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隋末的乱世风云中,有英雄揭竿而起,也有英雄顺势而为,都成就了一番事业。同样,也有英雄是四处不得志,到哪儿都施展不开拳脚,即便是投奔也不知道该朝哪个方向的。李靖便是这样一个人,甚至在遇到李渊和李世民之后,李靖还一直在和他们做对。值得庆幸的是,他在最后一刻的翻然醒悟,不仅救了自己一命,还让他因成就功业名垂青史。
李靖自小便以非凡的才气而闻名。他本是隋朝名将韩擒虎的外甥,出身于名门世家,祖父任殷州刺史,父亲任赵郡太守。从小,在同侪之中,他便因文武才略而卓尔不群。小时候,他便立下一番大志愿,认定自己绝对可以依靠这一身本事立功成事,取得富贵。他的舅父韩擒虎也曾经说:“可以和我一起讨论兵法谋略的,只有我这个小外甥啊!”吏部尚书牛弘称赞他有“王佐之才”,而当时的大军事家杨素在见过他之后,感叹地说:“这个人今后一定可以坐到我这个椅子上来!”
正是这样一位才名远播的青年才俊,却适逢乱世而不得志。他先是做了一个县功曹,又做了个小小的员外郎,都不是什么有权力的大官。而当李渊准备起事反隋的时候,他被派遣到山西马邑郡做了一个小小的郡丞。
刘武周起兵后,勾结突厥,时不时骚扰到山西境内。马邑成为首当其冲的对象,纵然李靖有万般本领,但手中无兵,也没有办法抵抗悍勇的突厥军队。所以,他来到太原向时任太原留守的李渊求助。
李靖来到太原,看到李渊拥有重兵,而且还在不断招兵买马,不由得喜上心头,看来这一次一定可以借兵击败突厥。李渊热情接待了李靖,但是对他提出借兵的请求却只是说暂缓,让他先等待几天再说。李靖心中虽然急迫,但是也不好强求李渊,只好在军营等待李渊下令。
一天,他正在军营中走动,不留神便来到了李世民的帐外。本来想进去和他打个招呼,顺便探听一下何时可以借兵的消息,可是刚走到门口,便听到里面有人大声狂笑,李靖停下脚步一听,原来是李世民和好友侯君集、公孙无忌正在说话。
只听见侯君集大声说:“这一次征兵,我们从汾阳等地收回了有五万之众,现在,我们太原的兵力可以说与日俱增,再过些时日,定能赶超那个杜伏威了。”
众人听到他一番高论,都笑了出来,公孙无忌说:“我们现在的兵力就足以阻挡杜伏威了,再增长一些,定可以与窦建德、刘武周之流拼一番。”
李世民笑着说:“大家可不能因一时满足,反而大意了。要知道,我们最大的敌人可不是这些人。”
侯君集说:“我们当然知道,现在只要我们先平定了这些义军,实力定然大增。到那个时候,就算是隋军倾巢而出,也不是我们的对手!”
李靖在门外听到侯君集这一句话,心里不由得一惊,脚下往后一退,撞到了立在门口的一杆长矛上。李世民机警地听到外面的声音,厉声问:“谁在外面?”
李靖急忙稳住心神,故作平静地对着屋内喊:“请问,李二公子在吗?”
侯君集推门出来一看,只见李靖笑嘻嘻地站在门口。他朝侯君集拱手施礼:“原来是侯将军,我是来找李将军的。”
侯君集问:“你找李将军有什么事吗?”
李靖一脸轻松地说:“我在军营里待得烦闷,想看看李将军有没有兵书可以借在下翻阅,解一下困乏。”
李世民热情地走出来,握着李靖的手说:“原来是李兄来了,快快请进!”
李靖忙说:“我只是来借本书看看。”
李世民笑着说:“你随便选吧,想看哪一本,尽管拿去看就是了。”
李靖匆忙拿了两本书,便告辞而去,临走时还对李世民说:“过两天,我就还回来。”
望着他慢慢踱着步走远,公孙无忌对李世民说:“他会来还吗?”李世民笑了笑说:“这得看他刚才是不是听到我们说什么了。”
侯君集懊恼地说:“都怪我,嗓门太大了,把这种话都给说出来了。”
李世民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你也不用自责,李靖是个聪明人,他看着我们天天这么大的阵势在招兵,心里肯定也是怀疑的,被他发现是迟早的事。”
公孙无忌说:“但是现在,我们还没有正式举旗。他会不会跑出去到处乱说?”
李世民说:“如今天下这么乱,他能到哪儿去说?最怕的就是他跑去跟皇上告密,但是皇上远在扬州,要想短时间内到那儿,沿途都有战火,那可不容易。”
虽然对于这件事李世民并没有多么惊慌,但他还是报告了李渊。以谨慎著称的李渊对此事非常重视,眉头紧锁,对李世民说:“你快去派人将他羁押起来!”李世民却说:“他现在已经逃脱了,有军士看到他盗马出营而去。”
李渊着急地说:“他这一去,也许会坏了大事!”
李世民依旧气定神闲:“父亲放心,他现在出去所说的话,一来也许没有人信,再来就算有人信又能奈我何?我不杀他,只是怜惜他是个人才而已,希望他这一去可以看清楚当前的形势,明白自己该为谁效力。”
果然不出李世民所料,李靖逃出太原之后,向沿途的隋朝官员报告了这一情况。但四处燃烧的战火还扑不灭,何况是未燃的呢?再加上唐国公权重,一般的官员即使知道了,也不敢怎么样。李靖眼看自己拼命带出来的消息得不到重视,便一心想直奔扬州,向隋帝杨广汇报,希望可以尽快派军队来镇压。但沿途布满了起义的队伍,交通随时都会中断,赶上大小战争无数。等到李渊起兵之后,他才到长安,适逢关中大乱,他也被困在长安城中。
不久,李渊势如破竹,利用李密拖住了王世充,迅速攻入长安,拥立代王杨侑称帝,控制了隋朝的朝政。李靖也被绑到了李渊的面前。
看着眼前这个曾经的青年才俊,如今却如此潦倒不堪,李渊也很有感慨。但是一想到李靖曾经想要向隋帝告密阻止自己举事,他又不由得怒气满怀,命人将李靖推出去斩了。
李世民见状,急忙站出来对李渊说:“李靖本有满腹经纶,只不过没有遇到明主而已。虽然他曾经企图告发我们,但并没有成为事实。而且现在我们正是需要人的时候,请父亲不要责怪他,留他一命,效忠新朝,岂不是好事?”
在隋朝乱世中成长起来的李渊却不这么想,在他的脑海中,一旦有对他不利之心,就只能铲除,哪怕是暂时的归顺,也许会给以后带来更多的麻烦。所以,他执意要将李靖斩首示众,方才甘心。他对李世民说:“一个人如果一次与你为敌,将来就有可能继续与你为敌。所以只要有机会,一定要铲除这个祸患,才得安心。如果一时心软留下了他,难保日后他什么时候又会起意,将你打翻在地。到那时,后悔的可就是我们了。”
李世民见父亲如此固执地一定要杀李靖,也没有了办法。
李靖被军士推向法场,见李世民求情无用,他不甘心地回身朝李渊大喊说:“唐国公,您起义本是为了为天下去除暴乱,但是现在大事还没有成功,却因为私怨而斩杀壮士,难道你不觉得自己错了吗?”
李渊说:“天下壮士熙熙攘攘,能为我所用的便是勇士,不能为我所用的只能是敌人。我杀你也正是为了尽快给天下百姓一个安稳的交代。”
李靖说:“如果不能为您所用的人,您都要杀死,那就要血流成河了!难道这是以‘仁义’为先的您所应该做的事吗?”
这句话正好击中了李渊的弱点所在,从他在隋朝为官以来,他便一直以“仁义”来标榜自己。现在李靖直接质疑,反倒让他有点无所适从。仔细一想,天下真的有很多勇士并不会一定要归顺自己,如果自己真要逐一杀死,那岂不是要与天下为敌了?而且对一个有才的人,最重要的不是他以前做过什么,而是他以后会做什么,如果李靖这样有才能的年轻将领以后能在自己的旗下,谁又能说不是好事呢?
李世民见李渊有点犹豫,急忙上前说:“父亲,李靖说得对啊!如果您能饶恕他,不正是告诉天下壮士您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吗?您又何必一定要杀他才后快呢?”
李渊已没有了杀意,只是一时无法下台,现在见李世民这么说,便道:“既然你这样三番五次劝说,那我就把他交给你,你来处理吧。”
李世民忙谢过李渊,跑过去给李靖松了绑,对他说:“以后,你就跟着我,在秦王府做事!”
李靖见状,拜倒谢恩。想到自己刚才从鬼门关走了一圈儿回来,不由得背后都惊出一身冷汗来。
李靖归顺唐朝之后,受到了李世民父子的重用,在为唐朝平定各地叛乱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随李世民平定了王世充、萧铣,成为唐军最高的军事统帅,达到了“三军之任,一以委靖”的程度。在唐军中,他如鱼得水,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为唐的统一、安定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