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准备读史书

唐校长跟李世民往陆英家走,看他头上的两个总角琢磨附近哪个族的男人有这个习俗。怎么小男孩头上扎两小啾啾呢?

李世民偏过头冲她笑,解释道:“我跟家里人是最近才从深山里出来的,话都是刚学了不久,唐校长能听懂我说话吧?”

“能,学得挺好的,比我们好多学生都标准了。”唐校长不太懂什么叫才从深山出来,但这夸奖是真心的,李世民跟着收音机练的普通话,又跟陆星星学会了查字典读拼音,力求字正腔圆,确实比受方言影响的孩子们强得多了。

李世民在这年纪的时候,属于给点阳光就灿烂的性格,立刻笑得见牙不见眼。正乐着,就听唐校长问他:“你上过学吗?”

得,一听这话音就知道,跟段校长一样,要劝学了。

李世民也不能说自己是文盲啊,继续解释:“我在山里读过书,不过都是以前带进山里的旧书,史记这样的书读过名篇,屈原的诗读过,陶渊明的诗读过……但是现在外面的书都没学过。”

“啊。”唐校长这才明白了一点山里出来的意思,敢情这是不知道哪年就搬到深山里避战躲税的人家,居然这么多年国家接人出来安置都没找到他们,最近才自己走出来。

这年纪正应该上小学啊,唐校长停住了步子,想了一会,认真地计划了起来:“你还是要学点东西,到外面去看看。识字问题不大,你到镇上来,我给你补补课。”

不是纯文盲的话其实不会很难,主要得看看他数学能不能快速补起来。要可以的话,补半年,明年上半年跟班听课,下半年就可以入学,跟三年级或者四年级一起上。

李世民虽然是想学东西,但现在还不确定要待多久,哪能就决定下来到学校里去安稳坐好几年,自然赶紧说明自己的意愿:“唐校长,我正在自学小学数学,还可以。后面想家里商量一下再决定。”

呀,孩子挺聪明啊,唐校长更觉得可惜了,不过她今天主要是来找退学的学生的,不能多耽搁,只能先遗憾着与李世民随口聊些事,发现他古文底子确实很强。

李世民鄙视的小白脸眼镜儿歇了一会也活跃起来,跟他聊屈原,把他给聊得招架不住了。原来这位黄老师是教语文的,李世民才多大啊,又偏武一些,史记名篇不是上课学的,是自己当故事看着玩的;屈原的诗读过那真正只是“读过”,根本谈不上懂。

黄老师言谈中又带了许多现代人的研究内容,他哪接得住,赶紧转移话题聊史记,这回还好,他多少能接住几句话。

不过聊不上几句,陆英家就到了,李世民停了话头,跟唐校长进去,悄没声的在旁边听他们谈话。

等谈完了,他还想请唐校长去家里坐,唐校长笑着推辞:“今天不行,我还要去王家沟。那边有个小姑娘也是说不上了,我们去劝劝。”

黄老师小脸又白了,垮着脸说:“还有十几里山路要走。”

唐校长哈哈的笑起来,跟李世民讲:“小黄老师是新来的,带他锻炼锻炼,以后我退休了,就要靠他们年轻人了。”

李世民看看麻杆小白脸老师,心里觉得靠他不太得行。

又去过张宝家后,他把唐校长送出村,唐校长慢慢跟他聊,还是劝学,又感叹那个王家沟的:“造业哦,小姑娘才十七岁,现在叫回去,没几个月就要收彩礼结婚,生了孩子出去打工。”

理论上家里没两年就会给他寻找定亲的人家,十几岁可能也会成亲的李世民心虚地咳嗽,心想十七岁成亲怎么了嘛,不是正合适。

不敢说,只悄咪咪地含糊嘀咕:“十七岁也不小了。”

山里出来的,唐校长不生气,跟他讲道理:“现在不一样了。你看你们村里,没文化是不是门都不敢出?打工的家里能起砖瓦房,做技术活的能在城里买房,不识字不敢出门的家里还是土墙。以后更不同了,现在种田也要技术,一代代的小小年纪不上学就结婚生孩子,没有出息的。”

哦哦哦,李世民胡乱点头,又聊着天把人往外送了送,立刻狂奔回去。

“你们肯定想不到,他们上学不要钱!”

一进门就大声宣布自己听来的消息的李二郎,果然吸引来两位天子的注目。

刘彻重复了一遍:“你是说陆星星他们,上学不要钱?”

嬴政更严谨:“包括镇上的?”

桌上有李世民之前倒的茶,这会儿已经冷了,他不太在乎的端起来一口饮尽,然后讲起今天唐校长过来抓退学学生回去的事,以及他在一边听到并向黄老师另外问到的事情。

“准确的说,是九年,他们叫九年义务教育。陆星星几个上的是小学,一共六年。之后上初中,三年。这九年不收学费,不过黄老师说有杂费书本费,过去农民这个钱也出不起,还是很多人不上。现在好多了,几乎都去了。”

现在都不纳粮交税了,种粮食还倒贴钱,可不好多了么,三个人都这么想。

“张宝那些个十六七岁的,初中毕业,上的叫高中,同样三年。高中却不是人人有得上,上三年后还得参加高考,考中才能上大学。一层层选拔下来,只上了九年的,就跟我们那时的平民一样,也无非是种田做工罢了。只这里种田做工也有门槛,听唐校长黄老师所言,此村并不富庶,种田种得都不行!”

种得不行还有八百斤,种得行那能上天?他们现在用录音机听广播也听到一些外面的事,虽然很多不懂,但有一次听到别处秋粮收获,跟这里差得也不多,行文语气也是一副喜获丰收的样子。有什么不同吗?

不太理解。

不过这暂时不是重点,重点是没有收粮税,怎么供得起所有孩童上九年学?

屋中沉默了一会,嬴政突然道:“该出去看看了。”

是该出去看看了,镇上恐怕还不够,还要到更远处。

不过李世民道:“还可以再等等。我问了校长,她说学校图书馆有史书,可以借给我看。”

另两人顿时坐直了身体。李世民呃了一声,看看汉武帝,再看看秦始皇,迟疑地道:“你们看书之前,是不是先……交流一下?”

秦王,汉武,目光一碰,森寒。

嬴政却很快松弛下来,看着刘彻道:“李世民说话我们已经听不懂了,你我二人却一开始就能交流,想来相隔不远。我必已灭六国,而你刘氏,只怕就在寡人身后两三代内,篡夺了大秦基业的人。”

反正他自信,他在位期间一定能完成秦国的大业。不会是别人,只会是他。

“怎么是篡夺。”反正都要看到史书了瞒不下去,刘彻也不隐瞒了,义正辞严地道,“你暴秦无道,民怨四起,最先造反的既不是我家太祖,也不是六国遗贵,而是被押往渔阳的戍卒!大泽乡义军起事,直逼关中,天下震动,这才引得六国之后和豪杰之辈纷纷起事。我说了你不信,你问问李世民。”

不管三七二十一,他先把太祖高皇帝撇清一下。祖宗,孙辈尽力了。

李世民已经坐下来了,冷不防被点名,赶紧点头。不关他的事啊,他就是个后世默默无闻的军N代,他作个证而已,始皇别瞪他。

李二郎,乖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