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元春大婚

过了年,开了春,京城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城里的商铺也陆续开了张,街道上的贩夫走卒也日渐多了起来。

近日的京城,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便是“荣国府嫁女”一事,新娘子的嫁妆毫不夸张的说从城南一直排到了城北才堪堪摆下,人们常说的“十里红妆”可见不虚,这场面一时成为了众人茶余饭后的一大谈资。

话说那荣国府也是京中的老牌勋贵之家,其后人也是开国四王八公之后,只是近些年子孙都无甚出息的,才渐渐淡出人们视野。

前些时候他家嫁女的场面十分盛大,一时又让众人重新注意到这个曾经辉煌的国公府,不禁感叹不愧是老牌的勋贵之家,其底蕴还是新兴世家所不能比的。

——

京中,荣国府正是一片喜气洋洋的场景,就连大门外威严的立在那里的两尊石狮子,胸前都挂上了大红色的绸花。

府中,小厮丫鬟们正不断的忙碌着,今儿个府中有喜事,他们府中的大姑娘出门子,就连他们这些下人们都带着喜气。

元春房内京中有名的全福人姜老太太正为其梳发,囗中说道:“一梳梳到头,富贵不用愁,二梳梳到头,无病又无忧,三梳梳到头,多子又多寿,再梳梳到尾,举案又齐眉。”

梳了妆,元春坐在梳妆镜前看着镜中的自己:“平日里柔顺的乌发全部盘了起来,头戴凤冠,眉眼间尽显端庄大气,额前坠了一颗东珠又平添一丝妩媚,不会显的太过呆板,身穿大红色的嫁衣端坐在镜前。”

旁边的贴身丫鬟笑道:“姑娘这身装扮很是漂亮,保管新姑爷见了姑娘就移不开眼睛。”

想到那个气宇不凡,温润如玉的男子,元春也不禁红了脸,但一想到就此离家,别离父母亲人,心中又不免伤心了起来。

一旁的王夫人见女儿伤心,也不禁跟着伤心了起来,她就这一个女儿,自小也是如珠如宝的养大,今日出了门子便是嫁作他人妇了,心中也是十分不舍。

旁边的媒人见这母女伤心,赶忙劝慰道:“夫人姑娘也莫要太过伤心,大喜的日子哭花了妆面就不好了,等姑娘出了门,想回了也能带着姑爷一同回来探望。”

贾琰兄弟几个则守在元春房外,等着新郎官上门,特意出题考查考查新郎官,想要娶他们的姐姐首先要过他这关才行。

不一会,只听门外鞭炮响起,一阵喧闹声中,下人们喜气洋洋的来报,“新郎官来了。”

新郎带着一众青年才俊往元春院中赶来,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来到了元春房前,又被贾琰带着人赌在门前,这回给红包的老套路就行不通了,一群少爷们并不因这小小的贿赂便放行。

由贾珠带头出题考核新郎官,这时就显出了跟着新郎一同来的那群青年才俊的作用来,双方过了几个来回,最后又让新郎官当场作了首催妆诗才算放行。

房中,王夫人嘱咐完元春嫁入婆家要好好孝顺公婆,侍奉丈夫,看时间不早了才忍着不舍亲手为其盖上盖头,由贾珠背出房门,交由新郎。

新娘由媒婆搀扶着上了花轿,新郎官骑上高头大马,冲一旁祝贺的人拱手表示感谢,在一片吹吹打打声中,离开了荣国府。

……

元春出嫁后,府中的气氛很是低迷了几天,从今以后贾家的大姑娘便不单单只是贾家的小姐了,还是梁府的大少奶奶。

元春这边则过的很是美满,夫君待她温和有礼,公公婆婆性子也十分和善,就连小姑子也对她这个长嫂很是恭敬。

三日回门时,王夫人见女儿面色红润,看女婿时也是含羞带怯的,一幅小女儿的姿态,料想女婿待女儿不错,心中也十分满意。

再看向女婿时面上便满意很多,又见他行为举止恭敬有礼,心中便彻底放下早前的不满。

早前她是不满意老爷给元春订下这门亲事的,在她看来元春便是不能入宫为妃,也要嫁与公府侯爵家,才算相配。

事已至此,她也不再多说什么,免得女婿与女儿产生隔阂,只盼元春日子过的美满便好。

另一边,梁瑜瑾带着妻子元春恭敬地拜见岳父岳母,贾政坐在上首很是满意这位女婿恭敬的态度,让两人坐下说话。

贾政对女婿则十分满意,他喜欢读书人,不然也不会让儿子们都读书科举,还让大儿子贾珠娶了国子监祭酒的女儿当长媳,又观他言谈举止十分有礼,心中更是满意。

拿了见面礼给他,又嘱咐了将女儿嫁与他便要善待自家女儿,让他发现他让自家女儿受了委屈,断不会轻饶了他。

梁瑜瑾恭敬的听了岳父的叮嘱,又保证自己定会好好待元春,方才让贾政夫妻满意。

……

贾府内设了宴,招待新姑爷上门,席间众人都对这新姑爷感观极好,纷纷恭维王夫人得了个好女婿,将王夫人夸的直乐。

贾琰对这个新姐夫之前是有所了解的,人品相貌才学都是不错的,与元春姐姐也是十分相配,所以一开始才与哥哥贾珠极力促成这段婚事。

一开始听贾母与王夫人有意让姐姐元春入宫的想法,他心中就暗暗筹谋此事,他与姐姐元春从小感情深厚,就连他与宝玉启蒙的书籍都是姐姐亲自教导的,那么好的姐姐,他是不愿她入那吃人的宫里的。

他们兄弟不需要那什么“好”的前程,也不指望牺牲元春的幸福来获得什么富贵,便是原著中元春入宫封了妃也没有挽救贾府的结局,反而丢了一条性命,在宫里死的不明不白。

与其那样,还不如过好当下,便是最后贾府还是没有改变结局,他也不会后悔当初阻止元春入宫。

又想到甄家在其中起的作用,也打定主意让自家远离甄家,贾府的灭亡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站错了队,四王八公互相勾结引起了上位者的不满。

上一代家主贾代善也就是他的祖父安排贾府走的路才是长远的,与清贵家结亲,让下一代人读书科举,逐渐从武转文。

勋贵武将是打天下的,但是天下承平已久,家里的爵位也有传到头的一天,唯有家中子嗣出息,才是长久之道。

可惜的是贾代善去世后,贾府没有一个人能撑起来的,唯有一个珠大哥也早早去世了,贾府便逐渐没落了下了,都沉迷在以往的富贵中,不愿清醒。

想到这里,贾琰又拿起茶杯站起来对姐夫说:“姐姐与姐夫大婚,初次上门,我这个做弟弟的没什么好说的,便以茶代酒敬姐夫一杯,愿姐姐与姐夫永结同心,白头偕老。”

梁瑜瑾也拿起酒杯仰头喝下,谢过琰弟的祝福。

席间的气氛又因此热闹起来,不停的有人敬这位贾家的新女婿,一时间宾主尽欢。

——

最后,看着相携出府,始终面带笑容的元春夫妻,贾琰放下心来,想:“便是为了素日疼爱她的元春姐姐,他也不会让贾府一步步地走上不归路。”

众人送别了元春夫妻,便又回了府中,三春和黛玉一同回了院子,路上探春还再向她们感叹:“没想到素日温婉和善的元春姐姐那么快便嫁人了。”

又想到自己也不禁迷茫了起来,她虽养在王夫人膝下但始终是庶女,比不了元春姐姐嫡出的身份,还不知以后能嫁个什么样的人家。

不奢望能向姐夫那样人中龙凤的,但求一个知心人便好。

迎春等人听她的感慨也不禁想自己的未来,但也多是迷茫,索性便不再想这些,转而讨论起二月里准备办赏花会的事。

正说着,又问黛玉有什么想法吗?黛玉正在想父亲寄来信中说的话,听了探春的问话便答道:“不如办在桃林中,到时桃花也快开了正是映景,到时多备些纸笔。”

宝玉这时追了上来,听了她们的话赶忙追问道,她们要办什么花会,听了迎春的解释,又求迎春她们说:“好姐姐,到时一定捎上我。”

迎春自是不会拒绝宝玉的相求,便应了他。

一旁的探春呸他:“你一个男子,偏要凑过来干什么,叫老爷知道了又要骂你。”

宝玉向探春讨饶道:“三妹妹,我们都不和老爷说,他便不知道,更何况我只是与姐妹们一起说说话,老爷他不会怪罚的。”又想了想,拉来后面的贾琰道,到时二哥也会去,老爷看在二哥的面上就不会怪罪我们。

贾琰看着宝玉期待的眼神,点了点头同意了到时也会去的事。

宝玉看他答应,又高兴了起来,乐呵呵的同探春她们商量办花会的事。

贾琰看向一旁沉默不语的黛玉问道:“妹妺可是有什么心事,可否与我说说。”

黛玉回道:“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听闻父亲前些时日得了风寒病了几日,想着父亲生病身为女儿不能近身侍奉在旁也就罢了,就连父亲生病的消息也是从旁人那听来的,心中不免难过罢了。”

贾琰看她伤心,安慰道:“想必林姑父也是不愿你伤心才不在信中告诉你,我上次还听人说等敏姑姑的孝期过了后,林姑父的官职会有变动,到时若能回京述职,想必能与你见上一面。”

林黛玉听了贾琰的话,想到到时能与父亲见上一面,心中才好受了许多,不再那么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