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毕淑敏
启迪性:4.0分 易读性:5.0分 趣味性:5.0分 推荐度:4.5分
读过无数小说,也听过无数真实的故事。比较这两者后,我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
现实总比小说更离奇。
这个结论,也可以用到毕淑敏出的小说《女心理师》上。
仅从情节而言,小说作者可以凭借其想象力,虚构出现实生活中所不曾存在过的离奇来。然而,从人性而言,小说里人性的离奇永远超不过真实故事中的离奇。
由此,尽管《女心理师》的故事情节堪称离奇,但我却很少感到惊奇,因为我已知道,总有比这更离奇的,而这一切离奇都是合理的。
毕淑敏在这部小说中描绘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优雅的老太太得了癌症,即将不久于人世,但她临死前最牵挂的,不是已逝的老伴儿,不是孩子们,也不是什么秘密,而是101个洋娃娃。
这个“有一点儿像伊丽莎白女王”的老太太做了一辈子的女强人,安排过许许多多人的命运,但她却不知该如何安排这101个布娃娃的命运,是留给自己的儿女呢,还是捐到幼儿园去,或者和她的尸身一道火化……
这是一个鬼魅的故事,这鬼魅袭击了小说的主人公、女心理师贺顿,当听到那101个洋娃娃时,她被吓着了;当听到老太太说“把这101个洋娃娃和我的尸身一道火化”时,她更是被惊骇了。
年轻的女心理师的惊骇是有道理的,因为这的确是一个可怕的故事。贺顿让老太太想一想这101个洋娃娃究竟有什么象征意义,而老太太经过反思,也终于明白了它们的意义。
原来,每一个洋娃娃都代表着一个人,一个曾被她迫害过的人。“文革”时,她共迫害过101个人,她意识上从未计算过自己究竟害过多少人,但潜意识替她计算过了——你曾经害过101个人,并指引她得到这101个布娃娃,爱它们胜于一切,仿佛这样就可以赎罪了。
这是贺顿听到的“最不可思议”的故事。
无独有偶,《心理月刊》杂志刊登过一个类似的真实的故事:一个法官离职做了艺术家,他的家中摆着14具“尸体”,他忍不住这样做,但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这样做。后来,他明白了,他曾见证14个犯人被执行死刑,他们向他递过哀求的眼神,他也认为他们罪不当死,然而他无法阻止死刑的执行。后来,他以为这些眼神自己已忽略、已忘记,但家中的这14具“尸体”表明,他的灵魂为此不安,并为此而忏悔。
女心理师贺顿还听到了许多匪夷所思的故事,这些故事的离奇性,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人性的复杂。
离奇+离奇+离奇……
然而,仿佛毕淑敏觉得这样还不够,她还给这些匪夷所思的故事的倾听者贺顿安排了一个离奇的人生:
先是一个悲惨的童年,父亲早逝,母亲给她找了一个继父,她被继父多次强奸。
接着,母亲去世,继父横死,贺顿(原名绛香)做过一段时间的保姆,专门照顾一个姓贺的传奇老太太,并在贺家学会了做许多优雅之事,这是贺顿获得拯救的一个关键点,贺顿的名字也是贺老太太所赐。贺老太太去世后,她再度颠沛流离,在养老院做过“临终关怀”护工,卖过害人的化妆品,偶然读了心理师的课程,并在一家电台做过一段时间的主持人。
取得心理师资格后,贺顿渴望开一间心理诊所,但她什么都没有,于是用婚姻换取了开诊所的房子,用性换取了10万元的借款,最后得偿夙愿,拥有了自己的心理诊所,取名“佛德”。
在这间诊所里,贺顿的心灵吸收了太多故事,每吸收一个人的故事就好像自己活过了一遍一样。于是,她感觉自己尽管只有20多岁,但却“好像已经3000岁了……像一个老妖”。
即便这样的经历,毕淑敏仍不满足,她还给贺顿的故事又加了一个离奇:她的督导老师姬铭骢,用发生性关系的方式,找到了贺顿“上半身热、下半身冷”的秘密——她的继父强奸她的时候,用了清凉油做润滑剂。
咨询室听到的离奇故事,加上贺顿离奇的人生,再加上督导老师的非法手段,再加上贺顿的丈夫、婆婆和生意伙伴的离奇故事,又加上了倒叙和插叙的手法……这一切让《女心理师》这本书充满令人眩晕的离奇。
只是,我想,一切都是离奇反而损害了这本书,令它在展示人性的复杂性时力有不逮。
法国一个哲学家曾称:任何一个人的人生,如果你往下看,都会看到一个深渊。
所以,写人性的高手,是不会刻意用离奇的情节去展示人性的离奇的,他们反而会用看似平淡的笔触、看似平淡的故事,写出人性的令人战栗之处。
由此,可以说这是一本不错的小说,但远称不上卓越。
小说中展示的咨询过程,很多学院派出身的咨询师估计会挑贺顿的刺,但我认为不错。和许多咨询师一样,贺顿犯过一些错误,但每个咨询师都是在错误中不断获得成长的,而且小说所描写的心理咨询过程不乏精彩之处。并且,我有时也的确觉得,贺顿宛如一个活了3000岁的老妖,对人性有着非凡的洞察。
但这也恰恰是这本书的一个问题所在。作为一个心理师,贺顿很年轻,而且没有文化,给读者的印象是,她仅仅读了一个心理咨询师的课程,获得了一个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认证,就可以开一间诊所,而且还做得相当不错。
这给许多人一种错觉:成为一个优秀的心理师,门槛很低,而且过程很迅速,毕竟贺顿是用了相当短的时间就做到这一点的,而她的起点还那么低。
然而,就我所了解的,这在国内几乎是不可能的。国内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考试的门槛很低,仅仅读这样的课程,基本上是不可能做到毕淑敏在书中所描绘的这种境界的。
我想,这是一种错位。真正像一个活了3000岁的老妖的,不是仅仅20多岁的贺顿,而是已55岁、拥有丰富的人生体验、读了无数书并写了许多文学作品的毕淑敏,她是将自己的心智,安在贺顿身上了。
假若你看了这本小说,心中涌动起一种激情:贺顿是我的榜样,我要像她一样努力。
这是可以的,我鼓励你这么做。只是,我要提醒你一下,贺顿的闪电速度可能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