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南下:舟中论道与岩中花树的故事 十五

是年十月,王守仁在优游中终于抵达了滁州任所。

英语词汇里有所谓的“火鸡牧场”(Turkey Farm),是指那些专门用来安置闲人的部门。几乎每一个稳定的官僚体系都有自己的火鸡牧场,因为总有一些难办的人,或是能力平庸的元老,或是裙带关系里的废材,或是有能力却不安分的家伙,既影响效率又讨人嫌,无论安置在哪里都不合适,但也不宜草率地把他们除名——那会带来更多的麻烦,这时候就显出火鸡牧场的重要性了。在火鸡牧场,这些人有编制,有收入,却没什么正经事做。上级不会要求他们创造业绩,而仅仅希望他们少惹麻烦。

貌似这是一种人浮于事、肆意挥霍民脂民膏的机构,而理想的管理结构应当如英明的唐太宗所言“为官择人者治,为人择官者乱”,意即一个合理的政府应当为现成而设计合理的岗位来选拔人才,而不是为了安置某些人而特地设置某些岗位。然而无论古今中外,真实的管理结构总是“为官择人”和“为人择官”并存的,其中一定存在着什么合理因素。其实古人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譬如王夫之讲过,如果只是“为官择人”,这是法家循名责实、追求速效之道,却不利于奖掖人才、敦厚风俗。(《宋论》卷一)显然“为人择官”不但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这正是火鸡牧场存在的积极意义。

在明朝的两京制下,南京政府就扮演着火鸡牧场的角色。

王守仁此时的职务是南京太仆寺少卿,任所不在南京,而在滁州——诞生过《醉翁亭记》的那个滁州。

太仆寺掌管马政,虽说马政事关军事命脉,但一来北京自有太仆寺,那才是实际意义上的马政衙门;二来明代宦官机构设有御马监,严重侵夺了北京太仆寺的职权,尤其在顽童般的武宗皇帝那里,直接从御马监调动战马该是何等过瘾的乐事,以至于南京太仆寺几乎名存实亡,使王守仁可以在地僻官闲的日子里名正言顺地尸位素餐,每天都与门人弟子在当地名胜琅琊、瀼泉间逍遥自在。

尤其每到月夕,数百门人环绕龙潭而坐,歌声在山谷中回荡,有疑问者随时向王守仁请教,每有所悟便踊跃歌舞。这样的讲学场面太让人心驰神往,甚至会令人庆幸当时在位的是武宗这个顽童,而不是太祖、成祖那样的有为之君,否则聚众这等大有隐患的事情怎可能在专制体制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