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考前要搜身(下)

报考县试的时候,需要考生五人联保。所以王悠他们排队的时候,是跟另外两个人凑成一起排队的,方便大家互相认识。

王悠、王愈和王晨跟另外两人互相见过礼之后就互道姓名,进行了交谈。

那两人其中一个是跟王悠岁数相当的年轻人,姓穆,看上去就是一个文弱书生的样子。他的脸色苍白,黑眼圈有点重,估计最近熬夜冲刺,使劲看书了吧。

另一个人是一个姓范的中年人,跟堂兄差不多的年纪,也是四十岁出头。堂兄脸上留的胡子比较短,但是这位范大叔的脸上是一圈黑黑密密的胡子,修整得很漂亮。人到中年,注重自己的仪表,即便凌晨出门考试,也把自己拾掇得干净整洁,避免自己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男子,这样的行为举止是值得赞赏的。但是在某些特定的场合,这样的人也是会遭到别人的轻视和嘲笑的,例如现在。

王悠轻微地转着头左看右看,发现前后排队的考生们有大部分都对范大叔行“注目礼”,然后压低声音说悄悄话。

虽然现在天还没亮,靠灯光烛火照明,人可能会看不清周围的一些事物,但是王悠就清楚地看到了周围考生们脸上的取笑范大叔的脸色。

而范大叔老神在在,揣着手,好像完全没有受到周围考生们窃窃私语的干扰。县试考试的时间是在二月,现在天气还冷,衣着单薄的考生确实偶尔有人会像范大叔一样揣着手的。不过这些他们都是冷得打哆嗦,缩成一团,范大叔却是昂首挺胸,站得笔直。

王悠明白那些考生们在取笑什么。他们在取笑范大叔的年纪。

古代的男孩子们,一般四五岁就被送进私塾启蒙了,然后经过十年的寒窗苦读,到十六七岁就可以有希望考中秀才。

聪明一些的人可以提早几年参加考试。王悠记得上辈子上历史课的时候听到过,梁启超十岁就参加科举考试了,十二岁中了秀才,十七岁的时候就中了举人。他十九岁拜康有为为师的时候,造成了很大的轰动,因为他是年轻有为的举人,而康有为人到中年了,却连秀才都考不上。

在古代,参加科举考试的人,什么岁数考什么试,好像都有默认的规矩的。

像范大叔这样的一个中年人,四十岁了还没考中秀才的“前浪”,现在还来跟小一轮的“后浪”们一起应考,被嘲笑也是正常现象了。

如果要做一个比喻的话,范大叔就像是现代的大龄剩男,来考场就跟去相亲会似的,小年轻们当然会嘲笑、敌视跟他们抢“老婆”的范大叔了。

十五岁的王晨,“十八岁”的王愈,他们来参加县试,这个年纪刚刚好。

至于王悠,咳咳,二十一岁的他也勉强不在被嘲笑的行列。要是再过个九年十年,王悠还没考中秀才,那他也得跟范大叔一样修炼自己的脸皮,把脸皮练得跟城墙一样厚,才能在被小辈们肆意嘲笑的情况下保持淡定。

其实就算三四十岁也考不中秀才又有什么关系呢?

历史上屡试不中,至死都没有多大功名的才子多的是啊!

上辈子中学课本里学到的文言文《项脊轩志》,它的作者是明代散文大家归有光。他是八股文大师,写的八股文就跟现代的高考满分作文似的,被大家买去看,都传疯了。可是他中了举人之后就是考了八次都不考中进士。

清代的蒲松龄也是。他考中秀才之后,在科举场中极不得志,明明是满腹实学的人,可就是考不中举人。但是他却创作出了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不知道养活和成就了多少现代的导演和演员。

上辈子,王悠很喜欢张国荣和王祖贤版本的《倩女幽魂》。它可是源自《聊斋志异》里的一个鬼故事《聂小倩》的。

眼前的范大叔,说不定也是这么一个很有才华,但是被科举耽误了的才子呢?

没看王愈跟范大叔聊得很开心嘛!他们聊的东西自己都听不懂了!

“咳咳。”王悠故意大声地咳嗽了几声,不动声色地把王愈从身前往后拉,然后把她护在了身后,“退之,现在风大,你还是排在我后面去吧。”

顿时,范大叔跟王愈的谈话就被王悠粗暴地打断了。

范大叔很有礼貌地跟王悠道歉,说是把他忽略了,应该多跟他聊聊的。王悠笑着回答说不在意。场面看起来非常和谐。

王愈暗自躲在王悠背后偷笑。

现在哪里来的风啊?夫君这是听不懂恼羞成怒了,还是吃醋了?应该更多的是后者吧。

检查的队伍移动得挺快,王悠的耐心被耗尽之前终于轮到了他们。

先是姓穆的年轻人,然后是范大叔,接着是王晨。搜查人员多是士兵,五大三粗的。

王晨这小子有点不适应这种场合,一个士兵在他身上摸来摸去检查的时候,突然很不合事宜的笑出声来。

原来是士兵摸到了他的腰间,王晨被碰到了痒痒肉,于是突然笑了出来,把他自己和士兵都吓了一跳。王晨连连道歉,这才被放行。

接下来轮到王悠了,下一个是王愈。他要先试试水,确保没什么危险,才能放心地让王愈也被搜身。

王悠把自己的身份文书和木质考牌递给左边的士兵,然后又把长耳考篮递给右边的士兵。

长耳考篮里就是毛笔、砚台、墨锭、镇纸、盛水竹筒和一些堂嫂做给他的吃食。再检查也检查不出什么不妥,所以长耳考篮没有问题,又被还给了王悠。

左边的士兵一会儿看看身份文书,一会儿看看考牌,来回地看,还不停地对照着王悠的面貌。

王悠抬头挺胸,不动声色地凑近士兵,以便他能看得清楚些。

身份文书上有一张王悠报考时的画像,还附带了文字来描述王悠的体态外貌。士兵似乎看得有点慢,但是王悠一点儿也不着急。

上辈子大学里考四六级的时候,在有彩色照片和黑白照片的情况下,监考老师拿着考生的准考证和身份证还要比对半天呢。

现在,一个古代的士兵比对考生的身份文书和本人样貌,再费时也是能理解的。

王悠他自己也看过身份文书上的画像,让他自己来评价的话,画像画的绝对不是他,根本一点儿也不像。

古代的人物画永远不是那么写实,注重的是神,/韵,不像西方的油画,画出来的人逼真地跟照片似的。

王悠的样子被这么注重神,/韵地一画,嗯,很好,完全不像。他自己看着画像都想问问画像里的哥们儿是谁。搜查的士兵根据画像对应不了他这个人也是很正常的。

用来描述王悠体态外貌的文字也很简单,看起来像套话,什么“身长七尺,面白无须”之类的。王愈的也差不多,就是身高不同了而已。

在王悠看来,这样子根本没法验证是不是本人来考试,怪不得古代枪手层出不穷。

“是本人,没错。”士兵下了结论。

“……”王悠无语。

真难为士兵能把他认出来。

接下来是搜身。王悠也差点跟王晨一样被摸得笑出声来,但是他极力忍住了。眼看着士兵摸个不停的架势,王悠暗中把一小块银子递了出去。递出去的时间把握地很好,刚好就是他快被摸得笑出声,假装伸手阻挠士兵的时候。两人的手很自然地碰在了一起,一小块银子就顺利地滑到了士兵的手掌中。

士兵也是个不动声色的人,接到银子的瞬间,他的眼神立刻变了一变,并暗中给王悠一个眼色,意思是懂了。

接下来的搜身就直接是走形式了,士兵装作认真的样子继续像模像样地搜了一下,然后就放行,让王悠通过了。

王悠得到自由之后,立刻朝王愈隐秘地做了一个暗示。

他跟王愈约定好了,要是贿赂行得通,那就没必要非受罪让士兵搜身占便宜。所以王悠用右手摸着右耳,示意王愈暗中使银子。

王愈收到王悠的暗示之后,立刻实施,顺利地通过了检查。

“一句话完结本文”系列小剧场之六

王悠:“玉儿,被搜身的时候只要给银子,士兵就会装样子随便搜一搜。你放心好了。”

王愈:“那也是让陌生人碰到衣角了吧?我不考了!”

王悠:“……”

全剧终

作者有话要说:黄酒多写了点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内容,这是一个提示哦。本文创作的灵感也是源自《聊斋志异》里的一个故事,大家猜的出来吗?

晕,神,/韵两个字被晋江屏蔽了,只能往中间加标点符号才能显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