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在介绍冯子振的时候,已经提到过白贲了。他的那首〔鹦鹉曲〕名气极大,因为用字用韵太难,少有和者,而冯子振因一口气和了四十二首而名声大振。
白贲(约1270—1330前),字无咎。他是南宋遗民白珽的长子。先世本是太原人,后迁钱塘,所以白贲也就算是钱塘人了。元代前期的散曲家,基本上都是北人或北人南迁者,白贲是南人散曲家中比较早的代表人物。
白贲的生平资料不多,据孙楷第《元曲家考略》考证,白贲的斋名叫“素斋”,程文海有诗咏之,袁桷写过《素轩赋》,吴澄写过《素轩说》。《素轩说》中说:“清江范椁自京师来,称太原白贲之贤……且言其以‘素’名所居之轩,是殆庶乎能字其素者。白已仕,皮将仕,范未仕,见贤而思与之齐,一当以白君为师。”此后,白贲曾到京师任省郎一类之职,延祐中,出典忻州。至治三年(1323)为温州平阳教授。此后,大概还做过元林郎,任南安路总管府经历。
钟嗣成《录鬼簿》成书于1330年,书中称白贲为“前辈已死名公”,可知白贲此时已死。书中称白贲为“学士”,当是一种泛称。
白贲虽然在当时很有名气,但流传下来的散曲作品实在太少,仅小令二首、套数三。而且,就这两首小令,真伪也尚不能确定。只有那首著名的〔正宫·鹦鹉曲〕,可以肯定是白贲所作。
侬家鹦鹉洲边住,是个不识字渔父。浪花中一叶扁舟,睡煞江南烟雨。觉来时满眼青山,抖擞绿蓑归去。算从前错怨天公,甚也有安排我处。
曲的意境和语言都很一般,但是因为用字和用韵比较特别(参考“冯子振”条),很难奉和,其实著名之处也仅在此而已。
白贲的另一首小令〔双调·百字折桂令〕,《阳春白雪》题作白贲,但《乐府群玉》题作郑德辉(光祖),究竟是谁做的,无从查考。这首小令很有趣,是把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秋思》展开来写:
弊裘尘土压征鞍,鞭倦袅芦花,弓剑萧萧,一径入烟霞。动羁怀,西风木叶,秋水蒹葭。千点万点老树昏鸦,三行两行,写长空哑哑雁落平沙。曲岸西边近水湾,鱼网纶竿钓槎。断桥东壁傍溪山,竹篱茅舍人家。满山满谷,红叶黄花,正是伤感凄凉时候,离人又在天涯。
白贲的三个套数,都是题情之作,写得十分细腻动人,比如〔双调·新水令〕中的两首:
〔步步娇〕忆盼了萧郎无归计,闷把牙儿抵。空叹息,蓦听得中门外玉骢嘶。转疑惑,却原来是鸟啼得琅玕碎。
〔离带歇拍煞〕急煎煎愁滴相思泪,意悬悬慵拥鲛绡被。揽衣儿倦起,恨绵绵,情脉脉,人千里。非是俺,贪春睡,勉强将鸳鸯枕欹。薄幸可憎才,只怕相逢在梦儿里。
南人题情之作,比起北人来,少一些直率泼辣,多一些温柔婉转。读白贲的题情散曲,是可以感受到这一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