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鼎鼎的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故事大家想必都很熟悉吧!但故事里面的那位齐宣王实际上是个求贤若渴的君主。
任人唯贤
公元前320年,享国近四十年的一代雄主齐威王驾鹤西游求取真经去了,他的儿子田辟强(这个名字够现代吧)继位成为齐国的第一把手,这就是南郭先生的第一个老板——齐宣王。
齐宣王继承了他老爸的基因,特别重视人才,对于人才,就像猫见了老鼠,老鼠见了大米,必欲得之而后快。
宣王一即位,就将特别能打仗,但因闹情绪惹了乱子而逃到国外的田忌请了回来,恢复爵位和封地,让他继续当齐国的三军总司令。田忌也很给宣王长脸,先后伐赵,伐燕,伐魏,每次都是“鞭敲金蹬响,高唱凯歌还”。
武有田忌,文则有田婴。齐宣王任用田婴担任齐国总理,改进外交政策,发展市场经济,齐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齐头并进,携手向前,继续保持着威王时期形成的与秦并为超级大国的地位。
有个名叫王斗的人到宫前要见齐宣王,宣王让传达室大爷引他进殿,王斗说:“斗趋见王为好势,王趋见斗为好士,于王何如。”(我进去见大王说明我爱慕权势,大王出来见我说明他礼贤下士,大王觉得怎么办好呢?)传达室大爷回报宣王,宣王马上跑到宫门口迎接,陪着王斗一起进殿,向他请教治国之策。王斗向宣王推荐了五位贤人,宣王都予以重用,在贤人们的治理下,齐国越来越繁荣富强。
苏秦在游说齐宣王合纵抗秦时,曾这样盛赞齐国的强盛和齐都临淄的繁华:“齐地方二千里,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临淄之中七万户——临淄之途,车毂击(车轮相碰),人肩摩,连衽成帷(街上人的衣襟连起来就成了帷幔),举袂成幕(衣袖举起来就成了舞台上的幕布),挥汗成雨(人多之故),家敦而富,志高而扬”,虽有夸大之辞,但齐国一直是战国时期最富的国家却是不争的事实(秦国最强,楚国最大)。
金屋藏丑
齐宣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齐国得以大治。他的这一做法还造成了一个破天荒的结果:将一个丑女迎入后宫做了王后,此丑女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无盐女钟离春。要知道,在京剧舞台上,钟离春是以半旦半净(就是花脸)的形象出现的,其丑可想而知。
那么,无盐女到底有多么丑呢?据史书记载,此女“凸头深目,昂鼻结喉,肥顶少发,皮肤烤漆”。也就是说,她额头前突,眼窝深陷,鼻孔上翻,头颅大,头发少,颈部喉结比男人的还要大,皮肤黑红,像烤了漆一样(烤了漆的家具好,烤了漆的皮肤可就惨了),那真是“极丑无双”,丑得你大开眼界,废寝厌食!
钟离春虽然貌丑,但志向远大,非一般女子可比。她自幼跟随曾作过基层军官的父亲舞枪弄棒,学习《周易》,渴望报效国家,倒是很像后来的花木兰。当时,齐国的鄄邑(今山东鄄城)被赵国侵占,钟离春的家乡无盐邑(今山东东平)和鄄邑相邻,经常遭到赵军的骚扰破坏。为了拯救苦难百姓,维护国家领土,钟离春冒着杀头的危险,来到都城临淄,见到了齐宣王。只见她举目扬眉,张口切齿,两臂前挥,口称:“殆哉,殆哉(危险啊!危险啊!)。”宣王面对钟离春的表演,两眼茫然不知所措,大夫淳于髡会意,试探地说:“远望边邑,切齿佞臣蔽君……”,钟离春点点头,正色道:“赵国陷我鄄邑,大王却闭塞不知,而是身边左俳右优,长夜沉湎酒色,危险呀,危险呀,愿大王尽快驱俳优,逐佞臣,进贤人,治国家。”钟离春话音刚落,淳于髡拍手叫好,说:“金玉良言,金玉良言。”齐王深受感动,就答应了钟离春的请求,封她为无盐将军,命她和淳于髡带兵去收复鄄邑。
钟离春果然不负众望,在淳于髡的帮助下,计杀赵将白元,大败赵军,一举夺回鄄邑。
无盐女钟离春班师凯旋齐都临淄,齐宣王亲自到城外迎接,赐酒贺功。可爱的宣王这时已经不知不觉爱上了这个可爱的丑女,他高举酒杯当众宣布:“无盐将军文能匡君,武能安邦,寡人封你为王后。”钟离春接杯一饮而尽,众官同贺。四十多岁的丑女钟离春就这样凭着勇气和智慧进了齐宫做了王后。从此,临淄地区流传开了一句民谣:“无盐娘娘生得丑,保着齐王坐江山。”
齐宣王和钟离春的故事在民间流传颇广,京剧《湘江会》、晋剧《齐王拉马》、已故香港女星梅艳芳主演的《钟无艳》都是以此为题材的。
稷下争鸣
战国时期在政治上是一个群雄并起、诸侯争霸的时代,在文化上则以学派纷呈、百家争鸣为特色。
一说到百家争鸣,我们脑海中就会呈现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场景,其实,战国时期的诸子及其门人主要是通过著书立说各抒己见的,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当面锣对面鼓过招的机会少之又少。齐国的稷下学宫恰好为当时的学界巨子们提供了一个现场辩论的平台,而齐宣王在其中扮演着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稷下学宫是齐宣王的爷爷齐桓公创立的,因设在齐都临淄小城西门(又称稷门)之下而得名,是一个讨论学术,培养新人,类似国立大学的机构。
齐宣王不但喜欢聆听乐师们一起吹竽时的悠扬乐声,还倾心于大师们现场辩论时的热烈气氛,于是,他启动了稷下学宫的改建扩建工程,将齐国第一学府修造得气势恢弘,楼宇轩昂,并以优厚的工资待遇、舒适的住房条件吸引百家诸子到齐都临淄做访问学者,当客座教授,开坛讲学,著书授徒。
一时之间,儒家的孟子与荀子、道家的环渊与接舆、近于墨家的淳于髡、法家的慎子与田骈、纵横家的苏秦和张仪、名家的公孙龙子、阴阳家的邹衍都汇聚于稷下学宫,现场版的百家争鸣不时上演,学术交流呈现出空前绝后的火热局面。
据说,齐宣王时稷下学士成百上千,蔚为大观,达到全盛。稷下学宫成了知识分子的欢乐谷,成了普天下的读书人梦中向往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