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欧洲大陆还发生了另一件大事。一个与查理皇帝及另外两个国王、红衣主教兼大法官,又或是人文主义者如托马斯·莫尔、迪安·柯利特(Dean Colet)都明显不同的人物,在德意志的新教徒运动中崛起,那就是马丁·路德。新教徒运动对宗教和政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马丁·路德从反对教会兜售赎罪券开始,继而宣讲人与上帝间的直接关系这一教义,并宣称在个人与上帝间的关系不需要任何其他人介入。
这一教义并不新鲜,但马丁·路德却在恰当的时机再次提了出来。1521年,亨利八世热衷神学,写过一本书,还在书中驳斥了路德,并因此受到了教皇的嘉奖,获得了“信仰守护者”的头衔。
这个头衔至今仍是英国国王头衔的一部分。要想理解亨利那经常被人曲解的宗教态度,我们必须意识到两点:一是宗教和政治关系紧密,二是当时世界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宗教运动。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宗教运动中,一是新教的教义运动,这个亨利八世没有参与。亨利的性格比较叛逆,但他也是个虔诚的信徒,而且信奉的还是旧教义。另一种运动则可以说是由来已久的反教士运动。这是一个更具普遍性的运动,因为并不信奉新教教义的广大天主教徒都强烈反对教皇和教士的恶习及其对民众生活的干预。这个运动显然不仅会发生在天主教内部,随后也会发生在新教内部——后来也的确如此。
普通教徒反对教士、教皇或是英国圣公会大主教对权力的索取没有正当理由且索取过度。尤其是教皇,不仅要领导教会,甚至还要做领地的统治者。亨利八世本来是多少支持第二种宗教运动的,但当他自己最终取代罗马教皇成为英格兰教会之首时,他也就无意改变教会的教义了。这也就解释了他为什么会抨击那些渴望改变教义的新教徒和那些试图阻止由来已久的反教士运动的天主教徒。在亨利看来,反教士运动是必需的。他渴望能够在不改变教义的情况下,让英格兰摆脱外国的控制和教会的控制。而当新教徒运动更加牢固地控制住了英格兰民众且教义争端变得更加激烈时,作为教会之首的英格兰统治者也就自然会面临更加复杂的问题。这也是伊丽莎白将要面对的问题。亨利八世曾经一度建了中途之家(Halfway house),但在其女儿治下,中途之家住户间的宗教争端差点让其被彻底毁坏。
当罗马被查理皇帝洗劫之时,亨利八世已经三十六岁了。在经历了稍微有点慢熟的成长后,亨利终于完全成熟了。从此以后,他开始从在国内和国外都以失败告终的沃尔西手中接管统治权。
尽管红衣主教沃尔西还没真正垮台,但亨利八世已经决定要亲自管理。亨利掌控局势的能力究竟有多大?从他与凯瑟琳的离婚事件可见一斑。不过,这次不幸的离婚事件却也历时不短、跌宕起伏。
亨利究竟是从哪天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的,我们不得而知。而强烈反对亨利的历史学家加德纳(Gardiner)认为是在1521年,也即亨利遇见安妮·博林(Anne Boleyn)的前一年。很碰巧,在同一年,一群剑桥学生,包括廷代尔(Tyndale)、科弗代尔(Coverdale)、克兰麦(Cranmer)和拉蒂默(Latimer)等人,开始在一家酒馆聚会讨论路德的教义。这种巧合总是能让人浮想联翩。
在讨论离婚事件的时候,我们必须先考虑其中交织在一起的一系列极复杂的动机和力量。我们基本上没法用寥寥数语说清楚,更无法详细描述。简单地说,亨利八世是主角。其实作为一个丈夫而言,亨利的道德水平是在同时代国王的平均水平之上的;凯瑟琳,王室后裔、纯洁无瑕,也是英格兰历史最可怜的人之一;查理皇帝,凯瑟琳的侄儿,连罗马教皇都不敢否认其在意大利的权力;教皇克雷芒七世,丝毫不具备格里高利七世的高贵品质。
克雷芒作为一个国家统治者所面临的困境,比他作为教会首领所面临的困境还要大。
另一个背景就是亨利八世成熟起来了。他想要掌控英格兰和他自己的野心开始占据主导地位,而他对继承人的渴望也与凯瑟琳的多次流产形成了鲜明对照。他那么多孩子当中,只有玛丽公主活了下来。我们已经提过女人继承王位对一个王朝和国家的危险性。而我认为,在这其中,安妮·博林所扮演的角色时常被过分夸大了。
比如,加德纳认为亨利八世对博林的渴求是其离婚的主要动力。这种解释相当不靠谱。如果这就是主要原因的话,那么整件事情就简单了。早在亨利给博林写情书的前五六年——尽管博林当时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宫廷里,亨利就显然已经在考虑离婚的事情。博林并不漂亮——眼睛除外,而且还有点风流,人也不聪明。她是一个伦敦富商的女儿,她姐姐是亨利两个公开的情妇之一,而她自己在与亨利结婚之前也是亨利的秘密情妇。以我们目前所知的她那水性杨花的性格,根本就不可能具有抵挡国王多年追求——如果国王有这样做的话——的韧性,同样也没有能力拴住国王,更不用说坚持与国王结婚之前必须历经好些年的漫长离婚纠纷。所以,加德纳的解释是说不通的。
亨利八世总是给人留下一些想不通的谜团。他在当时那个年纪,奇妙地混合了迷信、宗教、自由思想和强烈的追逐私利的自我主义。在充分承认国王极度的自我主义的同时,我们同样必须考虑到其他几个因素的影响。我们在此还要加入其他东西——良心不安,这样之前那复杂的关系网就更加复杂了。
凯瑟琳虽然比国王大了六岁,但她仍然让国王对她有兴趣,她所继承的那些领地也都完全是她自己的,而且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她对与亨利的婚姻是不开心的。但他们没有男性继承人,现在也不可能再生育了。那个时期王室婚姻的重要性主要是政治上的而非宗教上的——教皇们自己就经常违反教会的法规。
想当初,就是教皇特准年轻的亨利迎娶他哥哥的遗孀的。本来这事在教会看来可是一桩罪孽。孩子的流产和夭折,是上帝的旨意吗?亨利的脑子里肯定老在想这个问题。为了家族和国家的利益,亨利渴望得到一个男性继承人。或许,也正是这个意图促使他迷恋品性欠佳的安妮吧。
但接下来的事情却要复杂得多。严格来说,已经拥有安妮的姐姐作为情妇的亨利,如果没有教皇的特许,是不可以和她结婚的;就像当年如果没有教皇的特许,他不可能娶他哥哥的遗孀一样。教皇一般乐意为国王解决这些问题,但对克雷芒却不行。克雷芒是在查理皇帝的掌控下,而查理皇帝是不愿意看到亨利抛弃他姑姑的。对付诸如亨利所处的这种左右为难的困境,教皇本来是有大量的惯常方法来帮忙解决的。亨利建议教皇宣布之前的特许无效,那么他与凯瑟琳的婚姻也就是无效的,而唯一活下来的孩子玛丽也就是非法的。国王也没有认真地考虑沿用《旧约全书》中的例子,通过重婚特许这个途径来解决问题。事实上,在1437年教皇就曾特许卡斯提尔的亨利四世在一定的时间内再娶一个妻子,以看看她是否能够怀上孩子。克雷芒建议亨利用这个方法解决问题,但国王否决了。
那剩下来的就唯有离婚了。教皇同意了亨利八世的姐姐玛格丽特、两个妹妹的丈夫的离婚要求。为什么亨利八世就不行呢?
教皇甚至还愿意特许玛丽公主与他同父异母的哥哥、亨利的私生子里士满公爵结婚呢!教皇还建议亨利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即先娶了安妮,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只是他与安妮的婚姻是否有效了。
不过,亨利既不想无限期地拖延问题,也不想给以后的继承人因为合法性的问题而困扰。如果不是查理皇帝在遥控教皇,如果亨利相信英格兰法庭会判定他与凯瑟琳的婚姻无效并且相信教皇会宣布他的第二次婚姻有效,那么或许很多事情都不会发生。
如果说教皇进退维谷,那么沃尔西也好不到哪去。如果他不能为国王争取到离婚,那他的职业生涯就玩完了。但如果他成功了,亨利娶了安妮,那他也同样完了。因为由于安妮的关系,那些将获得权力的人如诺福克公爵等,都是沃尔西的敌人。他注定是要得罪人的,尤其将会得罪凯瑟琳。
最后,教皇任命沃尔西和另外一个红衣主教在伦敦召开法庭审理这个案件;不过,任何决定都必须得到教皇同意后才能生效。
亨利现在要求法庭宣布他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是无效的。在公开法庭里,王后跪在亨利八世面前请求:作为一个二十年来忠贞不二的妻子,她不应该承受被抛弃的耻辱。
这是在1529年,不过亨利的离婚案后来还一再延期。而这正是教皇所希望看到的。克雷芒之前的提议已经表明他在这件事情上没有任何道德顾虑。事实也逐渐清晰起来:克雷芒并不是作为教皇在做决定,他只是一个临时的首领,他害怕惹怒他的上司——查理皇帝。英格兰的宗教问题,现在集中在婚姻问题上,本来显然是要由英格兰国王来决定的,而不是由教会的首领教皇来决定;现在倒好,反而成了由作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意大利领主的竞争对手查理来决定。于是,亨利八世决定在英格兰国内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