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Leavenworth Case
●安娜·凯撒琳·格林(Anna Katharine Green)/著
●吴幸宜&宋瑛堂/译
纽约富豪里佛伍兹暗夜遭到枪杀,命案现场发生在自宅书房内。侦办此案的警探葛莱斯从种种迹象研判,凶手应该不是外来者。问题是:当天晚上宅内只有一对表姊妹和富豪秘书,其余人等皆是毫无犯罪动机的下人。
这对表姊妹原是孤儿,自小被里佛伍兹领养,从此过着公主般的上流生活,而且双姝又是貌美如花,迷煞各方名流男士,年轻律师艾福瑞·雷蒙德就是其中之一。他坚信双姝绝不会为了继承遗产而杀害恩人,于是接近姊妹花、出入里佛伍兹豪宅,和葛莱斯里应外合试图找出命案真相。
格林的小说多半有着通俗剧的开场:夜深人静之时,激情往往在瞬间引爆而导致悲剧,杀人动机一般是和忌妒、敲诈、报仇、秘密结婚,以及亲子冲突等因素有关。在办案的安排上,她巧妙设计了警探和业余侦探的搭档组合,让专业和外行之间的高反差来营造鲜明的戏剧效果。格林笔下最有名的侦探莫过于葛莱斯警探,此人在外表上并非福尔摩斯那种高瘦有劲、目光尖锐的神探;相反地,他身材圆胖、性情和善,眼神从不散放精光,甚至还有点涣散。他的目光绝不会停留在任何人身上,彷彿个性相当腼腆似的,就算他的目光盯着什么物件看,也多半是一些不重要的玩意儿,像是花瓶、墨水瓶、书本或钮釦之类的东西。他似乎在对这些东西透露私密,并且引为心腹,把他的想法尽情倾诉在里头。葛莱斯熟知各种古怪难懂的犯罪知识和办案技巧,“万事通”这一特色倒是有传承到福尔摩斯身上。
在业余侦探方面,格林塑造的对象可以是年轻律师、老处女小姐,或者是社会名媛。而其中的老处女爱蜜莉亚·巴特沃斯(Amelia Butterworth)风头过健,甚至可以自成一系列探案,而且还成为“谋杀天后”克莉丝蒂创造珍·玛玻小姐(Miss Jane Marple)的仿效范本。像这样一专业一业余的哼哈二将,日后便成为福尔摩斯/华生、白罗/海斯汀的拍档原型。其实格林的影响力还不仅于此,克莉丝蒂的《为什么不找伊文斯?》(Why Didn\'t They Ask Evans,1934)是向格林致敬的模仿之作,而另一位推理女杰玛丽·兰哈特(Mary Roberts Rinehart,1876~1958)曾公开表示自己的处女作是受到格林的启发。另外一则轶闻是:柯南·道尔在一八九四那年曾以书迷身分写了一封信给格林,信中提议在他赴美演讲巡回途中,可否到她位于纽约州水牛城的家中一叙。
在某种程度上,格林创造的另一位女英雄薇儿丽·史川吉(Violet Strange)最为有趣,此姝出身纽约上流社会,父亲为人严肃拘谨,但她却偷偷当起了私家侦探以此维生,而且小心翼翼地保守秘密不让父亲得知真相。这种情况和格林自己的写照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吊诡的是,她笔下的虚拟女主角反叛长辈,试图摆脱家中男性势力的掌控欲望,但是在现实世界中她自己却对女性主义的改革运动袖手旁观。综观推理文坛上,激进的女性主义者不乏其人,抽菸斗骑重型机车的新潮女性桃乐丝·赛儿丝(Dorothy L· Sayers,1897~1957)是其中之一,鼓吹妇女有参政权的女权运动份子玛丽·兰哈特是另一个例子,然而安娜·凯撒琳·格林却连女性该有投票权的主张都极力反对。莫非是独裁专制的男性权力压得她在真实生活里噤若寒蝉,只敢藉由纸上小说来发泄不满心境?
从一八七八至一九二三年间,格林一共出版了三十多本长篇侦探小说,另外还有《金色拖鞋》(The Golden Slipper,1915,以薇儿丽为主角的短篇小说选)等多部短篇故事集,算是相当多产的作家。一九三五年四月十一日,她在纽约以八十八岁高龄去世。尽管格林当年红极一时,但如今除了《双姝谜情》之外,其他着作均已绝版难寻。她撰写的故事布局严密扎实,对侦查工作的叙述也相当详实,只可惜对现在的出版商而言,她的小说太像通俗剧,剧中人物的对白过于咬文嚼字,恐怕难获现代读者的芳心。好啦,不管怎么说,就让我们大家展页阅读这本推理史上首部美国的畅销小说,一同品尝它的经典原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