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向来以善于用人著称,可是在他手上也有例外,陆逊当上丞相不到一年,就被孙权活活气死。不管怎么说,陆逊一生都得到了重用。最冤的是张昭,作为孙策的托孤重臣,终其一生,连丞相都没有当过。想当年孙策猝死,18岁的孙权接手的是一个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江山,是张昭替他挡住了所有的风雨,撑起了摇摇欲坠的天空。那么,为什么在孙权称王之后,张昭却备受冷落呢?这后面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张昭(156—236年),字子布,徐州彭城人,就是今天的江苏徐州人。他出身士族,从小就爱学习,博览群书,还擅长隶书。20岁的时候,因为文才过人,被荐举为孝廉。后来徐州刺史陶谦举他为茂才,他没有应征,陶谦大怒,把他抓了起来,幸亏朋友相救,才免了牢狱之灾。徐州待不下去了,张昭就南下来到扬州,正赶上孙策初创基业,招揽人才,将他招了进去。张昭凭借出众的文采、端正的品行和优秀的办事能力,成为孙策的股肱大臣。孙策临死的时候,就把辅佐孙权的任务交给了他。
孙权上台之初,张昭依然很受重用,孙权每次出征,都留张昭镇守后方。然而后来,事情开始有了变化。孙权对张昭依然很尊重,给他的待遇也很优厚,但就是不对他委以重任。
前面我们讲过,孙权喜欢打老虎,张昭认为为人君者应该驾驭英杰,而不是猛兽,就像叔叔教育侄子那样毫不客气地将孙权数落了一顿。这件事可以代表张昭对孙权的态度。在江东集团中,张昭一直以托孤重臣的面孔出现,动不动就对孙权摆出威严长者的姿态。后来孙权羽翼丰满,早已不再是那个哭着不见臣子的少年了,张昭依然没有改变自己的态度。
孙权称吴王后,有一次在武昌钓鱼台(此武昌是今天的湖北省鄂州市)大宴群臣,在座的人都喝得东倒西歪,孙权酒劲发作,就让人往群臣的脸上洒冷水,让他们醒过来再喝,还吆喝说,今天非要喝得有人从钓鱼台上掉下去才行。张昭听了这话,脸就冷了,什么话都不说,站起身来就向门外走。孙权一见,连忙追出门去问张昭,今天晚上不是挺开心的吗?为什么生气啊?张昭就没好气地说,开心?当年纣王把酒糟堆成山,把美酒灌进池子,天天喝酒也很快乐。孙权听他拿自己与纣王比,自然不高兴,但他说的不无道理,只好说,那好吧,大家都散了。
若是小事上固执己见也就罢了,张昭在重大政治决策上也总是与孙权相左。赤壁之战前,张昭就带头提出,向曹操投降称臣。平心而论,张昭主张讲和,是从大局出发,如果曹操早日统一江山,天下也将早日安定。然而,孙权当然不愿意将父兄开创的基业拱手相让。孙权称帝后,还念念不忘旧事,对张昭说,如果依了张公您的计策,我今天就在要饭,还说什么当皇帝!
然而张昭还是改不了自己的倔脾气,还是免不了在重大问题上和孙权作对。
嘉禾元年的时候,辽东太守公孙渊装模作样地来向吴国称臣。外邦人来称臣,让孙权着实过了一把做皇帝的瘾。孙权非常高兴,就封公孙渊为燕王,还要派一万士兵带着礼物去封赏公孙渊。在座的群臣都不同意,认为公孙渊是个小人,今天降魏,明天降吴,反复无常,没什么诚意,我们派个使节给他送点儿钱,意思意思就够了,用不着封他为王,更用不着派一万人去封他为王。孙权正在兴头上,哪里肯听。张昭就出来相劝,张昭劝一句,孙权就驳一句,驳着驳着孙权就恼了,最后他忍无可忍,把刀拔出来说,张公,我们吴国的士人进宫拜朕,出宫就拜你,朕也算给足你面子了,可你从来不给朕面子,每次都当着众人顶撞朕,今天我可是要犯错误了。意思是,我可是要杀你了。张昭静静地盯着孙权看,然后说,陛下,老臣何尝不知道这话不当说,可是为什么还要说呢?实在是因为太后临终嘱托,言犹在耳啊。说完这话,张昭老泪纵横,孙权把刀一扔,和张昭抱头痛哭。
但孙权哭过之后,还是我行我素,将人派到辽东去了。张昭一气之下就不再上朝,孙权一看,不上朝是吧?成全你!派人用土把张昭家的门给堵起来。张昭也犯了倔脾气,你会封门我不会封吗?也在里面用土把门塞得严丝合缝。
后来孙权派到辽东的使节被公孙渊给杀了,孙权这才后悔没听张昭的,几次让人请张昭来上朝,张昭气还没消,就是不去。孙权只好借一次外出的机会去看他,在门外喊张昭,张昭躺在床上装病,不理。孙权一怒之下,就让人放火烧张昭家的门,要把张昭烧出来。张昭躺在床上纹丝不动,让他烧,孙权只好喊快灭火快灭火。张昭的儿子在旁边看不过去了,总得给孙权一个台阶下,就用担架把张昭抬出去,跟着孙权进宫。进宫后,孙权又作了深刻检讨,这事才算了了。
孙权常对人说,我与张公说话,都不敢随便妄言。张昭的耿直激烈,让孙权忌惮到如此地步。当孙权立丞相的时候,所有人都猜测这位子非张昭莫属,可孙权没有立张昭,而是立了一个叫孙邵的人。孙权当时的解释是,现在是多事之秋,丞相的工作非常繁重,张公一把年纪了,我怎么忍心让他操劳呢?
后来孙邵去世,大家都推荐张昭当丞相。孙权又不同意,让顾雍当了丞相,张昭也永远地失去了当丞相的可能。孙权称帝以后,张昭就写了个奏表说,自己身体不好,申请退休,将所有的职务和权力都交出去。孙权挽留了一番,就让张昭退了。此后张昭就离开了吴国政治中心,一心在家著书立说,写了《春秋左氏传解》和《论语注》。
张昭退休之后,有一回孙权有事去找张昭。张昭一见孙权来了,本来是跪坐在席位上的,马上就避席,避席是一种表示尊敬的礼仪,孙权也赶紧跪坐下来。坐定下来,张昭就说,想当年,恒王和太后,也就是孙策和吴夫人,他们可是把你交给老臣我,而不是把老臣我交给你。这句话点明了孙权和张昭两人到底谁归谁管。张昭继续说,可惜老臣这个人不识趣,不会说话,不讨人欢心,所以现在受了冷遇。老臣以为这辈子就此老死了,没想到陛下还来看望老臣,即便如此,老臣的性格还是不会改的,老臣还是会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让老臣琢磨别人的心思说讨好别人的话,老臣做不到。孙权也只好笑笑说,随便张公了。
这就是张昭!耿直刚硬的性格至死不改。
在《三国志》中,陈寿曾评价张昭:“以严见惮,以高见外,既不处宰相,又不登师保,从容闾巷,养老而已,以此明权之不及策也。”陈寿以张昭的不被重用来说明孙权没有孙策大度容人,但“以严见惮,以高见外”也说明了在整个事件中张昭自身的原因。先不议论张昭的曲直,只需要与下一节将要介绍的东吴重臣顾雍作一下对比,一切自然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