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有4个最重要的哲学运动:现象学运动、分析哲学运动、西方马克思主义运动,还有就是我们现在要讲的结构主义运动。
你也许不会想到,发起这场哲学运动的人不是一个哲学家,而是一个语言学家。他就是现代语言学的创始人弗迪南·德·索绪尔。而他发起这场运动的著作,竟是在他死后,由他的学生编辑的讲课笔记。这些讲课笔记被汇集整理,就成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代表作《普通语言学教程》。
先说说索绪尔这个人。索绪尔1857年出生于日内瓦,从小就对语言学感兴趣。15岁之前就已经在别人的指导下学习了法语、德语、英语、拉丁语、希腊语、梵语,表现出很高的语言天赋。后来在莱比锡大学专门学习语言学,毕业后又到法国、瑞士等国的大学教语言学。他的一生可谓平淡无奇,也没什么逸闻趣事,一辈子就是在和语言打交道。虽然在语言学界也算有些名气,可名气也不算很大。他生前哪曾想到,在他死后别人会为他编一本书,而这本书又使他成为一位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呢?!
这本《普通语言学教程》是1916年出版的。开始它还只是对语言学有影响,可后来影响越来越大,涉及到了人类学、社会学、符号学、美学等等。到了60年代在法国形成结构主义运动,它的影响也达到了顶峰。
一本语言学著作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影响力?这当然不在于它的具体内容,而在于它所包含的一系列基本思想。
首先为什么要称为结构主义呢?“结构”这个词当然不是一个什么深奥的哲学词汇。我们经常会用到它。说起来结构主义也没什么难以理解的,就是要找出复杂现象背后的基本结构。语言有语言的结构,社会有社会的结构,神话也有神话的结构。说到底结构主义和传统哲学一样,都是为了找到现象背后的本质,只是现在本质变成了结构。
在结构主义运动中诞生了现代符号学,本来语言也是一种符号嘛。但符号的范围又远不止语言,比如交通信号灯、图标都可以叫符号。后来符号的范围越来越大,只要是能传达某种意义的东西都可以成为符号,比如服装,因为服装代表了你的性格、身份,而且在不同场合要穿合适的服装,所以它又具有社会意义。
符号学的基础是索绪尔的一组基本概念:“能指—所指。”
其实很简单,“能指”就是那些符号,而“所指”就是符号所指的东西或意义。比如“树”这个“词”就是一个“能指”,而它指向的现实中的“树”就是“所指”。所以符号就是能指,符号表达的意义就是所指。
后来,结构主义者们又说,符号的意义(所指)分两层: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著名的结构主义者、符号学家罗兰·巴特就举了个例子——
一本杂志的封面刊登着一幅照片,一位穿着法国军服的黑人士兵向着冉冉升起的军旗敬礼,眼光露出严肃崇敬之情。
这幅照片就是一个“能指”,而刚才我们对这幅照片的描述就是它的表层意义,也就是第一级的所指。
可是别急,它还有更深层的意义呢。照罗兰·巴特的说法,这幅照片表现了法国殖民地和法国同属一体,并且殖民地人民完全拥护法国政府,从而完全掩盖了殖民地人民反抗法国统治的斗争,因此具有政治意识形态的欺骗性。这种深层意义就构成了第二级的所指。没想到一幅小小的照片还有这么重大的政治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