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定之后,曹操就打算南征孙权,一雪赤壁之耻。在发兵之前,曹操先给孙权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如果你答应我杀了张昭和刘备,那么以后江东这块地方就归你了,如果你不愿意杀张昭,单杀刘备也可以。但是孙权没有同意,他已经作好了抗击曹操的准备。孙权将自己的治所从京口迁到建业,也就是从现在江苏的镇江市迁到南京市。此外,他又在濡须口,也就是今天安徽省的无为县建了一个水上堡垒,名曰濡须坞,坞内囤积大量军械粮草,打算在那里抵抗曹操。
曹操一看,孙权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就在建安十七年,亲自率领号称四十万的大军征讨孙权。然而曹操到地方之后,才发现这个军港太牢固了,四十万大军也奈何不了,所以曹操只好在他的军寨里坚守不出,孙权多次挑战也没有结果。孙权想,你不来打我,我就去拜访拜访你,他驾着一条船就开进了曹操的水军营寨。
曹操知道孙权来了,就对手下下令说,不要轻举妄动,也不要放箭,我们来看看孙权到底想干什么。于是曹操的军队严阵以待,孙权倒像是军事检阅来了,在曹操的军港里大摇大摆地转了一个圈,然后下令奏乐,在音乐的伴奏中飘然离去。曹操叹服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如刘景升儿子,豚犬耳!”仲谋是孙权的字,意思是说,生个儿子就应该生个像孙权这样的,没有英雄的胆略,大敌当前是不敢驾船驶入敌营的。
孙权回去后,就给曹操写了一封信,信中写着:“春水方生,公宜速去。”江淮一带的春雨马上就要来了,阁下还不认输撤军,在这里死等吗?读完之后,曹操发现信封里还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操索性让诸将传阅这封信,感叹说:孙权不欺孤。随后下令班师回朝。
建安十九年,就在曹操无功而返的时候,刘备从刘璋手里夺得了益州。益州附近的割据势力张鲁的力量薄弱,迟早会被刘备吞并,这样的话就会对曹操统一全国造成一个障碍。所以,建安二十年,曹操又出兵西征张鲁。
当年曹操已经61岁,真可谓老骥伏枥。大军来到了阳平关,张鲁慑于曹操的声威打算投降,但他的弟弟张卫坚持要打,于是就打起来了。这场战争非常有趣,是史上少有的离奇战争。
阳平关雄踞高山之上,城墙依山脊而建,城墙外面屯着十余处兵寨,组成一道屏障,将阳平关紧紧护卫住。曹军费尽体力爬到山上,已经是强弩之末,只有挨打的份儿,敌军弓箭、礌石雨一般打下来,曹军死伤一片。进攻只有死路一条,曹操就下令退军,他对手下说:汉中这地方,不过是妖妄之国,能有什么作为,我们火速回军就食要紧。刘晔不同意,他一面派飞骑向曹操禀报自己的意见,一面整顿部队,和夏侯惇、许褚一起上山。
山路生疏,夜雾迷蒙,这一行人居然走错了路,看到灯光就迷迷糊糊地靠近,没想到误闯入守关的张卫的营寨。张卫的哨兵一见曹军摸上来,以为遭到偷袭了,连忙大呼小叫起来,营内酣睡的士兵们懵里懵懂地醒来,慌里慌张地四处溃逃。这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许褚等人还在发懵,怎么都跑了呢?刘晔说:我军已经攻占敌营,赶快趁势入关吧。众人这才清醒,白白捡了个大便宜,这边派人报告曹操,那边就尾随张卫的溃军进了平阳关。关内士兵同样没有出息,面都没照就跑了个无影无踪,剩下一个空城等候曹操上来。
关于这场莫名其妙的战争,史书上有几种说法:有的说曹操密令杀个回马枪;有的说是刘晔建议杀个回马枪;还有一种说法更离奇,说数千头麋鹿不知道怎么回事冲到张卫军营里去了,张卫的军兵就以为曹操来了,结果一哄而散,曹操的军队见他们散了,就趁机杀了回来。总之,这次战争稀里糊涂地就打下来了。
之后,张卫投降了,张鲁先跑到巴中去,后来想想没有出路,就让左右封存了宝库粮仓,说,我本来就准备归顺中央政府,只是时机还没到,现在只是暂避锋锐,宝货粮食就捐给国家吧。张鲁也投降了,曹操给了他很高的待遇,汉中就这样平定了。
汉中是蜀郡的咽喉,曹操拿下汉中,如果乘胜追击,就会直接威胁到蜀郡的安危。曹操的部下刘晔和司马懿就劝说曹操继续攻打蜀郡。刘晔向曹操分析说,刘备虽然是英雄,但他有一个弱点,就是反应不够快,现在我们去打他,他肯定反应不过来,再加上他才从刘璋手中骗得蜀郡,人心还没完全归附,没有站稳脚跟,这时候打他正是时候,如果等到他立稳脚跟,就不好对付了。
司马懿则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就是说,一个智慧的人,不会违背天时、机遇,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硬要行事,但也不会在天时、机遇来临的时候坐视机会溜走,放弃行事的最佳机会。
无论是刘晔还是司马懿,都说得很有道理,但曹操没有接受。史书中写,当时曹操也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人苦无足,既得陇,复欲得蜀。”曹操说人的毛病就是贪心不足,已经得了陇,还想要蜀,得陇望蜀。言外之意,不要那么贪心了吧,得了陇就够了,不要望蜀了吧。于是下令撤军,返回邺城。
曹操这一走,刘备就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刘备平生只怕一个人,就是曹操,刘备一生打仗无数,却无一不是逢操必败,但曹操的手下他是不怕的。当时刘备正在荆州前线,和孙权争夺荆州,一听曹操得了汉中,连忙和孙权讲和,与孙权平分荆州,然后急急火火地带着部队赶了回来。
曹操离开战场后,刘备的手下法正就向刘备建议:“此盖天以于我,时不可失也。”这是老天把汉中送给我们,这机会可不能放过。刘备听从了法正的意见,亲自带兵打关中,法正随行。
到汉中后,刘备遇到了曹操部下的顽强抵抗,他就赶忙写信给留在成都的诸葛亮,让他赶快调兵增援。诸葛亮向来谨慎,便去请教杨洪,问我们该不该发兵呢?杨洪说:“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没有汉中,蜀也保不住了,这是家门口的灾难啊!这个时候,是个男的都要去打仗,是个女的都要去搞后勤,军师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于是,诸葛亮就派兵上了前线,这下子刘备兵力雄厚,战争马上就转入对他有利的方向。等曹操赶来增援的时候,局面已经控制不了了。僵持了一段时间,情况没有好转,曹操在一天夜里,就把晚上军队查哨的口令改成了“鸡肋”,鸡肋弃之无肉,食之有味。没多久曹操就撤军了,汉中就到了刘备手里。
刘备既得陇又得蜀,整个益州都是他的了,他也就不再客气,就自称汉中王了。而曹操,也就永远失去了统一中国的可能性。那么,一世英名的曹操为什么放弃机会,匆匆往回赶呢?
事情的成败往往系于一线——时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正确地掌握时机,才是使事情成熟发展的关键。曹操一生运筹帷幄,却在这场战争中错失良机。他伐张鲁取得胜利,得到汉中,如果这时乘胜讨伐刘备,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时机,但他打下汉中没有继续进攻蜀郡,下令撤军,这就把机会拱手送给刘备,成全了刘备汉中称王的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