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前的报道,那可不好找啊。”30多岁的女编辑部主任有些不耐烦地表示,“毕竟那时候还没有电脑,不可能把所有资料都保存下来,况且也不一定报道过。”
宋然恳求说:“如果我们没猜错,那应该是一个大事件,麻烦你们尽可能地找一找,行吗?”
“大事件啊。”女主任似乎想到了什么,“也许有个人会知道。”
杨大庆忙问:“是谁?”
“我们的主编,他已经在咱们报社干20年了,如果那时候发生过什么大事,他一定会经历过!”
“太好了。”宋然喜上眉梢,“请问你们主编在哪里?”
“一早就出去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你们想等就等着吧。”女主任把三个人撇在待客厅,走进了嘈杂的办公室。
“要等吗?”杨大庆询问宋然的意思。
“当然要等。”宋然和林慧云异口同声地说道。
杨大庆点点头,身子往后一倒,倒在了沙发上,宋然也坐了下来,却见林慧云走到窗边,紧紧蹙着眉头,一言不发。
宋然突然觉得有些愧疚,之前她一直把林慧云当作许承岩的共犯来看待,此刻她才明白,对方不过是个女人,一个担心自己丈夫被卷进事端的妻子罢了,她对18年前那个许承岩的了解程度应该和自己相差无几。
“师姐,别太过担心。”她走到林慧云身边,握住了她的手,“现在一切都不清楚,我们对许先生的怀疑很可能是臆断,之前也发生过类似的案子,原本最有嫌疑的那个人到最后却证明和案件毫无关系。”
林慧云望向宋然:“我了解承岩,他绝不会无缘无故去杀人。”
“我明白。”宋然点点头,“不是有个词叫作文如其人,你丈夫笔下的侦探正直勇敢,以破案除恶为己任,我相信创造出这种作品的作家不会是那种为私欲而夺人性命的恶徒。但是,你也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杀戮并不一定源自于自私。”
“也……也有可能出于正义吗?”林慧云突然垂着头轻声说。
宋然没料到林慧云会说出这句话来,不由诧异地看着她。
林慧云神情有些恍惚地说道:“我记得承岩几年前曾经说过,他准备写一部系列小说,主角是一个兼具夜行侠身份的侦探,他在查明案件真相后并不会把凶手交给警察,而是亲自实施惩罚。我问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构思,他回答说,如今的法律也存在漏洞,有时只能惩治丑恶的行为,却不能惩治丑恶的心,但是心灵是行为的根源,只有斩草除根才能断绝罪恶,如果法律做不到,那就必须有人挺身而出。”
宋然很是奇怪,她几乎读过许承岩的所有小说,但并没有读到林慧云描述的这一部。
“当时这部小说他已经构思得很完整,但最终没有成稿,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林慧云叹了口气。
宋然凝视着林慧云:“师姐,难道你也怀疑许……”
林慧云抱住头,连连摇头:“不,我不知道,我只想弄明白18年前在他身上发生过什么,只想弄明白他和那些孤儿有什么关系!”
宋然急忙按住林慧云的手,搂着她的肩,才使她渐渐安静下来。
就在这时,待客厅里走进了一个男人,50多岁,脸部线条刚硬,身材也很结实,光看他的相貌,很容易让宋然误以为这是一名老刑警。
“警官同志,你们好,我是报社主编吴海,请问你们找我有什么事?”
“吴主编,你回来了。”宋然迎了上去,“我本以为还要等很久。”
吴海微笑着让他们都坐下来,宋然立即做了简短的说明,告诉他自己是从鹏城市来的,为了追查一件命案,而现在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了18年前一群来历不明的孤儿身上。
听到“18年前”“孤儿”这些字眼,吴海脸上立即有了变化,宋然心中一阵怦跳,她知道,今天找这位吴主编绝对是找对人了。
“已经过了这么多年,这件事还没有了结吗?”吴海显得有些诧异,“当年这件事可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呢,我当时刚毕业,还是个小记者,但有幸全程参与报道了这件事。”
听到吴海的话,杨大庆立即露出兴奋的表情,林慧云的脸色也紧张起来。
宋然紧接着就问:“吴主编,那你一定知道,那个舟山的孤儿院,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舟山孤儿院?”吴海皱起眉头,“怎么会是孤儿院呢?”
宋然不解:“那些孤儿不是在孤儿院里的吗?”
吴海摇摇头:“不,他们不是在孤儿院,而是被收养在普陀山的寺庙里。”
宋然有些意外:“寺庙里?”
吴海点点头:“是的,十几二十年前,日子还没现在这么好过,遗弃孩子的现象很多,而那时候儿童福利院等机构也较为缺乏,很多遭到遗弃的孩子都会被送到寺庙。寺庙的僧尼们慈悲为怀,无论是身体健全还是重病残疾的孩子,他们都会无条件地收留,并一个个地养大。我统计过普陀山上各个寺庙里收养的孤残儿童总数,大概超过了300个。”
宋然不禁和林慧云对看了一眼,这个数字远远超出了她们的想象。
“这个数字并不夸张,据我了解到的统计资料,我国现有孤儿60万左右,由民政部门福利机构养育的孤儿有10万,而个人和民间机构抚养的孤儿有50万名。18年前,这两个数字的差距只会更加悬殊。”吴海继续说,“扯远了,咱们还是说回到普陀山上的孤儿们吧,当时寺庙也不知道收养孤儿是要办理相关手续的,只明白弘扬佛法普度众生,他们宁愿自己缺衣少食,也会想尽办法为病残的孩子治病,为孩子的生活创造最好的条件。当然,这些细节是后来发生那件大事之后才被披露的,在此之前,很少有人了解寺庙中收养这些孤儿的情况。”
宋然和林慧云异口同声地问:“究竟发生了什么大事?”
吴海说:“这还要从一个叫澈如的尼姑说起。”
“澈如?”宋然拿笔记下,直觉告诉自己,这个名字很重要。
“她也是普陀山净源庵的一位尼姑,法号澈如。其实澈如也是孤儿,襁褓时就被遗弃在净源庵前,一位年过七旬的年长师太将她抚养长大。澈如长大后被发现有轻度的智障,连一篇几百字的佛经都背不全。那位师太在澈如15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整个净源庵就剩下她一个人。”吴海的语气中带着深深的同情,“但澈如很自强,甚至当她自己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就开始收养孤儿,净源庵是普陀山上最简陋的庵堂,但收养的孤儿却是最多的,六年里她就收养了27个孩子,最大的已经13岁,小的也有三四岁。”
宋然和林慧云听到“13岁”时,都不禁想到了一个人。
杨大庆却困惑道:“这么多的孩子,她靠什么养活呢?”
“她在寺院里开垦了一块菜地,种上白菜、南瓜、萝卜,除了自己和孩子吃的,剩下的就拿去卖钱,全都用在孩子们平日看病和生活所需。其他寺庙的僧尼都很敬佩她,力所能及地帮忙。澈如把所有孩子都当成自己的亲骨肉,即使自己没吃的也不会饿着孩子,但是她倔强得很,如果是陌生人想要接近孩子,即使是好心,她也会拼了命地阻拦。而这件大事的起因,就在这里。”
宋然他们都凝神屏气,吴海即将说的,也许就是他们想要寻求的关键。
吴海继续说:“就在出事那年的年初,普陀山上来了一位外地的富商,他姓陈,50多岁,笃信佛教,本来只是来普陀山上香敬佛的,无意中看到了这些孤儿,他十分同情,决定做些善事,积累功德。因为孩子们常年吃素,导致了营养不良,疾病也没有得到根治。陈老板便让人送来了许多衣物和营养品。他还在普陀山上租了一间屋子,请来医生和老师给孩子们治病和授课。”
杨大庆说:“这位陈老板真是个好人哪。”
“不仅如此。”吴海点点头,“陈老板还积极地替孩子们寻找适合收养的家庭,没过几个月,他就替一个15岁的男孩和一个13岁的女孩找到了家。后来我采访过一名僧人,他说亲眼看到过一对来看孩子的夫妇,看起来都是有钱的文化人,孩子跟着他们一定比留在庙里好。那一整年里,陈老板陆续替十几个孤儿找到了家,年末的时候,陈老板又联系好了三对夫妇,准备接走三个孤儿,可这一次,他却犯了难。”
“为什么?”林慧云问。
吴海回答:“因为这次的三个孤儿里,有一个是澈如收养的孩子。澈如可是把孩子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啊。但为了孩子着想,另外几个寺庙的住持还是决定一起去劝澈如,可无论他们怎么劝说,澈如就是不同意。几位住持无奈之下商议出一个办法,让两位尼姑留在净源庵看着澈如,等到了晚上,趁澈如睡觉,她们就偷偷地把孩子抱走交给陈老板。可就在这一天晚上出事了,谁能想到,澈如竟会做出那样的事来。”
宋然脱口问道:“澈如,澈如做了什么事?”
吴海叹了口气说:“那天夜里,就在两个尼姑以为澈如睡着了,要去将那个孩子带走的时候,突然发现澈如的禅房里冒出了滚滚的黑烟,原来澈如竟然在自己的房间里自焚了!”
宋然和林慧云都惊讶地叫出声来:“自焚!”
吴海摇摇头:“当时附近寺庙的僧尼看到净源庵冒出浓烟,都赶来挑水灭火,最后火熄灭了,澈如却没救回来。”
“为什么?”林慧云满是不解,“澈如为什么要自焚?”
“谁也不知为什么。”吴海有些难过,“我记得当时警方给出的结论是,澈如有天生的智障,不能控制情绪,以为有人要抢走她的孩子,所以做出了如此过激的事。”
宋然皱起眉头,心中在质疑:“澈如真的是自焚吗?”
林慧云却问:“澈如死了,她的那些孩子怎么办呢?”
“普陀山上有个尼姑自焚的新闻很快引起了轰动,有许多媒体记者都赶到净源庵,我也是在那个时候作为报社记者了解到这个事件的。之后政府的人也来了,有一位领导当场表态,要好好地解决普陀山这些孤儿的安置问题。后来我听说,普陀山上的所有孤儿都被转移到了舟山的一家私人孤儿院,接着又被送往全国各地的福利院。”
宋然点点头:“这之后的事,我们都已经知道了。吴主编,请问现在还有那些孤儿的名单吗?”
“普陀山上的孤儿都没有名字,只有僧尼给他们取的法号,当时也没有人统计出一份名单。当时我曾经和主编提出,能不能对这些孤儿做一个跟踪报道,可是因为经费问题没能立项,现在回想起来,可真是可惜啊。”吴海显得很失望,“也不知道这些孤儿现在都在哪里,过得怎么样了。”
“难道就没有长大后的孤儿回到普陀山吗?”宋然问,“毕竟这里是曾经养育过他们的地方。”
“这个我就不清楚了。”吴海坦言,“但我相信只要还有良心的人,都会回来看看的,澈如就葬在净源庵小院的菜地旁,她那些孩子,一定不会忘记她的吧。”
听到吴海这么说,宋然不禁想到:单家扬和朱曼华回到了普陀,会不会与此有关呢?他们会不会就是澈如收养的孤儿呢?
林慧云却突然问道:“对了,那个陈老板呢,事发之后他去了哪里?”
“说到这个陈老板,就更奇怪了。”吴海皱起眉头,“因为澈如自焚和他要带走孩子有直接的关系,事发之后警方就在找他,可这位陈老板突然没有了踪影。不过后来警察还是找到了他,但是……”
宋然问:“但是什么?”
吴海回答:“原来就在澈如自焚后,不知为什么,陈老板雇了一艘船离开了普陀山,谁知道途中发生了翻船事故,陈老板在那场事故中死了。所以对于澈如的死,他提供不了任何线索,还有被他送走的那十几个孤儿,也都无据可查了。”
杨大庆和林慧云都显得十分惊讶,宋然脑中更是冒出了无数个疑团:澈如真的是自尽?陈老板的死真的是意外?许承岩和澈如究竟是什么关系?柯仁雄和这个事件又有什么联系?
她有一种感觉,只要能弄清这几个人之间的关联,那离拨开迷雾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