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杨坚郁郁寡欢、求神问卜时,北周出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改变整个政局,也改变了杨坚的命运。什么事呢?周武帝杀了宇文护。周武帝是何许人呢?他名叫宇文邕,是北周第三任皇帝。他能当上皇帝,还是拜宇文护专权所赐。
为什么这么说呢?宇文邕是宇文泰第四子,本来轮不到他当皇帝,但是,因为宇文护一连杀了两个皇帝,他居然就成了皇帝。
要说清楚周武帝即位的来龙去脉,得先讲讲宇文护和前面两位皇帝的斗争。当年,宇文护废掉西魏皇帝,拥立宇文泰的嫡长子宇文觉当皇帝,即周闵帝。既然有这么大的功劳,宇文护难免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想自己专权。可是,周闵帝也不是好欺负的,非要和宇文护较量,结果宇文护一发狠,把闵帝毒死了,另立宇文泰的庶长子宇文毓当皇帝,史称周明帝。
没想到,周明帝也是个血性汉子,当了皇帝后接着跟宇文护斗,宇文护不耐烦,又把他毒死了。这时候再看看宇文泰活着的儿子,觉得排行第四、年仅十七岁的宇文邕比较老实,就让他当皇帝,即周武帝。宇文护对周武帝有拥立之功,又成了周武帝的大功臣,还是继续擅权。
周武帝较有智慧。当年,他的父亲宇文泰就非常赏识他,曾经说:“成吾志者,必此儿也。”他的哥哥周明帝临死前,也说:“能弘我周家,必此子也。”两代皇帝都对他评价这么高,可见周武帝必有不凡之处。
怎么不凡呢?他和两个哥哥一样,也想结束宇文护专权的局面,但是,他不急于求成,他懂得时间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所以,宁愿把时间拉长,分两步走。
第一步叫韬光养晦。周武帝一上台就装傻,表现出一副对政治不感兴趣的样子,任由宇文护发号施令,解除宇文护的戒心。装傻之外,周武帝还对宇文护表现得毕恭毕敬,努力讨取他的欢心。
怎么毕恭毕敬呢?周武帝即位后,下了一道诏命,说:
大冢宰晋国公,亲则懿昆,任当元辅,自今诏诰及百司文书,并不得称公名。
大冢宰宇文护,从亲戚的角度来说是我哥哥,从官职的角度来说是国家的宰相,这是多么尊贵的人啊!所以,我决定,以后任何诏诰和文书,都不能直呼其名,只能称晋国公,以示尊重。
此即所谓的赞拜不名,在中国古代是极大的荣耀。事实上,不仅赞拜不名,周武帝每次在宫里见到宇文护,都要站起来说话,他说,我和晋国公不仅是君臣,更是亲人,宇文护是堂哥,我是堂弟,站着说话是应该的。
讨好宇文护之外,周武帝还讨好宇文护的家人。当时,宇文护的母亲被北齐俘虏,关押了三十五年才获得释放。母亲受了这么多委屈,宇文护自然想竭尽全力补偿她。周武帝看在眼里,对这位伯母特别关心。每到年节都向伯母跪拜祝贺,伺候得比皇太后还要周到。见周武帝对自己的母亲如此尽心,宇文护也很感动,对他的警惕就此放松。
周武帝韬光养晦多久?整整十二年。十二年如一日地忍气吞声。他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两个好处:第一、慢慢消除宇文护的戒心,让宇文护放松对他的警惕。第二、惯着宇文护,让他狂妄自大,让他树敌。等到宇文护戒心几乎解除,树敌却愈来愈多时,周武帝便使出第二招。
第二招叫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宇文护有个亲信名为宇文直,此人也是周武帝的亲弟弟,跟两头都有关系。
五七二年,宇文直因为作战失利遭宇文护罢官,心里不忿,一气之下转而投靠周武帝。周武帝一看敌人内部发生分裂,眼看时机到了,便制订计划。
这一年春天,宇文护从同州返回长安,周武帝照旧出来迎接,陪同宇文护拜见周武帝的母亲皇太后。周武帝一边走、一边对宇文护说:
太后春秋高,颇好饮酒。虽屡谏,未蒙垂纳。兄今入朝,愿更启请。
母后现在岁数大了,还老是喝酒,对身体多不好啊!哥哥呀,你有威望,她尊重你,你劝劝她吧!
宇文护说,我劝她倒是可以,但是怎么劝呢?这时,周武帝从怀里掏出一篇《酒诰》,即当年周公所写,奉劝大家不要喝酒的文告,说,我早想好了。您见皇太后时,就把这篇《酒诰》读给太后听,太后说不定会觉得惭愧,从此戒酒。
宇文护说没问题,进到太后居住的含仁殿,拜见太后,然后大摇大摆地坐下。周武帝则规规矩矩地站在旁边侍立。宇文护坐好后,按照周武帝交代,对太后读起《酒诰》。
没想到他读得正起劲,周武帝举起玉珽就往他脑袋上猛地一击,宇文护一下子跌倒在地。但是,没有死,手脚并用地挣扎着要站起来。
这太出乎意外,情急之下,周武帝赶紧命令心腹宦官何泉用刀砍,没想到宇文护平时威风惯了,何泉怕他,心慌手颤,连砍几刀都没有击中要害。
这下危险了,万一宇文护挣扎出去,联合各方力量发动政变,周武帝就要变成他手下第三个牺牲品了。怎么办呢?不是说宇文护的心腹宇文直已经投靠周武帝吗?他就埋伏在宫里准备接应,一看形势危急,宇文直马上跑出来,一刀砍死了宇文护。
就这样,杀死两代皇帝的权臣宇文护命丧黄泉,周武帝终于大权在握,当上了真皇帝。
消灭了宇文护的势力,这对北周的发展影响重大。从此,北周一扫权臣专权造成的政治乱象,在一代英主周武帝领导下,集中精力经营建设,一心一意谋求发展。
这件事能够成功,最高兴的莫过于周武帝,再来恐怕就是杨坚。毕竟这么多年来宇文护一直在压制他。现在宇文护死了,周武帝对他会怎么样呢?杨坚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