣高深。之后又被仓央嘉措确定为第巴桑结嘉措的转世灵童,此间的玄妙之处,令人不得其解。
世间之事,总是离不开因果轮回。当初第巴桑结嘉措几乎掌控了仓央嘉措二十五年的人生,却料想不到他的转世灵童阿旺伦珠达吉到后来会成为仓央嘉措的首座弟子。如此错综复杂的缘分,究竟是算孽缘还是善缘呢?也正是阿旺伦珠达吉,这位第一个阿拉善蒙古族高僧,为其恩师仓央嘉措著了一本《仓央嘉措秘传》。给那些在迷雾中寻找仓央嘉措的人,指引了方向。然而他的书蕴含了太多的神奇,给了读者无尽的幻想,许多的故事,令人难辨真伪。
历史长河辽阔无边,深不可测,除非自己是那个亲历的人,否则谁也无法准确地讲述谁的一生。仓央嘉措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阿旺伦珠达吉亦是如此,可是历史上同样又记载仓央嘉措二十五岁就已死去。倘若他没有死,阿旺伦珠达吉的师父就真的是仓央嘉措吗?倘若他确实死在青海湖畔,那么阿旺伦珠达吉的师父又是何人?难道阿旺伦珠达吉为了写一本《秘传》,而将其师父虚构成仓央嘉措?
世事苍茫,而我们与生俱来就带着一个谜,行走于苍茫之中。多少风华传奇都散乱成烟,多少帝王将相都销声匿迹。每一座青山,每一条河流,都有无法言说的故事;每一株草木,每一块石头都有无法破解的谜底。我们还能凭借岁月遗留的细碎痕迹,找到些什么?或者说,这不断变迁的河山,又还能给我们留下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