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通过阴谋手段从自己的兄长手中接过皇权的接力棒,其成功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三者最佳结合的结果。一方面杜太后对于赵光义的宠爱使他可以获得很多锻炼机会,早早地便加入到统治集团的核心队伍中,提升了谋略能力;而赵匡胤对于这个弟弟也非常信任,一度就想将帝位传给他,因此在他年轻的时候授予他开封府尹等重要职务,让他以此为平台开始了势力的构建。而作为赵匡胤长子的赵德昭性格懦弱,根本无心争夺皇位,丝毫都没有想要构建自己的势力,否则在赵匡胤辞世和高梁河战败之时,只要有人真心拥戴他,德昭一定可以迅速地掌握权力成为赵匡胤的继任者。这一切都造就了宋代的第二任皇帝——宋太宗。
早在担任开封府尹的时候,赵匡胤和老臣赵普就是死对头,他们两人分别是朝中最有势力的两支,形成鼎足之势。赵光义有心谋位,而赵普则不愿自己和赵匡胤辛苦打下的江山旁落,因此极力阻截。这场争斗最终以赵普的失败告终,在他被贬三年之后,赵光义终于如愿以偿,将赵匡胤取而代之。
继位之后的赵光义不顾新帝只能在次年才能修改年号的惯例,急切地将年号改为“太平兴国”。而赵普则和高怀德、冯继业、刘廷让等老臣以恭贺新帝登基为名又回到开封。重归的赵普深知赵光义对自己非常嫉恨,因此主动请求:“先帝的陵寝现在还在修建中,我愿意去那里督工,希望陛下能够应允。”
赵光义顺水推舟,便说:“赵普对先帝忠心耿耿,其诚可鉴,就命你为太子少保,留在京师守着先帝的墓葬吧。”
赵普知道太子少保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闲职而已,但已经五十五岁的他对这些并不在意,依然兴高采烈地谢主隆恩。赋闲之后的赵普冷眼看着赵光义不断地为自己洗刷着弑君夺位的嫌疑,看着自己的政敌卢多逊因为谄媚而一路高升。直到赵光义北伐辽国大败而归,对有可能继承皇位的赵氏家族大开杀戒,将赵德昭、赵德芳全部除掉之后,赵普才又一次进入到赵光义的视线之中。
从高梁河之战后众将企图拥立赵德昭事件之中,赵光义发现:即便是那些没有能力和自己相争的人,也难免会成为别人的棋子而成为自己的威胁。为了将这一威胁彻底铲除掉,完全消灭掉赵匡胤所遗留的政治影响,他不计代价。
赵德昭死后,另一个人成为赵光义最忌讳的对象,那便是三弟赵廷美。依照赵光义所公示的“赵氏传统”,大宋的江山是“兄终弟及”,所以赵匡胤才将帝位传给了自己。依照这一传统,赵光义也势必要将帝位传给赵廷美,而不是自己的儿子赵元佐。虽然赵元佐看不惯自己的父亲对德昭、德芳下杀手的卑劣行径,但他毕竟是赵光义自己的血脉,只有他继任才能延续这份荣耀。
就在赵光义为赵廷美的存在而头疼时,已经升任为宰相的卢多逊却和赵廷美走得越来越近。看到卢多逊,赵光义忽然想起一个人——卢多逊的死对头赵普。
接到宫中传唤的赵普丝毫都没有吃惊,他知道只要自己有用,赵光义一定会来找自己的。因此,在不卑不亢地拜见之后,他便收声站立一旁,等着赵光义说出他的目的。
赵光义对赵普说:“你曾经一度认为我不能继承皇位,在先帝面前挑拨我们的关系。现在我已经做了皇帝,你还有什么可说的吗?”
赵普说:“陛下能做皇帝是天命所归,而我在先帝面前也从来没有说过陛下的不是。在我的眼中,陛下您忠孝全德,是不可多得的明君,是大宋的福祉,我又怎么会诋毁您呢?”
赵光义哈哈大笑说:“赵普啊赵普,你这么说来是要将以前的所作所为一笔抹杀吗?”
赵普却说:“我并不是胡言乱语,在我的奏疏中我确实是这么说的,不信的话,陛下可以派人去查一下。”
赵光义依言派人查找以前的奏折,果然发现赵普在被赵匡胤贬谪的时候,曾经上书说光义“忠孝全德”,对他大加赞赏。作为资深阴谋家的赵普,在自己便贬的时候留下了这封奏疏,就是为了日后赵光义一旦当权,可以成为自己翻身的理由,今天也果然派上了用场。
赵光义看着奏折,也不由得为赵普的深谋远虑所折服,虽然他明白赵普曾经对自己不利是千真万确,但这次找他来既然不是为了算老账,也就不再计较。他转而对赵普说:“据我所知,你和卢多逊一向不和。自从你被罢相之后,更是处处受他压制:你妹夫侯仁保在崤州做知州,他一直不让回京,最后还让他战死于岭外;你儿子赵承宗再婚时娶了高怀德的女儿,他也非常嫉恨,赵承宗婚后一月便被派往潭州。他处处逼迫你,你难道要一直隐忍吗?”
赵普笑着说:“卢多逊不过是小人得志而已。他现在做了宰相,我只是一个太子少保,不能奈何他什么,但相信他也有跌下来的那一天。听说他最近和开封府尹赵廷美走得很近,也许这就是他快要走到穷途末路了。”
赵光义听他这么一说,故意问:“那你觉得他为什么要投靠赵廷美?”
赵普说:“卢多逊一向都是投机,他能获得先帝的赏识,也是因为他买通了藏书阁的官吏,打听到先帝都爱读什么书,然后自己再回去苦读,等到先帝问起时他自然对答如流。现在陛下成为新君,他便认为赵廷美会依照惯例来继任,成为下一任皇帝,所以才投靠他,处处巴结奉承,希求可以将来飞黄腾达而已。”
这一番对答在赵光义的心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他没有想到赵普对于当前的形势看得如此透彻,虽然他不在朝中,但朝中的事情却逃不过他的眼睛。赵光义又问:“先帝‘兄终弟及’,因此我才可以做皇帝,而我之后自然也要将皇位传给廷美。我一登基就将他封为开封府尹正是这个意思,这么看来卢多逊投靠廷美也是个正确的选择。”
赵普听他这么一说,忽然笑了,对赵光义说:“依我看,陛下未必会传位给赵廷美。”
赵光义一楞,赵普的敏锐再一次让他吃惊,忙问:“为什么?”
赵普说:“先帝传位给陛下,本来就是错误的。如果现在陛下再传位廷美,不是重蹈先帝的错误吗?我相信陛下是不愿意这么做的,而且这也是陛下今天传唤我的原因。”
经过了一番唇枪舌剑,赵光义和赵普终于可以坦诚相见,他们两人因各自的目的去到一起。赵普多年来被卢多逊压制,早已怀恨在心;而赵光义不愿赵廷美成为第二个自己。现在,这对曾经的敌人因为利益而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
赵普说:“为了能让陛下尽快实现心愿,我希望可以重回相位。”
赵光义诧异地问:“你凭什么相信我会重新任命你为宰相呢?”
赵普笑着说:“臣子的权位取决于陛下的需要,如果您需要我做事,就要给我相应的权力,否则我又怎么去效忠陛下呢?”
太平兴国六年,即公元981年,赵光义朝中的宰相虽然有三人,但薛居正已经去世,沈义伦又因病休养,唯一剩下的卢多逊一人独大,大权独揽。他与赵廷美的频繁接触让赵光义恨得咬牙切齿,终于下决心启用老臣赵普成为司徒,兼侍中,实权在沈义伦和卢多逊两位宰相之上。
赵普上任后第二年,便有朝臣柴禹锡和杨守一状告开封府尹赵廷美企图谋反。赵光义大怒之下并不去查实,便削去赵廷美府尹一职,改任西京留守,又将赵廷美的亲信枢密承旨陈从龙、皇城使刘知信、禁军将校皇甫继明等人迅速贬官,安插了自己的亲信太常博士王、开封府判官阎炬监视赵廷美。
不久,赵普又找到了卢多逊和赵廷美勾结的证据,将其治罪下狱。赵光义让百官商讨此事,体察天意的诸臣纷纷撇清自己和赵廷美、卢多逊的关系,一个个要求将其斩首,以惩戒后人。而赵光义却仁慈地网开一面,免其死罪,将赵廷美贬谪为涪陵县公,安置在湖北房州。卢多逊削夺官爵之后全家被流放到海南崖州。三月之后,赵廷美便忧恐成疾而死,年仅三十八岁。一年之后,卢多逊也死于崖州。
在赵廷美、卢多逊的势力被铲除之后,赵普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赵光义于公元983年将其免职,改任检校太尉,已经六十一岁的他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命。在卢多逊死去八年之后,赵普逝于西京,追随曾经一起出生入死的宋太祖赵匡胤而去。
至此,赵匡胤所遗留的政治影响力被完全扫平,属于赵光义的宋太宗时代真正开启了。
赵光义夺权的真相一直都被刻意掩盖,直到金兵南下攻破东京,掳走徽、钦二帝之后,北宋南迁。高宗赵构死后,赵光义一脉无人能够继承帝位,只能找出赵匡胤一脉的宋孝宗赵昚继位,真相才被揭露出来。史官们修正了记载,记录了太祖之死是太宗所为,而赵昚也默认了这一结论,赵匡胤的死因真正得见天日。
不管当权者如何争夺,最重要的是推动社会的发展,让百姓安居乐业。如果只是囿于家天下的思想之中,那他只能是一个昏庸的君主。赵匡胤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让国家更强盛的途径,而赵光义一辈子都在为了让自己的子孙继承皇位而思虑,这种不同也让两个人高下立分。明君与昏君,他们的智慧能力也许相差不多,但能博得的后人评价却有云泥之别。看来,要想让皇威流传千古,勤政爱民才是最根本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