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责任编辑并木光晴第一次就本书构想交换意见是在2014年。这一年1月我的《日本中世战争史》(新潮选书)出版了。这本书以蒙古袭来至应仁之乱约两百年间发生的种种战斗、战乱为对象,最后以关于应仁之乱的草率说明为结束。应仁之乱是日本史上最大的内乱之一,是作为中世史研究者无论如何一定想正面书写的主题,于是我向并木光晴提议“想写写应仁之乱”。
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开战一百周年,关于这场世界大战,出版了很多书籍、杂志、特刊等等。大致浏览了这些出版物之后,我想,应仁之乱不是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很相似吗?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多种因素交织的战争,一言以蔽之,就是新兴帝国德意志,对以霸权国家英国为中心的世界秩序发起挑战的战争。但即便是对于受萨拉热窝事件影响而提出支持奥匈帝国和催促对塞尔维亚开战的德国,最初也并不期望与支持塞尔维亚的俄国、法国展开全面战争,与英国的冲突等就更不曾设想过了。这种情况对于英法俄等其他列强也是一样,各国领导人并不一定好战,倒不如说都是在计划之外投入到了世界大战之中。而且纵然所有参战国都希望短期一决胜负,战争却呈现出长期化、总体战的样貌。最终,因为英国海军实施海上封锁,补给线被切断了的德国选择投降,战争结束。但胜利者英法也因战争而十分疲敝,欧洲世界整体陷入没落。
应仁之乱,也有新兴势力山名氏向以霸权势力细川氏为中心的幕府秩序发起挑战的特征。但是山名宗全最初绝不期望与细川胜元展开全面战争,目标仅仅是军事介入畠山义就与畠山政长之间的局部战斗——御灵之战,帮助畠山义就取得胜利而已。细川胜元的反击,与其说想积极地、攻击性地打倒山名氏,倒不如说担心抛弃盟友畠山政长会损伤作为大名的面子,无奈之下才选择报复。东西两军都希望短期决战,战争却走向长期化,呈现出动员足轻和乡民开展总体战的样貌。最终,因为被东军切断了补给线,西军投降,战争结束。但东军诸将也损失巨大,连以钢铁般团结著称的细川氏一族日后也内斗不断。没落的参战大名被甩在了后面,所谓的“战国大名”崛起了。无问古今东西,人类也许总是在重复着同样的错误。
正如本书开头引用的战前、战后的观点,很多人将应仁之乱比喻为打开新时代的“革命”。不可否认,应仁之乱在结果上的确实现了这一意义,但这并不是追求变革的民众运动,而是统治阶层的“自灭”所带来的结果,这一点需要注意。而且,不应该忘却的是,这场“革命”流了多少血。
虽然如此,事后诸葛亮似的批判将军与大名的“愚蠢行为”,还是有些不当,要尽可能地把他们的想法和判断按照当时人的认识与感觉来理解。他们也适当地考虑了“出口战略”,为了结束战争,也做了不少努力,下了不少功夫。然而,因为交涉不足或错失时机,结束战争的工作不断失败,战争以无意义的方式持续着。未能下决心“割肉止损”,他们的举动对现代的我们而言,也是教训。
据实描绘这些反复挣扎、拼命求生的人的状态,以当时人的视角来解读应仁之乱,本书的这一尝试在多大程度上成功了,我仍有些担心,但如果或多或少勾画出了一个新的“应仁之乱”,那也不是作者我的功劳,而是经觉、寻尊这些伟大的观察者的功绩。此外,我从东京大学史料编纂所高桥敏子担任干事的“《经觉私要钞》读书会”(笔者于2007至2015年间参加)的讨论中也获得了很多启发。借此机会,对当时的各位参加者表示感谢。
并木光晴请我执笔的时候我还比较闲暇,记得当时轻易答应了要“年内写完”。此后各种工作挤进来,执笔便推迟了,没有进展。在此向耐心等待着的诸君致以感谢和歉意。
2016年9月12日
吴座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