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战败,当统帅的也不是那么容易死的,李自成带着残部向永平方向撤退。到了永平后,休整队伍,收容溃散的士卒,重新集结兵力。此时他的意图无疑是想保存自己的力量,以图东山再起。但这么一路逃跑,怕是很难缓过气来,于是他心生一计,派明朝的降官张若麒前往吴三桂处求和。吴三桂很爽气地便答应了,但他提出一个要求,要李自成必须放还崇祯的太子和两王,并且从京师迅速撤离。李自成得闻吴三桂的要求后,火速修书一封,表示只要吴三桂网开一面,让他平安回到北京,一定满足吴三桂的条件。吴三桂信守诺言,下令自己的部队停止追击。
应该说在这件事中有个细节是很有意思的,那就是吴三桂在此时并没有要求李自成交还自己的父亲,只是坚持要崇祯的太子和两王。这与当年他在建昌(辽宁凌源)舍生救父的情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中我们也不难分析出吴三桂是一个极为务实的人。当年救父是基于此,现在救太子及二王也是基于此。从长远看,太子在自己手中,便可学当年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达到权力的顶峰,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所以此时太子及二王的政治价值远远要比他那位已离休退居二线的父亲强多了。而与李自成所达成的协议,也从一个侧面旁证了他当时确实是与多尔衮商定,以后待条件成熟,拥立崇祯太子即位的,这表明吴三桂从来不是一个贪生怕死、鼠目寸光的懦夫,虽然他从来谈不上对那个政权忠心赤诚,但毫无疑问,他是一个有远大抱负,并且具备这一能力的人,他从来不空谈抱负,他的所有梦想都是依托于审时度势,来自于稳扎稳打、务实的行事风格,他的梦想终有一天会实现。
可惜,吴三桂只能做得了自己的主,却做不得多尔衮的主。清廷的利益与他吴三桂的利益还是有区别的,在目前战场形势极为有利的情况下,清军是不会放弃乘胜追击的,斩草要除根,清军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彻底除掉大顺政权这个最大的绊脚石,最终夺取全国政权。不过由于考虑到部队连日高强度的行军与作战,所以多尔衮还是决定大部队暂作小憩。并且在政治上他也下了一步高棋,那便是宁可让部队在野外宿营,也不进城惊吓百姓,此举颇能收揽人心。
清军此战收获颇丰,战场上缴获了大量的战利品,多尔衮大肆封赏众将,吴三桂获赏最多。多尔衮以顺治帝的名义,封其为平西王,赏赐玉带、蟒袍、貂裘、鞍马、玲珑、撒带、弓矢等物。吴三桂从实际情况来说早就是地方一霸,草头王一个,这王不王的,在他这样务实的人看来并没什么价值,更何况这清廷虽有实力,但在他内心中仍视其为蛮夷,所以他从不让自己的部下称其为王爷。
自后金建国,中经改国号大清,至入关初,直至清亡国前,汉人被封为王的,有四人,即恭顺王孔有德(后改封为定南王),怀顺王耿仲明(后改封为靖南王)、智顺王尚可喜(后改封为平南王),加上平西王吴三桂,有点四大天王的意思。顺治十四年十二月,原张献忠部将孙可望降清,被封为义王。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人是在天聪七年(崇祯六年)一年中先后叛明降后金(清)的,他们从登州渡海而来,带来精兵近万,战船百余艘。在他们归降前,后金(清)既无水师,又无新式大炮,这三人的投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后金(清)与明朝的力量对比,对后金(清)具有极大的意义。
在清廷看来,吴三桂是在清入关的关键时刻,献关投降,并与清军并肩作战,打败李自成,奠定统一全国的基础,其功勋之大,远非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人所能比。当时大顺军实力雄厚,不是清军能轻易歼灭的。但吴三桂归降,就使力量对比变得对清廷有利起来。他请兵献关之举,使清军大大缩短了进军北京的时间,长驱直进,使胜利提前到来。如果吴三桂当时倒向的是李自成的话,历史该怎么来写,由谁来写,就很难说了,这一点清廷的统治者心里是有数的,故此后清廷对吴的封赏恩赐不断加码,远居其他几位汉王之上。
清军经过休整,继续开始他们的征讨之路。为了壮声势及鼓舞士气,在出发前,多尔衮下令将大顺政权的兵部尚书王则尧斩首示众。王则尧原来是明朝的密云巡抚,明朝基本快完蛋时,这鸟人投降了李自成,捞了个兵部尚书的闲缺。山海关大战前夕,这倒霉蛋被派往山海关做劝降工作,无奈吴三桂够狠,不投降也罢了,还把他扣押起来,作为礼物送给了多尔衮。这厮反复无常,要德没德,要才没才,连做宣传的价值都没有,多尔衮水平高,垃圾再利用,砍他脑袋,榨取最后一点剩余价值。
一大早,清军出发了。行前多尔衮发布军令:“此次出师,所以除暴安民,灭流寇以安天下也。今入关西征,勿杀无辜,勿掠财物,勿焚庐舍。不如约者罪之。”他还颁布文告,晓谕官民,声明清军“取残不杀,共享太平之意”。
李自成自率残部逃到永平后,以为已与吴三桂达成协议,可以安全撤回北京,但如今吴三桂因面临清廷的压力,又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所以灵活地改变策略,选择打头阵来攻李自成。当吴三桂部逼至永平时,大顺军还没缓过气来,双方交战片刻,大顺军便慌忙开始撤退。当李自成逃到永平城西二十里的范家庄时,李自成的坏脾气终于爆发,他再也无法容忍这种耻辱,他需要找个发泄口,吴三桂倒霉的父亲便成了牺牲品。吴襄不但被斩首,其头颅还被用竹竿挑着示众。
大顺军一路被追赶,无险可守,逃回北京成了他们唯一的希望,四月二十六日,大顺军的残余部队终于回到了北京。为了弥补战场上接连失利带来的晦气,李自成决定冲喜,他在匆匆忙忙中登了基。面对强势的吴、清联军,这京城虽说城高墙厚,但李自成心中明白,要想守住恐是很难,一旦被合围,就算是插上翅膀也难以逃脱。他与军师牛金星商量,心情忧郁地说:“北兵(指清兵)势大,城中人心未定,我兵岂可久屯于此!即十个北京,不敌一秦中险固。今为之策,不若退处关西,以图坚守。”牛金星表示赞成,说:“大内(指皇宫)金银搜刮已尽,但皇居壮丽,焉肯弃掷他人!不如付之一炬,以作咸阳故事(指西楚霸王项羽焚咸阳)。即使后世议我辈者,亦不失为楚霸王之英豪。”李自成认为可行,撤退之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大顺军攻入京城时是何等的辉煌,何等的踌躇满志,但仅仅一个多月,形势就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让李自成的心深深地流血。一想起吴三桂他就忍不住咬牙切齿,他要报复,要让吴三桂也尝尝切肤之痛的滋味。二十七日,他命把三桂的继母祖氏、弟弟、妹妹及全族共三十四口全部处死,尸体丢在王府二条胡同。整个吴氏家族仅剩下吴三桂和他的哥哥吴三凤,真是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
吴、清联军攻打京师之路开始了,攻城前吴三桂已给北京沿途各州县大小官吏发去最后通牒,要么归降,加官晋爵,要么诛杀全家。历朝历代,各级官吏大多是贪生怕死,见风使舵,见利忘义之徒。吴、清联军一路上未受任何抵抗,处处是迎降献城的队伍,好不热闹。
二十八日,吴三桂部已逼近京城,他命人到处张贴公告,称:他的义军不日就要进入北京,将秋毫无犯,保证首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要求降贼诸臣反正自赎,凡确有悔意者,既往不咎,并将择优留用。此时北京城内城外,各色人等,各怀鬼胎,那些士绅们大大松了口气,只盼望吴大将军早日破城。原先他们提心吊胆,害怕被大顺军抢过一次,又得被吴三桂的部队再抢一回。现在吴三桂的公告给他们吃了一颗大大的定心丸,他们纷纷停止南逃,只等吴三桂来。而已降大顺政权的原明朝官员也准备二度反水,投靠吴三桂。
首都是那么好,李自成虽觉得北京城怕是难以守住,但他还是舍不得主动撤离,他还想作最后一搏。他命刘宗敏、李过、李岩等出城迎战,唐通为先锋,合各军连营十八座,试图抵挡吴三桂部攻城。吴三桂部士气高昂,一路势如破竹,其后又有清军大部赶到,两军交战,不出半日,大顺军便有八座营寨被攻破,士卒四处溃散。
二十八日的战斗给李自成泼了杯凉水,他终于可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的形势了。
二十九日,这是大顺政权在北京的最后一天,也是他们入城的第四十天。四十!好不吉利的数字啊!吴、清联军的前锋部队已攻入北京郊外,李自成令全军整束行装,收拾宫中尚未运完的宝物,随军带走。午后,用马骡驮薪木运至内殿,用车辆把大量硝磺、桐油等易燃物散放在薪木之上。接着,发出通告,令百姓出城。霎时,城内到处人喊马叫,一片混乱。到了夜里十点左右,李自成下令放火、发炮。硝磺、桐油一碰火,转眼间星星之火已成烈焰,被点着的薪木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炮弹击中宫殿,倒塌声震天动地。宫城九门雉楼及大部分宫殿都笼罩在火海之中。城外草场也被点燃,火光冲天,与宫中之火相互辉映,火光烛天,如同白昼。
咱们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民族习惯,就是自己得不到的,也决不能留给别人,大顺政权在这点上做得很干脆也很彻底。三十日,天刚开始有点亮,大火仍然在烧着,李自成、刘宗敏挟明太子、两王仓促地从齐化门离开,撤出北京,降将左光先及谷大成率万名骑兵殿后。
人要倒起霉来,喝口凉水都会呛着。大顺军刚出齐化门,就见烟尘滚滚,眼睛被这么一熏,一下子竟睁不开来。马匹互相冲撞,以致多人摔倒。不远处又传来喊杀声,更是让众人慌乱,一时间,队伍一片大乱。这原来是吴三桂见城中起了火,判断出大顺军将会从西边撤退,便在西山设下伏兵,准备了许多陶缸,在里面装入石灰,趁着夜色埋在齐化门外的大道上,每隔数尺便埋上两个,上面覆盖浮土,大顺军撤退的仓促,未及仔细侦查,当大批骑兵路经此处时,马蹄踩入陶缸,便陷了进去,受惊的马匹自然是乱踢一气,一下子就踢得石灰飞扬,人和马都被石灰弄得睁不开眼。而埋伏在西山的吴三桂部并不急于进攻,只是虚声呐喊,就这么一招,就把大顺军队伍全弄乱啦,可谓高明。吴三桂的伏兵用弓箭及火铳招待狼狈的大顺军,大顺军无心恋战,留下众多尸体与辎重逃去。
以吴三桂的心态来说,他是很想趁大顺军混乱之时,攻进城去的,但多尔衮死活不同意,他命吴三桂率部绕(北京)城而西,随同阿济格、多铎追击大顺军。多尔衮的这个决定其实是很霸道的,因为吴三桂部作为先头部队,先到北京,先进北京城自是合情合理,但多尔衮却不同意,这说明清廷此时已打好了如意算盘,很明显他们是想支走吴三桂。清廷梦想得到北京已不是一天两天了,那是他们几代人的梦想,多尔衮心里很清楚,谁先入北京,谁就会掌握主动。若是吴三桂先入了北京,成了新主人,“建虏将不复纳矣”,即使清兵随后入城,那么他们就处在一个客兵的位置,这与清廷的政治目标是不相符的。吴三桂与多尔衮在山海关威远台谈判时,曾约定吴三桂拥立明太子为帝,划黄河为界,当时迫于形势,多尔衮不便反对,但现在大顺军已被赶跑,此一时,彼一时,清廷可就不那么好说话啦。
吴三桂对此无疑是失望的,并且是极其愤慨的。但清廷的这一做法其实也完全在他的预料之内,他可不是什么迂腐的书生,多年的军事生涯,使他具有丰富的经验,清廷所有可能的反复,他早已有所预料。虽然明知清廷很可能会食言,但他没有别的选择,他现在所走的这条路也是他唯一能走的。如果他想不接受多尔衮的命令,唯一的办法就是和清军再开打,但他现在的实力绝对是打不赢的,作为一个极为务实的职业军人,他不会一时头脑发热去犯那样的低级错误。留得青山在,还怕没柴烧,他吴三桂比谁都清楚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他要等待,他要观察,他要在最恰当的时机做出最恰当的选择。他没有与多尔衮争辩,默然接受了多尔衮的安排。
吴三桂从山海关出发,向京城进军时,曾发布公告,要求京城百姓摆香案、穿素衣,为崇祯发丧。这消息一传出,便有流言说吴三桂已在山海关大战中夺回太子朱慈烺,一入北京,就要拥立他称帝。基于此,那些出于各种原因还忠于明朝的百姓,对他请兵报君父之仇无不怀有感激之情。为报答吴三桂,米巷的商人们集体出资,联手为吴家大办丧事。他们一共购置了三十四口上好的棺木,凡成年的,所用棺木价值白银百余两,未成年的孩子所用棺木每副也值个三四十两。并且还给死者置衣衾,穿戴整齐入殓,总计花费白银数千两之多。
从大顺政权撤出北京到多尔衮进城之间有三天的权力真空,整个北京城成了无政府、无法度的真空地带。土匪、强盗、小偷凡是所有能够危害社会的,大大小小的臭虫全都涌了出来,北京城几乎又要沦为地狱之城。那些幸免下来的,还有些能力的明朝官员为了保护自己,为了在新政权入城之前给自己占好坑,以图将来谋得一官半职,纷纷组织壮丁武装起来,保护社区安全。他们经过商议后,决定在朝阳门预备法驾,以迎接太子朱慈烺。
不过五月三日他们等来的可不是什么太子朱慈烺,据史书记载:都中士民出朝阳门外,跪伏道旁,迎接东宫太子。谁料,从辇中出来、换乘肩舆的人,却是“胡服颀身”,根本不是东宫太子。来者不是别人,正是摄政王多尔衮!“臣民相顾失色”,不胜惊讶时,多尔衮所辖满洲正白旗兵已在部分关、宁兵的引导下,傲然入城,城头各处遍插白旗。这时候北京居民的惊愕与尴尬是可想而知的,有些还要点脸的明朝官员,趁人不备悄悄溜走。而大部分早已被多年官场生涯磨得脸皮浑厚的官员则将错就错,把多尔衮迎进宫中。是啊,管他谁是主子呢,只要能给自己官做,只要能有好处,就算是条狗,也是可以当皇帝的嘛,无耻啊,无耻!极端的无耻!!!
宫中大火已被昨夜不期而至的一场大雨浇灭,剩下一片残垣断壁,到处散发着焦煳的刺鼻气味。整个宫城中,只有正阳门楼、大明门及东交民巷尚没有被烧到,而宫内只有太庙和武英殿幸免于难。多尔衮背着手,在部下及明朝官员的陪伴下,四处巡视,他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嘴角处时不时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最后他耸了耸肩膀,大步离去。
八月二十日,顺治帝从沈阳出发,九月十九日入北京城,这标志着清廷正式迁都。这为他们统治整个中国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再理智,再务实的人还是会有脾气的,这人又不是机器,哪能没有个喜怒哀乐!北京就在眼前,但却不能进去,吴三桂心里可是窝着股火,虽然已经知道全家人都被杀光,心痛悲伤不已,但同时又得到另外一个消息,那就是他的爱妾陈圆圆还在人间,这多少对他是个安慰。既然进不了北京,既然李自成杀他全家,那他便把这多少的怨,多少的怒,多少的仇,全部发泄在李自成和他的大顺政权身上,他发誓要把他们赶尽杀绝。
吴三桂率军渡过卢沟河追击大顺军。大顺军要钱、要色不要命,从北京撤退时,带走了大量物资及掠来的妇女,所以行军速度缓慢。出城不过三十里,他们的殿后部队便让吴三桂部的前锋追上。大顺军将士这时才如梦方醒,明白脑袋终究还是要比钱和女人重要,他们不断丢弃金银财物和妇女,而吴三桂部则在后面穷追不舍。
李自成率部从北京撤退后,计划一路经畿南地区,过陕西,直奔西安,但他的这条路眼看是越走越窄。他后有吴三桂与清军追击,前有原降大顺军的明朝官军各部纷纷倒戈反水,不断拦截大顺军的去路。大顺军前防后堵疲于奔命,伤亡、溃散、投降、逃跑,使大顺军不断减员。
五月一日,李自成率军逃至距北京南面约一百二十里的涿州,这里的原明朝官员冯铨招募乡勇组建地方武装,阻击农民军。李自成一路撤退可谓狼狈不堪,如今见这样不入流的民团也敢来太岁头上动土,不禁勃然大怒,下令全军攻城。激战半日,城未攻下,大顺军却是损失惨重。李自成这才惊讶地发现,这些保卫自己家乡的,打起仗来是真舍得豁出命,他们远比当年给明朝皇帝打工的一般官军部队战斗力强的多。而自己的部队,经过这一路的不断失败与损失,战斗力被削弱得不像样子,李自成的心都碎了!无奈之下,他被迫放弃攻城,继续向南撤。但这攻城耽误的时间却使背后的吴三桂部与清军迅速赶了上来。
五月二日,大顺军撤至保定。连日里一路行军,屡战屡败,不断仓皇逃命,广大将士早已是饥肠辘辘,人困马乏。进了保定城,虽然钲鼓喧天,但队伍不整,骑兵无行列,漫无秩序。城中居民早已将粮食藏起,此时的大顺军被消磨得连抢的心思都没有,这一路上的经历使他们觉得金银财宝实在是没啥用处,于是纷纷拿出宝物向当地百姓换食物充饥。
刚吃饱饭,吴三桂的部队便追来了。好歹刚填饱肚子,大顺军这次是像样地抵抗了一番,但无奈大势已去,疲惫不堪的他们还是没能经受的住吴、清联军的猛攻,大顺军再次踏上逃亡之路。为了赢得宝贵的撤退时间,他们把从皇宫内带走的锦、绮等御用织物都缠挂在树上,把金银财宝等抛置在路旁,想诱使吴、清联军官兵哄抢财物,以利于他们逃脱。这一招果然奏效,在大顺军加快行军速度,日夜兼行三百里后,吴、清联军与他们之间的距离,使他们有了得以喘息的机会。
吴三桂与清军将领很快弄清楚了大顺军跑远的原因,他们下令,只要追上并消灭大顺军必有重赏,而私自拾取路边财物的,一律定斩不饶。士气高昂的吴、清联军很快又追了上来。
五月三日,吴、清联军追至定州(河北定县)北十里清水铺,此时他们已能远远望见大顺军的队伍。而与此同时,负责断后的大顺军将领谷大成也发现后面尘土飞扬,有骑兵的身影若隐若现。他当机立断,命令自己所部停止前进,摆好阵形,准备迎战。很快吴三桂的骑兵就冲了上来,面对吴军的冲击,此时一心只想活命的大顺军将士无心恋战,战斗刚刚开始,阵形便乱了,不断有人私自后撤,谷大成厉声呵斥阻拦,并亲手挥刀连杀数名逃兵,但他的部下仍然没有停止逃跑的脚步。吴三桂看准时机,指挥自己的部队进行高速冲击,一瞬间大顺军如潮水般溃散。谷大成不愧是条汉子,独自厮杀,连杀吴军多人,最后力战身亡。
此战,大顺军阵亡数千人,丢弃被掠走的妇女二千余人,及金、银砖七百二十块,以及骡马、器械等不计其数,吴、清联军此战后又追击十五里,方才收兵返回定州屯驻。
定州的地方武装此次也有所收获,他们俘获了大顺政权在此地的地方长官董复。此人被献给吴三桂,吴三桂砍其头,放在他父亲的灵位前以作祭祀。吴三桂将获得的辎重财物等都赏赐给部下,同时收容溃散的大顺军士卒,两三日之内,竟达万余人。这些人出于各种各样的考虑,都放弃了对大顺政权的效忠,投入吴三桂的麾下。
人要倒起霉来,那是喝凉水都会呛着,可要是走起运来,那就是好运连连,喜事成双。吴三桂打了胜仗没多久,就得报他夫人找到了。听了这个消息,吴三桂着实吓了一跳,自己老婆不是早死了嘛,咋又复活了呢?看着吴三桂大惊失色的表情,下面禀报的部下猜想自己是拍马屁拍到马蹄子上了,其实找到的那个根本不是啥吴夫人,而是吴三桂的小老婆陈圆圆,因部下知道吴三桂特别宠爱她,所以禀报时便尊称其为夫人。见吴三桂此时这般表情,部下连忙解释,吴三桂的脸迅速从大惊转为大喜。
这陈圆圆在大顺军撤退时,原本是被刘宗敏一起带走的,即使是在最危急的关头,刘宗敏这头色驴也没舍得扔下这位小美人。后来大顺军一路狼狈撤退,一路打仗一路死人,队伍是一片混乱,刘宗敏是再有心也没挡得住陈圆圆在混战中跑散。
吴三桂与陈圆圆相逢之日,由于一路的颠沛与惊吓,这位小美人花容失色,头发凌乱不堪。这对乱世眷侣相聚在战斗刚刚结束的战场上,四处篝火通明,火光照在她那喜极而泣的脸上,留下了淡淡的一道道红印。
定州之战,是李自成南撤后遭到的第一次重大打击。此战显示,大顺军已无多大士气与战斗力,说是惊弓之鸟也不为过。五月四日大顺军撤往定州南的真定(河北正定),一时间这座不大的小城塞下了众多的大顺军将士。自四月二十二日山海关大战以来,短短半个月时间,大顺军是一败再败,这让李自成陷入深深的耻辱与自责中。就在四五个月前,他还挥师数十万大军,东渡黄河,直趋北京,一路上攻城略地,所向披靡,长驱数千里,竟未遇一敌手,而吴三桂的突然出现,改变了这一切。在他面前,自己是屡战屡败,一路逃窜,几乎无立足之地,这究竟是为什么?他一万次地问自己,但始终找不到答案。将士们再也没有了那种起义军应有的自豪与骄傲,他能感觉到他们已经对自己这位闯王产生了不信任的感觉,这让他常常不寒而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再这样真的是要彻底完蛋了。大顺军太需要一场胜利了,他需要用一场胜利来证明自己还是原来那个李自成,那个骄傲的闯王李自成。
冤有头,债有主,这场胜利应该用吴三桂的失败来建立,李自成决定同吴三桂决一死战。他挑选精锐军士组成一支奇兵,亲自率领他们北上出击。此时正驻营于定州的吴三桂一直没有放松警惕,他亲自制定了侦查防御计划,并且督促部下一丝不苟地执行。吴三桂的小心谨慎给他带来了回报,在李自成接近吴三桂大军还有些距离的时候,他们便已被发现。吴三桂不露声色,迅速指挥布阵,在大军两翼设下伏兵,专等李自成自投罗网。这一战的结果是显然的,大顺军又败了,损失多达万余人,李自成再一次逃脱,但他此时的内心想必比死还要难受。
第二天,昏了头的李自成,集结了自己几乎所有的力量,要与吴三桂赌一把大的,这次赌的是个“命”字。李闯王在阵前厉声高呼:“今日亲决死斗,不求人助,乃为豪杰耳!”意思是说你丫的吴氏三桂要真有种,就不要借助清军的力量,你我真刀真枪地干一场,分出雌雄公母来。
李自成是喊破了嗓子,可吴三桂压根就不搭理他,人家是什么人啊!那可是中国历史上最最著名的实用主义大师,虽说名声不好,可人家从不做亏本买卖,你李自成跟他来这个,这也太小儿科啦吧!
李自成一拳打在棉花包上,竟没个与他对骂的人,不禁郁闷不已。就在他琢磨来点啥新词的时候,吴三桂大军已发起冲锋。清将固山额真谭泰、准塔、护军统领德尔德赫、哈宁噶等率部配合作战。这是一场血战,也是一场惨战,见过地狱吗?这便是!双方从上午一直激战到傍晚,战场上血流成河,到处是残肢断臂。晚间忽然东风大作,黄沙蔽天,大顺军中多处旗帜被刮倒、折断。李自成一时英雄气短,竟唯心主义地叹道:“难道天要亡我大顺吗?”就在他感叹时,不知从何处飞来一支流矢,正中其肋下,李自成大叫一声从马上跌落。众侍卫连忙将他抬起,火速护送回营。李自成深知此战甚为关键,再也输不起,在明知自己负伤,已无人能指挥军队取胜的情况下,他果断下令,全军交替掩护,有序撤出战斗。而吴、清联军也因伤亡惨重,及担心大顺军突然撤退,其中有诈,未敢贸然追击。
随军医士检查过李自成伤口后,极力建议静养。李自成惨笑道:“难道躺着等死吗?”大顺军在这一日撤出真定,据当地对大顺政权怀有敌意的文人记述:“自北而南,尘土蔽天,然皆老幼参差,狼狈伶仃,十‘贼’中夹带妇女三四辈,全无纪律。”
定州、真定两战,大顺军再次遭受重大损失,这也加速了大顺军败退的步伐。随着大顺军主力撤出河北,京师以北,居庸关内外各地,以及天津、真定等处纷纷降了清。
虎落平阳被犬欺,李自成仍自认是一头猛虎,这头受了伤的猛虎,不甘就此被犬戏,更不甘被犬吃掉。他率部进入山西境内,在各战略要地布置兵力,堵截追兵,然后,他又挥师北上太原,回到西安,重新谋划他的复兴大业。
而吴三桂也没闲着,真定一战大胜后,他让部队略作休息,然后又传令进军,尾随大顺军,一路追击。五月七日,大顺军过平定州时,吴军已追至核桃园(固关北侧),直抵固关前。李自成命后营人马速回关上防守。此关居山西与河北之间,为战略要地,易守难攻。吴、清联军自山海关至固关,长驱数千里,不间断行军,早已人困马乏,面对战场形势,吴三桂考虑再三,觉得并无把握全歼大顺军,于是决定,暂且撤军,待队伍彻底休整后再图决战。
五月十二日,吴三桂与英亲王阿济格等众将回到京城。多尔衮派大学士范文程等出城迎接慰劳。入城后,众将即谒见多尔衮。
在短短的两个多月中,靠着清军的有力支持,吴三桂连续击败大顺军,夺回京师,并将大顺军主力赶出河北,巩固了京师及周边地区的安全,这为清廷最后夺取全国政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吴三桂之功,得到清廷高层的肯定和高度评价。
会做人的领导才会有部下卖命!所以在北京休息了一段时间后,吴三桂开始接连不断地给上头打报告,请求给其有功的部下封官加爵外加物质奖励。
为了让清廷弄清到底有多少人得赏,及赏多赏少,吴三桂甚至非常人性化地编定文武清册两本,要求按功劳“撰给敕书者,即与世袭敕书,文职应超等擢用者,即与转咨吏部超等擢用”。
那会儿清廷统治者的中文水平还是颇为有限的,看见这么多字真是有些心烦,不过他们明白,为了巩固已取得的胜利,及从长远的战略利益来看,拉拢原明朝将领是极其有必要的,因此,但凡吴三桂要求封赏的人,基本都得到了满足。
而对于吴三桂来说,清廷已封他为王,再往上也没啥可发展的,而给自己争取一块封地则是极为实惠的选择。他选中了齐鲁之地,齐鲁为南北适中之地,历史源远流长,物阜民厚。西周时,周公旦封此,春秋时,有齐桓公称霸。这一选择,吴三桂主要是听从了方大猷的建议,这方大猷原是蓟州监军,随吴三桂一起降的清,后吴三桂命他守通州。他建议吴三桂“切嘱抚镇属各武官不得散往他处”,在获得清廷批准封地齐鲁后,“悉用旧人”为宜。吴三桂估计彻底灭大顺军后,南北即可议和,划黄河为界,而他居两政权之间,可收南北之利。
吴三桂的如意算盘虽然打得很精,可多尔衮不傻,他的政治智慧在吴三桂之上。依他所见,清廷目前实际控制的地盘也就京畿地区,大局还不稳,现在封藩为时尚早。所以对于吴三桂的封地请求,他既没答应,也没驳回,这事儿就这么挂了起来。吴三桂是聪明人,见多尔衮如此,意思也就明白了八九分,所以他识趣地未再提封藩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