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有的文学作品里,提到杨贵妃就会提起另外一个女人——梅妃,因为她是武惠妃去世后、杨贵妃进宫之前最受宠的嫔妃。
梅妃是谁?她又是怎样一个女人?
据《梅妃传》记载,梅妃名叫江采萍,福建莆田人,开元年间被选入宫中。她生性不喜铅华,唯爱淡妆雅服,崇尚自然明秀,擅长歌舞,同时擅长诗赋,因为酷爱梅花,李隆基戏称她为“梅精”,梅妃由此而来。
原本在李隆基的后宫中,梅妃算是比较得宠的,然而随着杨贵妃的入宫,梅妃地位一落千丈,往日恩宠一去不返,反而被迁到了上阳东宫,过上了冷宫残月的生活。
据民间传说,有一次李隆基想起了梅妃,便派宦官把梅妃召来,当晚宠幸。临近天明,忽然有侍从惊慌失措地进来报告:“贵妃来了!”李隆基顿时慌了,急忙将梅妃藏了起来。
杨贵妃一进门便问:“梅精在哪里呢?请陛下叫她出来,今天我要跟她一同到温泉沐浴。”
李隆基赶忙遮掩:“她不是早就被驱逐了吗?我到哪里叫她啊?”
杨贵妃怒道:“桌上都是酒菜,床下还有女人的鞋,昨夜是什么人为陛下侍寝呢?”
说完,杨贵妃便气呼呼地走了。
这件事的后果是严重的,自此,李隆基再也不敢与梅妃接近。
不久,梅妃看到皇宫外不断有驿马走动,似乎是在往皇宫运送什么东西,便问左右:“是给我送梅花的吗?”
左右支支吾吾,终于还是道破实情:“不是,那是来自岭南的荔枝,专门送给杨贵妃的。”
梅妃的心跌落到谷底。
后来,备受煎熬的李隆基派人偷偷送了一斛珍珠给梅妃,令他没想到的是,梅妃拒绝了。
梅妃不但拒绝,而且还让人给李隆基带了一首诗:
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湿红绡。
长门自是无梳洗,何无珍珠慰寂寥。
李隆基看罢,感伤不已,便叫乐工谱成新曲,曲名叫作《一斛珠》,此后成为流行的宫廷名曲。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长安沦陷,梅妃死于乱兵之手。李隆基重返长安后,找到了梅妃的一幅画像,他亲自为这幅画像题了一首诗:
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
霜绡虽似当时态,争奈娇波不顾人。
后来,李隆基在温泉池畔梅树下找到了梅妃的尸首,伤感之后,便命人以嫔妃之礼将梅妃安葬。
好一番儿女情长。
可惜都是编的。
历史上的梅妃是否真的存在,史学界存在较大争论,多数认为,梅妃并不存在,因为《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都没有相关记载。试想,一个能跟杨贵妃争宠的女人,难道在正史中连个名字都留不下吗?
后来,众人追根溯源,发现关于梅妃的传说基本都是从《梅妃传》衍化而来的,《梅妃传》又是什么人写的呢?相传是唐朝一个叫曹邺的人写的,但证据也不充分。至于《梅妃传》的抄录者,后人知之甚少,只知道此人是北宋、南宋之交的人。
综合种种蛛丝马迹,鲁迅先生和郑振铎先生都认为,梅妃其实是不存在的。
或许因为李隆基太有名了,所以后人喜欢往他的身上编排。
坦白地说,《梅妃传》编排得不错,很唯美,很传神,如同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因为过于精彩,有些时候甚至被当成了正史。
其实,演义不等于正史,而正史必定不是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