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两虎相争 长安过招

有哥舒翰加盟,杨国忠更有了底气,天宝十二载年底,杨国忠将矛头再次指向安禄山。

杨国忠向李隆基旧话重提:“安禄山可能谋反。”李隆基习惯性地摇了摇头,不可能,绝不可能!杨国忠追加一句:“如果陛下不信,不妨征召安禄山进京面圣,我料定他不敢来,不信您就试试。”

从内心来讲,李隆基真不相信安禄山会谋反,自己那么多恩宠加到他的头上,他怎么还会谋反呢?

没有理由啊!

李隆基知道自己说服不了杨国忠,那就让事实来说话吧。

随即,李隆基下诏,命安禄山前往长安晋见。

杨国忠心中一阵窃喜,好,这下安禄山这小子要彻底暴露了,我看你敢来!

就在杨国忠等着看笑话时,天宝十三载正月初三,安禄山来了。

杨国忠顿时坐了蜡。

要说杨国忠确实只是一个小混混,虽然混上第一宰相的高位,但这么多年智商还是不见长,安禄山是有谋反之心,但并没有把柄落在你杨国忠手里,因此安禄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长安对他而言,抬脚就进。

这次晋见对于安禄山而言是一场完胜,因为他不仅粉碎了杨国忠的谗言,而且在关键时刻倒打一耙。

安禄山泪流满面地对李隆基说:“臣本胡人,受陛下恩宠被擢升到如此高位,这便引起了杨国忠的忌妒,臣恐怕不久就会被他害死了!”说完,安禄山泪如雨下。

安禄山的痛哭感染了李隆基,把李隆基也弄得唏嘘不已,唉,挺好的孩子,居然被杨国忠逼成这样,杨国忠也真是的!此刻,怜惜在李隆基的内心中占据了上风,再加上以前的疼爱与欣赏,安禄山在李隆基心目中的地位更加巩固,而杨国忠的话,他再也听不进去了。

偷鸡不成反蚀把米,杨国忠心中直呼晦气。

几天后,杨国忠的眼前一亮,他似乎又看到了希望。

让杨国忠眼前一亮的是太子李亨,他也是来劝告李隆基的,李亨与杨国忠的基调一样:安禄山有野心,日后必反。

李亨的话,李隆基依然没有听进去。

这一切怪只怪李隆基对安禄山“疼爱”得太深了,因此在他的体内产生了抗体,这个抗体可以应对一切不利于安禄山的“谣言”。

杨国忠说安禄山日后必反,抗体说:“别听他的,他是忌妒安禄山。”

太子李亨说安禄山日后必反,抗体说:“别听他的,当年安禄山没参拜他,他是心里记仇。”

纵使他最爱的杨贵妃说安禄山日后必反,抗体说:“别听她的,她是替杨国忠传话的!”

爱一个人太深,总会在不经意中产生无数个辩解理由。

李隆基的爱本身没有错,但他爱错了人。

这就是错爱。

然而李隆基并不自知,他的错爱还在继续。

不久,李隆基又作出一个决定,他要给安禄山加一个宰相头衔。

李隆基的命令很快传了下去,翰林院学士便开始起草诏书。

翰林院是在李隆基登基之后出现的,功能是招揽各类有文学才能的人,另外和尚、道士、书法家、画家、琴师、棋手、法术师也在招揽行列,这些人还有一个冠冕堂皇的名字——待诏,意思是随时听候皇帝的差遣。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便曾经在翰林院当了几年待诏,而这几年待诏生涯也是他一生引以为荣、闪闪发光的关键履历。

待诏在李隆基时期还是闪闪发光的金字招牌,到了宋朝就臭大街了。《水浒传》里有一回,鲁智深下山找铁匠铺打禅杖和戒刀,一进门鲁智深跟铁匠打招呼,便说:“兀那待诏,有好钢铁吗?”

看看,在鲁智深时代,打铁的都是待诏。

接着说翰林院,翰林院发展到后来,翰林学士的地位与日俱增,朝中不少有文学素养的官员都成为翰林学士,因为在这里,离皇帝更近。

这批翰林学士中,有两个人格外引人关注,一位是刑部尚书张均,一位是太常卿、驸马张垍(娶李隆基的女儿)。这二人是哥俩,他们的父亲是曾经出任宰相的文学大家张说。

此次受命起草诏书的便是张垍,张垍满心以为这是李隆基对自己的信任,却没有想到无意之中卷入一场是非,进而影响了他的一生。

张垍刚起草完诏书,杨国忠便找到了李隆基。

杨国忠说:“安禄山虽然有军功,但他目不识丁,怎么能当宰相呢?任命他当宰相的诏书一下,恐怕四夷就会轻视朝廷。”

这一次杨国忠非常讨巧,他抓住了安禄山的七寸——目不识丁,这一抓非常关键。

李隆基沉思一会儿,决定放弃原来的想法,不过该有的恩宠还得有,还是封安禄山为尚书左仆射,另外赐一子为三品官,一子为四品官。

安禄山的宰相生涯就这样还没有开始便结束了,杨国忠以为自己做得神不知鬼不觉,但安禄山还是知道了,于是安禄山与杨国忠的恩怨又加深一层。

安禄山并没有急于报复,他的心中还筹划着更大的事情。

不久,安禄山又向李隆基提出了要求:

请求兼任御马总监和全国牧马总管。

这个要求非常致命,如果这个要求如愿,这便意味着以后全国的战马尽在安禄山的掌握之中。

战马对于冷兵器时代的意义,或许可以等同于20世纪坦克对于陆军的意义。

这个要求,李隆基居然同意了。

天宝十三年正月二十四日,李隆基任命安禄山为御马总监、陇右牧马总管,相比于安禄山的要求,略微打了一个折扣。

李隆基以为安禄山满意了,但安禄山还是不满意:“我要当全国牧马总管。”

两天后,安禄山终于如愿以偿,李隆基任命他为代理全国牧马总管,虽然是一个代理,但牧马的事,他说了就算。

至此,安禄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杨国忠只能叫苦不迭。

尽管史书没有提及杨国忠在此期间的作为,但以他的性格,一定会拼命破坏安禄山的好事,然而安禄山最终还是如愿,这说明,这一回合较量,安禄山还是占了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