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唐朝将领向朝廷报捷,本以为会得到唐太宗的表彰封赏,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唐太宗却下了一道诏书给李靖的六路大军,告诫他们不要随便出兵攻打党项。这是为什么呢?
太宗皇帝真是不负一代圣主之名(除了逼父杀兄害弟之外),既没有表扬,也没有批评。下了一道诏书给六路大军,在这道诏书里,太宗皇帝言辞恳切地告诫诸将,我们的任务不是打败党项,而是要收服党项。吐谷浑占的这个地方,从商周时代开始,就是中原王朝心腹之患,所以我们要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怎么解决?靠武力是不行的,征服人心是最关键的。我不看你的战功,你要让他心悦诚服归降大唐,我更高兴。
诸将领到了皇命,心里就咯噔一下,原来皇上并不看重我们的战功,那怎么办呢?李靖这回亲自出面了,李靖在唐朝爵封卫国公、六路大军的行军都总管,相当于军队的总司令。李靖派使臣去约见拓跋赤辞,说我们李大帅想见您一面,跟您会盟,地点由您挑。我让你到我军营里来,你肯定不敢来,所以地点你挑。拓跋赤辞就指定了一个离他老营很近的地方会盟。
李靖大帅带着几十名骑兵就来了,毫无戒备。拓跋赤辞大受感动,人家大唐的国公,多大的干部,我就一个小酋长,号称拥有数万骑兵,那是连八岁的都算上了。你看人家李大帅,当年以三千铁骑大破突厥于阴山,擒东突厥颉利可汗,这样的名将,竟然这么看重我。双方见面之后,李靖说,上一场仗是误会,但是反过来说,我们不是招降你了吗?你为何拦我的路啊?现在皇上下了圣旨,好言劝慰,希望你识时务,能归降大唐,把道路让出来,并且给我们提供粮食、饮水和牛羊,以后你就是我们大唐的一分子了,咱这事就抹平了。李靖话里话外的意思也是告诉拓跋赤辞,我们大唐跟吐谷浑谁腿粗,这都不用想,吐谷浑灭亡在即,别把你一勺烩了。
拓跋赤辞沉吟半晌,跟李靖说,您说得都对,我也不能不识抬举。但是我有一个条件,咱先得歃血为盟,我才能给你让道,给你辎粮,否则的话,我不能相信你。当年隋炀帝伐吐谷浑的时候,跟我们也说得好着呢,我打吐谷浑,没你们党项什么事,结果隋兵一过来,却连我们一块儿打。你们中原人太狡猾,说了不算,我们党项人没你们那么多心思。你给我整张纸,签个名,号称叫盟约,对不起,俺不认得字,你别拿这糊弄我,谁知道你签的是啥?我们就相信跪地上喝血酒,歃血为盟,你干不干?李靖说没问题,马上举行仪式!双方会盟后,拓跋赤辞把路让开了,但是他并没有给李靖提供军粮、向导,还是不相信唐军。
唐朝六路大军围攻吐谷浑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其中有一路没有建功,班师途中经过拓跋赤辞的部落。统帅一想,我打吐谷浑没立功,我收拾他试试,他这儿有牛羊、有人丁,衣冠发型都跟吐谷浑差不多,我逮个一千两千的,回到长安一献俘,这功劳不就大了吗?所以他突然出兵,打了拓跋赤辞一个措手不及,人口、牲畜损失惨重。拓跋赤辞侥幸逃跑,一怒之下就反了。你唐朝言而无信,都歃血为盟了还发兵打我!这员唐将向朝廷报捷后,朝廷一调查,时间对不上啊。李大帅已经把吐谷浑都消灭了,你怎么又多出这么多战俘和牛羊来?原来打的是我们的盟友拓跋赤辞,他都已经归降了,你还打他?皇上再三告诫,联络党项,孤立吐谷浑,李大帅为此不惜亲入敌营险地与人歃血为盟,好不容易把这个人收服,你竟敢这么干?朝廷立即下旨把这员军将处斩,诸将赶紧求情,说他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看在他以往战功的分上饶了他吧。那好,革职流放,永不叙用。
拓跋赤辞看到朝廷的这番诚意,再次进入内地,对朝廷明志,我永远不反叛了。太宗皇帝非常高兴,从今天开始,你别姓拓跋了,赐你国姓,改姓李,封你为郡公。于是拓跋赤辞这一支党项人就成为了大唐的一分子。党项拓跋部后来改姓李,最早可以追溯到这个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