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目录学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在这个时期不仅有了综合性藏书目录,还有了专业性藏书目录。
如前所述,荀勖的《中经新簿》是反映西晋藏书的综合性总书目,他的著录方法是只登录书名、卷数、作者,并加以简要说明。在简要说明中,他未像刘向父子那样对图书内容加以叙述和评论,但是记载了图书的存亡情况,这种目录对后代考查、辨伪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对我们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典籍丰富的文明古国是非常有用的。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也出现了私人编制的目录。最著名的私人编目是南朝刘宋王俭的《七志》和梁朝阮孝绪的《七录》。《七志》改刘歆《七略》六分法为七分法,即将各类中的图谱集中在一起构成第七类图谱。它开创了我国私人编目活动。阮孝绪则是梁朝的“处士”,他在过去目录的基础上编制了《七录》。《七录》分内外两篇:内篇有经典、纪传、子兵、文集、术技;外篇有仙道、佛法。共收书6188种,44521卷。这个目录现已佚亡,只能从《广弘明集·七录序》及其他记载中了解一二。阮孝绪编制目录时很穷,住在寺庙里。他对“遗文隐记,颇好搜集”,使天下遗书和以前未见之书能在他的《七录》中看到。他的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甚为感人。以致有一个叫刘杳的人得知阮孝绪在整理目录,便主动把自己收集的材料送给了他。
这时编的专业书目,主要是佛经和道藏总目。魏晋南北朝时期,佛经译著大量问世。在此情况下,东晋孝武帝宁康二年(公元374年),高僧道安编制了中国第一部通录古今的佛经分类总录——《综理众经目录》,简称《安录》。道安之前的佛经目录,只列经名,不著录名类与年代。这个目录则根据当时流传的佛经分门别类,并标明年代与译者,便于辨别和整理。《高僧传·释道安传》说“安乃总集名目,表其时人,诠(鉴别)品(评定)新旧,撰为经录。众经有据,实由其功。”不过这个《安录》早已佚失,原来的题目不详,《综理众经目录》只不过是后人给定的名字。梁朝的僧祐见过道安的目录,他的《出三藏记集》中的第二部分“经论本录”就是在吸收道安目录的基础上增补、扩大而成的。因此,僧祐撰的《出三藏记集》成为现在保存下来的最古的佛经总目。这个时期还产生了我国第一部佛家人物传记——梁朝慧皎撰的《高僧传》,收录了自东汉至梁450余名著名僧人传记。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也有很大的发展,道教书籍很多,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四年(公元437年)道士陆修静编制了道藏的第一个总目录——《灵宝经目》,包括经书、药方、咒、符、图等目录,总共2228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