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迥最先起兵有两方面的因素:
一、他实力强,野心格外大。
二、正因为他实力强,杨坚最先拿他开刀。
先看第一点。尉迟迥有何实力?他是蜀国公、相州总管。有人会说,杨坚不是随国公吗?但是,杨坚这个随国公是继承来的,而尉迟迥这个蜀国公可是自己带兵征服蜀地打下来,二者的份量可不一样。
众所周知,四川是关中地区的大后方,关中只有和四川联系在一起,才是进可攻、退可守的宝地。能够把四川并入北周版图,当然是莫大的功劳,岂是杨坚能比的?
另外,尉迟迥担任相州总管,镇守原来北齐的都城邺城。这是极为重要的职位,也是北周所有总管中实力最强的。有这样的身分和实力,尉迟迥难免有点非分之想。他有何举动?
据《通鉴》记载,杨坚在五月二十二日为周宣帝发丧,各地都要为皇帝举哀。正好有一名朝廷派出的巡视员叫杨尚希,当时就在相州,便和尉迟迥一起举哀。但是,举哀完毕,这名巡视员连夜从相州逃往长安。为什么呢?
他说:“蜀公哭不哀而视不安,将有他计,吾不去,将及于难。”意思是,我看蜀国公尉迟迥哭得一点都不伤心,明显是假哭;而且一边哭、一边眼珠子乱转,像是有什么心事。我觉得他想要图谋不轨,我要是不逃,恐遭不测。
这样看来,北周宣帝死后,尉迟迥也想乘机大显身手,现在杨坚居然抢先下手,大权独揽,他怎么能够服气呢!
第二、为什么杨坚拿他开刀?
杨坚五月二十五日当上左大丞相,他也知道,肯定有人对自己不服气。在所有可能不服气的人里,杨坚最担心的就是尉迟迥。
怎么办呢?杨坚思来想去,他觉得,反正尉迟迥也不是个省油的灯,与其等他造反,不如先下手为强。所以,五月二十七日,他以小皇帝的名义发布诏令,征召尉迟迥回京参加周宣帝葬礼,同时,派了一名和尉迟迥资历相当的老将军韦孝宽前往相州,接替尉迟迥的职务。
杨坚这是在对尉迟迥摊牌。我知道你是个厉害角色,你要是愿意服从我,就乖乖地回来,如果你不想回来,那韦孝宽也不是省油的灯。反正不管你来还是不来,相州总管已经不是你了。
这是逼尉迟迥表态!尉迟迥本来就对杨坚辅政不满,一听这个消息怒不可遏,我还没怎么样,你倒先来夺我的权力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在这种情况下,尉迟迥真的磨刀霍霍,准备造反了。
可是,造反是件大事,不能说打就打。在没准备好之前,尉迟迥不想贸然行动。所以,虽然打定主意要开战,但是,表面上尉迟迥还是高高兴兴地接受杨坚的安排。
杨坚不是派韦孝宽来接替自己吗?尉迟迥就派心腹贺兰贵迎接韦孝宽。在朝歌,也就是现今的河南淇县,贺兰贵和韦孝宽两人碰上了。韦孝宽政治经验丰富,和贺兰贵一交谈,他就察觉出来,尉迟迥那边恐怕有变!自己若是贸然前往,说不定刚到就被祭了旗。怎么办呢?
先了解情况吧!于是,韦孝宽开始装病,走得比爬的还慢。一边拖延时间,一边派手下人以求医问药为名,先到相州打探消息。
就这样进三步退两步地到了汤阴(今河南汤阴),尉迟迥又派人来迎接他。这次派的是韦孝宽的侄子韦艺。此人虽然是韦孝宽的侄子,但是,政治上可是坚定地拥护尉迟迥。
正是因为如此,尉迟迥才叫他来迎接韦孝宽。叔侄俩坐下来聊天,韦孝宽问起韦艺尉迟迥那边的动静。结果这个侄子支吾其词,把韦孝宽气坏了,说:你小子胆敢向着外人,给我推出去斩了!韦艺是个胆小鬼,一看叔叔发火,赶紧跪地求饶,承认尉迟迥确实要造反,现在正在加紧准备。一听韦艺这么说,韦孝宽证实了自己的猜测。这时候再去相州等于是把脑袋往老虎嘴里塞,还是掉头往回跑吧!同时,赶紧向朝廷送信,通报尉迟迥叛乱的消息。
不过,韦孝宽临危不乱。他往回跑可不是一味向前,而是每经过一个驿站,都跟驿卒交代两件事。哪两件事呢?
一、驿站所有马匹我一律征用,一匹都不能留。
二、蜀国公尉迟迥的人马上会经过这儿,请你们竭尽所能,准备美味佳肴。
韦孝宽为什么这样做?以防尉迟迥追他。果然,一发现韦孝宽叔侄逃走,尉迟迥马上派几百骑兵追来,想要半路截杀。可是,走到每个驿站,都找不到能够换骑的马,倒是有一桌桌的好酒好菜等着。追兵也是人,难免受到诱惑,就地大吃大喝起来。这样一来,时间不就给耽搁了?就这样,韦孝宽平安脱险,杨坚那边也接到尉迟迥要造反的消息。
尉迟迥要造反,对杨坚来说,这事早在意料之中。问题是,怎么解决呢?
他想智取。杨坚赶紧派使者到邺城安慰尉迟迥,保证自己并没有改朝换代的意思,请尉迟将军不要激动,这是明面上的工作。
在暗中,杨坚则是让这名使者把一封秘信交给尉迟迥的副手,相州总管府长史晋昶,请他协助朝廷暗算尉迟迥。杨坚这个想法不错,可尉迟迥也不傻,他早防着这一招,当即发现了朝廷的阴谋,二话没说把两个人的脑袋割了下来。杀了朝廷的使者,就是与朝廷为敌了。这时,尉迟迥把相州城的官兵和百姓都召集到城楼下,自己登上城楼,发表战争动员。他说:
杨坚以凡庸之才,藉后父之势,挟幼主而令天下,威福自己,赏罚无章,不臣之迹,暴于行路。吾居将相,与国舅甥,同休共戚,义由一体。先帝处吾于此,本欲寄以安危。今欲与卿等纠合义勇,匡国庇人,进可以享荣名,退可以终臣节。卿等以为何如?
意思是,杨坚没什么本事,只不过倚仗自己是皇后的父亲,就要挟制年幼的天子,作威作福,不臣之心,已昭然若揭。我是太祖文皇帝的外甥,与国休戚。先帝让我镇守相州,就是要我在关键时刻维护国家利益。现在,我要与你们一起纠合义勇、拯救国家,你们同意吗?
他这番动员效果好不好?太好了,要知道,相州是原来北齐的中心,百姓对北周的征服本无好感,现在尉迟迥带头造反,他们当然乐意回应。
五八○年六月十日,尉迟迥首先举起造反大旗。紧接着,七月二十五日司马消难起兵。八月七日,王谦也起兵了。此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总管之难”。
这三位总管都是实力派,他们一造反,大半个北周都骚动起来。其中,尉迟迥很快就控制了北起河北、南到安徽的大片领土,而司马消难和王谦则分别占据湖北和四川,对关中形成了合围之势。
杨坚赶紧迎战,既然是三总管起兵,杨坚就任命三名行军元帅迎战。其中,派韦孝宽讨伐尉迟迥;老将梁睿讨伐王谦;王谊则讨伐司马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