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区幅员的变化问题比较复杂,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其总趋势是逐渐变小。造成这一总趋势的主要因素在政治方面,在于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或其他的政治目的。这在上面已经说到。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政区幅员的变化还存在下列特征。
由于经济开发程度的差异,在同一朝代中,不同地域的同级政区,其幅员有时是相差很大的。如秦代北方的郡只相当于今天一两个地区,河东郡就略似今山西的临汾、运城两地区,而南方的郡有如今天一省或更大,九江郡起初就相当于今安徽省及江西省的大部。后来随着南方经济的加速发展,政区的设置越来越多,幅员也越变越小,相对而言,南方政区幅员的变化速率就比北方要快。这种地域方面的差异主要是经济因素造成的。
在高层地区、统县政区及县级政区中,以高层政区的幅员变化较大,统县政区次之,县级政区起伏最小。前两者的变化主要受政治因素的影响,后者则多数由于经济的发展而逐渐缩小其幅员。
南北朝后期三级政区的幅员都迅速地缩减,尤其州郡两级政区幅员的缩减似乎无法刹住,甚至出现了双头郡县的怪现象。隋唐以后,这种现象未再重现。虽然统县政区和县级政区的幅员也在逐渐缩减,但到一定限度就停止了。例如唐代有5000万人口,大县很多,但并未一再划小。同时,一些小县很小,也并未被合并,而是与大县并存。因此对县的幅员来说,存在一个地域共同体的问题,这个共同体的内在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和文化背景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而相对于邻县则有较明显的差异性。这也是县级政区幅员相对比较稳定的原因之一。
同样,统县政区幅员的缩小也是有限度的。以南方地区为例,今浙江境内,唐代就已设置10个半州,其中10个州的幅员历时千余年毫无变化,已成定式。这些州在自然地理方面自成一个小区,在方言方面有很大的一致性,而且探讨其沿革,每个州都是由秦汉或三国时期的一两个或两三个县所发展而来,在人文地理方面形成内部相似性很强的共同体,所以幅员一般不再缩小。
福建和江西开发比浙江要晚,在唐代,州的幅员还较大,福建分为五州,江西分为八州。唐后期和五代十国时期,闽赣地区接受了大量北方移民,经济开始走向发达,因此统县政区幅员也开始划小。至北宋初期,福建已划为八个州军(所以福建称为“八闽”),江西也分成13个州军,自此以后直到清末,统县政区的幅员未再缩小,稳定达900年之久。可见统县政区幅员的缩减不能毫无限制。
高层政区也是如此,其幅员不能无限制地减缩。历代高层政区以唐后期的方镇幅员最小,小到最小只有两三州之地。但也只能小到这个程度,再小就不成其为高层政区了。而且两三州的幅员已经太小,所以宋代必须改弦更张,设置幅员较大的新的高层政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