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面送来前,我仔细好好端详这家面店。装潢实在不错。虽然只是简简单单卖面的,但连锁经销商还是掷了大钱花了心思,把内部装修得像古代驿站附近的小食店——这种东西一定有个专有名词,但我不熟悉历史,也因此说不出来。
装修不错是轻易过关,但面店的本业还是面,其他全部都是配菜。现在的经营手法多是配菜锋头胜过主菜的邪魔外道,卖弄花拳绣腿多于真才实学。
我期待面条这主角登场。
侍应捧着一碗碗冒着热气的云吞面走来走去,却始终没看我一眼。食客太多,简直供不应求——来记面家什么时候才有如此光景?
良久,眼中射出光茫的侍应和我交换眼神后,毕直向我走来。
是时候了。是我的了。
他放下云吞面后,我并不急于品尝,而是先闻闻面汤的味道。
日本荞麦面以汤底闻名,各地的味道也不相同,形成不同的风格,其实,中国面也一样,不过着力点却在面条外形的变化上,如山西刀削面、杭州猫耳朵、四川担担面、北京拨鱼儿、山东伊府面……千变万化,汤底不是不重要,但相比之下,已变成次要。
好的云吞面汤底,没有枧水味,只是基本功,怎样用汤水强化面的爽道和虾的鲜味,才是王道。
我对连锁面店的产品没抱多大期望,不过是制式化、机械化、样板化,流水作业……不必说,根本谈不上用心制作。
仿似仪式般对眼前的云吞面参详一阵后,我终于动筷。
只有父亲亲手打造的云吞面,才值得我顶礼膜拜。
不过,喝了一口汤水,尝了一点面条,吃了一只云吞后,我的想法改变了。
我一直以为,连锁面店的面没有风格,只是靠市场营销的手法和庞大的资金来赶绝独立的小商户,抢去市场占有率……可是,吃了一口后,我的想法改变了。
面的质地就和老爸手打的一样,云吞也不错,味道绝对不比老爸亲手做的差。
我的世界彻底崩溃。
那,老爸的小面店还有什么竞争力?还有什么板斧可以变出来?难道从此我们就完成历史任务走进尘埃里?
身为有五十多年历史的来记面家第三代传人,这些问题不可说不困扰我。
父亲一如爷爷,坚持天还未亮就起床,亲手打造竹升面,不光顾面厂,汤底也是用大地鱼去熬,不加味精,一切亲力亲为,用心去做……可是,来记面家来到今天,别说无法吸引人家从其他地方慕名而来,就是有街坊支持已经很不错了。每天上门的客人不超过百位,要不是这店是爷爷买下来是自家的,单靠这微薄的生意根本不能应付租金。
我一直向大学同学推销来记的云吞面,昨天趁我的生日,邀了他们来品尝,他们大力赞好,都说来记缺乏的只是宣传。他们老一辈只知道默默耕耘,没想过怎样推广,更没考虑市场策略,也不讲究门面包装。我没告诉他们,老店上次装修时,我还没有出生……
除了其中一个力排众议,大泼冷水道:根本是普通不过的面,到处都可以吃到。
“不信的话,还可以来个blind test,放一碗来记,和一碗别家的,我敢保证你蒙上眼睛后根本说不出有什么分别!不,你一定会以为好吃的那碗是你们做的,但其实是钊记的。”
他还没说完,已给众人抬走。
我不信他的话。他的话是假的,我一点也不在乎。不过,如果他的话是真的……不,根本不可能。
怎说也好,今天,我就到外面试食。
老爸当然不知道。
我不能让他知道我对他的手艺有半点疑心。
本来,我也有我的如意算盘。拥有一家面店,总比什么都没有好,也比由自己重新建立的强得多。
我知道,你会说,不过是一家面店,没什么大不了。可是,来记面家已有超过半世纪历史,再过几十年,就是百年老店,只要经营得宜,就可以像日本那边的老店,在招牌上写下创于昭和或大正多少多少年的字眼。店铺是“国家重要文化遗产”,面本身就是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不过,大前提是,来记面家能撑过未来这几十年艰难时间。我是不是太一厢情愿,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也许,收购公司的小姐说得对,把钱收下了,以后的日子会轻松得多。
吃完云吞面后,我默默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