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打出过几场著名的“守城战”,比如“衡阳保卫战”。
这篇文章写的这场保卫战,发生在“衡阳保卫战”之前。不一样的时间,一样的惨烈,一样的悲壮。
1943年11月4日,湖南,常德。
余程万亲自下令,枪毙了一个人。
余程万,堂堂国民革命军第74军57师中将师长,而他下令枪毙的人,只是一个叫刘为才的上等兵,因为刘为才在帮常德老百姓挑行李之后索取两块大洋作为报酬——余程万曾下令,手下的将士必须为常德老百姓义务挑行李30里地,不许索取任何报酬。
余程万,广东台山人,1902年出生,黄埔军校一期学员,同时有国立中山大学政治系本科文凭,之后又赴陆军大学研究院深造,是国民党将领中罕见的高学历将军
余程万和他的57师,在6月就进驻了常德。在过去半年的驻期里,57师对常德的老百姓秋毫无犯,表现出了国民党军队中比较少有的高素质,也获得了常德老百姓的交口称赞。
但是,这种“军民鱼水情”的好日子,到了1943年的11月,不得不画上一个句号。
从11月初开始,余程万就下令尽快完成常德16万老百姓的全部疏散和撤离——那个上等兵刘为才,就是在帮助老百姓撤离的途中违反了军令,丢掉了性命。
之所以要全城平民撤离,是因为日军即将兵临城下。
1943年11月15日,湖南,石门县。
彭士量写下了两封遗书,一封给全师官兵,一封给自己的妻子。
在给全师官兵的遗书中,彭士量表示:“倘于此次战役中,得以成仁则无遗憾,惟望我全体官兵,服从副师长指挥,继续杀敌,达成任务。”
在给妻子的遗书中,他希望妻子:“刻苦自持,节俭以活,善待翁姑,抚育儿女,俾余子女以教育成材,以继余志。”
彭士量,1904年生,湖南浏阳人,牺牲时年仅39岁,是常德会战中牺牲的第一位将军
彭士量是国民革命军73军暂编第5师的师长。15日当天,他率领全师官兵死守石门阵地,除少数人突围外,自彭士量以下,全部殉国。
当天,石门陷落。
石门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距常德只有100多公里的路程。
石门的陷落,让重庆军委会进一步断定:日军肯定要进攻常德了。
事实上,日军大本营是在9月底才批准侵华日军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提出的“常德歼灭战”计划的。
当战争进入1943年的时候,陷入两面作战的日本人心气早已经不那么足了,战略计划也开始更务实。
首先,常德相对于长沙,是湖南省另一个经济和文化中心,且交通便利,水网辐射四通八达。关键是,常德离陪都重庆只有750公里左右,一旦攻陷可以对重庆直接产生威胁。
其次,攻入中国的西南腹地,能有效牵制太平洋战场和印缅战场上的盟军,尤其是会打乱可能将发生的“中国军队由云南大规模突入缅甸”的作战计划。
再次,可以进一步削弱中国军队的有生力量和抵抗意志,尤其是在中国即将参加开罗会议之际,给中国来一个“下马威”。
最后,常德为湖南著名的鱼米之乡,物资充足,日军可以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
而对于日军的战略意图,重庆方面也是有所察觉的。
重庆军委会的判断和计划是节节阻击,最后将日军钉死在澧水岸边的灃县和石门一带,然后调集军队,用类似长沙会战的“天炉战法”再打一次歼灭战。
为此,重庆军委会特地抽调第六战区的第10、第26、第29、第33集团军,江防军及王耀武兵团,第九战区李玉堂兵团、欧震兵团,总共30个师约20万人参战。
但是没有想到,战端初开,在日军的凶狠打击之下,石门和澧县迅速陷落。
常德很快就暴露在了日军主力面前。
虽然重庆军委会也不是没有做过在常德“决一死战”的打算,但实事求是地说,常德是一座易攻难守的城市,是不适合做最后决战的。
面对日军三个师团的近10万大军,在常德城内,只有74军57师一个师的兵力,还不满员。
但是,57师师长余程万接到的命令是:“固守常德,与该城共存亡。”
11月18日,日军第116师团和第68师团逼近常德城外围。
惨烈的常德保卫战,就此拉开序幕。
1943年11月18日,常德,涂家湖。
柴意新接到了报告:前哨阵地与日本鬼子接上火了。
柴意新是57师169团团长,他这个团,负责防守常德城的城北。按照师长余程万的部署,剩下的两个团,170团防守城东,171团防守城西,城南是沅江——这是一个标准的“背水一战”决死阵势。
57师虽然不是“王牌军”74军的嫡系部队(从被取消番号的69军并过来的),但他们打防御战,是有光荣传统的。
在1941年的“上高战役”中,余程万的57师死守上高城的阵地,为友军围歼日军第34师团创造了有利条件,“虎贲之师”的称号就是那次战役之后得来的。
但这一次的常德保卫战,余程万做好了必死的准备。
57师齐装满员是1.2万人,但经历多次战斗后,目前只有8000多人。而他们面对的,是日军三个师团组成的近10万部队。
余程万的拼死之心,从他对别人的交代中就可以看出一二。
常德县的县长叫戴九峰,他在帮助部队完成防御部署工作后坚决不肯撤离,要和57师共存亡。余程万就曾劝过他:“鬼子这次是铁了心要打常德。说实话,城,肯定是要破的,我所能争取的,是叫鬼子13天破城,而不是3天就破城,所以你赶紧走。”
戴九峰坚持不肯走,余程万只能让他去管理警察部队,协同守城。
此时常德的外围阵地已陆续和日军的先头部队交上了火,战况开始逐渐激烈。按余程万部署,常德城一共分了三层防御:城内、城墙,还有外围阵地。
但就在外围阵地开始进入激烈拼杀的时候,余程万却收到了一条糟糕的消息:常德城外东南最重要的阵地德山,丢了。
德山,俯瞰常德,居高临下,是常德城东南最重要的一块防守阵地。由于57师兵力不足,所以是由100军188团驻扎防守。100军是之前各路杂牌军拼凑起来的,包括“盗墓将军”孙殿英的部分人马。
日军进攻炮声一响,188团团长邓光锋立刻就带着家眷逃了。官兵见团长逃了,也四下溃散。
当时188团只有一个副营长说,这块阵地太重要了,大家不能跑啊!于是,这个副营长带了200多弟兄,重新回到阵地,死守德山。
面对数千日军的进攻,200多中国官兵死守了3天,全部殉国。而那位副营长,连名字都没留下。
德山一丢,常德东南门户大开。
此时的常德城,退路已被切断,彻底成了孤城。
1943年11月23日,常德。
李超在凌晨被集合号惊醒,立刻出门去集合队伍。
李超是57师171团3营7连的班长,队伍刚集合完毕,他就从排长那里得到了指令:“鬼子逼近了,立刻行动!”
在迅速进入阻击阵地后,李超开始重复抗战中一个最基层的中国士兵所习惯的一切。
日本的轰炸机先飞临上空,炸弹如雨点般落下,弹片横飞,这时候如果能隐蔽好,还是能避免大量伤亡的。
轰炸过后,是日军的炮火准备。日军大炮的火力远远超过中国军队,很多时候,一轮炮火准备过后,一些弟兄一枪未开就牺牲在了战壕里。
接下来就是日军步兵的冲锋。面对密密麻麻的日军,每个中国士兵都紧握钢枪,不得到命令不准开枪——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不如日军,必须将日军放进最有效射程才统一开火。
当敌人逼近100米左右,李超阵地上的轻重机枪、步枪,连同长官的手枪一起开火了。
在那一刻,世界仿佛变成无声的了:只有炮火、子弹、硝烟和不断倒下的敌人,以及自己的战友……
171团防守的阵地还不是日军的主攻方向。在李超他们拼死阻击的同时,169团和170团的阵地遭遇到了更大的压力。
在169团防守的黄木关阵地,日军进攻兵力增加到了4000人以上,但169团不愧是57师的主力团,阵地布防错落有致,集火攻击精准狠辣,最终逼得日军只能使出他们的惯用伎俩——施放毒气弹。但日军在施放毒气弹攻入阵地后,又被169团团长柴意新亲自率领一个连反冲锋杀入,赶了出去。
在防御工事被轰塌了之后,很多中国士兵就只能就地利用弹坑做掩护
170团防守的竹根潭阵地面对的是日军第116师团第109联队近4000人的疯狂攻击。170团的阵地防御工事在日军的炮火攻击下全部被毁,防守官兵也几乎死伤殆尽,却依旧死战不退。第109联队的联队长布上照一对久攻不下深感焦虑,在阵地上召集所有大队长开会,限一小时内必须拿下中国军队防守的阵地。这时,一颗迫击炮弹从对面中国军队的阵地斜悠悠飞来,直接命中布上照一的乘马,炸得他尸首都无法辨认。
日军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万万没有想到,只有一个残缺师防守的常德城,居然打得如此顽强——开始交火后快一周了,日军居然连城墙都没摸到。
原本以为仅靠第116师团就能拿下常德的横山勇,开始把第68师团和第3师团也放进了攻击序列,准备用三个师团近10万人的兵力拿下常德。
此时此刻,常德城的57师也已经拼尽了全力:三个团的团长和营长都顶到了第一线,甚至开始带着敢死队冲锋了。
最初守城的8000多兵力,只剩下一半了。57师师长余程万此时最渴望的,是援军的到来。
1943年11月24日,开罗。
蒋介石与罗斯福和丘吉尔合影的时候,心事重重。
蒋介石无疑是很重视这次开罗会议的,作为反法西斯阵线中的“四大强国”之一,蒋介石也很希望向世界证明,中国战场在全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会议期间,能让蒋介石向全世界展示的,就是常德保卫战。
开罗会议期间,蒋介石专门向罗斯福介绍了常德保卫战,罗斯福也专门问了守城将军的名字,还特地记到了备忘录上。
为此,在开罗会议期间,蒋介石频繁向国内的战局发出指示,内容综合下来只有一点:快!快!快点增援常德!
收到增援常德指令的,主要是第五战区的司令长官李宗仁、第六战区的代司令长官孙连仲以及第九战区的司令长官薛岳。
事实上,从11月18日开始,中国方面的各路援军就开始向常德方向靠拢,但出于各种原因,始终无法接近常德城。
第一个原因,是部分中国援军的增援欲望并不强烈。这里面一方面有国民党军队内部历来的派系原因,另一方面也确实因为各战区战况复杂,要提防日军声东击西。比如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就不肯动用离常德最近的第99军去支援,反而命令更远的第10军出动,且一路“警戒前进”。
第二个原因,是日军动用了大量兵力围点打援。为了确保攻下常德,日军拿出了四个师团,在各条战线上拼死阻击中国的各路援军。比如奉命增援的第10军正面就挡着日军第3师团和第68师团的主力。后来在衡阳打出更惨烈保卫战的第10军军长方先觉,确实已经让手下部队拼死突击,但依旧无法突破日军的阻击线。
孙明瑾,江苏宿迁人,1905年出生。牺牲时为少将师长,牺牲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中将。1956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追授孙明瑾将军“革命烈士”称号;同年12月19日,孙明瑾烈士家属获得了由毛泽东亲笔签发的“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2014年9月,孙明瑾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第三个原因,是蒋介石远在开罗。蒋介石不在国内,是重庆军委会的各项调令“威力不足”的一个原因。各个战区司令长官出于自身考虑,对军委会的不少增援调令阳奉阴违,以至于蒋介石最后恼羞成怒,直接越级命令方先觉的第10军要不惜一切代价火速增援常德,不然以军法论处。
那么,难道就没有拼死增援常德的援军?当然有。
第10军预备10师师长孙明瑾,从驻地衡阳奉命增援常德,已突到常德城外围。考虑到常德城危在旦夕,孙明瑾率全师官兵提前向日军的德山阵地(就是之前100军188团邓光锋临阵脱逃丢掉的那个阵地)发起决死攻击,久攻不下之后,师部被日军偷袭,孙明瑾身中数弹牺牲,时年38岁。在牺牲前,孙明瑾依旧要求部下继续向德山进攻,喊的是:“贯彻任务!达成命令!”
第44军150师师长许国璋的部队虽然不在增援序列,但负责防守的是通向常德的要冲陬市。许国璋反复和部下强调:“守住陬市就是在帮助常德,我们每打死一个日本兵,就给常德减轻一分压力。”
在三面被围的情况下,150师死战不退,最终阵地被攻破。手持步枪和官兵一起在阵地上的许国璋被子弹击中昏迷,部下拼死将他救过沅江。醒过来的许国璋得知陬市已丢,拒绝再撤,责怪部下怎么能让他丢下手下将士独自逃生,在说了一句“军人就应该死在战场上”之后,拔出手枪自杀身亡。
还有就是57师所在的74军的其他两个兄弟师——51师和58师。51师和58师日夜兼程想来援救,却被日军挡在离常德更远的外围,虽苦战亦无法逼近。
11月24日晚上8点,余程万接到了第六战区代司令长官孙连仲的电报:“常德存亡,关系全局,着激励官兵坚守待援,发扬革命军人牺牲之精神,努力战斗为要。”
余程万立刻回电:“职师四面血战已达七昼夜,虽伤亡惨重,但士气尚旺,我全体官兵谨遵钧座意旨,咸抱与常德城共存亡之决心。现八二迫炮弹、七六二山炮弹告罄,并饬外线友军挺进。”
但余程万自己心里知道,常德快撑不住了。
许国璋,1898年出生,四川成都人。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2015年1月中旬,许国璋后人领到由民政部颁发的许国璋烈士证书
1943年11月25日,常德。
横山勇已经失去了耐心,在当日下令对常德发动总攻击。
以数倍于对方的兵力围困一座孤城,面对一支并非齐装满员的中国师,居然打了一个星期没有打下来,这在横山勇看来是奇耻大辱。
25日凌晨,在20多架日军飞机的掩护下,日军开始在多个方向向57师的防御阵地发动密集队形的冲锋。
与此同时,中美空军混合联队也出动20多架战机向日军阵地反复轰炸和扫射。
双方都已经杀红了眼。
在进攻中,日军第3师团第6联队的联队长中畑护一被炸死,成为日军在这场战役中殒命的第二个联队长。其实日军在这场攻城战中丢掉性命的大队长更多,一些刚刚顶替上去的代理大队长也很快被中国军队打死。
中国军队这边,57师的伤亡数字也开始直线上升,而且阵亡军官名单中已经出现了营级干部:169团的郭章嘉营长,在督战冲锋过程中被子弹击中牺牲;170团营长酆鸿均,在阵地工事全毁的情况下依然带头不退,最终殉国。
57师官兵向敌军发起反冲锋
在日军绝对优势兵力的全面进攻下,57师的各处防御阵地终于都出现了缺口——但没有一处阵地是畏战放弃的,没有一处阵地没给敌人以巨大杀伤。
日军第116师团第1联队强攻常德北门的贾家巷阵地,中国守军171团的一个排拼死防守,从早上守到下午,阵地全被日军炮火摧毁。最后一刻,排长殷惠仁与剩下的几名战士抱成一团,一起轻声唱了几句歌,面对蜂拥而上的日军,拉响了手榴弹……
像发生在贾家巷阵地这样的悲壮场面,在常德城的各个阵地都有上演。
11月27日,围攻常德城的日军兵力又增加了7000人。日军使用飞机、大炮猛轰常德城城墙,并且再次施放了毒气弹——即便如此,日军还是出现了整支大队自大队长以下全部阵亡的情况。
但余程万手里也确实没兵了。他将所有的运输兵和担架兵统统集合,编入了战斗部队,将300名炮兵编入了步兵序列,而师部的军官也都顶到了第一线。
11月28日拂晓,常德城北门的中国守军全部战死,阵地被日军攻破。
但是,蜂拥入城准备插上膏药旗的日本士兵们惊恐地发现,城内的中国军队根本就没有溃散,而是早就做好了准备。
迎接日军的,是残酷的巷战。
1943年11月28日,常德城内。
森金千秋趴在一堵断墙后,一动也不敢动。
森金千秋是福岛人,明治大学的学生,受“效忠天皇”的精神感召入伍,在1940年加入了“中国派遣军”。作为第11军的一名普通士兵,他参加了常德会战。
在之前中国军队的诸多守城战中,虽然大多喊出过要进行巷战,但每每城破,守军随即撤离。
但这次,57师是真的打巷战了。
早在被日军包围前,余程万就命令57师官兵做好了巷战准备:小巷全都打通,房子的内部砖墙也被拆掉打通,窗口和大小门都被垒上了沙包……
森金千秋后来在他的回忆录《常德作战:幻的重庆攻略》中这样写道:“我们每向前推进10米,平均要死4个人,伤3个人。”
攻入城内的日军每前进一步,就会遭到不知躲藏在哪儿的中国军队的顽强阻击,稍冒一下头,就会有中国狙击手射出的子弹飞来。日军万万没想到对手的抵抗如此顽强,以至于横山勇后来恼羞成怒,不顾炮兵的安危,下令把大炮拉进城内对着房屋进行平射。
此时的常德城至少还有一半地区控制在57师的手里,但他们只剩下不到2000人了。
余程万接到的战损报告是这样的:各级指挥官伤亡达95%,重武器损失达90%。
看了报告后,余程万默默地再次集合所有的非战斗人员:杂役、勤务兵、政工人员、监护班,以及40多名不肯撤离要协助守城的警察。
这支非战斗部队,此时也被分发了武器,投入第一线。
所有人拿过枪就奔向阵地,没有一个人皱眉头。
57师官兵在进行巷战。当时著名的波兰裔记者爱泼斯坦也在常德城内
11月29日,已经攻入城内的日军遭到了57师守军的顽强抵抗,战事仍处于胶着状态。
此时,在57师守军的阵地上,开始飘下由日本飞机撒下的传单:
“告亲爱的军民:日军已经完全包围了常德县城,后续部队已陆续到达。第57师将兵诸位,宜速停止为57师师长余程万一人之名誉而做无益之抗战……宜速扬起白旗。——大日本军司令官横山勇”
当时日军给“活捉余程万”开出的价格是50万元。
57师的官兵看到后,把传单撕了,笑了。
与此同时,中美空军混合联队的飞机也在向57师的阵地空投物资,除了弹药、食品罐头外,最让57师弟兄们意外的是,还有成捆的报纸:《中央日报》《大公报》《新华日报》……
所有的报纸,都在大篇幅报道常德保卫战:
“保卫常德的弟兄们,在十三天的外围与城内的激烈争夺战中,真正做到了寸土必争,真正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一寸山河,一寸血肉。这光辉的战斗,已大大鼓舞了全国军民,已大大震惊了日寇,也获得了盟国人民的赞扬。在全国人民的心中,你们确已是不朽的了。”(《新华日报》社论:《保卫常德的弟兄们》)
自被日军包围后,常德城内的57师官兵就和外界失去了联系。当他们看到这一份份报纸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在关注着他们。
很多官兵都小心翼翼地折好报纸,放入怀中,哭了。
也就是在11月29日这一天,日军开始集中兵力攻击常德城的西门——那里离常德中央银行大楼只有200多米的距离。
而中央银行大楼,是余程万的师部指挥所。
在一次日军突入西门的战斗中,余程万自己带着特务连的一个排,顶到第一线去肉搏了。
实在是没人了。
这一天的深夜,余程万在重新部署了各个团的防御阵地后,发出了那封著名电报:
“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
“职率领副师长、指挥官、师附、政治部主任、参谋主任等,固守中央银行,各团划分区域,扼守一屋,作最后抵抗,誓死为止。并祝胜利。
“七十四军万岁,委员长万岁,中华民国万岁。”
1943年12月2日,常德。
余程万第一次真正感到绝望了。
11月30日,日军疯狂攻击西门阵地,并且施放毒气。守卫阵地的几十名官兵死战不退,全部阵亡。余程万组织起所有的勤杂人员,以及各团未阵亡的团长、营长和轻伤人员拼命堵击,才击退了日军的进攻。
12月1日,日军调来大炮平射银行周围的碉堡和民房,很多坚守到最后一刻的57师官兵在防御工事中被日军的炮火埋葬。
12月2日,57师已经耗尽最后一丝力量,最后的阵地被压缩到一个不到300米的狭窄范围内,每个团所剩的部队不到3个班,算上全城在各自为战的弟兄们,已不到500人,师部可以射击的步枪只有40多支了。
而援军呢?
12月1日,74军军长王耀武来电,称51师一个加强团已抵达常德附近长岭岗一带,第10军正在常德东南对日军做决死冲锋。余程万曾派人出城联络,但没有回音。最后得知,第10军3师7团拼尽全力攻到距常德南站仅3公里处,因为没有援军,遭到日军阻击后撤退了。
12月2日上午,74军51师的一个敢死队队员摸进了常德城,告诉余程万,51师依旧被日军阻击在长岭岗一带,而第10军今晚也无法进城了。
此时的余程万知道,肯定盼不到援军了。
12月2日深夜,在中央银行附近的一间民房内,余程万举行了最后一次师部会议。
余程万告诉参会的师部干部和各个团长:援军不能按时来了。
接下来,他命令169团团长柴意新带人突围,继续到城外寻找援军。
但柴意新拒绝了师长的这个命令,请求余程万突围寻援,而自己带人继续留守常德。
双方争执起来。
余程万此时内心也是矛盾的:一方面,蒋介石给自己下的命令是“死守常德”,而自己给孙连仲打的电报也是“誓死为止”,如果没有上方的命令而自己突围,肯定是死罪;但另一方面,57师从8000多人打到弹尽粮绝,责任已尽,留在这里,无非就是抱团成仁,如果突围出去,可能还有求援机会。
犹豫中,柴意新再次强调:57师死守常德两周,已经尽了最大责任,任务已经完成,只是因为解围部队不到,师长带头突围,也好给“虎贲之师”留一点种子。
最终,余程万做出了决定:柴意新统一指挥169团余部和171团一部共50多人留守。自己带着171团余部、170团以及直属部队残存的100多人突围。
决定既下,竟然没人开口。
半晌,171团团长杜鼎和170团团长孙进贤几乎同时含泪开口:“老柴!你要保重!”
余程万也流泪了,向柴意新敬了个军礼——谁都知道,留下来,就是死。
在场所有军官,齐刷刷向柴意新敬礼。
看到余程万等人脸上带着愧疚之色,柴意新倒是宽慰起大家来:
柴意新,1898年出生,四川南充人。黄埔军校三期炮科毕业,在校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柴意新深受74军军长王耀武赏识,在常德保卫战时为169团少将团长。牺牲后,国民政府追赠他为陆军中将。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柴意新为革命烈士。2014年9月1日,柴意新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都留下来,肯定全部战死。现在生的意义更大。到城外联系上援军,来救我!”
此时,169团的书记官吴荣凯主动要求留在团长柴意新身边。
柴意新笑了,把他推到突围的队伍里:“好兄弟,我已经不需要书记官了。”
12月3日黎明前,余程万带着100多名弟兄,从日军防守最薄弱的南门突围而出。
当天上午,柴意新率残存的50多位官兵,拿起最后还可以射击的步枪和大刀、长矛,向攻入阵地的日军第116师团第109联队发起最后一次冲锋。
在反复肉搏中,柴意新两处重伤,最后被日军子弹击中要害,殉国。
自他以下,50多名官兵,全部战死。
12月3日,常德沦陷。
1943年12月9日,常德。
余程万带着一个团的人马,重新杀回了常德。
这是一个颇耐人寻味的过程:
12月3日黎明,余程万带着残部顺利突围而出,在沅江对岸的德山西南处遇到了第九战区派来的援军——58军新11师。当时,余程万手下只剩下83个人。
当余程万用新11师的电台联系上74军的军长王耀武时,王耀武立刻给余程万下令:率领部队,即刻反攻常德。
王耀武这么做,是想救余程万一命。
作为一名师长,全师血战到底,但师长在最后时刻突围而出,是怎么都说不过去的。余程万又何尝不知?
他立刻带着新11师配给他的一个团,带着那几十个57师的老弟兄,掉头向常德城攻去。
而等待余程万的,居然是一座空城。
日军在花费极大代价攻陷常德之后,为了避免陷入中国军队的合围,连扫荡都没展开就立刻撤离了。
当余程万带着那几十个突围的弟兄走入常德的断壁残垣之间时,仿佛从地底下冒出来一般,出现了300多名幸存的57师官兵。
他们是通过各种办法幸存下来的。
一位军官看到余程万后就哭了:“师长,我们对不起你!我们没能守住城……”
余程万也哭了:“兄弟,活着就好,活着就好……”
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57师的8000虎贲顶住了日军三个师团的围攻,让日军付出了阵亡2个联队长、4个大队长,伤亡1万多人的代价。
而57师最终只剩下300多人,其余全部战死。
惨烈的常德保卫战,就此落下帷幕。
常德保卫战的故事说完了,想再说一点后续的故事。
蒋介石在常德保卫战之后,着重强调一件事:必须枪毙余程万。
蒋介石有他自己的理由:身为一师之长,部下全都奋战至牺牲,而你在最后时刻却自己突围,这算什么意思?更何况,返回城内时,城里还有300多个存活的弟兄,你作为师长于心何安?
“枪毙余程万”的消息传出后,常德城6万老百姓联合签名请愿求“不杀余将军”。(那位叫戴九峰的县长在最后时刻突围而出,就是他四下奔走,组织老百姓为余程万签名请命。)而蒋介石身边的人,从侍卫长俞济时(74军老军长)到孙连仲再到王耀武,也都纷纷为余程万求情:余程万以少量的兵力死守两周以上而援军不至,迫不得已才选择突围,且在突围后又率军杀回戴罪立功(王耀武特别强调这点),罪不当死。
在众人的劝阻下,蒋介石最终下令:判处余程万两年有期徒刑。
1945年年初,王耀武通过各种关系,将余程万从监狱中“捞”了出来。抗战胜利后,余程万几经周折,最后成了云南新组建的26军军长。在解放战争后期,他一度差点参与了卢汉的起义,但最终因一念之差,功亏一篑,随蒋介石去了台湾。
去了台湾后,自知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的余程万借口“去大陆打游击”到了香港,自此和太太打算在香港度过余生,办农场,开米店,还开了一家当铺。
但天有不测风云,1955年8月27日晚,余程万的寓所被匪徒入侵,他的二夫人被匪徒绑架。戎马一生的余程万带枪独闯虎穴营救,结果亦为匪徒所扣。在匪徒与后来赶到的警方的枪战中,余程万被绑匪当作肉盾,身中数弹而死。
一代抗日名将竟这样离奇身亡,时年53岁。
所以,一路写下来,写到余程万的人生结局,不免有些让人唏嘘。
联想到死守四行仓库的谢晋元、血泪战衡阳的方先觉,都会有这种唏嘘之感。
尤其是余程万和方先觉,似乎总让人感觉最后就差了那么一点。
差了一点什么呢?其实,无非就是杀身成仁而已。
但他们最终的选择,恰恰也是最真实的人性反应,或许有争议,但并不能就此推翻他们立下的赫赫战功。
并不是每一个金戈铁马的故事,都有一个好莱坞电影般完美的热血结局,但我们应该记住他们在人生高光时刻所做的一切。
事实上,在那场中华民族被迫筑起血肉长城的惨烈战争中,有太多太多值得我们铭记的人了。
名将虽白头,不废江河万古流。
本文主要参考来源:
1.《虎贲万岁》(张恨水,团结出版社,2007年)
2.《八千“虎贲”保卫常德》(北京电视台《档案》,爱奇艺,2012年9月27日)
3.《抗日战争》(王树增,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
4.《抗日战争中的细节》(魏风华,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年)
5.《绝地十六日——常德保卫战老兵的回忆》(张志尧,《文史博览》,2007年08期)
6.《常德保卫战考辨》(龙子,《武陵学刊》,1995年02期)
7.《常德会战研究综述》(周勇,《武陵学刊》,2016年04期)
8.《打响常德保卫战第一枪的柴意新团》(彭其芳,《黄埔》,2013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