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关于煤老板的零距离再调查(二) 系列调查:煤老板文化程度调查

在胜利村,煤老板赵海龙一般不用“赵海龙”这个名字,当地人喜欢叫他“队长”,他虽然不情愿让人用这个“职务”称呼他,但抬头不见低头见,在乡亲朋友面前,他也只好无奈地接受。

提起“队长”这个称呼,有一段有辱赵海龙智商的“典故”。

1962年,已在小学四年级当了三年“留级生”的他“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班里有史以来最专职的“看火的”。

在当地,各学校学生冬季取暖,常常在各班级教室里生“地炉子”,利用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烧煤取暖。这个“司炉员”就是被同学们称为“看火的”。干这一职位首先要求是男生,学习成绩不佳,但又热心班级工作,因为每天晚上他要风雨无阻地“封火”。

而赵海龙正是这一岗位的最佳人选,留级三年,“看火”三年。

“我们学校的典故轶事他都知道,新来的老师都向他打听以前学校的内幕。”

他一位同学打趣他。

至于学习成绩,更是让父母头疼不已,上课听写10个生字,他就能错13个字,因为除了那10个字写错外,还要加上自己的名字:“赵海龙”,因为平均每个字少了几笔,他写成了“走每尤”。

如果写错一个字,老师就要用红笔在上面打个大大的“×”,当时,他的作业本上满纸都是“×”。老师生气地说:“满纸是‘柴禾’,你可以当咱们班的砍柴大队长了。”

第十五章撕破魔装——一个煤老板生活的真实还原(4)   从此以后,“队长”一词就和他的名字连在了一起。

赵海龙“没文化”,这符合当地煤老板的“统一标准”。

据调查,当地有“高小”文化的煤老板占60%,关于这个“文凭”的“含金量”,有人说相当于今天的小学文化程度,这是60年代国家关于农村教育规划中一个教育水平、文化层次的界定,从知识水平角度来讲,“高小”要低于今天的小学。

据调查,在这些煤老板群体中,30%的人有小学文化程度,以上二者合计,90%的煤老板的文化程度在“高小”和小学层次,只有10%的人有初中以上文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煤老板数为零。

综合以上情况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一种奇异有趣的现象,就是煤老板的财富积累与其文化知识水平成反比,这一现象值得有关专家和学者关注。

在我们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这是一个唯一不要文凭的高收入行业。

我们可以大概总结煤老板几大特征。

第一,文化不高胆子大。

文化程度不高是煤老板的主要特征。文化知识的缺乏是他们人生路途的“短板”,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他们的事业加分,在拼事业时常常无所顾忌,自然一马当先,这也可以说是“无知者无畏”。

第二,敢于冒险没底气。

在山西,挖煤找煤本身就是一种赌博游戏,敢于冒险,善于冒险,只看成功,不计后果。事实上的确是这样,当地的环境和当地社会世事造就煤老板的辉煌,也成就了煤老板的人生。

第三,经验老到善钻营。

这个时代出生的人,在经历时代风云、社会变革和人情变迁历练之后,拥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经验。他们可以在社会上左右逢源、进退自如,成为真正的“煤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