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11月20日清晨,银白色的雾团弥漫蒸腾,裹住了山峦环抱的奠边府。
天亮以后不久,一架美制双引擎C-47运输机自东而来,飞临奠边府,在晨雾之上绕着圈子。
奠边府居民对时而在天空中响起的飞机声已经习惯,就连驻扎在村镇里的越军第148独立团的两个连士兵也安稳如常,按部就班地起床、吃饭、上岗。他们压根就没有想到,飞临头顶的这架飞机上竟载着三位法军将军:印度支那远征军副总司令皮埃尔·博代中将;印度支那北部战区空军司令让·德绍准将;还有一位,就是直接指挥“海狸行动”的空降兵司令让·吉尔斯准将。
他们于清晨5时从靠近海防的白梅机场起飞,飞临奠边府上空判断当天的气候能否实施大规模伞降。这个任务称得上千钧之重垂于一发,因为随着旱季到来,法军的空中行动太频繁了,以至捉襟见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凑齐了“海狸行动”所需的飞机。一旦“海狸”落地,许多飞机还得飞回出发地,去执行各自的任务。
机舱内的灯火没有打开,博代一次又一次将腕上的手表凑近嘴边的香烟,狠狠抽烟,靠那烟头的亮光观看时间。吉尔斯则用他的那只独眼凝神俯视奠边府盆地,眼神随着盆地上的白雾飘来飘去。
经过半小时的观察和测算,机上的法军气象专家判定,奠边府的雾气将在上午消散,随后是好天气。气象观测组组长走到正在眺望窗外的德绍准将身边汇报,他的声音几乎完全被飞机引擎声淹没了。
6时52分,机上的无线电用密码向科尼发出预定信号:“奠边府的雾正在散去。”
白梅机场,7时20分。科尼向“海狸行动”的飞行指挥员让·L.尼克上校发出命令:“海狸开始行动。”
一切准备就绪,飞机马达的巨大轰鸣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尼克是十天前接到绝密命令,着手准备“海狸行动”的。他面临的困难太多了,最糟糕的是,他手头有70架运输机,可是只有62个飞行员,而战役行动却要他将70架飞机全部投入飞行。其次,属他指挥的飞机中,还有不少正在宁平、太平地区参加扫荡越军第320师的战斗。尼克使尽浑身解数,总算调集起了包括他本人在内的65名飞行员,勉强满足了战役需要。
根据尼克的部署,前一阶段配属“海鸥行动”的飞机在19日傍晚飞来白梅机场归还建制。地勤人员彻夜不眠地进行了检修和保养,终于保证战役行动可以按时开始。
清晨5时50分,尼克集合空勤人员发布作战令:“先生们:你们的任务是,在奠边府实施空降。全体飞行人员必须全力以赴,我亲自领飞。整个行动分两个波次。第一波次33架飞机分四队从白梅机场起飞。第二波次32架飞机也分四队,从嘉林机场起飞。第一波次由富尔科少校指挥,代号‘黄头’。第二波次由马蒂内少校指挥,代号‘红头’。我的代号‘得克萨斯’。两个波次的起飞间隔时间为3分钟,每队间隔1分钟,每个编队内的飞机起飞间隔10秒钟。请对好表,必须绝对准时。”
尼克上校仔细地叮嘱:“每架飞机起飞前装满550加仑汽油。第二波次的飞机还要飞一次,24架运送物资装备,8架运人。下午再空运一次伞兵,空投物资的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
由于遥远的奠边府晨雾不散,法军机群起飞时间略作延迟,将近8时,飞机陆续起飞。8时15分,整个机群升空编队,一架接一架朝着覆盖在绿色丛林中的越西北高原飞去。
由于飞行员和飞机不足,在奠边府一次只能空投两个营。吉尔斯准将原打算一次空投三个营,力图全歼奠边府的越军,最好是擒获第148团团长,现在他感到有些难以如愿了。为了获得最大的战果,他挑选了两个最精锐的伞兵营,分别由马塞尔·比雅尔和让·布雷切斯两位少校率领,他自己则在空中盘旋指挥。
为了让战场指挥员明了战役的重要性,19日,远征军副总司令博代将军亲自召见了比雅尔和布雷切斯。让两位营长感到惊讶的是博代在交代任务时那种满腹狐疑的神情,他在结束谈话时说:“战斗当然应该成功,但是,如果降落后情况复杂,允许你们酌情处理,务必保存实力。不管怎么说,要是明天天气不好,战役计划也就不存在了。”
分手之际,博代将军竟然脱口而出:“明天怎么不下雨呀。”
倒是比雅尔和布雷切斯感到,将军就该产生在重大战役的炮火之中,他们满怀期望要打一个好仗。他们都没有想到,即将展开的奠边府空投计划几乎在最后一分钟前还经历了一连串的迟疑和似乎看不到尽头的讨价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