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背负着人民的希望,
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东北野战军按中央军委的部署和要求,提前结束休整,唱着这首歌,于11月21日启程,以隐蔽、快速的急行军,从东北向关内开进,准备与华北野战军一道,共同围歼傅作义集团。
“啪!”一只大手拍在桌子上。这里是军委作战室,坐满参谋人员。毛泽东正站在桌前给大家讲话。
1948年10月14日11时,东北我军集中5个纵队的兵力向锦州守敌发起总攻,至15日18时,经过31小时激战,全歼守敌10万余人,活捉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解放了战略要城锦州,完全封闭了沈阳敌军陆上南逃之路。
“……同志们,傅作义这个人我们是了解的!他是听蒋介石的还是听美帝国主义的?我看他谁的都不想听。他是想利用我东北野战军休整的时间扩充军力。军队一到手,老蒋也好,老美也好,谁认得他们是老几呢?而我们要利用他扩充军力的时间调兵入关!他们不认得老蒋、老美我们不管,我们要强迫他认得我们!叫他认得人民的力量,人民军队的力量,共产党的力量!……”
雷鸣般热烈的掌声把毛泽东的讲话打断了。
一位参谋拿着电文走进来,交给了在座的周恩来。
周恩来看了一眼,站起来说:“向军委作战室的同志们通报一个消息:傅作义今晨飞南京出席蒋介石召开的高级军事会议。”
毛泽东说:“这个消息很重要,蒋介石召开高级军事会议嘛!但细想起来又无关紧要,开会无非是吵架,有要坚持打下去的,有要停下来想跟我们搞和谈的;有要坚守平津的,有要撤守江南的……他们能开出什么结果?他们能让我们将要发动的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停下来,他们能拦得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的脚步?他们不可能做得到!所以这样的会议完全可以不去管他!”
朱德站起来说:“现在唯调兵入关为重!”
一阵热烈的掌声。
朱德又说:“催促东北野战军尽早入关的电报发出去几天了吧?”
参谋说:“东北野战军有的还没有穿上棉衣!”
朱德说:“东北铁路都通了,可以运嘛!棉衣一边运输,一边发放,一边入关,有什么不可以?”
毛泽东说:“同意老总意见!再催林彪尽早起程!”
值班参谋作着记录。
周恩来说:“在东北部队入关之前,华北杨罗耿、杨成武两兵团如何部署,需采取什么方针,需作决定。”
“马上研究!”毛泽东把目光投在值班参谋身上,“发报,立刻召见聂荣臻同志!”
1948年11月中的一天,月光如水。
一队轻骑在太行山里飞奔,头一匹战马上坐着聂荣臻。
聂荣臻,一位具有标准的军人风姿的将领,他身板挺直,穿戴整齐,容光焕发。
马蹄“嘚嘚”,荡击山谷,犹如战鼓。
聂荣臻鞭马。战马越跑越快。连绵起伏的太行山宛如波涛汹涌的大海。战马在波涛间蹋踏跳跃,似在浪尖,似在波底,时显时无。
夜色渐落,雾幕又挂起。战马在雾幕里奔腾,好像飞驰在云空里。
今日之聂荣臻,自然感慨颇多。1946年傅作义参加蒋介石发动的全面内战,张牙舞爪,不可一世,在占领我军主动撤离的张家口后,曾狂妄得发疯,给聂荣臻发电报说,我佩服装备精良的林彪主力,我佩服生龙活虎的陈毅部队,我佩服战术高妙的刘伯承将军,让我佩服聂先生什么呢?今天我已占领张家口,如果聂先生能收复回去,我愿意在聂先生手下做一小卒。时光流转,傅作义已经没有了昔日的狂妄。按照毛泽东的说法,他已变成了惊弓之鸟。历史跟傅作义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今日他将败在他昔日狂妄以对的那个人的脚下。聂荣臻想起这些往事也觉得好笑。
远望雾海中出现了一只红灯,好像夜海灯标,近看:原来是从一面窗子上透出的光亮。突然灯光熄灭了,毛泽东从屋里走出来,站在屋檐下的台阶上,伸展双臂,眺望南天。
周恩来走进院子,说:“荣臻同志已经到了。”
毛泽东说:“先请荣臻休息一下。”
1948年,聂荣臻任华北军区司令员
朱德的声音:“不谈他是休息不好的!”
毛泽东抬头,见朱德领着聂荣臻进了院子,连忙走下台阶,和聂荣臻握手:“你是怎么搞的?你经常给那些年轻的干部讲话嘛:‘同志们,莫急嘛!仗有的是给你们打咧!’”
他学得真的有几分像聂荣臻讲话。
在场的同志都笑起来。
“怎么你这位老将今天也沉不住气了?”毛泽东又说。
聂荣臻说:“我也是急想知道军委意图。”
“那好!”毛泽东引着大家向屋里走去,边走边说:“这次把你请来,是要你参加指挥平津战役。我们大家商量过,还是要搞个总前委嘛!你和罗荣桓任委员,林彪任书记,你属下部队都归平津前线司令部指挥,这样做好不好?”
聂荣臻说:“我服从中央决定。”
毛泽东说:“那就做好准备,东北主力入关后,马上走马上任。”
他们走进屋子,坐在沙发上。毛泽东把火盆的火拨旺,推到聂荣臻跟前:“既然你是平津前线指挥员,就可以发号施令了。华北杨得志、罗瑞卿的第二兵团离开平张线到机动位置集结待命,杨成武的第三兵团归绥撤围到张家口以西集结待命,怎么样?”
周恩来说:“军委的意思是,给傅作义敞开西逃之路,使他不要老感到紧张,不要老觉得西逃无路了。否则,他会考虑南逃的问题。”
毛泽东说:“心里宽松下来,才会不慌不忙地想扩充军队的事情,也不想西逃了,也不想南逃了。”
聂荣臻说:“完全拥护军委的决定。”
朱德说:“东北主力入关前敌人围不住,奈何不了他,只能这样。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毛泽东说:“那就这样定下来:水路堵不死,陆路也敞开。”他看了一下周恩来,“还可以给徐向前同志发报,太原只围困,不攻击。阎锡山过早消灭了,傅作义没有了作伴的,也会感到精神紧张,惊弓之鸟会抖翅飞翔的。”
朱德:“华北无战事。”
周恩来:“大家皆从容。”
聂荣臻:“稳捉惊弓鸟。”
毛泽东指点着聂荣臻:“老总最聪明。”
屋子里响起了爽朗的笑声。
毛泽东说:“我看聂老总可以给傅作义写封信,你们是老对手了,不要再打下去。请他与我们和谈,化干戈为玉帛。蒋介石不把屠刀压在人民头上,我们这些人才不愿意打仗哩。”
聂荣臻点了点头。
11月18日晚,西柏坡。
毛泽东走出屋子,站在屋檐下的台阶上,望着纷纷扬扬的雪花,说:“我去军委作战室,越是这个鬼天气,敌人越容易逃跑。”说完,他跳到雪地里。
毛泽东踏雪走出大门。
毛泽东踏雪走在街上。
毛泽东走进了军委作战室。
李银桥一直在后面跟着他。
军委作战室里,朱德、周恩来正伏在桌上看地图,见毛泽东进来,齐直起了身子。
周恩来对毛泽东说:“你来得正好。傅作义的很多军官在市场低价出售衣物、家什,这个情况说明敌人要跑。”
朱德说:“敌人还在青岛集中了大量船只,这个情况也说明敌人要跑。”
毛泽东脱去大衣递给李银桥,说:“不错吧?听你这个小鬼的要误事的。”
李银桥接去大衣,吐了吐舌头。
毛泽东双手伸向火盆,边烤手边说:“傅系要坐火车,蒋系要乘轮船,都要离开平津,看怎么办吧!”
朱德说:“我还是老意见,一定要督催林彪迅速入关。
东北野战军先遣部队通过冀热辽边境的山地
不征求意见,不留余地,也不要求‘尽早’,早已不是‘尽早’了,就是命令一两天后必须以急行军速度出发入关!”
毛泽东说:“老总说得对!”他凑近桌子,捉起毛笔,写道:“林罗刘:你们立即令各纵以一、二天时间完成出发准备,于(11月)21日或22日全军或至少8个纵队取捷径以最快速度行进,突然包围唐山、塘沽、天津三处敌人,不使逃跑。……中央军委,1948年11月18日。”
朱德赞同说:“对林彪就是要下死命令!”
此电令发到东北野战军总部已是11月18日深夜。译电员不敢怠慢,立即译出交给林、罗、刘。
罗荣桓说:“中央军委下这种命令肯定是从敌情出发的,从大局考虑的,应该坚决执行!”
刘亚楼说:“一些准备工作没做完的,如补充兵员、武器弹药,能在路上做的可以在路上做,不能在路上做的,待部队到达战斗位置后,一面围隔敌人一面来做也可以,中央军委不是早有在围隔敌人情况下实行休整的打算?”
林彪说:“那就报告中央军委,我们11月22日出发。”
中央军委接到林罗刘的复电之后,又宽限一天,指令于1948年11月23日出发向关里进军。
如此大部队行动,只宽限一天,说明了当时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对东北野战军入关的迫切心情。
1948年11月23日,东北野战军在林彪、罗荣桓等率领下,开始陆续入关,踏上了当年完颜阿骨打、多尔衮和张作霖征服关内的老路。百万雄师的声势是骇人的,如此庞大的行军队伍这在中国历史上尚无先例。12个纵队,1000门火炮、100辆坦克、130辆装甲车,还有上千辆卡车和几十万匹骡马拉着的大车,汇成了一股排山倒海的洪流。
毛泽东为了不惊动敌人,令东野主力不走山海关,全部自热河境内经冷口、喜峰口入关;并令部队昼伏夜行,隐蔽行军。
毛泽东的瞒天过海之计十分周密。他考虑到沈阳必定有敌特电台,部队一动,敌特必有警觉,于是令沈阳附近的部队最后行动。
他在11月20日的电文中指示:除部队行动应十分隐蔽外,请东北局及林、罗、谭告新华社及东北各广播台在今后两星期内,多发沈阳、新民、营口、锦州各地我主力部队庆功祝捷练兵开会的消息,以迷惑敌人。
当林彪、罗荣桓率东野总部南下一个多星期后,新华社还在播发林彪在沈阳活动的消息。
东北野战军的洪流冲向了平津,而傅作义尚无知觉。将百万雄师的行踪隐蔽得如此巧妙,这是毛泽东的杰作,也是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观。
夕阳西下,晚霞似火,锦州市郊外的大道旁,站着左路大军先头纵队——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的领导韩先楚司令员、沙克副司令员、刘西元副政委,他们深情地注视着眼前动人的场面:在通往关内的一条条山路上,到处是满载物资的汽车、马车,威风凛凛的大炮,全副武装、步伐矫健的战士,赶着大车、挑着担子的民工,一眼望不到头,浩浩荡荡,川流不息,向前奔腾。
面对这浩大的行军队伍,韩先楚司令员与刘西元副政委豪情满怀地谈起住事。韩司令员说:“我们的部队确实是今非昔比,鸟枪换炮了。”刘副政委深有感触地接着说:“就拿东北战场来说,蒋介石这个‘运输大队长’三年来给我们送了多少‘礼’,使我军的武器装备得以大大改善。过去,我们靠小米加步枪打败了飞机加大炮的凶恶敌人,如今有了比较先进的武器,真是如虎添翼,不愁拿不下平津。”
三纵队11月20日接到东总下达的入关命令,到23日起程,的的确确忙坏了各级指挥人员。虽然他们思想上作了提早入关的准备,但由于纵队在辽沈战役中多次担任艰巨的主攻任务,伤亡较大,缺员一万多人。刚刚补充进来的8000多名新战士,有6700多人是刚入伍的翻身农民,其余1300多名是新解放的战士,都需要进行教育和训练。此外,进行入关教育,补充和调整干部,配备武器装备,筹备干粮柴草……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尽管如此,干部战士听说就要入关,无不欢欣鼓舞,情绪饱满地投入了紧张的准备工作。纵队领导根据东总入关命令中规定的出发时间、行军路线,以及入关后的第一个目的地,制定了具体行动方案。
他们为了加快开进速度,决定分成两个梯队,纵队直属队、七师、八师为右梯队,九师、独一师为左梯队,同时出发,分路前进,在冷口会合入关。
11月23日,右路先头部队——第五纵队从辽宁的义县、阜新、彰武地区的驻地出发了,该纵也同三纵一样分两路开进,一路走龙王庙、羊山,进喜峰口;一路走阜新、朝阳、叶柏寿、凌源,也进喜峰口。他们遵照军委指示,隐蔽伪装,夜行晓宿,不顾风雪侵袭,天寒地滑,经过十几天的连续行军,行程千余里,于12月10日先后到达冀东的蓟县、三河地区集结。
继三纵之后,从冷口进入长城的还有位于鞍山、海城一线的八纵,位于营口以东地区的九纵,位于北镇一带的十纵;继五纵之后,从喜峰口越过长城,进至关内的还有位于新民以东的巨流河一带的一纵,位于大虎山、黑山一线的六纵(其所属十七、十八师经董家口越过长城)。
东北解放军不待休整、不怕疲劳,迅速投向平津战场,再图大举,这是蒋介石、傅作义万万没有想到的。同时,这在中外战争史上也是破天荒的伟大创举。
在东北大军长驱直进、急促入关的日子里,每到黄昏之后,在辽西和热东的广阔田野里,在大路小道上,布满了行军的行列,战士们大步流星地在赶路。这长达1600多华里的行程,一队接一队,一连接一连,浩浩荡荡。
14万匹战马和牲口,拉着各种火炮和辎重,3000多辆汽车,8000多辆大车,载着各种军用物资和弹药,沿着新修的或加宽的大路,从关外滚滚流向关内,先头部队已经进入冀东,后尾尚在沈阳附近驻地,还未动身。
随部队行动的各级政治机关的干部,帮助连队做巩固部队和思想动员工作,他们发扬了红军、八路军时期战时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一边行军,一边工作,通过讲部队和个人的光荣历史,老战士觉得接近胜利了,决不能当孬种;新战士觉得战争只剩下一年左右的时间了,如不争取,以后再没有立战功的机会了;新补入连队的解放战士,大部分家在关内,一听说要入关打仗,高兴极了,说:“我现在当上解放军去见爹娘,我光荣,家里也光荣!”有些东北籍新战士,开始不愿意离开家乡,经过耐心教育,想通了,情绪高了。
部队行进的沿途,设立了宣传站,鼓动棚,门板上、村口、路旁刷写标语,张贴鼓动口号;宣传队员唱歌、说快板,自编自演;动员欢迎的群众呼口号,宣传鼓动工作,搞得热火朝天。部队政治机关编的口号生动活泼,内容恰当,效果很好。如:“华北不解放,东北不稳当!”“拿咱脚上的水泡,换取敌人的大炮!”“群众纪律要注意,办事态度要和气!”“部队要出发,纪律要检查,人民一针线,咱们不能拿!”“东北、华北解放军,本来就是一家人,团结起来力量大,并肩作战把敌杀!”
大军进入冀东,立即受到了冀东党、政、军和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沿途刷满了“欢迎东北大军入关”“欢迎冀东人民子弟兵第九纵队入关”等标语,公路修得又宽又平,兵站的粮食、马草堆积如山,各乡各村都成立了进关部队招
华北人民群众热烈欢迎东北野战军入关作战待所和油粮柴草供应站;大街上,用松柏树枝扎了凯旋门,村口、街旁摆着一张张桌子,放着开水、苹果、大枣、花生、煮熟的鸡蛋。过路的大军,一下子沉浸在冀东人民炽热的感情包围之中,一双双军鞋,送到战士手中;一件件军衣,洗得干干净净,熨得平平整整;大嫂烧暖的热炕,消除了战士的疲劳;大娘捧上滚热的姜糖水,驱走了战士的风寒和病痛;一到夜晚,各村各户,都提着灯笼,挑着开水,招待过路的部队休息、喝水、打尖;天将亮时,家家户户的烟囱里冒着缕缕青烟,乡亲们早早烧暖了炕,等候着子弟兵来到家里宿营。
12月7日,九纵从冷口、桃林口越过了古老的长城,回到了战斗多年的冀东大地。
第九纵队,原是华北冀东地区的部队,诞生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年代,由李运昌、李楚离等和大批红军干部战斗在冀东,并创建了冀热辽根据地。1947年8月,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编为东北野战军第九纵队,奉命出关,挺进辽西,千里转战,四战四捷。在解放锦州战役中,该纵俘虏了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中将范汉杰、兵团副司令中将卢浚泉、少将方济宽。而今,入关作战,解放家乡,解放华北,自然群情振奋,斗志高昂。
12月8日,连接华北、东北的雄关——山海关到处洋溢着欢乐的节日气氛。
这一天,晴空万里,红日高悬。雄伟的山海关城楼上,一面鲜艳的大红旗迎风招展,“天下第一关”五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在那巨幅匾额两旁,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千里行军真铁脚”,下联是:“进关杀敌是英雄”!东北野战军最后进关的二纵、七纵、十二纵队,就要从这里踏上华北的土地。
11月30日,东北野战军指挥机关由沈阳乘火车出发,到锦州换乘汽车向关内开进。12月7日,到达蓟县孟家楼村,在这里设立了平津战役的第一个指挥部。
平津前线司令部驻地蓟县孟家楼村
蓟县属冀东。罗荣桓说:“冀东位于辽沈和平津之间,东临渤海,西接平绥铁路,北靠万里长城,南扼津塘港口,是联络东北与华北的走廊,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冀东又是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它孤悬于敌后,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冀东人民不仅坚持了武装斗争,并在党的领导下组织了21个县10万工农大暴动,巩固和扩大了解放区;解放战争时期,它成为支援东北、华北我军作战的一个重要战略基地,为了支援辽沈决战,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冀东部队配合华北我军成功地阻止了华北国民党军增援东北敌军的企图,保证了我军在东北战场上“关门打狗”意图的实现,取得了决战的全胜。由于冀东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即将展开的平津决战中,冀东既是战役进攻的前哨阵地,又是军需物资保障的战役后方。
战役指挥部设定后,司令部各处立即展开工作,布置环境,建立通讯联络,并电令所属各纵队、兵团报告所在位置及开进情况。
傍晚,林、罗、刘致电中央军委,电文称:
军委:
一、我们于今晨到达蓟县以南20里之孟家楼,此地距北平、天津、唐山各180里。
二、昨日在遵化附近已与冀东区党委会面,并商量了战勤问题,已决定冀东军区机关的前梯队与我们同住一起,以便与各军分区联系。
三、由于山海关以北山地及平泉到遵化的路上人烟稀少,经过部队太多,同时我们大量军队经长途行军南下,敌每日均有飞机侦炸,已无秘密可言。昨日令我最后尾之3个军(三十九军、四十九军、四十四军)经兴城、绥中、山海关前进(《平津战役》,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版,第110页)。
林、罗、刘
12月7日18时
12月8日,已有5个纵队越过长城入关。其中,五纵进至蓟县及其东北,三纵至丰润附近,十纵进至迁安附近,九纵进至建昌营及其东北,六纵进至喜峰口及其以北。另5个纵队及特种兵部队正在加紧入关途中,八纵队至建昌及其西南,特种兵进至绥中,七纵进至锦西附近,一纵进至朝阳附近,二纵进至黑山附近,十二纵进至新民以北。
东北野战军挥师入关,完全改变了敌我对比的形势。这时,集中在平、津、张地区的傅作义集团总共只有42个师的兵力,50余万人,而解放军仅东北野战军入关部队就达80余万,再加上华北军区的部队46万人,总数突破100万,远远超过国民党军队,占据了绝对优势。
当林彪入关车队进至到遵化附近时,敌机发现了目标,盘旋扫射。
林彪的吉普车被打中。
林、罗、刘、谭等立即下车,疏散卧倒。数米以外的地上,飞机上扫射下来的机枪子弹打得尘土飞溅。
林彪遇到这种有惊无险的场面,在平津战役中并非仅有这一次。12月7日,野战军司令部进驻蓟县孟家楼。夜间,一名国民党特务潜入,枪杀了林彪房间门口的卫兵。
同林彪住在同一个院子里的秘书谭云鹤,听到枪声,连忙赶到林彪的卧室里。林彪不喜欢热炕,而是把行军床支在炕上睡。
谭云鹤来到炕前一摸,行军床上没有了这位百万大军的统帅,谭顿时大惊失色:“林总遇险啦!”
这时,一个低沉的声音传来,“谭秘书,我在这里呢。”
正是“101”的声音。
原来,林彪听到枪声,立即缩到了床下面的墙角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