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前赴后继 无限风光

李光弼去世,仆固怀恩作古,回纥化敌为友,吐蕃狼狈逃窜,公元765年,大唐王朝发生了很多故事。

公元765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李豫下诏,宣布取消御驾亲征,全国解除戒严。

这道诏书标志着李豫政府终于步入正轨,如果说以前的政府像一个临时性的军管会,之后的政府,终于有了正规的样子。

战争已经不是主流,唱主角的也不再是那些名将,取而代之的是鱼朝恩、元载、王缙这些人。

鱼朝恩是宦官,前面有过出场,元载、王缙都是宰相,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与鱼朝恩一起担纲主角。

元载,本不姓元,原始姓甚,史书未提。元载的母亲带着元载嫁给了小官元景升,这样元载便姓了元。值得一提的是,元景升本来也不姓元,只是因为办事得力,受主人赏识,经主人同意便入了主人的姓:元。

来之不易的“元”姓,终究给元载带来了好运,在他通过自己奋斗成为户部侍郎后,“元”姓成了他仕途的助推器——他姓元,李辅国的妻子也姓元,两人正好同宗!

有了这层关系,李辅国对元载刮目相看,关键时刻帮了元载一把。

皇帝李亨本来准备委任元载为京兆尹,元载拒绝了,因为他最想当的不是京兆尹,而是宰相。没过多久,李辅国帮元载实现了夙愿,元载的官衔上加上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从此成为宰相中的一员。

李豫继位后,元载继续留任。

王缙,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弟弟,王缙与王维虽是亲兄弟,两人对于仕途的态度却截然不同。

王缙,字夏卿,夏卿由周朝的夏官而来,后世用夏卿作为兵部尚书的习惯称谓,南梁武帝时,又将太府、少府、太仆三卿合称为夏卿,总而言之,夏卿二字透露着王缙对仕途的渴望;王维,字摩诘,来源于梵语,是维摩诘的简称,意译为“净名”或“无垢称”,这个字表明,王维的内心深处向佛不向官。

王缙与王维一样,非常有才华,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兵部侍郎,李豫登基后,把他提升为宰相,这样,诗佛的弟弟也成为宰相中的一员。

严格说来,此时还有一位宰相,名叫杜鸿渐,就是当初迎接李亨到灵武郡的那位,只是杜鸿渐在任职期间并没有太多表现,不提也罢。

相比而言,鱼朝恩是此时的红人,他的红,与李豫的两次危难有关,也与神策军的发展有着莫大关系。

神策军本来不是军队名,而是黄河九曲地区的一个地名。

公元754年,哥舒翰收复黄河九曲,他在这里设立了两个郡和一个神策军,在此时,神策军只是一个地名,跟《水浒传》里的“无为军”一样。

神策军成为军队名称,是在安史之乱以后,陇右战区接受李隆基命令,从辖区抽调士兵勤王,神策军也抽调了一支部队,这支部队称为“神策军特遣部队”。

后来这支部队驻扎陕州,由陕西节度使郭英乂统领,鱼朝恩担任监军,鱼朝恩从这时与神策军结缘。

郭英乂高升后,鱼朝恩成为神策军的第一领导,公元763年李豫遭遇吐蕃兵临城下的危难,仓皇东巡,关键时刻,鱼朝恩抓住了机会。

鱼朝恩集合神策军以及陕州所有士兵,对外统一号称“神策军”,然后带领这支神策军西上迎驾,这次迎驾改变了鱼朝恩的一生,也改变了神策军的发展轨迹。

如果没有这次迎驾,鱼朝恩可能一生平平淡淡,神策军也只是一支普通部队。经过这次迎驾,鱼朝恩成为李豫最信赖的人,神策军也成为李豫最为看重的部队之一。不过此时的神策军还不能跟禁军相比,他们的地位要低于禁军。

公元765年,吐蕃再次大兵压境,李豫宣称要御驾亲征,亲率禁军以及神策军驻扎到皇家园林之中。

御驾亲征最终无疾而终,神策军却因为这次驻扎风生水起,李豫越来越信任神策军,便把神策军分成左右两翼,同时将左右两翼神策军的地位大幅提升,一跃成为禁军之首。

唐朝后期,神策军成为左右王朝走势的一支关键部队,宦官通过这支部队左右皇帝的废立,而神策军有如此功效,追根溯源,要追到李豫头上。

李豫没有第三只眼,他看不到未来,只看得到现在,他只看到鱼朝恩在危难之际忠心耿耿,对这样的人自然要恩宠有加。

他的恩宠有加,恩宠出一个纪录:宦官出任国立贵族大学校长。

自古以来,国立贵族大学校长都是由大儒或者德高望重的饱学之士担任,李豫别出心裁,把国子监交给了鱼朝恩。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横批:不服不行。

那么鱼朝恩的真实水平如何呢?

粗通文墨,仅能大略读懂文章。

如果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或许还知道藏拙,不让自己露怯,鱼朝恩恰恰相反,他是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他把自己视作文武全才。

文,掌管国子监;武,掌管神策军。

不是文武全才又是什么?

为了彰显鱼朝恩的地位,李豫特意安排宰相、百官、六军将军一起送鱼朝恩到国子监就职,京兆府负责设宴,皇家教坊负责奏乐,百官子弟二百多人排队站好,立于走廊之上,充当鱼朝恩的学生。

除此之外,李豫特意拨款一万贯,用于国子监学生的饮食,这是给国子监学生的恩赐,也是给鱼朝恩的面子。为了鱼朝恩,李豫既做足了面子,又做足足了里子。

鱼朝恩没有让李豫失望,他很快投桃报李。

鱼朝恩上疏说,愿意将自己在通化门外的住宅贡献出来,改建为章敬太后(李豫生母)祈求冥福的寺庙。

李豫感动得无以言表。

鱼朝恩马不停蹄,说干就干,在自己的旧宅上开始建造一座华丽无比的寺庙。建造到一半,问题来了,即便把长安城内的木料搜刮一遍,木料还是不够。

在长安城内外逡巡了一番,鱼朝恩有了主意。

在鱼朝恩的建议下,工人们拆除了曲江亭馆、华清宫观楼、政府部分办公场所、罚没的官员住宅,看上眼的地方都拆了,为的就是里面的木料。

经过大拆大建,耗资亿万的寺庙终于建成,过程虽然艰难,耗资虽然不菲,但里面都是鱼朝恩的忠心。

李豫喜上眉梢,鱼朝恩真是有心!

鱼朝恩的红还在继续,他的任何请求在李豫那里都畅通无阻,以至于官员们形成了条件反射,只要鱼朝恩提出要求,他们就开始着手准备,不管皇帝批没批准。

官员们的条件反射让鱼朝恩非常受用,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最终栽跟头,也栽在了官员们的条件反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