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情报搜集管理、秘密行动和信息获取 卫星成像管理

多年来,通过解读成像搜集的总体优先顺序,为各系统针对各种装置或活动确定目标,是“成像需求和开发委员会”(Committee on Imagery Requirements and Exploitation, COMIREX)的工作职责,该委员会根据中央情报主任指令于1967年7月1日建立。它代替了“空中侦察委员会”(Committee on Overhead Reconnaissance, COMOR),后者的职责包括协调搜集需求,以实现对所有成像卫星的开发和操控。随着项目的发展,照片的数量大幅增长,造成了成像利用活动的严重重复。解决方法之一是用成像需求和开发委员会取代空中侦察委员会。成像需求和开发委员会的成员包括了所有美国情报委员会/国家对外情报委员会各机构的代表,以及来自陆军、海军和空军的情报主管。该委员会的工作人员来自中央情报局和国防部情报局。

成像需求和开发委员会前主席罗兰·英洛(Roland Inlow)(1969年至1979年在位)曾将该委员会的职能总结为:“成像需求和开发委员会行使跨部门的协调和管理职能,这是指导拍照卫星的侦察所必需的,包括了决定拍摄目标和决定哪些机构获得哪些照片以进行分析的过程。它还评估拍照侦察的需求和结果,监督用于保护照片和源于未授权披露照片的信息的安全控制。”

成像需求和开发委员会解决三个与建立目标和优先权有关的问题:(1)什么装置/区域/活动应该被成像?(2)什么系统应该被用于特定装置/区域/活动目标?(3)覆盖频率应该是什么?

1985年至1988年,当时美国操控单独的一种成像卫星系统(KH-11),成像需求和开发委员会对第二个问题的决定很简单,但是当不同的KH-11变体如“缟玛瑙”(ONYX)卫星和“薄雾”(MISTY)卫星加入到星群中时,决定就变得更复杂了。有两个因素甚至使这些问题变得更为复杂:高分辨率商业成像的出现和盟国操控成像卫星的激增。

总之,客户之间总会在优先权和目标选择的问题上有争夺的重要领域。另外,有关问题(1)和(2)的决定必须要考虑大量的技术问题,包括获得成像的角度和高度。

对卫星成像选定目标优先权的争论起因于各种原因。实时情报需求可能会与长期需求产生冲突——正如1980至1988年时关注两伊战争的战场,就意味着忽视了监控伊拉克核计划的机会。战略情报的需求也可能与战术情报的需求发生冲突。通过日复一日的侦察,发现军队或武器的动向和各种能力的细微变化,军事司令官们可能会对此感兴趣;但在国家层面上,当没有出现危机时,这类信息并不受重视。成像需求和开发委员会负责考虑中央情报局、国防部情报局、军事机构和其他顾客的需求的优先顺序,目的是合理分配极为有限的资源,基本满足几个竞争性机构的正当需要。

在成像利用领域,成像需求和开发委员会将解读任务指派给国家图像解读中心、中央情报局的成像分析办公室、国防部情报局的成像开发成员单位、军事机构的情报组织和各作战司令部。成像需求和开发委员会的国家成像处理和利用任务分配计划(National Tasking Plan for Imagery Processing and Exploitation),清晰说明了基本的工作分配。随着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吸纳了国家图像解读中心、中央情报局的成像分析办公室和国防部情报局的成像开发成员单位后,现在就由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来决定哪些解读任务由其自己承担,哪些指派给军事机构的情报组织。

中央成像办公室(Central Imagery Office, CIO)建立于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承担了为卫星和利用成员单位分配任务的职责。根据1992年6月1日的中央情报主任指令(DCID)2/9,“对国家成像情报进行管理”,中央成像办公室要“履行那些以前归属于成像需求和开发委员会的情报界职责”。中央成像任务分配机构“根据和平时期由中央情报主任和战争时期由国防部长建立的情报需求”来完成任务分配工作。中央成像办公室还要制定国家成像开发任务分配政策,在不同部门之间指派解读任务。

国家成像与绘图局的中央成像任务分配办公室,是中央成像办公室的后继者。如今,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的来源行动和管理处(Source Operations&Management Directorate),尤其是其来源行动组,负责分配来自情报界内和外机构的卫星成像覆盖需求。然后,该处负责向国家侦察局的成像卫星和商业成像卫星(美国政府能够获得其成果的)指派任务。

20世纪70年代期间的成像任务分配工作创新中包括了成像需求和开发委员会的自动管理系统(COMIREX Automated Management System, CAMS),其使用行动研究程序,接受来自不同客户的需求并建立任务分配计划以优化卫星行动,满足那些需求和已确立的优先顺序。1996年,国家成像与绘图局建立了需求管理系统(Requirements Management System),取代了这套自动管理系统。到1998年,全世界80多个位置可以使用需求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