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篇 领导的用人艺术 第二十八章 掌握知人善用的技巧

对下属进行合理的分工

知人善任,对下属进行合理分工,可以使下属心情舒畅,充分发挥下属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领导者,其主要精力应该花在计划、组织和监督、指导上。如果事必躬亲,必将因小失大。一方面,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大部分被琐碎的事务占去,势必影响宏观调控的能力;而另一方面,又会使下属觉得无事可干、束手束脚,丧失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人尽其用、人尽其才。这样即使你干得筋疲力尽,也难取得优秀的成绩。

领导者必须根据发展状况和实际需要,认真研究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什么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要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要清楚了解下属的能力与特长情况,尤其要善于发现那些默默无闻的人才。要根据人才的专长,扬长避短,合理使用人才,千万不要将有能力的人才闲置。领导者在用人的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一点:用人不疑。

公元1683年6月,施琅奉康熙的命令率水师两万余人,战船两百余艘,自铜山出发,进击台湾,经过几天奋战大败澎湖守军。守军主力悉数被歼,结果军心涣散。施琅占据澎湖,居高临下,对郑军进行招抚。郑克爽见大势已去,遂同意归附清廷,实现和平统一。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在清初是一件大事,施琅为此立了大功。在统一的过程中,施琅固然功不可没,但是如果没有康熙的用人不疑,施琅恐怕也很难施展抱负。正当施琅雄心勃勃希望以武力征服台湾时,主抚派在当时占了上峰,部分朝臣对施琅不信任。因为他不仅是明朝的降将,而且在1664年前后两次率兵征台未果。最后康熙仍然果断地任用施琅,终于使台湾得以统一。

领导者一定要有正确的用人态度,要有清醒的用人意识,要有坚定的用人信心。企业可以有各种监督、考核手段,但并不是在其职权范围内横加干涉。要表里如一,让下属安心工作,而不必花费精力来对付领导者。通过建立科学的选拔和用人机制,创新人才才会脱颖而出。

作为领导者,在对下属进行任务分工时也应根据下属的能力和特长进行合理分配,否则会造成下属的不满情绪,影响上下级之间的交往,不利于工作的完成。

中国有句俗话: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也是知人善任的一项原则。你应该对你的下属毫无猜疑地信任,这样才能使他们忠实真诚地为你效力,才能使他们负起应负的责任。

要做到信任下属,还应该多听取他们的建议,让他们知道,他们也在参与领导,而不仅仅是被领导者。要记住:请教别人或征求他们的意见,总是会使他们感到高兴的。

全面了解下属的个性

领导者的任务简单地说,就是找到合适的人,摆在合适的地方做一件事,然后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创意完成手上的工作。领导者要想说服下属,让他们依照你的意思行事,就必须摸清下属的性格,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方法,既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牛不吃草强按头”。摸透下属的秉性,必须对下属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对下属的情况知道得越多,越能理解他们的观点和存在的问题。作为领导者,应该尽一切力量去认识和理解一个人的全部情况。下属的工作态度和习惯不只影响自身的工作效率,也容易影响到其他下属的士气和工作效率。身为领导者不能忽视下属的性格问题。只有了解了他们的性格,才能采取正确的对策,以理服人。

三国时期,诸葛亮作为一个领导者,对下属的性格可谓了解得极其透彻,他能针对不同的下属而采取不同的对策,所以能让所有下属都心服口服。关羽自傲自大,诸葛亮在华容道之战前,利用他的自大、自傲,使其立下军令状。其后,关羽果然是如诸葛亮所料,放走了曹操。他也从此对军师诸葛亮更加信服。

而张飞,性格鲁莽、脾气暴躁。诸葛亮对这个莽汉则采取激将法,往往激得张飞不惜生命南征北战,从而取得胜利。事后,张飞对诸葛亮也是心服口服。孟获有少数民族的特点,他淳朴但又勇猛无比。对待这样的人,诸葛亮则采用了攻心战术。七擒孟获,使孟获由衷地佩服诸葛亮,并从此对诸葛亮、对蜀国死心塌地。

对于不同的下属,你一定要先把握他们的性格,才能够据此采取不同的对策,让他们信服。

对于那些事事悲观,对新观念不抱希望的下属,他们的这种性格使他们不想面对现实,阻碍了整体的前进。对于有这种性格的下属,在他们面前一定要保持一种乐观进取的态度,让他们有所放松,并多多鼓励他们积极进取。

那些脾气暴躁的下属,他们的性格或许会令单位永无宁日。对待这些下属,应当在他们心平气和时,让他们知道乱发脾气是不恰当的。并强调单位是个整体,不容许个别人破坏纪律,也不会姑息乱发脾气的行为。当他们情绪激动时,最好先不要发言,听他们诉说心中的不平。一个愤怒的人,通常会有很复杂的情绪,细心聆听可以令他感觉到你在注意他,并会对你慢慢产生好感。

对于一些个性极强的下属,则不能放任自流,要及时地制止他们的行为,让他们明白不能无视单位的纪律,以直接劝告来达到说服他们的目的。

作为领导者,面对有着不同秉性的下属,要懂得去了解他们的性格,把不同性格和具有不同特长的下属放在合适的位置上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

公正地对待每一位下属

出于公心选人留人用人,是领导者必须具备的重要心理素质之一。只有这样的领导者才能任用贤人,不任人唯亲,不拉帮结派;才会用人所长而不浪费人才;才能真心为组织谋良才。由于领导班子的职位设置和领导的职权限制,而领导班子内有才华、有能力的人很多,领导者用什么样的人、用谁,都是非常棘手的。如果不加选择而贸然行事,必将引起方方面面的矛盾,不利于团结和工作。因此,现代企业领导者的用人,要有一个正确的出发点,那就是要出于公心。要以有利于领导班子发展和班子成员积极性的调动为出发点,不讲私情,不搞妥协,不回避矛盾。真正将愿为整个单位作贡献而又有真才实学者提拔任用到各级领导岗位上,以推动整个单位领导目标的高效实现。领导者用人,不可能使各个方面和每个人都满意,只要是出于公心,出于事业发展所需,最终会赢得尊重,赢得人心。因此,领导者在培养用人的公心的过程中必须善于克服以下几种不良的用人心理。

1.避免任人唯亲心理

任人唯亲心理指的是用人者不管德才如何,只是选择那些和自己感情好、关系密切的人,或者任用自己的亲属等,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是“一人独断”。谁拥护他、吹捧他,就提拔谁。把领导者自己的部门搞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封地”。

二是“唯派是亲”。凡是帮朋派友,不管是否有德有才,都优先加以考虑。

三是“关系至上”。有“关系”的人起用,没“关系”的人靠边。

四是以血缘关系作为用人的标准,致使团体呈现家族化的倾向。人事上的近亲繁殖,扭曲了用人标准,压抑了他人成长和能量的释放。

王安的公司曾经实力雄厚,在1984年,有33亿美元营业额,雇用24800名下属。王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下属之间巩固的社会基础。王安本人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对本家族外的高层领导不放心,也不信任。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公司经营遇到困难时,他把公司大权交给自己的儿子,而公司里的美国经理却遭到冷落,导致许多有才华的经营管理人才在关键的时刻离开公司,使公司业绩一败涂地。

任人唯亲会严重危害企业的发展。表现在四个方面:

阻止了优秀人才的加盟,不利于企业素质的提高。

使经营者大权独揽,独断专行,顾此失彼。

导致下属不思进取,缺乏创新和忧患意识。

导致企业内部争权夺利,缺乏凝聚力。

我国许多企业,包括一些国有企业、私人企业、海外公司以及港台中小型企业,长期以来发展缓慢,打不出品牌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使企业发展壮大的社会资本,缺乏对人的信任和合作精神。很多私人企业的老板管理手段简单粗暴、武断专横。公司结构原始落后,用人方式任人唯亲。企业高层领导者对亲朋好友重点提拔,而对圈外人则另眼相看,不予重用,生怕自己的位置被人剥夺。这样的企业怎能招聘人才,留住人才。因此,领导者要意识到信任的基础不能建立在“血缘”、“地域”上,而应该建立在专业化知识与表现上。不管是大鼻子还是小鼻子、黑头发还是黄头发,企业需要的是专业化程度高、热情与激情兼备的职业经理人。

2.避免论资排辈心理

这种心理是指领导者把资历深浅、年龄大小和辈分高低作为提升和使用人才的主要依据。提拔干部时,不管他有多大才干,机械地按年龄资历从上往下排座次。虽然资历是历史的记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们的实践经验,但我们不能把它绝对化,既不能把资历与能力画等号,也不能把资历与水平画等号。人的才能高低与工龄长短、资历深浅有着一定的联系,但资历并不完全与实际才能成正比,成反比的现象也并不罕见。领导者用人论资排辈会给班子带来如下危害:

阻碍了大批中青年人才的成长,与现代科学文化发展规律是背道而驰的。

阻碍了人才竞争,挫伤了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有真才实学的人被压抑、埋没,有才难展,有志难酬。

易使资历深、辈分大一些的人滋长居功自傲心理。

人才使用有一个时效问题,一个人的才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抛物线的过程,从才能显现,到炉火纯青,再到才能衰减。一般认为,领导工作的年龄曲线在50岁为峰值年龄;技术工作的年龄曲线在45岁为峰值年龄;科学研究工作的年龄曲线在37岁为峰值年龄。这就要求我们破除论资排辈的旧观念,抓住各类人才的最佳年龄阶段,不拘一格选拔使用人才。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对突出人才的使用要破除论资排辈的心理,讲台阶,但又不能唯台阶。为人才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同时要大胆提拔,破格使用,在使用中帮助他们克服缺点,这样有助于人才的成长,有助于事业的发展。

3.不要听信谗言

在相当多的单位中,总是有那么一些心术不正的人,为达到卑鄙的目的,采用不正当手法,散布流言蜚语,干扰领导者的用人决心和意图。使领导者难辨真伪,产生偏信诡言的心理状态。造成的恶劣后果是:

压抑优秀人才,良莠不分。对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忠厚老实、不愿逾矩的人造成伤害;对有魄力、有能力、敢于冲破阻力、开拓进取的人造成伤害。

使组织氛围恶化,抑正纵邪,是非不分,忠奸倒置,好人受气、受屈,心术不正之辈弹冠相庆,使组织舆论导向、价值导向偏离正常组织目标。

损害决策者威信。由于信纵谗言,导致人际圈子越来越小。

不要害怕担风险

在一些人眼里,年轻人办事不牢,个性强的人容易捅娄子,这两种人被提拔进领导机构总是不那么容易通过。尤其在一些国有企业里,年轻人即使进了领导机构也是往后排,个性较强的“野马”进领导机构也就更难。怕担风险的另一表现是用人不讲时效。研究证明,一个脑力劳动者,其工作早期是最富有效率的年代,这些人到40岁以后,年龄和成就之间往往出现了反比关系。遗憾的是,这些研究成果并未引起用人单位的足够重视,在一些人的眼里,30岁属“嘴上无毛”之列,40岁还是“嫩扁担”一根,硬是要等到人家“老”了、“成熟”了以后才给提拔。

以上几种不良心理状态是领导者在用人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的,领导者要克服种种不良的心理状态,牢记用人以公,选拔人才使用人才都要出于公心,出于组织的长远利益,出于为了组织的发展,而不是为了自己或小团体的利益,这样才能为组织发展储备丰富的人才资源。

真诚地对待每一位下属

如何将企业治理好,一直是需要领导者思考的问题。有的研究有素,也就治理有方;有的研究无得,也就治理失败。要治理好企业,必须网罗人才,以诚心对待人才。古代燕昭王黄金台招贤,便是最着名的例子。

《战国策·燕策》记载,燕国国君燕昭王(公元前311—前279年)一心想招揽人才,而很多的人认为燕昭王仅仅是叶公好龙,并不是真的求贤若渴。于是,燕昭王始终寻觅不到治国安邦的英才,整天闷闷不乐的。

后来有个智者郭隗给燕昭王讲述了一个故事,大意是:有一国君愿意出千两黄金去购买千里马。然而时间过去了三年,始终没有买到。又过去了三个月,好不容易发现了一匹千里马。当国君派手下带着大量黄金去购买千里马时,马已经死了。可被派出去买马的人却用五百两黄金买来一匹死了的千里马。国君生气地说:“我要的是活马,你怎么花这么多钱弄一匹死马来呢?”

国君的手下说:“你舍得花五百两黄金买死马,更何况活马呢?我们这一举动必然会引来天下人为你提供活马。”果然,没过几天,就有人送来了三匹千里马。

郭隗又说:“你要招揽人才,首先要从招纳我郭隗开始,像我郭隗这种才疏学浅的人都能被国君采用,那些比我本事更强的人,必然会千里迢迢赶来。”

燕昭王采纳了郭隗的建议,拜郭隗为师,为他建造了宫殿。后来没多久就引发了“士争凑燕”的局面。投奔而来的有魏国的军事家乐毅,有齐国的阴阳家邹衍,还有赵国的游说家剧辛等等,落后的燕国一下子便人才济济了。从此以后燕国由一个内乱外祸、满目疮痍的弱国,逐渐成为一个富裕兴旺的强国。

管理之道,唯在用人。人才是事业的根本。杰出的领导者应善于识别和运用人才。只有做到唯贤是举,唯才是用,用人以诚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战无不胜。

领导者在用人过程中要讲究谋略,但是讲究谋略并不等于玩弄权术。对人才玩弄权术是对人才的最大伤害和不尊重,是对人才的浪费,长期这样迟早会使领导者人心背离,给组织发展带来损害。对人才玩弄权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明升暗降,利用手中权力巧妙地夺取实权。

以邻为壑,向下级转嫁困难和灾祸。

声东击西,假意威胁某甲的职位,实则夺取某乙的职位。

浑水摸鱼,局势混乱趁机扩充自己的实力。

收买人心,用不正当手段骗取大家的信任。

以怨报德,借用优秀人才的力量发迹,然后再整倒人才。

以利诱人,用不正当手段拉拢下属,让他为自己效劳。

为所欲为,不择手段地达到自我欲望的满足。

领导者对下属使用以上这些权术都会极大地伤害人才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其他下属也会因此而鄙视或者害怕你,在以后的工作中处处防范你。一旦下属对你的人品产生怀疑,领导者的威信也会大大降低。

善于发挥下属的长处

任何一个组织都是众人的集合,有才华出众者,有泛泛如众者,有八面玲珑者,有谨小慎微者,等等。真可谓各色人等,长短不一。但用人问题的关键却在于,要用人之长,这是领导者用人的眼光和魄力之所在。现代领导科学的领导理念是,一个人的短处是相对存在的,只要善于激活他某一方面的长处,那么这个人则可能修正自我,爆发出惊人的工作潜能。

去过寺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落四,没有好好地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勒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珠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其实在高明的领导者眼里,没有废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看如何运用。在一次宴会上,唐太宗对王珐说:“你善于鉴别人才,尤其善于评论。你不妨从房玄龄等人开始,都一一做些评论,评一下他们的优缺点,同时和他们比较一下,你在哪些方面比他们优秀?”王珐回答说:“孜孜不倦地办公,一心为国操劳,凡所知道的事没有不尽心尽力去做,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房玄龄。常常留心于向皇上直言进谰,认为皇上能力德行比不上尧舜很丢面子,这方面我比不上魏证。文武全才,既可以在外带兵打仗做将军,又可以进入朝廷搞领导担任宰相,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李靖。向皇上报告国家公务,详细明了,宣布皇上的命令或者转达下属官员的汇报,能坚持做到公平公正,在这方面我不如温彦泊。处理繁重的事务,解决难题,办事井井有条,这方面我也比不上戴胄。至于批评贪官污吏,表扬清正廉洁,疾恶如仇,好善喜乐,这方面比起其他几位能人来说,我也有一日之长。”唐太宗非常赞同他的话,而大臣们也认为王珐完全道出了他们的心声,都说这些评论是正确的。

从王珐的评论可以看出唐太宗的团队中,每个人各有所长。但更重要的是唐太宗能将这些人才依其专长运用到最适当的职位,使其能够发挥自己所长,进而让整个国家繁荣强盛。

未来企业的发展是不可能只依靠一种固定组织的模式而运作,必须视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而有不同的团队。所以,每一个领导者必须学会如何组织团队,如何掌握及管理团队。领导者应以每个下属的专长为思考点,安排适当的位置,并依照下属的优缺点,做机动性调整,让团队发挥最大的效能。最糟糕的领导者就是漠视下属的短处,随意任用,结果就会使下属不能克服短处而恣意妄为。也就是说,一位不能够明白下属短处的领导者,也不能够明白下属的长处,这是善于洞察下属的领导者力戒的用人误区。如果说,只看到下属的短处而将他抛弃的领导者好比瞎了一只眼睛的盲人,那么只使用下属的短处的领导者则好比瞎了两只眼睛的盲人——成了一个真正的瞎子!

根据下属的性情分配工作

对一个人才来说,性情为人也许是天生,但作为领导者却能够“巧夺天工”地运用它,使之能够既显其长,又避其短。

人之才性,各有长短。宋代司马光总结说:“凡人之才性,各有所能,或优于德而强于才,或长于此而短于彼。”用人如器,各取所长,这是现代领导者最基本的领导才能。假如你是一位企业领导者,对待如下不同类型的下属,应当采取不同的用人之道,使他们克服短处,各有特长,为组织发展增添人力资源:

知识高深的下属,懂得高深的理论,可以用商量的口吻。

文化低浅的下属,听不懂高深的理论,应多举明显的事例。

刚愎自用的下属,不宜循循善诱时,可以用激将法。

爱好夸大的下属,不能用表里如一的话使他接受,不妨用诱兵之计。

脾气急躁的下属,讨厌喋喋不休的长篇说理,用语须简要直接。

性格沉默的下属,要多挑逗他说话,不然你将在云里雾中。

头脑顽固的下属,对他硬攻,容易形成僵局,造成顶牛之势,应看准对方最感兴趣之点,进行转化。

在这里,实际上提出了“领导者用人的前提是如何察人”的问题,做到既要察人所长,用人之长,又要察人所短,因人而用。以下是10条用人的经验之谈:

性格刚强却粗心的下属不能深入细微地探求道理,因此他在论述大道理时,就显得广博高远,但在分辨细微的道理时就失于粗略疏忽。此种人可委托其做大事。

性格倔强的下属不能屈服退让,谈论法规与职责时,他能约束自己并做到公正,但说到变通,他就显得乖张顽固,与他人格格不入。此种人可委托其立规章。

性格坚定又有韧劲的下属喜欢实事求是,因此他能把细微的道理揭示得明白透彻,但涉及到大道理时,他的论述就过于直露单薄。此种人可让他办点具体事。

能言善辩的下属辞令丰富、反应敏锐,在推究人事情况时,见解精妙而深刻,但一涉及到根本问题,他就说不周全容易遗漏。此种人可让他做谋略之事。

随波逐流的下属不善于深思,当他安排关系的亲疏远近时,能做到有豁达博大的情怀,但是要他归纳事情的要点时,他的观点就疏于散漫,说不清楚问题的关键所在。这种人可让他做低层次的管理工作。

见解浅薄的下属,不能提出深刻的问题,当听别人论辩时,由于思考的深度有限,他很容易满足,但是要他去核实精微的道理,他却反复犹豫没有把握。这种人不可大用。

宽宏大量的下属思维不敏捷,谈论精神道德时,他的知识广博,谈吐文雅,仪态悠闲,但要他去紧跟形势,他就会因为行动迟缓而跟不上。这种人可用他去带动下属的行为举止。

温柔和顺的下属缺乏强盛的气势,他体会和研究道理时会非常顺利通畅,但要他去分析疑难问题时,则会拖泥带水,一点儿也不干净利索。这种人可委托他按照领导者的意图办事。

喜欢标新立异的下属潇洒超脱,喜欢追求新奇的东西,在制定锦囊妙计时,他卓越的能力就显露出来了,但要他清静无为,却会发现他办事不合常理又容易遗漏。这种人可从事开创性工作。

性格正直的下属缺点在于好斥责别人而不留情面;性格刚强的人缺点在于过分严厉;性格温和的人缺点在于过分软弱;性格耿直的人缺点在于过分拘谨。这三种人的性格特点都要主动加以克服。所以可将他们安排在一起,借以取长补短。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领导者对人才不可苛求完美。任何人都难免有些小毛病,只要无伤大雅,何必过分计较呢?最重要的是发现他最大的优点,能够为企业带来怎样的利益。

现代化管理学主张对人实行功能分析:“能”,是指一个人能力的强弱,长处短处的综合;“功”,是指这些能力是否可转化为工作成果。宁可使用有缺点的能人,也不用没有缺点的平庸“完人”。

区别对待不同性格的下属

所谓性格,是指人对客观现实的稳固态度以及在与之相适应的惯常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是一个人个性的核心,它直接影响到人的行为方式,进而影响到人际关系及工作效率。因此,在领导过程中,根据人的不同性格采用不同的领导方式是提高领导水平的重要手段。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与人之间性格差异很大。一般来说,有几类人的性格较为突出,也比较难领导,下面分别做出介绍,为领导者提供借鉴。

1.脾气暴躁、常与人结怨者

某君自卑感很重。他在工作中表现很认真,也很执着。但工作不顺利时,他总认为是其他人故意刁难他,为此经常大发雷霆,甚至到领导那里“投诉”,造成办公室里火药味浓重,人际关系紧张,直接影响了其他人的工作情绪。当这类情绪激动、怒气冲冲的下属跑到你办公室“投诉”时,你首先应让他们坐下来,然后仔细聆听他们的话,不要发言,因为他们在激动时所说的话往往是杂乱无章的、未经组织的,让他们把事情的经过说完,或者在一定程度上说,是让他们宣泄完愤怒的情绪,相对冷静下来之后,再来表示你的处理方法。你不必试图改变一个脾气暴躁的人,也不要敷衍他们,更不能从中转换话题。虽然任何一个公司的纪律都不会要求改变下属的不良性格,但你必须告诉他们,动辄发脾气的人感情上通常不够成熟,要教会他们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强调公司不赞成以乱发脾气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也可以尝试着给他们安排一些多见文件少见人的工作,鼓励他们多参与同事们的活动,让他们知道他们是跟大伙儿同一阵线的,没人愿意也没有人能阻碍他的工作。

2.自尊心极重,感情脆弱者

这类人多是一些职位较低的年轻女性,她们大部分刚踏出校门,对纷繁复杂、竞争激烈的社会不太适应。领导者几句提醒她们的话,听在她们耳中,就像被老师当众责骂一样,心中极为不安,无形中产生了一股压力,对工作丧失信心和兴趣,甚至产生跳槽的念头和行动。具有这类性格的下属,一般表现比较拘谨,她们总喜欢绷着脸,紧张地工作,遇到困难时诚惶诚恐,对领导者说话时语调总是战战兢兢。对待此类下属,说话时措辞要小心谨慎,尽量避免从个人角度出发,多强调“我们”和“公司”。在批评她们工作中的问题时,必须多顾及她们的自尊心。一丝温和的笑容,一句关切的问候,都会增加她们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在平时的例行工作中,不妨把握机会称赞她们的表现。再三鼓励或许让你都感到自己唠叨,但对她们来说却是很受用的,而且有种被重视的感觉。同时,应该让她们明白,在工作中发生错误时,可能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不一定与个人能力有关。因此,不必为此感到沮丧和丧失信心。

3.消极悲观、缺乏自信者

公司召开会议、讨论某项新建议时,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是正常的。但你可能会发现,在你的公司里有这样一类人,他们不管提出的建议是什么,从不进行深入思考,总是一味地阻挠和反对,这不仅会阻碍公司的变革,而且破坏了公司创新的氛围。因此,你必须深入分析他们反对的真正原因。有些人只是因为他们消极悲观,缺乏信心,担心失败。如果你发现某位下属一贯努力工作,对公司忠心耿耿,而且还颇有业绩,只是有些缺乏信心,你可以给他机会,培养他的自信心。例如,可以找他谈谈你的新计划,让他负责实施。起初,他可能犹犹豫豫,面露难色。此时,你可以请他不要对任何事都采取否定的态度,应该提出积极、有建设性的意见。如果他怀疑该项计划的可行性时,你就鼓励他找出可行的方法,并且全力帮助他实施,让他体验变革的乐趣及由此获得的成就感。当然,你不要企图使消极、悲观的人一下子变得积极、乐观。你只能让他了解你是个乐观进取、凡事采取积极态度的人,尤其是接洽一项艰巨的工作时,更应以肯定且乐观的态度对待。如果他一向尊重你,多少也会因被你感染而产生信心。

4.溜须拍马,阿谀奉承者

在许多地方,常可见到溜须拍马、阿谀奉承者,他们经常称赞你,且附和你所说的每一句话。如果有这种下属,就必然有爱戴高帽子的领导者。尽管各位领导者都会表白自己明智、有自知之明和不介意下属批评,但人们总是喜欢被表扬。有些领导者认为,只要自己不为他们的吹捧所迷惑,他们的表现也不差,就可以任由他们继续奉承下去。但事实上,你的态度会使他们感觉你默认了这种吹捧,不仅会强化他们的这种行为,还会使他们轻视你,降低了对你的尊重。对待这种下属,在与他们沟通时,无须太严肃地拒绝他们的奉承,也不要任由他们随意夸张。当他们向你卖弄奉承的本领时,你可以说:“你最好给自己留一点时间,考虑新的计划和建议,下次开会时每个人都要谈自己的意见。”

5.善于表现,急功近利者

下属中,总不乏雄心万丈、积极进取之人,甚至你能感觉到下属的目标直指你的职位,许多领导者因此而忌才。但是,对待这些急功近利者却不能忽视。因为这种人往往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影响其他下属的工作情绪和进度,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与急于表现自己的下属沟通,切忌使用单刀直入式,免得让他产生你忌才的错觉,而不接受你提出的任何建议。你可以认真聆听他的建议,适当地称赞他的表现,表示你对他有某种程度的赞赏。得到你的称赞,他一定会进一步表现自己,那时你可以漫不经心地告诉他:“凡事都得按部就班,这样才会对其他下属比较公平,如果其他人比你更急时,你能容忍他像你现在这样牵着别人鼻子走吗?”你的语调要像平常说笑般轻松,既不伤害他的自尊心,也让他设身处地,为其他人想一想。

6.郁郁寡欢,以为怀才不遇者

这种下属常为自己的才华不能受到重视而终日叹息,缺乏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对待这种下属,千万别用打击性语言:“你有多少才能呢?像你这样的人,随便可以找到。”这种语言会使他们感到被轻视,变得更加郁郁寡欢。平日对他们要热情,这样会使他们有被尊重、重视的感觉。交代给他们的任务,事后一定要认真过问,如果做得好,一定要称赞两句。尽管他们在公司里只不过是些小角色,但也可以偶尔邀请他们参加重大会议,鼓励他们勇于发言,并经常给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如果他们同时感觉到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他们会更加努力工作的。

总之,虽与有“问题”的下属在沟通和相处方面都会有困难,但作为领导者,必须在可能的范围内,尝试了解他们的性格,并进行因人而异的领导,而且要牢记这项工作是非常需要时间和讲究方法的,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将会适得其反。

应该放手让下属去干

《吕氏春秋》记载,孔子的弟子子齐,奉鲁国君主之命要去做地方官。但是,子齐担心鲁君听信小人谗言,从上面干预,使自己难以放开手脚工作,难以充分行使职权,发挥才干。于是,在临行前,他主动要求鲁君派两个身边的近臣随他一起上任。到任后,子齐命令那两个近臣写报告,他自己却在旁边不时去摇动两个人的胳膊肘,使得字体写得不工整。于是,子齐就对他们发火,两个人又恼又怕,请求回去。

两个近臣回去之后,向鲁君抱怨无法为子齐做事。鲁君问为什么,这两个人说:“他叫我们写字,又不停地摇晃我们的胳膊。字写坏了,他却怪罪我们,大发雷霆。我们没法再干下去了,只好回来了。”

鲁君听后长叹道:“这是子齐劝诫我不要扰乱他的正常工作,使他无法施展聪明才干呀。”于是,鲁君就派他最信任的人对子齐传达他的旨意:从今以后,凡是有利于地方上的事,你就自决自为吧。五年以后,再向我报告。子齐郑重受命,从此得以正常行使职权,发挥才干,他管辖的地方得到了良好的治理。这就是着名的“掣肘”典故。后来,孔子听说此事,赞许道:“此鲁君之贤也。”

古今道理一样。领导者在用人时,要做到既然给了下属职务,就应该同时给予与其职务相称的权力,不能大搞“扶上马,不撒缰”,处处干预,只给职位不给权力。

在这方面做得最出色的是齐桓公的“凡事问管仲”。

有一次,晋国派使者晋见齐桓公,负责接待的官员向齐桓公请示接待的规格。

齐桓公只说了一句话:“问管仲。”

接着,又来一位官员向齐桓公请示政务,他还是那句话:“问管仲。”

在一旁侍候的人看到这种情形,笑着说:“凡事都去问管仲,照这么看来,当君主蛮轻松的嘛。”

齐桓公说:“像你这样的小人物懂什么呢?当君主的辛辛苦苦地网罗人才,就是为了运用人才。如果凡事都由君主一个人亲自去做,一则不可能做得了,再则就糟蹋了苦心找来的人才了。”

齐桓公接着说,“让管仲当我的臣下,既然交付给他处理,齐国就安泰,我就不应该随便插手。”

网罗人才是一件很辛苦又费力的事,得到真正的人才不容易。一旦得到贤良而忠心的人才辅佐,国家就会兴旺安泰。要放手让人才去发挥自己的才干,身为领导者,就不要随便插手干预。正是因为齐桓公的贤明,再加上管仲的大力辅佐,不久之后,齐国就跃居春秋五霸之首。

无论是鲁君,还是齐桓公,他们的话都很值得细细品味。领导者用人只给职不给权,事无巨细都由自己定调、拍板,实际上是对下属的不尊重、不信任。这样,不仅使下属失去独立负责的责任心,还会严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难以使其尽职尽力,到头来工作搞不好的责任还得由领导者自己来承担。

所以,放手让下属去施展才华,只有当他确实违背了工作的主旨时,你再出手干预,将他引上正轨。只有将下属的积极性全部调动起来,你的事业才能迅速地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