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但是我们大多数的人,只是敏于躲避别人的冷言冷语,而我们自己吝于把激励的温暖阳光给予别人——杰丝·雷耳
金钱具有一种左右人们行为的潜在力量,优秀的管理者会考虑给他的下属以较高的工资,因为高薪是招聘优秀人才的永不褪色的绝招。
一般来说,只要满足下属的物质需求,支付较高的工资,只要工作不是特别的辛苦,下属是很乐意干的。高工资对于员工而言有着较大的吸引力。当然,我们并不否认有的企业工资不高,但员工也比较稳定。管理者还应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真正的天才应该是无价的,即使是花费万金也应在所不惜。
有这样一个故事。瑞士有一位研究生研制成功了一支电子笔及一套辅助器件,其可以用来修正遥感卫星拍摄下来的红外照片。这项重大发明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注目。美国的一家大企业闻讯后,马上派人找到了那位研究生,以优厚的待遇作为条件,要求这个研究生去美国工作、学习。同时,瑞士的一些公司也想留住他,于是各方展开了激烈的人才争夺战。这些公司都要给他高薪,这场人才争夺战打得不可开交。最后,精明而又大胆的美国公司代表说:“现在我们不加了,等其他公司加定了,我再乘以五。”
尽管薪酬不是最好的方法,但往往是最有效的激励员工和留住人才的工具。
薪酬能提供一种保障,能够给员工一种宽慰,这就好比农民有一片好土地,在风调雨顺的时候,可以保证他年年能有一个好的收成。薪酬能够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的需要,钱能让人们买来所需要的生活必需品。在自给自足的社会里,人们可以自己生产绝大多数的生活必需品,而在现在高度商品化的社会中,人人都为了钱而工作,我们需要钱购买所需要的一切,我们需要钱来支付我们的日常生活开支。薪酬只有能够满足员工的基本生活需要才能让员工感到安全,才会把员工留在原有岗位上继续工作,否则,员工就会考虑另外的工作选择。
激励的形式分为精神的和物质的。精神激励用以满足“心理上的需要”,物质激励用以满足“生理上的需要”。由于物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基本条件,衣食住行是人类最基本质的需要,从这种意义上说,物质利益对人类具有永恒的意义,是个永恒的追求。
现代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是一个可控的系统。借助于心理的方法,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和分析,并给予肯定和激励,使有利于生产、有益于社会的行为得到承认,达到定向控制的目的,使其强化,这样就能维持其动机,促进这些行为的保持和发展。
工资福利待遇是物质激励中最主要的一种形式,这是一种间接满足需要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工资待遇不仅属于物质需要的满足,而且也是精神需要的满足。这是因为它还能作为地位的标志、自尊的依据和安全的保障。一些外国企业对物质激励是十分重视的,认为这是激发人的动机、调动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在瑞典调查机构“最受MBA欢迎的五十家企业”的调查报告中,宝洁公司榜上有名。无独有偶,在最近一份“最受中国大学生欢迎的外企”的调查报告中,宝洁公司依然名列前茅。宝洁公司如此受雇员的青睐,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宝洁公司为员工提供了比较有竞争力的薪酬。每年,宝洁公司都会请国际知名的咨询公司作市场调查,内容包括同类行业的薪酬水平,知名跨国公司的薪酬水平。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及时调整薪酬水平,从而使宝洁的薪酬能够具有足够的竞争力。
记得有位学者说过,企业不仅仅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更需要金钱留人、福利留人。某个外国民意调查组织在研究以往二十年的数据后发现,在所有的工作分类中,员工们都将工资与收益视为最重要或次重要的指标。工资能极大地影响员工行为——在哪家企业工作以及是否好好干。
因此,如何让员工从薪酬上得到最大的满意,成为现代企业组织应当努力把握的课题。管理者应该为员工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使他们一进门便珍惜这份工作,竭尽全力,把自己的本领都使出来。支付最高工资的企业最能吸引并且留住人才,尤其是那些出类拔萃的员工。这对于在行业内的领先公司尤其必要。较高的报酬会带来更高的满意度和较低的离职率。一个结构合理、管理良好的绩效付酬制度,应能留住优秀的员工,淘汰表现较差的员工。
美国著名企业家玛丽·凯曾经说:“对于下属,最强有力的肯定方式,是不需要花钱的,那就是赞扬。我们都应该尽可能随时称赞别人,这犹如甘霖降在久旱的花木上的反应。”
的确,工作中,每个人都在乎上司对自己的评价,上司的赞扬是对下属最好的奖赏。作为领导,学会赞扬下属,就会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工作。这里面受益最大的自然还是领导。
拿破仑时期,获得战功的士兵会得到一枚皇帝颁发的勋章,许多战士为这一荣誉出生入死,英勇战斗,连拿破仑都感到惊讶:“这真奇怪,人们竟然肯为这些破铜烂铁去拼命。”
然而,赞扬下属要以事实为依据,本着公正的原则。作为领导,还应该放下架子,巧妙地把下属推到中心位置上,这样才能感动下属。
赞扬下属不能让人听了感到突兀,更不能不分场合地胡乱夸奖,一位优秀的领导,要能够在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的话来关心、体贴下属,这无疑是对下属最高的赞扬,会收到较好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成功地赞扬下属呢?
(1)抓住不同时机
①在下属生日时说些祝贺的话
现代人都习惯祝贺生日。生日这一天,一般都是家人或知心朋友在一起庆祝,聪明的领导则会“见缝插针”,使自己成为庆祝仪式中的一员。并在祝贺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夸奖部下。
某电视台的老张是一名老编辑,总是默默无闻、勤勤恳恳地工作。在他生日时,全室人员为他庆祝,新闻中心主任在祝语中是这样说的:“老张多年来默默无闻、勤勤恳恳地工作,甘于奉献,却从不争荣誉、邀功,今天是你的生日,我代表全室人员向你表示祝贺,并送上大蛋糕一个。”主任的一番话让老张很感动,他感到这是领导对自己的肯定。
有些领导惯用此招,每次赞扬都能给下属留下难忘的印象。或许下属当时体味不出来,而一旦换了领导,有了差异,他自然而然地会想到你。
②在下属生病时,说些称赞安慰的话
一位普普通通的下属生病了,他的领导亲自去探望时,说出了心里话:“平时你在的时候感觉不出来你作了多少贡献,现在没有你在岗位上,就感觉工作没了头绪,慌了手脚。你一定要安心把病养好,我们都盼着你早点回去呢!”
有的领导就不重视探望下属,其实下属此时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虽然在养病,却惦记着领导是否会来看看自己,领导的到来,对他来讲简直不亚于一剂良药,如果领导不来,他不免嘀咕:“平时我那么努力他只会没心没肺地假装表扬一番,现在我都病成这样了,他也不放在心上,真是卸磨杀驴,没良心的家伙!”
③与下属交谈要多关心他们
家庭幸福和睦、生活宽松富裕无疑是下属干好工作的保障。如果下属家里出了事情,或者生活很拮据,领导却视而不见,那么对下属再好的赞扬也无异于假惺惺。
有一个文化公司,职员和领导不是单身汉就是家在外地,就是这些人凭着满腔热情和辛勤的努力把公司经营得红红火火。该公司的领导很高兴也很满意,但他们没有局限于滔滔不绝、唾沫横飞的口头表扬,而是在交谈中了解职工的生活困难。当领导了解到职工们存在没有条件自己做饭,吃饭很不方便的困难时,就自办了一个小食堂,解决了职工吃饭的难题。当职工们吃着公司小食堂美味的饭菜时,能不意识到这是领导为他们着想吗?能不感激领导的爱护和关心吗?
④充分利用欢迎和送别的机会
下属工作调动是经常碰到的事情,粗心的领导总认为不就是来个新手或走个老部下吗?来去自由,愿来就来,愿走就走。这种思想是很不可取的。
善于体贴和关心下属的领导与“口头巨人式”领导做法截然不同。当下属来报到上班的第一天,“口头巨人式”领导也会过来招呼一下:“小陈,你是××大学的高才生,来我们这里亏待不了你,好好把办公用具收拾一下准备工作!”
聪明的领导则会悄悄地把新下属的办公桌椅和其他用具收拾好,而后才说:“小陈,大家很欢迎你这个大学生来和我们同甘共苦,办公用品都给你准备齐了,你看看还需要什么尽管提出来。”这样说会令新来的下属充满感激之情,觉得在这样的领导手下工作很舒心。
(2)赞扬下属要注意几点:
①要控制住其他人的嫉妒情绪;
②要有理有据,让人心服口服;
③要有诚意;
④要机会均等。
上司的赞扬是下属工作的精神动力,可以对下属起到激励的作用,但在具体操作上要掌握技巧。
(3)赞扬下属的几个小技巧
①有明确指代和理由的赞扬
如“老李,今天下午你处理顾客退房问题的方式非常恰当。”这种赞扬是你对他才能的认可。赞扬时若能说出理由,可以使对方领会到你的赞扬是真诚的。如:“小张,你今天的辛劳没有白费,你为公司争来了一笔生意,我代表公司感谢你,你现在是我们部门的业务骨干了。”
②赞扬要诚恳
避免空洞、刻板的公式化的夸奖,或不带任何感情的机械性话语,放之员工而皆准令人有言不由衷之感。
③对事不对人的赞扬
表扬他人最好是就事论事,哪件事做得好,什么地方值得赞扬,说得具体,见微知著,才能使受夸奖者高兴,便于引起感情的共鸣。
这种赞扬,可以增强对方的成就感。如“你今天在会议上提出的维护宾馆声誉的意见很有见地。”这种称赞比较客观,容易被对方接受,同时也使对方感到领导对他的赞扬是真诚的。
④随时赞扬,语气明确
员工某项工作做得好,老板应及时夸奖,如果拖延数周,时过境迁,迟到的表扬已失去了原有的味道,再也不会令人兴奋与激动,夸奖就失去了意义。
该赞扬的时候即赞扬,而且赞扬中不要夹杂批评的语言,这种赞扬与“趁热打铁”同理,易被对方接受,起到鼓励的作用。
⑤充分肯定付出的劳动
某报社采编部主任老刘很善于适时赞扬下属们。他知道,赞扬的力量是巨大的,称赞可以激励下属们不断努力、再创佳绩。
记者小高在一次竞赛中获得年度新闻稿件一等奖。拿回证书后,老刘立即给予了小高较高的评价:“小高,不错。你的那篇稿子我拜读过,文笔流畅,观点突出。好好努力,会很有发展的。”
这种赞扬使下属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同时还使下属领会到领导对自己付出劳动心血的一种肯定,产生“知己感”。
⑥赞扬不要又奖又罚
作为上司,一般的夸奖似乎很像工作总结,先表扬,然后是但是、当然一类的转折词。这样的辩证、全面,很可能使原有的夸奖失去了作用。应当将表扬、批评分开,不要混为一谈,事后寻找合适的机会再批评可能效果更佳。
总之,对于领导来说:赞扬下属不需要冒多少风险,更不需要花费多少本钱或代价,却能很容易地满足一个人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从而作为一种动力激励下属努力工作,那么聪明的领导何乐而不为呢?
一位成功的领导者应善于激发下属自我超越的欲望,因为这确实是使人们振奋精神,接受挑战的可靠办法。
艾尔·史密斯曾任美国纽约州州长,他曾经成功地使用好胜心而创造了一个奇迹。
一次,史密斯需要一位强有力的铁腕人物去领导魔鬼岛以西最臭名昭著的辛辛监狱,那里缺一名看守长。这可是件棘手的事。
经过几番斟酌,史密斯选定了新汉普顿的刘易斯·劳斯。
“去领导辛辛监狱怎么样?”史密斯轻松地问被召见的劳斯,“那里需要一个有经验的人去做看守长。”
劳斯大吃一惊,他知道这项任务的艰巨。他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前途,考虑这是否值得冒险。
史密斯见他犹豫不决,便往椅背上一靠笑道:“害怕了?年轻人,我不怪你,这本就是个困难的岗位,它需要一个重要人物来挑起担子干下去!”
这句话激起了劳斯的好胜心,他最终接受了挑战,并在辛辛监狱待了下去。
后来,劳斯对监狱进行了改革,帮助罪犯重新做人,成了当时最负盛名的看守长,他创造了奇迹。这奇迹本身也可说是史密斯巧妙利用了好胜心,激发下属的潜能而创造的。
好胜与挑战是人之天性。对于许多工作,只要你善于激励,他们一定会以最大的热情去干,并干好这些工作。
有一家暖气机制造厂,由于员工一直完不成定额,经理非常着急。为此他几乎使用了所有的方法,说尽了好话,又鼓励又许愿,甚至还采用了“完不成指标,开除你”的威胁手段,几乎毫无效果。
最后只好向总经理作了如实汇报。随后,总经理就走进了工厂。当时,日班马上就要结束,他问一位工人说:“请问,你们这一班今天制造了几部暖气机?”“6部。”那位工人回答。总经理没再说话,只是拿了一支粉笔在地板上写下一个大大的阿拉伯数字“6”,然后转身离开了车间。夜班工人接班时,看到了那个“6”字,便问是什么意思,那位准备交班的日班工人说:“老总刚才来过了,他问我们制造了几部暖气机,我们说6部,他就把它写在了地板上。”
第二天早上,总经理又来到了工厂,他看到夜班工人已把“6”字擦掉,写上了一个大大的“7”字。日班工人接班时当然看到了那个很大的“7”字。他们毫不示弱,发愤抓紧干活。那晚他们下班时,地板上留下了一个颇具示威性的特大数字“10”。显然,情况在逐渐地好起来。不久这个产量一直落后的工厂终于有了很大的起色。
领导者要使工作圆满完成,就必须形成竞争,激起人们超越他人的欲望。
很多领导,看不到下属身上的优点,却紧盯着他们身上的不足之处,甚至将其无限量地放大,因此,在他眼中下属都是无能之辈。而他呢,最终也只能当一个平庸的领导。因此,我们经常听到各级领导者甚至包括车间班组长都在感叹:可用之人真是太少了!其实,不要埋怨下属的无能,就算是你的部下有再多的不足甚至缺点,他的身上也一定有闪光之处,你所缺少的就是发现部下身上闪光点的那一双慧眼。
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如何看待一个人的优缺点,尽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但与观察者看人的角度也有相当的关系。如果用灰暗的心理看人,从人的短处着眼,那么看到的自然是缺点多于优点,短处多于长处。如果换个角度,用积极的眼光看人,从人的长处着眼,那么所能看到的一定是优点多于缺点,长处多于短处。对于一个高明的领导者来说,应善于挖掘部属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才智,为我所用。
管理者用人,应先看其长,后看其短,要扬长避短。
马谡被斩,是三国时期诸葛亮舍长就短用才酿成的一个悲剧。史称马谡“才气过人,好论军计”,是个非常好的参谋、幕佐之才,诸葛亮却弃其所长,用其所短,偏偏派他去带兵镇守街亭,与魏兵对阵,最后招致惨败。
作为一名领导者,要学会多看多用下属的长处,予以发扬,并创造良好的条件让他得到充分的发挥。
某企业有一位部门经理,最近他的部门调来一个名叫李杰的人,别人对李杰的评语是:“时常迟到,工作不努力,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早退。”最初这位经理向公司建议调李杰到其他部门去,但领导没有改变决定,希望经理好好指导他。
正如别人的评语,第一天上班,李杰就迟到了五分钟,中午早五分钟离开单位去吃饭,下班铃声前的十分钟,他已准备好下班了,次日也一样。
经理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李杰缺乏时间观念,平时独自作业,态度冷漠,极少与同事打交道。但仔细观察李杰的工作状况,经理发觉他的效率极佳,超过一般的标准,而且成品优良,在质管部门都能顺利通过。
经理对李杰的迟到早退未置一词,只是微笑着打招呼,对李杰中午提早去吃饭也从未有异议,这反而使对方自觉过意不去。李杰心想,王经理为什么从无异议?过去的经理可能早就对我的作风大发雷霆,至少会斥责几句,但现在的经理却毫无反应。
感到不安的李杰,终于决定在第三周星期一准时上班,站在门口的经理看到他,以更愉快的语气和他打招呼,然后对换上工作服的李杰说:“谢谢你今天准时上班,我一直期待这一天。这段日子以来你的成绩很好,算是单位的冠军呢!真是一流的技术人才,工作速度很快,如果你继续努力,一定会得优良奖。我发现你才能出众,希望你发挥潜力,但为了你的前途我觉得你应遵守纪律。”
虽然李杰没有立刻改掉所有的缺点,但遵守上下班时间和工作情绪方面,几乎判若两人。
可见,赞扬可以改变一个人,可以有效地激励下属,赞扬是催人向上的最好动力。人的生活离不开赞扬。那些被自卑感压倒的人,那些谨小慎微、猜疑心重的人,往往就是因为少年时代缺少赞扬所致。赞扬对于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没有它,人是无法“开花结果”的。
千万不要认为没有必要去赞扬下属。如果你善于发现下属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赞扬,就能有效地激励下属为你工作,同时,你也会同时感受到生活的恩赐,下属努力的工作会让你收获成功的果实。
赞赏朋友,可以使朋友之间更亲密;赞赏同事,可以使同事的关系更和谐;赞赏下属,可以使上下级关系更融洽。
赞赏是一门艺术,同时也需要技巧。赞赏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要明确赞赏的具体行为
赞赏的目的不明确,会使人对你的赞赏不理解,不知道得到你的赞赏是什么,也就不知道该发挥什么。含糊其辞的赞赏,会引起混乱,还会被认为是一种花言巧语。
(2)要避免评价他人
赞赏应该是表明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评价他人会使人觉得处于被动地位,似乎是暗示对方的下级地位,处于一个被裁决和被领导的地位。
(3)要真诚
赞赏要真诚,是发自你的内心,是你的肺腑之言。真诚的赞赏才会被接受,被理解。假情假意,应付式的赞赏,会使人从反面去理解。赞赏只有两种结果:一是被肯定,会被接受;另一是被否定,会被认为是反语。
(4)要表示你的尊重
既然被你赞赏,就应该是你所佩服、尊敬的行为。所以表达赞赏时必须表示你的尊敬。否则对方会认为你不是真心,你在说假话。
(5)不要“但是……”
赞赏的后面不要跟着“但是……”,赞赏后面接着批评,就表示前面的赞赏不是真心的,而是为后面的批评而增设的。
(6)语言要自然流利
赞赏语言不自然,不流利,时断时续,时高时低,教人觉得不是出自真心,不是内心的表白,而是鹦鹉学舌。
(7)赞赏用语要适当
不要言过其实,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表示你的赞赏。言语用得不当,会被人看成是讨好巴结,或被误解别有用心。这一点在与上级领导交往时,需特别注意。当地位相等时,赞赏最好是采用迂回的方式,这样对方会容易接受些。语言如果充满幽默,在谈笑声中表达出来,会更有利于接受。
(8)语言要用独特的表达方式
赞赏语言是要用独特的表达方式表达平常的事情。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久久不忘。
(9)要了解对方需求
对对方表示好感、赞赏,要了解对方的性格、修养和习惯。性格、修养、习惯不同,对语言的接受情况不同,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表达方式。不然,善意的赞赏,也可能导致意外的僵局。
赞赏的方法很多,除用语言表示赞赏外,还可以用非语言方式,如点头、微笑、握手、竖起大拇指等。也可以用行动表示赞赏,如赠送礼品、请吃午饭、增加奖金、提升等。但语言赞赏更适用,并且少担风险。
表扬要具体,切忌含糊其辞。
表扬本来是激发热情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有时运用不适宜则使下级反感。因此,领导者在谈话中表扬下级时应斟酌词句,要明确具体。
比如,有些领导者赞扬下级时使用这样含糊的评价:“你是一名优秀工人”、“你工作得很好”之类,其实,以这种方式表扬是毫无用处的,因为他们没有明确赞扬评价的原因。有时部下甚至因此而产生误解、混乱和窘迫,乃至关系恶化。
一般认为,用语越是具体,表扬的有效性就越高,因为下级会因此而认为您对他越了解,对他的长处和成就越尊重。
克莱斯勒公司为罗斯福总统制造了一辆汽车,因为他下肢瘫痪,不能使用普通的小汽车。一位工程师钱柏林先生把汽车送到了白宫,总统立刻对它表示了极大的兴趣,他说:“我觉得不可思议,你只要按按钮,车子就开起来,驾驶毫不费力,真妙。”他的朋友和同事们也在一旁欣赏汽车,总统当着大家的面夸奖:“钱柏林先生,我真感谢你们花费时间和精力研制了这辆车,这是件了不起的事。”总统接着欣赏了散热器,特制后视镜、钟、特制车灯等,换句话说,他注意并提到了每一个细节,他知道工人为这些细节花费了不少心思,总统坚持让他的夫人、劳工部长和他的秘书注意这些装置。这种具体化的表扬,难道下级会感觉不出其中的一片真心实意?
表扬还应抓住时机。与下级的谈话中能把握住有利时机去表扬对方,其效果可能是事半功倍,而失掉有利时机,其效果则可能是事倍功半。
一般说来,部下开始为他办某件有意义的事情,就应在开头予以表扬,这是一种鼓励;在这种行为的进行过程中,领导者也应该抓紧时机再次表扬,最好选在他刚刚取得一点成就的时候约谈一次,这样有助于您的下级趁热打铁,再接再厉。另外,请不要忘记,当他的工作告一段落并取得一定的成绩时,下级期望得到您的总结性的公开表扬。
当然,在与下级交谈中,表扬也是有“度”的,适度表扬将会使您的下级心情舒畅,反之,则可能使他感到难堪、反感。因此,领导在讲话中必须从内容方式等诸方面把握好这个“度”。在上下级的语言艺术中,表扬总是“点石成金”之术,但它仍需根据不同情况巧妙运用,只有恰当适宜的表扬,才能在交谈中架起“心桥”,使上下级关系更加和谐。
古语说:“誉人不溢美。”对被表扬者的优点和成绩,应恰如其分地如实反应,既不缩小,也不夸大,有几分成绩就说几分成绩,是什么样子就说什么样子,不能“事实不够笔上凑”、添枝加叶、任意修饰、人为美化、肆意拔高。
不实事求是的表扬,于被表扬者无益,会使其感到内疚、被动,产生盲目自我陶醉的情绪,自以为自己的成就真的具有那么高的意义和价值,损害了励精图治的开拓意图;于其他人则会不服气,议论纷纷,会使下级中间滋生不务实、图虚名的不健康风气,当下级看到小有成就也可得到极高的赞扬,便会动摇脚踏实地、孜孜以求的信心,难免产生浮夸、造假、沽名钓誉、邀功讨赏,从而使本来作为一种激励手段的表扬异化为下级心目中的目的,其本来的意义就会被极大地扭曲。因此,肯定和表扬下级的语言,决不可套用滥调,任意拔高,“唯陈言之务去”应当是一条基本要求,而于领导者本人则损害其威信。
比如,当一位下级在困难的情况下攻克了某项技术难关时,作为领导者如果这样表示赞扬:“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同志的行为体现一个新时期爱国青年的勇于拼搏的意识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作为受表扬者来说就会感到前半部分是真诚恳切的,而后半部分就显得大而无当,因为它不能与所赞扬对象之间形成某种契合,没有表明领导者对下级成绩产生起初的心灵回应,给人一种夸大其词、空洞无物的感觉,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实事求是地表扬下属,还要求在确定表扬对象时公平合理。表扬谁不表扬谁,应完全根据下属的实际表现,而不应受到领导者个人好恶与亲疏远近的影响。有的领导者为了立自己喜爱的人为“典型”,把别人的长处、事迹也记在这个人身上,这种“把粉全往一个人脸上擦”的做法,必然“高兴了一个人,冷落了一群人”,不仅典型立不住,而且会引起群众的不满,影响内部团结,被表扬者也会感到孤立。
常言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是物质上激励员工的方法,其实,领导的赞扬可以满足员工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使其在精神上受到鼓励,这种鼓励有时比物质激励更有效果。
在很多单位,职员或职工的工资和收入都是相对稳定的,人们不必在这方面费很多心思。人们都很在乎自己在领导心目中的形象,对领导对自己的看法和一言一行都非常细心、非常敏感。领导的表扬往往具有权威性,是员工确立自己在本单位的价值和位置的依据。
员工很认真地完成了一项任务或做出了一些成绩,虽然此时他表面毫不在意,心里却默默地期待着领导来一番称心如意的嘉奖。领导一旦没有关注或不给予公正的赞扬,他必定会产生一种挫折感,对领导也产生看法,“反正领导也看不见,干好干坏一个样”。
这样的领导怎能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呢?领导不赞扬员工,时间长了,员工心里肯定会嘀咕:领导怎么对我工作视而不见,是对我有偏见还是我还有哪儿做得不够好?于是同领导相处不冷不热,保持远距离,没有什么友谊和感情可言,最终形成隔阂。
领导的赞扬不仅表明了对员工的肯定和赏识,还表明领导很关注员工的事情,对他的一言一行都很关心。有人受到赞美后常常高兴地对朋友讲:“瞧我们的头儿既关心我又赏识我,我做的那件事儿,连自己都觉得没什么了不起,却被他大大夸奖了一番。跟着他干气儿顺。”
若领导和员工之间互相都有这么好的看法,没有什么隔阂,能不团结一致拧成一股绳把工作搞好吗?
领导称赞员工,可以公开地夸赞,也可以私下时鼓励和肯定,但如在众人面前大加夸赞,也可能会给“榜样”带来麻烦和困扰,使称赞的作用适得其反。
很多领导往往有一种误解,以为在众人面前大加夸赞职员,职员会心存感激,实则不然。领导在众人面前过分称赞某职员,会使很多人不快,被称赞的人也会感到不安,其余的人会产生妒忌。你的称赞越多、越重,他们的妒忌就会越强烈。如果你的称赞有些言过其实,会使他们鄙夷你,直至怀疑你的称赞是否别有用心。
聪明的职员在被当众称赞时,通常说声表示感激的“谢谢”,就及时离开了,与其说是害羞,倒不如说是不习惯周围人妒忌的目光。
因此,在众人面前称赞他人,必须注意:
(1)是否会令被称赞的人产生不必要的困扰,比如周围人的妒忌等;
(2)称赞是否恰到好处,如你要考虑称赞得是否实事求是。
领导称赞职员时,应该注意不要在众人面前大加宣扬,不要当众给他造成不安。你可以在他不在场的时候,当着个别同事的面对他加以称赞。实际上,这种“暗中称赞”也是不可取的。
毕竟,竞争意识是人人都有的,人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和他人进行比较,所谓的优越和自卑也就因为这样的比较而产生。因此,虽然不在大庭广众之下称赞某个人,而是在个别职员面前称赞他的同事,由于此种竞争意识的比较,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
被称赞的人不在场时,你要有所考虑,照顾一下在场人的颜面和心理感受。如何才能照顾周到呢?这是很难办到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最好的办法,与其给自己找不必要的损失,倒不如不进行这样的称赞。你只要做到心里有数,对于当场者给以适当的慰勉,未尝不是件令人高兴的事。
作为领导,应该避免对不在场的人进行称赞,尤其不能将在场者同不在场者进行比较。褒扬不在场者,直接或间接地指出在场者的不足,这对各个方面都没好处。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就十分善于运用激将法:在马超率兵来犯时,张飞请令出战,诸葛亮却故意说:“马超勇猛无比,在渭水把曹操杀得大败,看来只有调回关羽来才行。”这一下激恼了张飞,他立下军令状,出战马超,最终使马超投降,诸葛亮的激将法起了重要的作用。
身为一名领导,与员工接触的机会非常多,有时,你会发现某位工作杰出的员工,因为多次出色地完成任务而沾沾自喜,甚至有点飘飘然了,无论对上司,还是对同事都不甚礼貌。这时,你就应该适当地“激”他一下,对他说:“我觉得和你一块工作的小李挺出色的,上次你完成的计划也有他一份功劳吧,你可得加紧努力啊……”
这样,他会感觉到身边的压力,从而收敛自己的得意情绪,并且会更加投入地工作。当然,使用“激将法”还要视员工的态度和他的心理承受能力而定。否则,如果员工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你的激将法不但无法收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让他一蹶不振。
那么,怎样把握“激将法”的语言技巧呢?不妨注意下面几点。
(1)对待不思进取的员工
有些员工精力充沛,没有压力,很容易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工作也没有什么出色的记录,对于这种人,你就应该经常激激他,并且把一些重要的工作交给他。这时你可以这样对他说:“小王,这项工作只能交给你了,我知道你平时工作记录不是很出色,但是没办法,公司现在实在没人手,我希望你能尽心尽力地完成它……”
听完这话后,小王肯定会不舒服,甚至会有不服气的感觉,心里会想:凭什么说我工作不出色呢?我要让你看看!这样,他会把怒气转化为工作的力量,全心全意地去工作……所以,你不仅用他的过剩精力来提高了效率,而且也让他在出色完成工作后有种成就感,从而更加热爱他的工作,这也是评价员工工作的一种技巧。
(2)对待自卑感的员工
有些员工虽然很有才华,但是有些自卑感,总怕自己干不好,这时你若狠狠打击他,会让他更加怀疑自己的能力,所以你采取行动时不要太鲁莽,要讲点方法。
对待这种员工,要采取“唱双簧”的方式,找个人配合,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白脸,一搭一唱,效果会很好。
打个比方,作为管理者的你要斥责一名年轻的员工,你唱的是黑脸,你应该对员工强悍一点,严厉一些,然后由你的助理——“白脸”上场,也就是你训斥后让助理找他,让你的助理扮演一个和善的角色,告诉他:“其实领导是想用‘激将法’激励你,说实在的,他挺欣赏你的,一直希望你……”
这样,他会感觉到你对他的期望,心里不免有点高兴,同时也领悟到你给他的压力,所以会很认真地更加自信地工作,那样,效果自然是没得比了。
在这种场合,应该是“白脸”唱主角,但千万要注意唱“白脸”的助理是否可靠,绝对不能让他夸大其词,信口开河甚至在后面说你的坏话,否则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适当地对你的下属使用“激将法”,你会发现他们的工作效果会更好。
目标是能激发和满足人的需要的外在物。目标管理是领导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目标激励是实施目标管理的重要手段。
人的需要决定了人们行动的目标。当人们有意识地明确了自己的行动目标,并把自己的行动和目标不断加以对照,知道自己前进的速度和不断缩小达到目标的距离时,他行动的积极性就会持续高涨。
一个万米赛跑运动员,当人们告诉他只有一千米,再加把劲就可夺得金牌时,即使他身体的某些部位在疼痛,他也会信心百倍,加快速度完成最后的冲刺。
那么,领导者如何通过目标激励下属完成任务呢?
一般来讲,目标的价值越大,社会意义就越大,目标也就越能激动人心,激励作用也就越强。
因此,领导者要善于设置正确、恰当的总目标和若干个阶段性目标,以激发人的积极性。设置总目标,可使下级的工作感到有方向,但达到总目标是一个长期、复杂甚至曲折的过程。
如果仅仅有总目标,只会使人感到目标遥远和渺茫,可望而不可即,从而影响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因此,还要设置若干恰当的阶段性目标,采取“大目标,小步子”的办法,把总目标分解为若干经过努力都可实现的阶段性目标,通过逐个实现这些阶段性目标而达到大目标的实现,这才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积极性。领导者要善于把近景目标和长远目标结合起来,持续地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并把这种积极性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在目标制定、分解时,目标的难度以中等为宜,目标的难度太大,容易失去信心;目标难度过小,又激发不出应有的干劲。只有“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积极性才是最高的。因为这样的目标满足个人需求的价值最大。
领导者在制定目标的时候,除了上述问题外,还应注意:
(1)目标必须是明确的。要干什么,达到什么程度,都要清清楚楚。
(2)目标必须是具体的。用什么办法去达到,什么时候达到,要明明白白。
(3)目标必须是实在的。看得见,摸得着,达到应该有检验的尺度。
所以,领导者不但要为下级树立远大的理想,而且要学会把这个理想和实实在在的工作结合起来,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人们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其实仔细想想,良药是不是都要苦口呢?良药虽然可以治病,但苦口的滋味确实不好受。那么,有没有既能治病,又不苦的良药呢?
三国时期,曹操准备镇抚关中以后,即回师洛阳。可是关中某地豪强许攸拒绝归降曹操,还说了许多谩骂曹操的话,曹操大怒,准备下令征讨许攸。
群臣纷纷劝曹操用招抚的办法使许攸归顺,以便集中力量对付吴蜀军队的侵扰。可是,曹操丝毫听不进去,且横刀膝上,群臣吓得谁也不敢做声了。
留府长史杜袭上前劝谏,曹操劈头喝道:“我的主意已定,你不要再说了。”杜袭问道:“主公,你看许攸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不过是个匹夫罢了。”曹操怒气冲冲地说道。
杜袭说:“对啊,只有贤人才了解贤人,圣人才能理解圣人。像许攸这样的人,怎么能了解您的为人呢?所以,您犯不着去跟他生气。现在大敌当前,豺狼当道,您却要先打狐狸,人们会议论您避强攻弱。这样的进军算不上勇敢,收兵也算不上仁义。我听说力张千钧的巨弩,不会对小老鼠射箭;重逾千斤大石,不会因小草棍的敲打而发出声音。现在一个小小的许攸,哪值得您大驾呢?杀鸡岂能用牛刀?”
曹操听了这番话,觉得很入耳,便爽快地接受了杜袭的劝告,以优厚的条件去招抚许攸,许攸果然归降了。
其实现代企业管理中领导也需要注意批评的方式方法,毕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先礼后兵是一个很好的技巧,这在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身上得到了更好的体现。
卡内基的侄女约瑟芬·卡内基,在她十九岁那年来到纽约,成为卡内基的秘书。当时,她刚刚高中毕业,做事的经验几乎等于零,所以,在工作中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差错。卡内基毫不客气地批评了她,约瑟芬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一天,约瑟芬工作中又出错了。卡内基刚想开始批评她,但马上又对自己说:“等一等,你的年纪比约瑟芬大了一倍,你的生活经验几乎是她的一万倍,你怎么可能希望她与你有一样的观点呢?你的判断力,你的冲劲,等等,这些都是很平凡的。还有你十九岁时,又在干什么呢?还记得那些愚蠢的错误和举动吗?”
经过仔细考虑后,卡内基获得结论,约瑟芬十九岁时的行为比他当年好多了,而且他很惭愧地承认,他总是严厉地批评约瑟芬而很少称赞过她。从那以后,当约瑟芬再犯错误时,卡内基不再像以前那样当面指出她的错误。他总是微笑着对约瑟芬说:“亲爱的,你犯了一个错误,但上帝知道,我所犯的许多错误比你更糟糕。你当然不能天生就万事精通,成功只有从经验中才能获得,而且你比我年轻时强多了。我自己曾经做过那么多的傻事,所以,我根本不想批评你。但是你不认为,如果这样改进的话,会更好一点吗?”
听到这样的话,约瑟芬不再感到有压力,而是充满了动力。现在,她已经成为一名很出色的秘书。
人人都渴望获得别人的赞扬,同样,每个人都害怕别人的指责。当领导毫不隐讳地批评下属时,下属即使认为你是对的,他确实错了,但大多数人会心怀不甘,乃至引起愤恨。但是,如果你能换一种方式,先礼后兵,先肯定他做得对的地方,趁着他心神愉快时再指出他的缺点,相信他一定会虚心接受,同时还会对你心存感激。
《战国策》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中山国国君宴请臣子,有个大夫司马子期在座,只有他未分得羊肉羹。司马子期一怒之下劝说楚王攻打中山国。中山君被迫逃走,这时他发现,有两个人拿着戈跟在他后面,寸步不离地保护他。中山君回头问这两个人说:“你们是干什么的?”两人回答说:“我们奉父亲之命誓死保护大王。”
中山君很奇怪,问道:“你们的父亲是谁?”两人回答说:“大王您可能忘记了,我们的父亲有一次快饿死了,您把一碗饭给他吃,救活了他。父亲临终时嘱咐我们:‘中山君如果有难,你们一定要尽全力报效他。’所以我们拼死来保护您。”
中山君感慨地仰天而叹:“给予,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当别人困难时;怨恨,不在于深浅,而在于恰恰损害了别人的心。我因为一杯羊肉羹而逃亡国外,也因一碗饭得到两个愿意为自己效力的勇士”。
中山君的话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就是表扬困境中的人胜于给那些衣食温饱的人。对待下属也不例外,对于那些功成名就,屡次获奖的下属而言,再多一次表扬也不会产生太大的作用,而对于身处困境中的下属,这种表扬很可能就是人生的转折点,意义非常。
倪萍刚从山东调到中央电视台时,领导决定把主持《综艺大观》这一重头戏交给她。当时,杨澜主持的《正大综艺》风头正劲,受到一致好评,这给了倪萍极大的压力。当时的倪萍刚从山东话剧院调入北京,还从来没有主持综艺节目的经验,所以她对自己根本没有信心,更没把握。而《综艺大观》可以说是倪萍来中央电视台后打的第一仗,它与倪萍的前途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倪萍必须背水一战,无退路可言。
在拍摄时倪萍惴惴不安,不知所措。这一切被导演看在眼里,他走过来,对倪萍说:“别紧张,你有这个能力。你仔细想想自己的工作经历: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演了好几年的话剧,还拍过那么多的电影和电视剧,这些应该给你积累了不错的舞台感觉。可以说,你早已懂得了如何与观众交流,心里清楚摄像机的方位和镜头的位置。而且,在此以前,你不是曾经主持了一段时间的《人与人》的专题片吗?”
倪萍听到这里,心情稍微平静了一些。导演又接着表扬倪萍说:“你知道吧?就在你主持《人与人》专题版时,就有人说你真上镜,台词说得好。这个倪萍,将来准出名,弄不好还出大名。”
导演的这番表扬让倪萍重新恢复了自信,觉得眼前的一切其实算不了什么,自己应该有能力胜任眼前的工作,她要做出个样子给大家看看。
此后,倪萍信心十足地闯过了第一关,圆满完成了她的主持任务。同时,她也红遍了大江南北,成为中华大地上家喻户晓的知名主持人。
每个人的工作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挫折。当下属处于困境中的时候,领导的褒奖会比平时顶用一万倍。它可以让下属感到温暖和鼓励,对领导感激不已。要是这时候只注意那些风头正劲的下属,被冷落的下属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哼,光知道捧好的,我的困难一点也不考虑,简直是不顾我的死活。这样下属一定会产生消极甚至是对抗的情绪,再想让他努力工作可就困难了。
所以说,作为领导一定要细心并耐心地表扬身处困境的下属,只需你付出一些爱心,就能换回下属的忠诚,何乐而不为呢?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领导往往只看到了那些少数成功的下属,往往能毫不吝啬地将自己所能想到的溢美之词赠送给了他们。但是,对于大多数也曾经辛勤的“失败者”,往往未加以重视,甚至忽略了他们的存在。这样久而久之,只能使曾经失败过的员工离成功越来越远。然而,如果你能适时鼓励一下或者肯定一下他们,他们肯定会重新恢复自信,找回自我。
古往今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似乎成了亘古不变的真理。其实,这种所谓的“真理”往往是人们自身铸就的。成功者,是因为他们付出的汗水和心血比别人要多,因此,他们理应得到鲜花和掌声,这也无可非议。但是,那些失败落魄之人呢?他们一样也曾为了某个目标而艰辛的跋涉着。他们付出的并不比别人少,甚至比成功者还要多。但总是因为这样或那样不可预知的原因,屡屡与成功失之交臂,那么他们的付出,该不该得到回报?
1945年9月2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拉下帷幕,在这一天,最后一个轴心国——日本将要签署投降条约。在太平洋上的美军“密苏里”号战舰上,人们翘首以待,都想目睹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上午9时,盟军最高司令官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出现在甲板上,预示着这个令全世界为之瞩目和激动的伟大时刻到来了。随后,日方代表登上军舰,仪式开始了。
就在麦克阿瑟将军即将代表盟军在投降书上签字时,他却突然停止了。现场数百名的记者和摄影师对此大惑不解。他们谁也不知道麦克阿瑟将军想要干什么。将军转过身,招呼陆军少将乔纳森·温斯特和陆军中校亚瑟·帕西瓦尔,请他们走过来站在自己的身后。
麦克阿瑟将军的这个举动了再次让现场的人们既惊讶又嫉妒。因为那两名军官占据着的是历史镜头前最显要的位置。一般来说,应该属于那些战功显赫的常胜将军才对。而现在,这个巨大的荣誉却分配给了两个在战争初期就当了俘虏的人。
1942年,温斯特在菲律宾,帕西瓦尔在新加坡率部下向日军投降。两人都是刚从战俘营里获释,然后乘飞机匆匆赶来的。
后来,人们明白了麦克阿瑟将军的良苦用心。这两个人都是在率部下苦战之后,因寡不敌众,又无援兵,并且在接受上级旨意的情况下,为了避免更多人的牺牲,才率部下忍辱负重放弃抵抗的。从他们瘦得像两株生病的竹子似的身体和憔悴的面容、恍惚的神情中可以看出,他们在战俘营受尽了精神上和肉体上的残酷折磨。
虽然说战争胜利结束了,但作为败军之将的温斯特和帕西瓦尔同样也是英雄,他们为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同样作出了贡献。
在麦克阿瑟将军的眼里,似乎让他们站在自己身后还不够,他做出了更惊人的举动,他将签署英、日两种文本投降书所用的五支笔其中的二支,分别送给了温斯特和帕西瓦尔。
麦克阿瑟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向两位尽职的失败者表示尊敬和理解;向他们为保全同胞的生命,而做出的个人名望的巨大牺牲和所受苦难表示感谢。
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管理者,不能只重视那些圆满完成任务的人。你必须认真对待那些已经尽力甚至作出了巨大牺牲,但出于其他无法克服的原因而未能完成任务的下属。让他们明白自己的心血没有白费,给他们找回自信的机会。那么,下一次,他们即便还是失败,也会比上一次更下工夫,更能收获经验。
作为一个聪明的上级,应该意识到,下属是一个拥有创造力的群体,是公司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因此,努力赢得下级的信任、拥戴和尊重,是一个好上司必须具备的素质和工作方式,经常给下级以赞扬,下级就会用加倍热情的工作来回报。
首先,要关注下属中那些较有个性、较有才能、较有影响力的人,把他们作为行动的主要目标,效果会更明显。其次,了解下属的想法和需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工作情况以及个人喜好,在可能的情况下,对一些要求给予满足。再次,不论下属的地位有多低,都要表现出平易近人的作风,对他们一视同仁。要努力并且自然地表现出你的诚恳、公平和人情味,不要颐指气使地发号施令。即使向下属提出要求或批评,也不妨先赞美他几句,然后把他的想法巧妙地引导到你的思路上来,最后请他考虑如何做才合适,这样,下属才会心悦诚服。最后,要勇于承担责任,作为上级,不要把过错和失误都推到下属身上,更不要把自己的错误让下属承担,应该首先承担领导责任,对下属的过错也要从领导的角度考虑一下自己是否失职,然后再推心置腹地同下属一起分析问题寻找原因,这样才能让他们心服口服,赢得他们的拥戴和尊重。
一个聪明的上级,始终要让下属认识到他自己的价值,让他感到他有着无人替代的重要性;学会对下属和蔼地微笑,因为温和友善比暴怒和强迫更有力量;始终让下属觉得自己得到了最大的信任,那么下属就会不知疲倦地勤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