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汉军在度过了因刘縯之死而引发的一场内部危机之后,开始发动志在灭亡王莽的总攻。七月初,汉军兵分两路,一路由定国上公王匡率领,北上攻打洛阳;另一路由申屠建、李松率领,向西进攻武关。
汉军大出,三辅震动。析县豪杰邓晔、于匡起兵响应,邓晔自称辅汉左将军,于匡自称辅汉右将军,众数千人,先后攻下析县、丹水,进逼武关。
武关都尉朱萌,乃王邑旧部,当初在王邑面前断指明志,誓与武关共存亡。人通常只对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发誓,朱萌也不例外。一见邓晔等人兵临关下,朱萌想也未想,麻利地开关而降。邓晔拿下武关,士气大振,挥师北上,一路势如破竹,攻下湖县之后,距离长安已不足两百里。
王莽知道,就像人终究要死一样,汉军迟早会来,但他绝对想不到,汉军居然会来得如此之快。他近日恶补兵书,军事略通,他知道,失了武关,就意味着长安南边门户洞开,汉军可以自此源源进入关中。丢了湖县,则意味着长安向东的道路已被拦腰截断,再也无法和洛阳取得联系。
长安已是孤城一座,而派往招降赤眉的使者,却有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眼看外援断绝,难道只能坐以待毙?
然而,超现实的一幕发生了。
王莽彷徨无策之下,召集群臣而问。群臣大眼瞪小眼,也是毫无主意。只有大司空崔发献计道:“《周礼》及《春秋左氏》皆有记载,国有大灾,则哭以厌之。故《易》称‘先号啕而后笑’。宜呼嗟告天以求救。”
大司空崔发,说来也是饱学大儒,此次领兵攻打武关的汉军将领申屠建,当年便曾在他门下学《诗》。然而,无论崔发如何引经据典,馊主意终究是馊主意,哭如果也能作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话,婴儿早就天下无敌!
王莽病急乱投医,毕竟,馊主意也是主意,于是听崔发之言,率群臣至城外南郊,筑台祭天,陈其符命本末,又作告天策,历数自己的功劳,长达千言,念罢,双臂临风,仰天高呼:“皇天既命授臣莽,何不殄灭众贼?即令臣莽非是,愿下雷霆诛臣莽!”说完,搏心大哭,气尽,伏而叩头。
王莽祭天完毕,崔发又献计道:“国难当头,陛下一人哭之不足。理应举国恸哭,以祈上天垂怜。”王莽一切照办,命长安城中百姓旦夕聚哭,凡是来哭者,由朝廷管饭,哭声悲哀而响亮者,边哭边能诵策文者,则加封为郎官。
于是,长安数十万老百姓,很高兴地哭了起来。长安随之变成一座哭城,从早到晚,哭声不断。
古来善哭者,莫过于《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毛宗岗评《三国演义》,讥刘备曰:安得一副急泪?大有视刘备为演技派之意。然而,刘备不干了,人家不是演技派,人家明明是实力派!
想来却也释然。所谓眼泪,必从伤心处觅。刘备一生颠沛流离,伤心事不知凡几,随便想起一件来,都足以洒上半斤热泪。随想随洒,何急之有?
再说长安这些老百姓,奉旨而哭,起初也无眼泪,只能装装样子,慢慢便摸出了规律,拼命想自己的伤心往事,很快便泪如决堤。哭虽是假哭,泪却是真泪。
此类假公济私之哭,西人亦然。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叙及英雄帕特罗克洛斯之死,一众女俘汇聚哭丧,共悼国殇,云:
伊等尽皆号啕,无不热泪盈眶,
看似哀痛帕特罗克洛斯之阵亡,
实则各自哭着各自的悲伤。
人生各有各的不幸,于是各有各的哭法。长安数十万老百姓,在眼泪中逐渐分出了高下,最终五千余人脱颖而出,凭借他们杰出的恸哭,封拜成为郎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