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从玩偶到导火索——铁路的修筑与近代中国政治 3.京汉铁路与袁世凯洹水垂钓

京汉铁路初名卢汉铁路,从北京卢沟桥至湖北汉口通济门。后改为从北京前门至汉口玉带门,是联系北京与中原地区的第一条长距离铁路,途经直隶(今河北)、河南、湖北三省。工程主要款项由中国铁路总公司向比利时国借款。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四月开工,光绪三十二年三月二十二日(1906年4月1日)全线建成通车并改名京汉铁路,历时9年,耗费官款1300万两白银,借款450万英磅又1250万法郎。

宣统元年(1909年),在京汉铁路经过的彰德府城外,居住着一位下野的大人物,他就是曾任清朝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的袁世凯。袁世凯因天津小站练兵、出卖光绪帝、镇压义和团运动而逐步发迹,官运亨通,最终出任了清政府的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更为关键的是,他手里掌握着一支当时清朝最有战斗力的军队——北洋陆军。北洋陆军共6镇,每镇1.25万余人,除第一镇由满族贵族铁良统率外,其余5镇都在袁世凯的控制之下。由此形成了一个以他为核心的庞大的北洋军事政治集团,对清朝满族统治集团构成了严重威胁,一些人预言袁世凯将是汉朝末年曹操、东晋末年刘裕再生。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先后去世。慈禧在临死前,宣布由三岁小儿溥仪为皇帝,溥仪父亲载沣为摄政王,掌握朝廷大权。载沣掌控朝政不久,就想将袁世凯除去。权衡利弊之后,载沣就在光绪三十四年十二月底颁布了一个诏书:说袁世凯“现患足疾,步履维艰,难胜职任,袁世凯著即开缺,回籍养疴,以示体恤之至意”。袁世凯的腿是有一点点不利索,但那只是很轻微的风寒病,根本不影响行走。很明显,载沣是找了一个借口强行罢免了袁世凯的官职。


京汉铁路图局部·武昌府

没有被杀头,只是遭罢官,袁世凯闻讯后,自知在京城是不能呆下去了,于是立马离开,来到了河南彰德府(今安阳市)。袁世凯的老家在项城县,位于河南省东部。但他与自己的兄弟闹矛盾,早已不相往来了。此前任直隶总督时,袁世凯就在彰德府、卫辉府一带购置了大量土地和一些房产。为什么要在这两个地方购地,他从来没有向人透露过原因。但是,从地理位置上不难看出袁世凯当年的动机:这两处均位于河南省北部,紧靠直隶省(今河北省),是河南离京师最近的地方,更为重要的是,京汉铁路在这两处都建有车站,交通极为方便。


袁世凯

袁世凯的住宅位于彰德府城北门外的洹上村,前临洹水,右拥太行山,景色雅致。袁世凯知道官场险恶,政敌们肯定在注意着他的一举一动,于是装出一套安享晚年的假象:首先是将住宅取名为“养寿园”,其次是经常乘舟在园内池塘中钓鱼。还专门请来一个摄影师,替他拍了一张照片,送到当时中国影响最大的杂志——上海《东方杂志》上登出来,给世人这样一个印象:袁世凯已经退隐山野,不再过问政治。暗地里,袁世凯的好友、直隶总督杨士骧专门在他家里开辟了一个电报房,配备了电报生,与各地老朋友、老部下保持电讯联络。为了处理源源不断的电报、信札,袁世凯每天上午要花一两个小时办公,迅速地掌握各方面的情报,指挥部属四处活动。

机会终于来了。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汉阳、汉口相继被革命军攻占。12日,清政府立即任命陆军大臣荫昌,率领冯国璋的北洋第一军沿京汉铁路南下,前往武昌向起义军反攻。铁路在大规模调动军队中发挥了它的快速的特长。冯国璋奉命南下,途经彰德,不忘向老上司请示一番,下车后径直来到洹上村。袁世凯指使冯国璋在湖北前线“暂作守势”,以便自己和清政府讨价还价。迫于各方形势,载沣不得不于27日任命袁世凯为钦差大臣,节制湖北前线水陆各军。10月30日,袁世凯离开彰德南下。11月1日,北洋军攻占汉口。11月8日,资政院选举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摄政王载沣退回藩邸。袁世凯由此夺取了清朝的军政大权。此后,又下令北洋军攻占汉阳,迫使革命党人同意停战议和。就这样,袁世凯借革命党人的声势,逼迫宣统于1912年2月12日退位;又利用北洋军的武力,迫使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辞职,当选为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反对声中忧惧而死。死后,他最后一次乘用了京汉铁路的专车。6月28日,灵柩由北京起运回洹上村,京汉铁路局为此专门准备了三辆专列:一列为灵车,由清朝隆裕太后出殡时的灵车改装;另外两列专车,一列载运卫兵和袁世凯生前的坐骑,另一列乘坐的是参加送葬的政府高级官员和袁世凯的老部下。这一天,京汉铁路客车停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