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是2008年,一条关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准备买轿车的消息在各大媒体传开,一时间,全国各大媒体相关评价铺天盖地而来。
我们不妨仔细分析了一下,发现这些评议的内容几乎全部是“一碗豆腐,豆腐一碗”式的正面支持。其中一位网友的话语给人印象颇深,他对这位“家里已经有六七辆车”的“杂交水稻之父”的评价是:“袁老就是有七八架私人小飞机也配!”
袁先生为人随和,热心公益,他长期凭着对科研事业的执着与追求,以及不事张扬、低调处事的为人之道赢得了国人的敬仰和尊崇。而在今天,袁先生在“草根缘份”上的“人格际遇”恐怕会叫中国的富人们艳羡不已。君不见,一批又一批的中国的富人在通往财富天堂的道路上,却遇到了太多“仇富”的冷眼、忌羡与责难。而当在回味起自己曾经“胆战心惊”的创富心路历程,这些富人们至今还常常是“心有余悸”。
由此,我们提出了一个当下的中国富人如何在“富”与“人”二者之间能否和谐“因果相长”的现实严峻问题。
有人说,无论在经济发达的西欧诸国,还是在一个被东方文明熏陶了几千年的中国,当富人首先要学会做“人”。这由此让人想起了温总理一次在广东考察时,曾讲一句“企业家的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的话。
诚哉斯言!
温总理把富人的“社会义务”和“企业家”的“道德底线”之间的辩证关系阐述得如此精辟,这是在为把尚处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富人们的心头阴霾“拨云见日”。
我们知道,一个人心思富、人心奔富的社会必定是一个进步的社会,而一个仇富恨富的社会必定是一个不健康的社会。
在现代社会当中,“人心思富”,也许是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天性”使然,而社会大众的“追富之行”更是理所当然。百姓大众在对待富人问题上还是产生了许多困惑。
比如,对一些特殊人群来说,他们致富是凭借“特殊渠道和资源”甚至不惜违反了国家法律和老百姓心里朴素的价值观,这理所当然应当受到全社会的集体“仇富”。于是,老百姓自然是一看到富翁被逮捕,就纷纷痛恨得咬牙切齿,甚至认为每抓一个“都该杀”。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曾经指出,社会中存在的更多的是“仇腐”心理,而不是一味盲目的“仇富”心理。此话言之有理。
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如果我们这个社会人人“谈富色变”,或者人人“嫉富如仇”,那么,在“财富很凶猛”的畸形思维“语境”下,我们的未来将不可想象!
总之,专家认为,我们应该对这两个“富问题”严格区分,并加以正确引导,进而在整个社会中形成一个人人崇富、人人追富、人人尚富的“待富思维”,这才是我们应该倡导和推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