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die When She Died
●Ed McBain/著
一个上流社会刑事律师的妻子被谋杀了,厨房的窗户洞开,死者肚子上插着刀子在卧房的地上,警察赶到现场时,却听到报案的死者律师丈夫说:“我非常高兴她死了。”
这句奇怪的话引起第八十七分局(87th precinct一位警探的好奇。这位警探叫史提夫·卡瑞拉(Steve Carella),你如果是初次读到他,也许也会觉得眼熟;他很像《上锁的房间》里的瑞典警探马丁·贝克(Martin Beck),只是更早出现了十一年(第一本卡瑞拉的小说出现于一九五六年,而第一本马丁·贝克探案却出现在一九六七年),有蛮多迹象让我相信,创造马丁·贝克的玛姬·史菊华(Maj Sjowall)与皮·华庐(Per Wahloo)极可能受到艾德·麦可班恩(Ed McBain,1926-)的影响,只是史菊华与华庐的小说有强烈的社会批判企图,麦可班恩却没有什么明显的批判意味。
他们之间有没有彼此影响没什么关系,总之,卡瑞拉和贝克两位警探都是深沉而多愁善感的中年男子,他们都因为看了太多社会黑暗而显得落落寡欢,他们对凶残的犯罪者充满义愤,却又对不幸的犯罪者充满同情,他们很少因破案而欢欣高兴,通常是因为更了解世界真相而加倍的心情沉重。
《莎迪她死时》(Sadie When She Died,1972)正是警探小说(police procedural novel)的代表性作品,警探小说的故事进行与传统侦探小说不同。在警探小说里,犯罪行为一经报案,现场立刻由警方接管,除了在一旁寻求讯息的新闻记者之外,你很难看到什么闲杂人等(更不会有一位贵族神探福尔摩斯者流会在犯罪现场出没)。警察也不是一个神探,他们是团队合作的一群人,有的负责拍照,有的负责解剖验尸,有的负责化学测验,另外有一些则在街上扮演官兵捉强盗的游戏。这是一种比古典黄金时期写实很多的推理小说,它们同样希望得到推理小说的心智竞争乐趣,但又要把它放在我们熟悉而合理的街头环境当中。
在小说《莎迪她死时》中的警探隶属于第八十七分局。小说作者说这个背景城市是虚构的,八十七分局也是虚构的,但没有人不认为小说中的城市不是纽约市,八十七分局也因而看起来像是真有其事。
使它看起来如此真实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小说作者的确是根据真实的警察办案程序来写小说。在小说中的警察,他们的办案受法律、上司与检察官的指挥与约束,他们的判断则高度仰赖化验室与解剖室的报告;而他们自己,则有婚姻的问题、事业的前途问题,以及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这和我们对真实社会的了解是相当接近的。只是,在真实世界里,警察不会这么敬业,破案率也不会这么高。
另一个使八十七分局深入人心的理由正是这个八十七分局的创意。艾德·麦可班恩的创作是环绕着八十七分局发生的,他一共写了将近四十本“第八十七分局”系列的小说,并不是每一本小说都以史提夫·卡瑞拉为主角,而是分局中每位警探都轮流上场,每位警察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专长,而他们办案的方式也因此有些不同的风格。使读者感到欣慰的是,你原来认识的警探在这些小说里并不会消失,他们仍然会在背景里走来走去,帮助他们的同事搜证,或是在分局里彼此嘲笑。我们可以说,这一系列的小说并不是以警探为主角,而是以八十七分局为主角。
用一个组织来做为侦办案情的单位,当然比形单影只的独行侠来得合理;但人们读侦探小说有时想要的是一位超乎现实的英雄,并不一定要它合乎情理。麦可班恩巧妙地让每一本书有一个主角(也就是我们感情认同的中心),其中又以卡瑞拉最受读者喜爱;但他的作品却能够在长期的阅读中有合乎情理的整体印象,这真是聪明而独特的创举了。
八十七分局系列是史上最成功的警探小说系列(我最近在一九九八年的东京国际书展竟然看到日本人把它绘成连环漫画了),也规范了后来写警探小说的标准。在麦可班恩之前,也许法国的乔治·奚孟农(Georges Simenon,1903~1989)是最受读者爱戴的警探小说作家。他笔下的马格雷探长(Superintendent Maigret)是脍炙人口的巴黎警察局探长,多次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广播,受欢迎的程度历久不衰。但是这位身材肥胖、年已半百、头戴呢帽、嗜饮美酒的神探,办案方法倾向于直觉,并且喜欢在巴黎大街小巷闲逛,他的独特办案方式似乎与真实世界的警探不太一样。
麦可班恩就不同了,他声称他的小说地点是假的,人物是虚构的,但剧中警探的办案方式却与日常生活中的警察完全相同。
某个程度他说的确实是真的。在八十七分局系列的故事里,命案发生,警察处理现场的方式、搜证的程序与纪律、尸体的解剖与微物的化验、寻找线索以及利用线民的方法等等,麦可班恩所描述的情况的确如真实警察的办案。但是说他的小说完全写实也是可议的,小说毕竟必须精采有趣,你总得拣选警察生活中最突出的部分;若真正准确的描写,我们可要看到一个无聊至极的公务生涯。
也许我应该说,史菊华和华庐所写的马丁·贝克,在写实的努力更胜于麦可班恩,在史、华二氏的《上锁的房间》(The Locked Room,1972)里,小说家为了求真,让警察们同时办理很多漫无头绪的案子,其中只有一个才是小说要说的故事,这就比麦可班恩更上层楼了。
尽管后来青出于蓝,麦可班恩仍然是建立严格的警察程序小说的里程碑人物,没有他,今天的警探小说不会是这个面貌。值得一提的是,麦可班恩现今还活着,创作不衰,几乎每两年就有一部新作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