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戎
杨正权在山东威海的知名度很高——打个出租车,对司机师傅说去杨正权的“庆威水产购销部”,不用说地址,他就会把你直接送到位于统一路的杨正权购销部老店;有人给杨正权写信,信封上只写“杨正权收”,邮递员也会准确无误地将信送到杨正权手上。
杨正权缘何被这么多人所熟知呢?俗话说,百姓的心里有杆秤。杨正权是大家心里公认的大好人。三十多年来,他做的好事无以计数,他的先进事迹早已深入到这座美丽的海滨小城的每一个家庭。他诚信经营,帮助了数不清有困难的人。人们习惯于在他的名字前面加上“好人”两个字。
提起商人,人们总是很容易想到“无商不奸”,“在商言利”,即使有的商人做好事,也往往会被人看做是“炒作”或者“作秀”,难道市场经济下的商人,就真的没有高尚的道德可言吗?杨正权的行动对这个问题做出了最好的回答和诠释。
吃过大亏始知“诚信”弥足珍贵
诚信是经商的第一品牌,是事业成功的保障——杨正权说。
这些年来,杨正权讲诚信尝到了甜头,正是因为诚信使杨正权在激烈的竞争中稳立脚跟,成为行业中的“老大”。
杨正权说,下定决心搞诚信经营还得从当年没重视产品质量而大吃苦头说起。
1972年,杨正权高中毕业,当时正值威海驻军到安徽六安招兵,他就报名入了伍。
入伍后不久的一天,杨正权去信箱寄信,突然发现脚下有个纸包,打开一看,是一大摞钱,他拾起来飞快地交到营部,没有留下姓名,就离开了。后来,在集合的时候,首长一眼认出了他,在会上表扬了他并号召全体战士向他学习。
由于杨正权表现出色,部队领导安排他干文书并把他确定为干部培养对象。本来兵役期满,杨正权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提干留在部队,可当时正赶上部队大裁员,杨正权被列入了复员的名单。
按理说,部队有规定,军人复员从哪来的回哪去,杨正权应该回安徽老家安排工作。领导觉得杨正权是块好料,就征求了杨正权的意见,破格把他留在了当地,分配到威海市孙家疃公社远遥村干村党支部书记。
村里来了个“毛头小伙”干村支部书记,村民们心里就犯起了嘀咕,把村子交给他能行吗?
杨正权上任后,发现村里土地资源很匮乏,靠发展农业根本不能解决温饱问题,没有什么出路,于是决定一手抓农业,一手抓副业。他抓的副业涉及建筑、渔业、果业、养殖、木工等多个领域。
在那个“以粮为纲”的特殊历史时期,抓副业很多人从思想上接受不了。他们认为,庄稼人的本分就是种好地,那些“歪门邪道”根本行不通,所以遭到很多人的反对。
随着村里副业的顺利发展,经济效益也不断显现出来,村民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大伙对这个“毛头小伙”另眼相看了。
人们发现他虽然年轻,但有思路、有魄力,办事有板有眼,而且一心扑在工作上,为村民办好事。
杨正权在全公社一下子成了大红人。
公社领导发现杨正权很有经商头脑,决定让他去治理那个濒临倒闭的社办工厂,杨正权痛快地答应了。
这个厂主要生产塑料渔网线、塑料玩具、塑料袋等塑料制品。杨正权当上了厂长走马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找出厂子效益不好的原因。经过分析和研究,他发现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设备落后,技术不好,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差;另一个是市场饱和,产品销路没有打开。
根据这个情况,杨正权决定,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战略。一方面,派人负责组织一班人马在厂里负责检修设备,钻研技术,开发新产品,另一方面由他自己亲自跑市场,开辟销路。
杨正权决定先处理库存,尽可能地把库存产品变现。他把积压的产品有的拿去批发,有的则直接到市场上去卖。这样一来,很有效地削减了库存,挽回了不少损失。
杨正权了解到,还有一些次品库存,无法销售。原来因为设备落后,一些生产出的塑料袋厚薄不均,被客户全部退回了,卖不出去,销毁了也可惜,就压下了。
杨正权在跑业务的时候,得知一个生产保险柜的厂家需要定制罩在保险柜外面的塑料防尘袋,这种防尘袋对厚薄的要求不高,杨正权就说服客户买下了这批货。光这一项就给厂里弥补了几十万元的损失。
杨正权背着干粮,走南闯北、风餐露宿,经过努力,终于打开了产品的销路,产品一时供不应求了。
企业眼看着蒸蒸日上,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由于订单纷至沓来,为了抢工期,急于致富的人们趁杨正权在外面跑销路,竟偷工减料,掺杂使假,缩减生产流程……结果卖出去的大批产品惨遭退货,众多客户纷纷上门讨说法,这家社办工厂的资金链一下子断裂了。
大量的次品销不出去,还欠了一大笔外债还不上,工厂陷入了濒临破产的境地。
杨正权无比愧疚。光注重市场和销路,没抓好队伍,导致出现这么个结果,杨正权认为自己身为厂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他提出主动辞职,并且带走了总额9万元的债务。
亲戚朋友劝他,你别犯傻了,厂子经营不善出了问题,你只是负领导责任就行了,辞什么职啊?再说了,你就是要走,也用不着背着债务啊,人家下海都是带走了关系带走了技术,你怎么还要背着债务辞职呢?
连公社里的领导都说,个人背负集体企业的外债辞职,此前没有先例,你也不必这么做。
杨正权却说,我带走外债,新来的厂长就可以轻装上阵。再说了,这个窟窿我不堵上,我会一辈子不安生。
杨正权背着9万元债务这个“大包袱”,开始了他的“闯海”生涯。
9万元在当年可不是个小数目啊!当时在厂里上班的时候,杨正权这个厂长每月才挣40多元工资,9万元无异于一个天文数字。
杨正权一个人呆呆地坐着,他愁啊,这9万元什么时候能还上呢?他愁得真想哭。
杨正权有时候连做梦都经常梦到背着个压人的大包袱寸步难行。
但是无论怎样苦,杨正权都不愿对媳妇王书梅讲,他觉得女人的承受能力弱,他不忍心让媳妇跟着他担惊受怕,他决定不管多大的困难都一个人扛。
有人说,挫折是把利刀,一方面割破了你的心,另一方面掘出了新的水源。
杨正权反复思考,他清醒地认识到,产生这个“大包袱”的罪魁祸首就是“不诚信”。
吃过大亏的杨正权,得知诚信的弥足珍贵,从那以后,他便视诚信为生命。
杨正权在解放路租了个十几平方的小房子,卖钢材、板材、建筑材料、农副产品、粮油、水果。虽然生意也有不少小插曲,但还算顺利,怎么说还是盈利的,债务在一天天缩小。
媳妇看杨正权创业艰难,就带上几个人没白没黑地刷洗被污染的塑料,挣点钱帮着贴补家用。
3年后,杨正权正式卸掉了这个“大包袱”,债务全部还清了。
这一天,杨正权心情特别好,好像被囚禁了3年,终于获得了自由一样。他决定好好庆祝一下。从不喝酒的他下班回来买了一瓶啤酒。
晚饭时,他给媳妇倒了一杯,然后面带笑容地说:“书梅,来,我敬你一杯,这些年让你受苦了,从明天起,你就别洗塑料了。”
王书梅是个爽快人,端起杯一饮而尽。然后很纳闷地说:“怎么这么客气,没什么,不让我干点事我还难受呢!”
杨正权想,自己整天拼命地干,钱也不拿回来,生活得那么艰难,媳妇连怀疑一下都没有,她是多么单纯,他任劳任怨地跟着我吃苦,我还欺骗她。杨正权觉得心里一阵的内疚,想告诉她,可话到了嘴边还是咽下了。
1987年,杨正权在统一路买了一间门市房,准备经销干海产品。可是取个什么名字好呢?
这一年,威海市被国家正式定位为地级市,杨正权心里高兴,灵机一动,就叫“庆威”吧!
“庆威”就是这么诞生的,而且一直沿用了二十多年。谁也没有预料到,这二十多年来,“庆威”的荣辱和这座小城紧紧连在了一起,并且为他争得了一串串耀眼的荣誉。
杨正权的名片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好人好参,诚实守信,以德求财”。
这是杨正权在经营伊始就给自己定的目标,而且这二十多年来一直严格坚守。他认为把它写入名片,是对自己的鞭策,也是为了让别人监督。
说起杨正权做好事、讲诚信的故事,威海人大都能够滔滔不绝地罗列一大堆。
做干海鲜的人都知道,这一行挣的是良心钱。产品的干湿度稍稍偏一点,盐分高一点,就有大钱赚了。可杨正权认为这是不义之财,他不愿意要这个昧着良心得来的“大钱”。据行家测算,仅在海米、海参经营方面,杨正权一年就少收入20万元。
杨正权很重视产品质量,他要给消费者提供最满意的产品。因此每次进货都严格把关,按照“一摸二看三嗅四掂五捏”的程序一丝不苟验货,最后是抽样剖检,大多时候还要放到嘴里再品一品。如果发现掺杂使假,再熟的客户也会被毫不留情地退货。
1998年夏天,杨正权从外面回来,发现准备退货的一箱劣质海米拆箱了,并且少了2袋。一问才知道一帮济南来的游客刚刚在店里买了12斤海米,是不知情的店员把货拿错了。听说那些游客离开后急匆匆地去赶济南的客车,杨正权连忙带上优质海米,拉着店员就往汽车站赶,终于找到了那些游客,换回了海米。
游客感动得直竖大拇指:“威海城市美,人更美,威海人就是讲信誉!”
有些商家专门坑骗外地游客,他们想,反正游客买完就离开了,也许以后再也不会来了,何不趁机捞一把。杨正权却不以为然,他说,个人赚一点小便宜,却丢了威海人的对外形象,这是个大诚大信问题,更马虎不得。
好一个“大诚大信”啊!
杨正权经商多年,他不仅仅把自己当做一个商人,同时还牢牢地记着他的另一个角色——中国共产党员。他认为自己既然作为一个城市乃至国家的一员,就有责任维护他的声誉。此时我仿佛看到了一个重视诚信的人是如何达到“大诚大信”这个至高境界的,我相信这是灵魂修炼的质的飞跃。
由于诚信经营而一传十、十传百,杨正权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了,销售区域也开始蔓延到全国的其他省市。
当今社会,欺诈行为比比皆是,买卖双方之间互相有些不信任也在所难免。于是跨省市客户做生意,就出现了先付款还是先发货的矛盾,客户往往担心钱汇出了不发货怎么办,或者发来了劣质货怎么办,打官司吗?不仅要生气,时间也耗不起,人们往往采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或者采取“第三方收款”的方法。
而杨正权却破了这个例,客户总是高度信任杨正权。
有时候往往打个电话,或者发个传真客户就订货了,货款先汇到杨正权的账户,然后再发货。多年来一直如此,从没出现任何差错。在客户心里,和杨正权做生意,是一百个放心。
走进杨正权位于威海统一路上的这家老店,员工们在忙里忙外地搬货,斜对面是一家新店,我佯装顾客询问海参的价格,一个业务员操着标准的普通话热情地给我介绍,问我是自己吃还是送人,得知是自己吃,她并不急于推荐大的、昂贵的,而是向我贴心地推荐一种小个的,她告诉我,这海参虽然不是很好看,但是发起来也有2~3倍大,而且价格很是实惠。
接着我问,要是送人呢?那姑娘还是满脸笑意地说,我可以向您推荐三款,您再根据要送什么人而定,当然,我们店里海参的质量都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这个姑娘笑容那么灿烂,她的娓娓道来,让人觉得心里很温暖,业务很熟,训练有素。我想,如果我是一个想买海参的顾客,走进“庆威”,定能满意而归。
俗话说,吃小亏赚大便宜。杨正权是个肯吃亏的人,他常说吃亏是福。
2006年冬天,远近闻名的黄渤海野生刺参在市面上出现了断档。而杨正权有先见之明,在产量多的时候,多纳入了不少库存。知情的人都说,杨正权这下可以发大财啦,不仅不愁销路,而且可以高价抛售。
这一天,有个同行老王来登门拜访,他支支吾吾地说不成句。
杨正权说:“老兄,有什么话就说出来,看看我能不能帮上忙。”
老王说:“说实在的,我还真说不出口,做生意不就图赚钱吗?满以为去年海参丰收,今年供货没问题,我们5家同行就提前签订了一个刺参购销合同,谁知今冬刺参突然断档,货供不上了。问题是里面还有两个外商的合同。现在如果货供不上,不仅要承担高额的赔偿,而且我们的信誉也全完了。”
杨正权认真地听着,然后说:“别着急,我这儿还有货。”
老王说:“如果你愿意拨货给我们,我们就已经感激不尽了。我们愿意以市场价购买,这笔单子我们不挣钱了。”
杨正权说:“做生意的人都说同行是冤家,我可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同行是朋友,是亲戚。亲戚朋友遇到困难,哪有不帮的道理?这批货我还是按进价给你。”
老王一时感动地不知道说什么,杨正权说,这是我们威海的信誉,是我们整个行业的信誉,我也有义务维护,你就别客气了。
这件事在业内一直被传为佳话。由这件事,我再一次想起了杨正权的“大诚大信”。
多年来,杨正权每年年终都要请同行吃饭,把同行们聚集在一起搞联欢,互相切磋,毫不吝啬地传授经营之道,真把同行当成了亲人。
因此杨正权被同行们尊称为“老大”,他们说这是个尊称,他们很敬重老杨,遇到大事也愿意和他商量。他们认为,无论按年龄,按资历,按品行,杨正权都配得上。
杨正权后来成为一个慈善家,绝非偶然,这得从他的童年说起。因为他的童年是在善良无私、助人为乐精神的浸润下长大的。
1952年,杨正权降生在安徽省六安市一个农民的家庭。在杨正权童年的记忆里,最刻骨铭心的就是家里太穷,吃不上饭。那时候没东西吃,连树皮都剥光了,刚刚记事的杨正权饿得睡不着,哇哇大哭,母亲就端来一碗凉水说:“娃,喝碗水肚子就饱了,快睡吧!”邻居家大婶听到杨家的孩子号啕大哭,送过来半碗糙米。家里就是穷成这样,自己的孩子都养不活,母亲还收养了2个孤儿。记忆中家乡经常发大水,爸爸在大水中捞到的粮食总是分成若干份分给邻居。
杨正权幼小的心灵,就是在那艰苦岁月的锤炼下萌生了对困难群众深切的同情。
杨正权上初中那年,正赶上社会上掀起学习雷锋的热潮,那一年,杨正权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
他决心向雷锋同志那样做好事。那时候他每天放学后都要帮助五保户挑水、扫地、洗衣服,刷锅、洗碗、拾柴禾,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无论自己的生活多么拮据,杨正权都会省出自己的干粮分给生活更困难的同学。
16岁那年,已经持续做了几年好事的杨正权,作为青少年学雷锋典型,在六安专署的大礼堂,面对近千人讲述了自己学雷锋的先进事迹。
从那时起,杨正权就下定决心,要像雷锋那样做一辈子好事。
杨正权用生命履行着自己的诺言。从16岁算起,至今已经做了40年好事。难怪人们称他为“好人杨正权”呢!
杨正权深深地爱着自己的故乡,故乡的一草一木都牵动着他的心。
当年,当卸掉了9万元公家的债务这个大包袱,自己的企业有了盈利以后,杨正权想到了捐赠。
1992年,家乡遭遇洪涝灾害,房屋倒塌,村民的生活陷入了绝境。杨正权得知后,心急如焚,果断地寄去10万元,相隔不到一个月,又凑了30万元汇往家乡,支援家乡抗灾。
从那以后,杨正权的捐赠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1999年,杨正权听说威海环翠区泊于镇侯家小学条件特别艰苦,决定去看看。他找到当时的校长刘昌良,说明来意。
刘校长一脸的愁容,他叹了口气说:“我们学校每年的财政拨款是200万,而教师们的工资就不止200万,哪还有钱再上教学设备,改善教学条件呢?就是这样,教师们的工资还经常发不下来呢!看到孩子们学习条件这么艰苦,我也很着急啊!”杨正权发现40出头的刘校长由于操心,过早地长出了白发。
“别着急,我们再想想办法。”边说着,杨正权决定去参观一下校舍。
走进一间教室,孩子们正在上计算机课,10几个孩子围着一台陈旧的老式电脑,几个个子矮的同学被挤在后面踮着脚也看不见。
校门外,山坡下,2个孩子正在踉踉跄跄地提水。
“我们学校建在山坡上,饮水成了大问题,这些孩子每天都轮流到山下提水。”
走了一圈下来,杨正权立即决定,给学校购买20台电脑,并出资打一眼机泵井。
不久后,电脑如期送进学校,引来孩子们一片欢呼。
甘甜的水井打好了,在机泵井“剪彩”那天,刘校长紧紧握着杨正权的手说:“吃水不忘打井人,孩子们永远不会忘记你的,从今以后,你就是我们的名誉校长。”
那天,镇上的领导也都来到了这所学校。镇领导硬要留杨正权吃饭,杨正权却悄悄地离开了。
回来的路上,多少年从不唱歌的杨正权哼起了《谁不说俺家乡好》,他在享受着奉献给他带来的喜悦。
杨正权深恋着他的家乡,也热爱着威海这个第二故乡。现在,杨正权已经是三个学校的名誉校长,每当“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孩子们都争着来邀请杨正权和他们一起过节。
杨正权不仅爱孩子,还关心着福利院里的老人们,他也是福利院的常客。
平常日子,杨正权总不忘给老人们送去食品和娱乐用品。新年来了,杨正权带来了价值万元的上好布料,还带来了一位好手艺的裁缝。穿上新衣服的老人们,见到杨正权心里乐开了花。
2005年11月2日,威海市环翠区羊亭镇河南村锣鼓喧天,到处拉着横幅,他们难以抑制心中的喜悦,从这一天开始,他们将永远告别“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日子了,能不兴奋吗?
原来杨正权出资18万、捐赠水泥10吨,给这个村修好了村路。为了表达感激之情,河南村的村民们送给杨正权一首诗,并立碑志铭:“水泥整十吨,无私来奉送。荐举大好人,便是正权兄。捐款十八万,河南齐称颂……”
与此同时,杨正权还捐款14.5万元,为桥头镇东涧村安装自来水,为盘川夼村修缮河堰,改造村貌……
2007年,杨正权拿出全部可调用的资金10万元,开设了“杨正权慈善基金总会”,成为威海开立此项个人账户的第一人……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多年来,杨正权早已把帮助别人当做最重要的、也是最快乐的事情。他总是抓住各种机会寻找需要帮助的人。
田秀英是他2008年去省里开会时认识的。
田秀英,是山东省肥城市安临站镇冯杭村村民。山东省道德模范,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
在一次意外的火灾中,田秀英3岁的儿子被大火烧成重伤,儿子面部扭曲变形,双手重度致残,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田秀英用强力松紧带裹住儿子的四肢,让他练习走路;把笔绑在儿子的两只手上,一笔一画地教他写字。在田秀英的努力下,儿子生活完全能够自理,不仅能够像正常的孩子一样上学,而且成绩优异,2009年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录取为硕士研究生。田秀英还在家里开通了“蔡妈妈”热线,热心为在生活中遇到挫折而丧失生活信心的人提供无私援助。曾几次把烧伤的孩子带回家,为他们联系医院会诊、整容,进行心理治疗,使其重拾信心、重返校园。
杨正权对田秀英的事迹非常佩服,会后,他问田秀英生活上有没有困难。
田秀英说:“现在生活还过得去,只是儿子治疗和上学花销很大,家里房子太破根本没钱修,交个女朋友带回家就吹了。”
杨正权说:“买一套房子需要多少钱?”
“8万就够了。”田秀英说。
“好,你给我一个账号,回去后我给你汇8万。”
几天后,回到老家的田秀英收到了8万元,当他把厚厚的钱放在婆婆面前时,婆婆顿时就呆住了,半天没说出话来,直问媳妇是不是搞错了。世界上还有这么好的人?所有的人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不久,田秀英打来电话,告诉杨正权,房子买到了,儿子也找好了女朋友。婆婆说全家要亲自来感谢恩人,并且还要给他塑个雕像。
杨正权谢绝了。对田秀英说:“不要再说感谢的话了,能够帮助你我很快乐,你们过得好,就是给我的最好回报。”
杨正权就是这样寻找各种机会帮助困难的人,常年如此,乐此不疲。
据统计,他在全国各地资助的特困生已发展到800余名,常年资助100多个孤寡、特困户,帮扶3所学校并且常年帮扶2所敬老院,资助11个贫困村庄修路、建桥,改造校舍;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杨正权动用了生意正常运转的流动资金,一凑再凑,凑出18万元捐上,这还不过意,又和灾区的2名贫困学生牵线,每年提供助学金。
只要有慈善活动,总有杨正权的身影,人们都叫他“捐款专业户”。对于这个称呼,杨正权说,有人说这是个戏称,有人说这是个美称……美称也罢戏称也罢,人生如戏,但愿有生之年,我能唱好我的人生大戏,不假唱、不假演,始终尚德守信,诚实做人。
杨正权觉得,一味地捐钱给生活困难的人,只能解一时之难,要想让他们长期脱贫,必须让他们拥有赚钱的能力。
杨正权说,这些年事业上也没干出什么了不起的大事来,值得欣慰的是,买了七八处门市房。
这些门市房杨正权不干别的,专门用来出租。承租者的身份必须是下岗或困难职工,而且要雇用下岗失业人员才行。如果符合这两个条件,房租就会很低。
杨正权就是要用这种方式帮助那些下岗失业人员。
按说,房子租出去房租拿到手,房东可不必操别的心。可杨正权不一样,为了让创业者尽快把店开起来,可把他忙坏了,帮助承租者办理营业执照,工商、税务、防疫等各项手续,都成了他的分内事。
那年,儿子大学毕业还没找到工作,有了自己创业的想法,想让父亲把租出的店铺收回,可杨正权坚决地拒绝了。他认为,儿子是学经营管理专业的,大学毕业工作暂时没找到,但总比下岗职工容易找,如果收回店铺,至少造成20多名下岗职工重新失业,他们没有什么特长,好不容易开个小店,怎么能随便收回呢!最终,这个天平并没有向着儿子倾斜。
杨正权授人以渔,总是以自己吃亏为前提。
2007年,石家庄的一位经销商老杜打来电话,他的语气中带着着急和不满:“杨总,你还记得我从你那儿进的鱿鱼丝吗?怎么这么短的时间就变质了,还没过保质期啊!你看是不是得赔偿损失啊?”
杨正权放下电话,就动身去了石家庄。
来到老杜店里一看,杨正权立刻就明白了,原来,这位新入行的经销商把原本应该冷藏的产品放在常温仓库里了,所以才变了质,属于保管不当造成的损失。
杨正权不动声色地给他退了货,然后说:“变质是因为你的货没有冷藏,我知道你刚开业,资金紧张,这个损失我给你认下了。”
接着,杨正权便耐心细致给他讲解干海产品的鉴别、储存方法和经营策略。
临走,老杜紧紧拉着杨正权的手说:“杨总,你这不是亏了吗,这让我怎么好意思呢!”
“老杜,这笔货款还是小事,我这次专门来的目的是要帮着你顺利地把店开起来,你的销路好了,我就不亏了,好好干,有问题随时告诉我。”
有这么一天,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妪一屁股坐在了杨正权位于统一路的购销部门前,边向里张望边说:“是好人杨正权的店铺吧?”
王书梅急忙走出来。
老妪理了把散乱的头发说:“我讨饭讨到你们门上了。你是谁呀?”
王书梅说:“我是杨正权的老婆。”
老妪端详了一眼王书梅:“大妹子,你长得四方大脸,一看就是个好人。”
王书梅见老人可怜,给了她50元钱。
中午吃饭时,王书梅就多买了一个盒饭给老妪。
老妪看了一眼:“大妹子,都说你家有钱,可吃得也不咋地。”
王书梅笑了笑,便端着盒饭进屋吃去了。
从这以后,每天这个时候老妪都准时而来。
王书梅也每次都是到点了就送上热腾腾的饭菜,再外加50元钱。
这样过了5天,老妪这天说,“大妹子,我要走啦,算算你给我的钱是250元,我这不成了二百五了吗?你这是不是故意骂我啊?”
王书梅一听这话便来了火,要是当年,自己也是水浒中孙二娘般的人物,岂能受这般气,可现在已是名人的老婆了,怎么也要讲文明。
王书梅心平气静地说:“大姐,我看你身体还很好,为了讨口饭,天天下跪磕头,咱也不欠人的,咱的头磕得咋就这么不值钱?你去开个废品收购点咋样?”
老妪说:“我没有本钱呀。”
王书梅说:“我知道你没有。”
说着摸出一个信封:“这3000块钱先拿去,不够再说。”
老妪一时怔住了。
几年以后,老妪又来了,千恩万谢,说自己不再给人磕头了,废品收购点也办起来了。
爱因斯坦说,一个人只有以他全部的力量和精力致力于某一事业时,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师。杨正权花费了全部力量和精力致力的事业,不是他的购销公司,而是他的慈善事业。他的终极目标不是创造财富,而是帮助有困难的人,是奉献社会,知恩必报。杨正权说,这仍是他的“大诚大信”的题中应有之意。
20多年来,杨正权上缴国家税金六百万多万元,而他的捐赠加起来也突破了六百万万元。
这两个六百万万,对大中型企业来说,也许是九牛一毛,但对小本经营的杨正权来说,也是个天文数字了。
不管怎么说,在一些人看来,杨正权算是个有钱人了。可这个有钱人对自己却很“抠门”,生活相当节俭。
杨正权的节俭是得益于他老妈的言传身教。
记得有一年杨正权带着妻儿回老家过年,发现家里只准备了一些小鱼,就去市场上买了几条大鱼回来,还买了一斤茶叶。
母亲见了很不高兴,她说:“小鱼不是鱼吗?有鱼吃就不错了。那些茶叶钱能买多少种子呢?快拿去退了吧!”
杨正权只好遵从了母亲,从那以后,他的生活更加节俭了。
杨正权捐出去或借出去的钱,从不记账,两口子之间也从不细问,但是自家花钱,却精打细算,省了又省。
他家附近菜市场卖菜的人都认识他,看到他老远就跟他打招呼,杨正权在菜市场的“斤两计较”是人人皆知的,他们不理解,为什么杨正权这么有钱还“分角必争”,他总是买最便宜的菜,而且还要把价格杀到最低。所以市场上和他打过交道的都说他是“老抠”。
不仅如此,杨正权和老伴的衣着也很简朴。衣服都是十几年前的老样子,而且是地摊上花十几元、几十元淘来的,只要不破,很少再去买新的。今年,老伴终于穿上了一件漂亮的红毛衣,据说还是刚过门的儿媳妇给买的。
杨正权有一双穿了多年的“古董”皮鞋。
一天,一个店员好奇地问他:“杨总,您的皮鞋上怎么多了一块?”
“哦,那是我找修鞋匠打了个补丁。”
之后的几年里,杨正权的皮鞋只要破了,就去打补丁,每次打完了补丁,至少可以再穿上半年。终于,杨正权再次找到修鞋匠的时候,修鞋师傅不干了,他说:“我修了三十多年的鞋,大部分人都来掌鞋底,很少有来补鞋面的,你的鞋面补丁太厚了,已经没处下手了,根本缝不动。这鞋真的修不了了。”
无奈,杨正权这才买了一双新鞋。
一个资产上千万的“富翁”,把一双鞋穿到了没法修的地步才换了双新的,听起来实在是匪夷所思,可这就是杨正权。一双旧鞋子与两个“六百万”的取舍,不正是折射出了一种崇高的人性的光辉吗?
王书梅说,我们家吃饭很简单,连要饭的都不好意思来了。
2001年冬天,一个外地老太太到店门口来要饭,看到他家开店,觉得可能挺有钱,吃得一定不错,结果发现他们每天都吃包子稀饭,有时吃个盒饭,自己要来的也就是这些。十几天之后要饭的突然不来了。
有一天,杨正权遇到她,她开口就说:“知道我为什么不去了吗?没想到你们家吃得真不怎么样,还比不上普通人家吃的,我也不好意思去了。”
上大学的儿子回来探家,杨正权夫妻俩觉得儿子好容易回来一趟,就去市场买了2只螃蟹。
吃饭的时候,懂事的儿子,剥开螃蟹递给妈妈,妈妈摆了摆手说:“我们在家经常吃,你都吃了吧。”
儿子打趣地说:“怎么可能呢?谁不了解你们啊!”
后来,杨正权叹了口气对我说:“我们两口子确实不舍得吃,当时为了省钱,就只给孩子买了2只,还没舍得给孩子买个活的。”
杨正权说:“我们就是这样,再有钱,也不舍得乱花,挣点钱不容易,我要把钱花在刀刃上,把钱用在真正需要它的地方。”
杨正权夫妻的行为是最好的教材,他们的心血也没有白费,儿子从小就知道节俭,从不乱花一分钱,直到上大学,自己的开销都一笔一笔记得清清楚楚。最让两口子欣慰的是,儿子从上大一开始,就知道从自己有限的生活费里省出一部分,资助生活困难的同学。
由于杨正权的“好人”事迹越来越多,越传越远,2002年,他被评为威海市“尚德守信,奉献社会的好市民”,而且他在威海市迄今仍是这个称号的唯一获得者。
在“庆威”新店的一角摆满了奖杯和奖状,有“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退伍军人”、“全国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全国文明诚信个体工商户”、省市级荣誉更是数不胜数。柜台的上方悬挂着杨正权领奖时,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合影的大幅照片,杨正权说,挂这些照片是对自己的鞭策和激励。
杨正权说,我的奉献是那么微不足道,党和人民却给了我这么巨大的荣誉,这对我来说就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很多人都在看着,如果事情做不好,就会给党和领导抹黑。
按理说,“老抠”这个词是个贬义词,而杨正权却并不反感,因为通过“老抠”换来了“捐款专业户”这个称号,杨正权觉得值。
“抠门”的好人杨正权,不断地做着他的大方事,而且希望能够一直不间断地做下去。
杨正权做好事和别人不一样,有的人捐完钱就万事大吉,他说好事要做就做到底。很多情况下,他按照自己的标准要把一件好事“做好”,往往需要经过几年甚至是十几年的时间。
杨正权一家曾经长达二十年从不间断地资助一个女孩。
这个女孩叫徐慧,她的父母有四个孩子,其中三个女孩,一个男孩。在她上小学的时候,因为父母身体不好,没有收入,家里的房子也破旧不堪,生活非常困难,够了年龄还迟迟不能去上学。杨正权知道后,就每年给她学费,供她上学,直到她师范毕业参加工作当了老师,杨正权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了。
谁知2年后,徐慧打来了电话:“杨叔,我想继续读书深造,你看……”
“好事啊,年轻人就是应该有这份上进心,钱上如果有困难我帮忙!”
“我考上研究生了,可是学费太贵了,4万元,拿不起。”
杨正权马上给徐慧汇去了学费。
期间,徐慧打来电话:“杨叔,别人都有电脑,可是我没有,学习不方便。”
杨正权又买了电脑寄去。
研究生毕业后,徐慧和男朋友去了美国深造。后来,他们夫妻二人回国后说要去探望杨正权,结果杨正权又为他们寄去了路费……
有人看不过说:“老杨,你也太好说话了,只要张口你就给,管她二十多年了,结了婚还要管啊,没完了是吧?”
杨正权笑了笑说:“人家孩子困难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我,她是信任我,把我当最亲的人啊!我能不管吗?我相信,她总会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的。”
还有这样一家三口,曾被杨正权帮助了十几年。
2003年,杨正权看到媒体报道,环翠区张村镇的郭秀珍一家生活非常困难。丈夫因癌症去世,留下一个患了脑瘫的女儿和正在上学的儿子,生活的重担压在了郭秀珍一个人身上。郭秀珍起早贪黑靠蒸包子、蒸馒头卖维持生活。
杨正权见到郭秀珍时,一阵心酸,常年的劳累,已经让这个40来岁的女人过早地衰老了,他看上去像个老太太,弓着腰,头发花白,满脸愁容,沟壑丛生。床上还躺着一个大小便都不能自理的女儿。
这些年她都是怎么过的啊!杨正权默默地塞到她手心里一个纸包。郭秀珍慢慢地打开,是2万元钱!她攥着这个纸包激动地哭了起来,这些年从来都没有人认真地关心过她的生活,一时间,百种滋味涌上心头,她越哭越泣不成声了。
杨正权说:“别难过,以后有什么问题我们一起解决。你是这个家的顶梁柱,孩子们还指着你呢,你可要好好保重啊!”
以后,杨正权经常来看望他们,每年都不忘给她送来1~2万元,让她购买和面机,整修房子,还扶持她开了个小商店。杨正权一直帮到她的儿子大学毕业才舒了口气。
儿子大学毕业后,问题又来了,工作找不到,孩子又来找杨正权。
杨正权找到建设集团,希望给学建筑设计专业的孩子谋个职位,可人事部经理直摇头:“我们现在不需要人,金融危机,我们现在企业不景气,本来就超员了,还想减员呢!”
杨正权找到老总,很诚恳地对他说:“我和这个孩子非亲非故,他家里非常困难,姐姐脑瘫不能自理,母亲身体也不好,这孩子很懂事,他会感恩的,我给他作担保,如果他干得不好,你就来找我。”
总经理被眼前的这位颇具知名度的“好人”打动了,立刻把人事部经理叫来,对他说:“杨正权有爱心,我们怎么能没有?”
小伙子很快就上班了。他果然表现很好,很敬业也很能吃苦,后来干上了项目经理,成了公司的业务骨干。
俗话说,面由心生。我每次见到杨正权的时候,总是看到他在笑,他的笑容荡漾在他的每个表情中,他在叙述的时候,他的眼神中好像都含着笑意。虽然因为疾病,他的脸变得很瘦削,我还是愿意和别人一样用这个词形容他:慈眉善目。
看到他神采奕奕、总是笑眯眯的样子,谁会想到他曾经是个胃癌患者呢?
杨正权从小就落下了严重的胃病。成年以后,胃病时时侵扰,他就仗着自己年轻,不觉得怎样,吃点胃药就能挺过去。
可是,有一天,他终于挺不过去了。
2001年夏天,杨正权的胃病又犯了,他熟练地拿出胃药吃上。可是不管吃什么药,都得不到一点缓解,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流下来,剧烈持续的胃疼让他几乎休克。杨正权不愿让妻子担心,瞒着她自己踉踉跄跄到了医院。
化验结果出来了,医生看了看,眉头拧成了大疙瘩:“你就是杨正权啊,早就听说过你!你得的是比较严重的胃溃疡,必须立即做手术,病历不能给本人,让家属尽快来医院拿吧!”
威海是座沿海旅游城市,夏天游客多,正是店里最忙的季节,妻子脱不开身,儿子在外地读书,亲戚们都在老家,谁也来不了。
“家里没人来,我先拿回去吧!”
“不行,让家属来,是为了引起重视,你的胃病不能再拖了,要尽快做手术,要是延误了手术时机,后悔都来不及。如果没人来,就先放在这。”医生很坚决地说。
杨正权独自在走廊里踱步,步子越来越慢。他反复思忖,该不是胃癌吧!这个“癌”字一出现,杨正权立即打了个冷战,不,一定不是!我怎么会是胃癌呢?我才这么年轻,儿子还没成年,还有那么多需要我常年资助的人,我绝对不能得这种病。可是,胃溃疡为什么不让看病历呢?
肯定不是什么好病!想到这儿,杨正权一屁股呆坐在椅子上,眼泪奔涌而出。
杨正权住院了,要做手术。这个消息不胫而走,人们纷纷赶来看望,让医生护士们感到震惊的是,来看杨正权的人多到上千人,这些人中除了领导、朋友,大部分是杨正权曾经帮助过的人,有的人根本不知道恩人姓名,是看了电视采访才被认出的,所以见到他很激动,又是哭,又是笑,拉着手怎么也说不完,病房里一时人声鼎沸。为了维持病房的安静,医院不得不限制探病时间。人们送来的花篮、营养品摆满了病房,后来病房放不下了,干脆往走廊上摆。医生和护士们从来都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其中许多人在猜测,这个特殊的病人到底是个什么人物,他的级别到底有多高呢?
杨正权对妻子王书梅说:“你一定要记好来看我的人的名字,等我出院了,好去谢谢人家。”
手术结束了,杨正权的胃被切掉了三分之二。
这一天,门开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走进来,原来是区个私协会办公室主任程秀玲。
杨正权想礼貌地坐起来,可是刀口巨大的疼痛让他一动也不能动,他歉意地说:“我刚做完手术,起不来,对不起了啊!”杨正权脸色蜡黄,声音微弱得让人几乎听不到。
病房里顿时鸦雀无声,程秀玲的心里酸酸的:“不用不用,都什么时候了还客气。”
“快过年了,一年一度的资助特困户活动快开始了吧?今年我还得带头捐,就捐一万吧!”杨正权虚弱得似乎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嘴角却带着一丝微笑。
程秀玲终于忍不住哭出声来:“老杨,我是专门来看你的,不是来让你捐款的。今年的捐款你这个病号就别参加了,你的病也需要花大钱呢!”
“我是个党员,要带这个头,病号捐款才更有示范意义嘛!”
杨正权看她还没同意,于是从被子里颤颤巍巍地伸出还插着针头的手,紧紧握着她:“就算你帮我这个忙,每年都捐,今年怎么就不捐了呢?做好事要做到底啊!捐了这个款就了了我的一桩心事,要不然就成了我的心病了。”说完,杨正权累得直喘粗气,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好吧。”程秀玲看拗不过他,只好依他了。
在场的护士当场就落泪了,杨正权得的是癌症,他是个挣扎在生死边缘的,下了病危,写了遗嘱的人啊!如今他还正在忍受着术后刀口巨大的疼痛,这样生死攸关的时候还在想着捐款,这是怎样的一个病号啊!
手术后,医生通知他去化疗。
杨正权趁着医生不在,跑去看化疗记录,里面有这样的医嘱:胃癌,胃大部切除,化疗。当杨正权看到病例的一刹那,却出乎意料地平静,因为这些日子,他已经猜得八九不离十,当时拍片子显示胃所谓的“溃疡”只有米粒那么大,怎么会切除三分之二呢!再说单纯的胃溃疡是不需要大面积手术更不需要化疗的。
从医生办公室出来,杨正权的心里反而很平静,因为他早就有思想准备,他想,面对现实吧,如果我死了,倒也问心无愧,可是很多事就不能办了,我还要再挣很多很多钱,还有那么多的人在等着我帮助呢!我一定要配合医生好好治疗,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出了院,杨正权应该在家休养半年,可是他术后第五天就忙着张罗筹备慈善活动。
因为没有得到很好的调养,杨正权得了手术后的肠粘连,再次住进了医院做手术。
历经两次手术,原本160多斤的汉子瘦成了110多斤。杨正权却很乐观,他说:“和我一起做手术的人大部分都不在了,有的手术后只活了一年,能活到三年的都寥寥无几。真是托了大家的福,大家都叫我‘好人杨正权’,我就真成了好人了,成了健康的人了。”
一次,一个多年不见的亲戚从外地回来见到王书梅,不无惋惜地说:“你老头动手术多少年了?听说是癌症,现在……”言外之意是想问杨正权的病情现在怎样了。
“我老头好着呢,2008年还去参加了奥运火炬传递呢!”
如今,杨正权距离做手术已经近10年了,他的身体像他的事业一样越来越有活力。
有人向他取经,他说:“要把金钱和名利看淡,不要着急上火,每天保持快乐的心情,疾病就会远离你。宽容地面对一切,生活将给你更多。”
其实,杨正权夫妻俩身体都不好,妻子王书梅也因为积劳成疾,患上了肩周炎等多种疾病。有时候阴天下雨手都抬不起来。有人实在看不过,就对他说,你和老伴都快60岁的人了,身体又不好,挣的钱够花就行了,还拼什么命?不如退休享点清福算了!
杨正权却认为,我虽然动过手术,可现在不是好好的吗?社会上有那么多需要帮助的人,我不能袖手旁观。我要努力工作,用我的双手创造更多的财富好帮助需要我帮助的人。为社会、人类的真正和谐做出自己的微薄贡献,这是我最大的心愿和快乐。
有些话别人说了,可能会给人唱高调、矫揉造作的感觉,或者像豪言壮语,而出自杨正权之口,却变得那么顺理成章,自然流露,令人叹服。
“死里逃生”后的杨正权,更加珍爱生命。他要用有限的生命做好永无止境的慈善事业。他深知:生命的意义在于给予,而不是索取。正因为拥有了这么坚定的信念,杨正权才有了为之奋斗的力量和决不动摇的勇气。
杨正权把诚信经营比作小诚小信,而他的慈善事业则就是大诚大信。
如果说,无私奉献是最高贵的品质,而把奉献当做一种责任,不为了回报的奉献,更是值得钦佩,就像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果实,却从不要求什么回报一样。
杨正权就是甘做树根的人。他捐款给生活困难的人,有的受捐人执意要打借条,说日后生活宽裕了一定要归还。杨正权借条拿到手就马上撕毁,他说,捐款是为了帮助别人,而不是借钱给别人,钱捐出去从没想到要让别人还或者回报,所以借条留着一点用也没有。
杨正权有一次到大学里讲课,有学生问他:“你现在有钱了,都奉献给了社会,可是明天你穷了怎么办,没想过给自己留点后路吗?”
杨正权说:“商场如战场,创业容易守业难,今天的富翁,很有可能明天变成穷光蛋,这样的例子也不少。我也怕受穷,不过我有数,一方面我有固定资产,另一方面因为诚信经营,我的企业已经进入了良性循环,破产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我从小是过穷日子长大的,所以知道受穷是什么滋味,所以我要尽力帮助别人脱离贫穷。”
说起捐款,杨正权对大学生们说,捐款也不能盲目地捐,必须具备四个条件:第一,要树立正确的财富观,物质上富有的人,精神上不一定富有,对待贫富要有一颗平常心。第二,要有能够创造财富的能力。要在保证自己生活的前提下,不能有外债。第三,必须是合法所得,经营不能偷税漏税。第四,捐款要不图回报,不能作秀,要解决实际问题。
杨正权的一席话,引来了台下雷鸣般的掌声。
杨正权觉得少数人的力量还是有限的,一人帮千人很难,可是千人帮一人就很容易了,社会上有很多有钱人,要是大家都有强烈的做慈善事业的意识就好了。
王书梅说:“最近看到别人中奖,为什么我们就不能中奖呢?”听了这话我吓了一跳,她接着说:“我要是中了500万,就把它全捐了,帮助有困难的人。”话音刚落我们都笑了。
当我问起杨正权今后的打算时,他信心满怀地说,下一步我决定投资建厂,整合资源,扩大企业的规模,使企业步入快车道。现在我每年捐一百万,以后企业发展了,我还要捐一千万,这就是我的目标。
有人说,杨正权是个拥有上千万资产的富翁,事业成功的企业家;有人说他是“捐款专业户”,乐善好施的慈善家;还有人说他是个甘于吃亏,永不变色的共产党员……
杨正权说,我愿意做个好人,而且要做一辈子的好人。共产党员首先就该是个好人。
是的,杨正权是个名副其实的好人。
在威海,如果提起“好人”,当地人就会用浓浓的胶东话说:好人呐!是说杨正权吧!
这些年,“杨正权”已经成了“好人”的代名词。
遗憾的是,如今“好人”在有些人眼里似乎已经成为一个并不时髦的词汇。当今社会,恰恰缺乏的不就是像杨正权这样的好人吗?我们期待着这样的好人越来越多。
这可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希望,更是社会得和谐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