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你家媳妇真俊

九月十日,教师节。

陈耀东回了趟母校景安二中。

人在功成名就之后,就会变成一种资源,这种资源官方需要,亲戚需要,跟陈耀东有牵连的方方面面都会需要,学校也不例外,教书育人之地,也并非是人间净土。

陈耀东早想明白了,社会如此,没啥好吐槽的。

社会就是个大江湖,人在江湖,就不可能摆脱刀光剑影。

浮名利如浮云的毕竟还是个别,这个社会多的还是和他一样的凡人。

对于学校来说,优质生源是一种资源,毕业后的学生同样也是一种资源。

毕业后在仕途走上高位的是一种资源,那些在商业上功成名的就更是稀缺资源,甚至比前者给学校带来的影响力和实际的好处还要大的多,因为人们不会喜欢和崇拜官员,反而会羡慕那些发大财的,除非仕途走到相当高的位置上,不然还是有钱人香。

早在兴邦市场项目启动被媒体报道后,景安二中就曾联系过陈耀东。

奈何陈老板有心结,不想理会。

他当上高的时候是2004年,那会风气还是蛮好的,虽然老师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比较偏爱,但也不会去针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最多说几句不好好学习将来搬砖。

哪像现在,十年过去了,学校的风气变化实在太大。

后来又想通了,社会天天都在发展,人的观念也天天在转变。

人不可能让环境来适应自己,只能主动去适应环境。

没啥好纠结的。

于是,在月初接到学校的邀请后,陈耀东考虑再三,还是答应了教师节当天去学校参加景安二中举办的庆祝教师节系列活动,一直躲着不见也不是办法。

上午九点,一辆奔驰S600开到二中门口。

这种正式场合,还自己开车不太合适,本身就是名利场,陈耀东自然要入乡随俗,奔驰S600的豪华品牌形象比570更加深入人心,自然要坐奔驰。

门卫早接到了通知,看到车开过来,立刻按开自动伸缩大门放行。

刚进大门,一个女的站在路边招手。

小张把车停下,点下车窗。

陈耀东瞅了眼,也把车窗降下。

女人二十多岁,过来瞅了一下,笑着招呼陈老板:“陈耀东吧,我是高一年级组语文老师周海英,校长他们在教工楼等你,我带你过去吧!”

这个玩笑可开大了。

让人老师站门口等,会被戳脊梁骨的。

陈耀东忙下车握手:“周老师好。”

女老师脸上的笑容就更柔了了些,心想这些在社会上功成名就的人确实不太简单,虽然听说是个学渣,但毕竟上了大学,基本的素质还是过关的,至少做人没问题。

不像有些爆发户一样钱没多少架子却不小,坐在车里跟自己握手。

曹兴平坐在副驾驶,也跟着下了车站一边。

只是脸色有点古怪。

“曹兴平,好久不见了。”

女老师跟陈耀东握手说了几句话,又招呼一边的曹兴平。

曹兴平挤出个笑容:“好久不见。”

陈耀东惊讶了:“你俩认识?”

女老师笑着说:“我和他是同班同学,都是从二中出去的。”

“原来是学姐!”

陈耀东恍然了,一边拉开车门请她上车,一边问:“学姐也是06届的?”

周海英说了声谢谢,上了后座,等他上来才笑道:“是06届的,10年陕师大毕业考了老师,被分到咱们学校,你叫我一声学姐,有点受宠若惊啊!”

陈耀东也笑道:“应该的,都一个学校出去的嘛!”

周海英笑容更愉快:“你可是给咱们二中长脸了,大学毕业才两年就这么成功了,新千年后这十几年咱们二中出去的学生,属你混的最好,以后还请多多关照。”

陈耀东道:“学姐别夸我,我也就是运气好一点,以后咱常联系。”

周海英逾发觉的这人不简单,说话滴水不漏的,怪不得能混成老板。

曹兴平坐在副驾驶一声不吭,听着老同学和老板你一句我一句客套。

他也是二中出去的,比陈耀东高一级,今天回学校,陈老板是受邀而来,自己却只能做个拎包跑腿的,虽说如今如入衙门也算是人脉广泛,亦曾办过大事花过大钱,不比周海英这个老同学差上多少,在学校老师眼里也算是个有能耐的。

可跟着陈老板回校,则难免相形见拙。

车开到教职工楼下,校办主任又在楼下等。

陈耀东有印象,当年他上高中的时候这位好像在教语文,但没教过他,没有交迹,就不像跟周海英那么亲切了,该客套客套,该互吹互吹,谦虚中保持着距离感。

周海英在一边看着,心里逾发感慨了。

社会很单纯,复杂的是人心。

到了二楼的一间会客室,校领导基本全在。

寒暄几句坐下,又是一阵商业互吹。

校长已经不是陈耀东昔年上高中时的校长,当年也没见过,不知道从哪调过来的,自然谈不上什么亲切感,不过当年的语文老师老郑却成了教处主任,多少有点意外。

陈耀东在琢磨校领导校,校领导同样在琢磨他。

景安二中不如一中,不管师资力量还是生源都被一中碾压,像周海英这种能考上陕师大的已经是拔尖的学生了,从新千年以来,二中就没走出过有大成就的学生。

虽然在政府部门任职的不少,但走上高位的一个没有。

到不了区老板或者市领导那个级别,对学校是没有什么帮助的。

混社会的就不说了,那个混不出名堂来的。

正经经商的也没几个发财的,办个校外培训机构就算是相当不错的了,直到陈耀东异军突起,年初媒体报道兴邦农业与市里签定投资协议和大老板出席开工剪彩仪式,刚开始校领导没在意,可后来听说兴邦农业的老板是二中出去的学生,校领导们才上了心。

之后又陆续有消息传来,兴邦农业投资数亿参与三营开发,又准备在野牛滩投十几亿建设景安最大的生猪养殖基地,三个项目就得砸进去二十亿。

这妥妥的亿万富豪节奏。

这样的学生自然要保持联络,为母校增光添彩。

更别说前几天又传闻,听说陈老板要结婚,光是买结婚用的车,就砸了七千多万,直接买了二十多辆单价近三百万的奔驰S600,还给媳妇买了台千万级的劳斯莱斯。

学校消息灵通,一些小道消息知道的比陈耀东家人还要早。

站在学校立场,这种优质学生,怎么能不好好的联络一下。

而教师节系列活动,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载体。

请学生回母校露脸,感受一下衣锦还乡的荣耀,剩下的事就好办了。

“今天的活动有个学生代表发言的环节,耀东发个言吧,你也是学生代表嘛!”

互吹一阵,校长发出邀请,连耀东也叫上了。

而且还叫的很顺溜,就好像陈耀东是他亲自教过的学生一样。

陈耀东笑着说:“算了吧,我就一个种菜卖地的,又不是搞高科技的,肚子里也没几两墨水,学习上也不争气,就不上去献丑了,免的把学生带偏。”

校长点了点头,也不强求。

陈耀东随即道:“我也是从二中出去的,受学校教育三年,能有一点点成绩,离不开那三年在学校打下的基础,回头我让公司专门给学校设立一笔奖学金,也算是为学校选材育才略尽点绵薄之力吧,最重要的是希望能帮到那些需要的学生。”

校长精神一振,肉戏可算来了,问道:“耀东仔细说说,这个奖学金怎么说?”

陈耀东道:“分三类奖吧,第一类是成绩优异类的,每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给每个年级综合成绩前十名的学生一人两千块钱奖学金;第二类是品德优秀类,不分年级,每学期学校选出十名品德优秀的学生,每人奖两千块钱,具体的标准学校把握,但是不要重复;第三类不算奖学金,算助学金吧,每学期选十名家庭困难的学生,每人资助两千块钱。”

校长鼓掌:“这个奖设的好,把所有学生都考虑到了,我代表二中的莘莘学子感谢耀东和兴邦农业公司对景安教育事业的支持和关注,对母校教育工作的无私奉献……”

校领导们跟着鼓掌,觉的陈老板顺眼多了。

三个奖项,一学期十万块。

对于学校来说,这可是有很强的操作性的。

成绩好的学生为了得到奖学金,必然更加刻苦用功,你追我赶。

品德好的得了实惠,同样有助于学校推进德育工作。

家里穷的得了资助,同样会感激学校,麻烦事也会少一点。

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更不要说只要宣传出去,还能为学校增光添彩。

上午学活结束,下午学校就趁热打铁,追着兴邦农业搞了一个捐资助学仪式,还大张旗鼓地邀请市电视台和市日报社来宣传报道,把这事儿给实捶了。

免得陈老板开空头支票,事后不认账。

只要宣传出去,就不怕陈老板和兴邦农业公司赖账。

与此同时,学校也在大搞宣传。

不但所有二中的学生都知道了兴邦农业公司给二中设立了一笔专用奖学金,连全市的所有中学都知道了从二中出去的一位开公司的学生给二中设立了一笔奖学金,只要成绩能考进前十,每学期就能拿到两千块钱奖学金,只要品德优秀,每学期也能拿到两千块钱。

还有贫困学生,也有十个名额每学期能拿两千块钱。

学生们来劲了。

家长们来劲了。

两千块钱不少,没有人不心动。

消息传到一中,一中坐不住了,虽然挺看不起二中,但也羡慕二中走了狗屎运,这么丰厚的奖学金没有学校不羡慕,一中商量了一下,立刻排查近十几年一中出去的学生,看看有没有办企业的,怎么也得给一中拉一笔专用奖学金,不能让二中专美于前。

回了一趟学校,引起了不小的波澜,陈耀东是不知道的。

晚上没有应酬,早早回家吃饭。

姜苗苗反应比较大,见不得外面的饭菜。

炒了两个清淡的菜,还给陈耀东炒了个辣的,焖了一小锅米饭。

吃过晚饭,下楼去溜达。

在广场上转了一圈,姜苗苗道:“老公,明天我去给叔叔阿姨帮忙吧?”

陈耀东道:“你别去了,他们都安排好了,你去了也帮不上忙。”

姜苗苗道:“帮上帮不上先不说,去了好歹有个态度,就算给递个碗也行,都说农民秋收忙,我一天闲着没事,要是不去帮忙,估计别人都得说闲话了。”

陈耀东道:“人的嘴两张皮,咱也管不住,过好自己民的日子就行了,爱说啥说啥。”

姜苗苗道:“我还是上去看看吧!”

陈耀东想了下,点点头:“想去你就去吧!”

明天秋收,大户提前收,家里肯定忙。

爸妈早就安排好了,也没想过姜苗苗上去帮忙。

不过媳妇能有这个态度,他其实也挺欣慰。

就好像姜苗苗说的,能不能帮上忙先不说,态度最重要。

次日一早。

姜苗苗五点半就爬起来,洗涮完六点就出门了。

陈耀东不打算上去,去了也没他啥事。

而且他不上去,姜苗苗一个人去才更显难能可贵。

早上六点,天才刚亮。

姜苗苗开车慢,到了开阳三队时,已经六点半了。

陈爸正站在院子门口张望,看到姜苗苗的宝马开过来,还以为儿子来了。

可等姜苗苗从车里下来,却没看到儿子,顿时有点懵。

“小姜,耀东呢?”

陈爸连忙问道。

姜苗苗道:“他事情多上不来,我来给阿姨帮忙。”

陈爸啊了一声:“现在人多不做饭,中间给送点水和买的馍馍就行了,没啥好忙的。”

姜苗苗道:“我闲着也没啥事,帮阿姨送水也行。”

陈爸连忙让进院子,喊了声:“宋玉霞,小姜来给你帮忙了。”

陈妈闻声从火房里出来,大为惊讶:“哎呀,怀着孩子呢小姜你好好歇着就行,我这也没啥忙的,我一个人就行了,哪能让你干这些,可别动了胎气。”

姜苗苗玉脸有点烧,道:“阿姨我没事,我给你帮忙吧!”

陈妈不好再说,就把她让进屋里。

嘴上说着不用,心里还是高兴的。

能不能干是一回事,想不想帮忙又是一回事。

秋收这种大事,就算儿子媳妇不来陈妈也不会说什么,但别人要是问起秋收的时候你儿子媳妇咋不来帮忙,总会膈应人,现在准儿媳妇来了,就算什么也不干,站一边看着,别人也说会你家儿媳妇有心,还知道上来帮忙,总会让人心里舒服。

确实没啥忙的。

以前种的少,雇人干活最多十来个人,家里要给做饭。

现在种的多了,雇的人也多,家里也没那么大锅,所以大户中午都不管饭。

也就中间每隔一个小时给送一次水,两个小时给送点馍馍垫肚子。

陈妈一个人就能忙过来。

姜苗苗在火房转了一圈,跟陈妈说:“阿姨,明年还种不种了?”

陈妈说道:“耀东今年就不让种地了,他爸非要种,现在卫东也工作了,我和他爸在商量呢,你要让我们给带孩子,我们就不种地了,你要不让我们带,我们就把地种上。”

姜苗苗挺尴尬,这是要把天聊死的节奏。

幸好自己没嫌弃过,也有结了婚让公婆帮忙带孩子的想法。

不然还真不好回答。

姜苗苗道:“那你们别种地了,帮我看孩子吧!”

“那行,回头我就跟他爸说。”

陈妈喜不自胜,其实老两口也在商量,孙子肯定是想带的,但现在的年轻人病多,嫌弃公婆不干净不卫生没文化的大把,不让公婆帮着带孩子更不什么新鲜事。

也在琢磨姜苗苗会不会让帮忙带孩子。

今天姜苗苗问起来,没过脑子就直接说了出来。

说完觉得不对,还在后悔呢!

没想到姜苗苗让帮着看孩子,自然很高兴。

等了一阵,六点四十时,陆续有人过来了。

陈爸找了五十个人,五台拖拉机,准备两天把所有的玉米掰完。

到了六点五十,路上已经被电摩电三轮堵了个严严实实。

人群在院子门口扎成堆,姜苗苗出来看了一下,一干来挣钱的大姑娘小媳妇老爷们鲁汉子顿时就惊为天人,有相熟的问:“老陈,亲戚家的闺女?长的真俊俏啊,有对象没?”

陈爸瞬间黑脸,连忙道:“别扯蛋,那是我大儿媳妇。”

“呃,没结婚就到你家来了?”

“定到八月十五了,今天上来帮忙的。”

“这女娃子长的俊,一看就是大城市来的。”

陈爸就得意了,本来不想得瑟,但实在忍不住:“人家父母是大学教授,教出来的能跟咱农村的一样?有礼貌还孝顺,咱景安可找不到这么好的姑娘。”

大伙心想,怕不是冲着你儿子的钱来的吧?

当然这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也就只能在心里想想。

门口张罗一阵,陈爸领着人下地了。

陈妈要去地上看看,姜苗苗没事干,也跟去看看。

到了地上,来干活的人已经进到了地里,一人腰里挂着个袋子,排成一长溜,正在缓慢往前移动,看着挺壮观,跑到地头掰了一个玉米棒子,还挺有成就感的。

陈妈怕她手被扎破,就忙给了一双手套。

城里的姑娘不知道庄稼地里的辛苦,也不像庄稼人皮粗内糙的,那些看着无害的玉米叶子可不是善茬,经常干农活的不戴手套掰玉米时间长了也得刮破皮,更别说姜苗苗了。

姜苗苗戴了双崭新的胶皮手套,四处溜达起来。

感觉农村比城里好,城里待久了人会烦。

到了乡下农村,心情莫名就会好上许多。

地埂子上长了许多青草,长的挺像韭菜。

姜苗苗也不敢乱问,怕闹笑话。

之前可是听陈耀东说过,有城里人到乡下不认识麦子,把麦苗当韭菜拔呢。

看陈爸陈妈在掰过的地里检查,也跟了进去。

外面看着没事,结果进到地里才发现不对劲,米玉叶子打到脸上竟然火辣辣的疼,而且米玉叶子上面还有一层浮灰,被人一碰一抖动立刻全打到身上。

姜苗苗有点懵,怎么跟想象中的不一样。

陈妈发现她跟进来,连忙喊道:“小姜你快出去,地里脏。”

姜苗苗也不敢逞强,连忙退了出去,抹了把脸,感觉还有点隐隐作疼。

陈妈也不敢在地里蹿了,连忙出来领着她回家。

到家一照镜子,才发现脸上有一道细细的淡淡的红印。

姜苗苗顿时郁闷了,被玉米叶子刮了下,竟然会留下印子。

怪不得那些干活的都捂的严严实实,庄稼地里的活还真不好干。

陈妈拿条毛巾出来,给她擦了擦身上沾的浮灰,谆谆教诲:“庄稼地里都脏的很,你没事不要进去了,怀着孩子呢,万一栽个跟头摔一跌还了得。”

姜苗苗有点无地自容了,感觉好废。

到九点的时候,陈妈去地上给送水。

姜苗苗也要跟着去,陈妈没让她去,在家待着。

十点,又去送水和馍馍,还有西瓜。

这次姜苗苗也去了,和陈妈挤在电三轮的驾驶位上,一路颠簸,陈妈担心把未出世的孙子给颠没,一路小心翼翼的,都不敢开太快,地上走拖拉机的小路可没有大路那么平。

十一点半左右。

陈妈开始做饭,姜苗苗在院子的菜地里摘黄瓜。

已经过了时节,菜地里的黄瓜早长老了。

而且长的奇形怪状,压根不像黄瓜,怎么看都像葫芦瓜。

忽听外面有车过来,离的近了,听到熟悉的引擎轰鸣声,就知道谁来了。

果然,车停在了院子门口,陈老板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进了院子。

看到姜苗苗蹲在菜地里,就忍不住好笑:“你认识黄瓜吗?”

姜苗苗白了他一眼:“我不认识,你来给我摘吧!”

陈耀东也进了菜地,打量几眼,摸摸头问:“地上去了没?”

姜苗苗压低了声音:“去了,农活真不好干,你看看我脸上的印子还有没有?”

“咋了?”

陈耀东吓一跳,连忙定睛细看。

姜苗苗小声道:“到玉米地里被玉米叶子刮了下,之前还有个红印子。”

陈耀东仔细看了好几眼,没看到红印子,道:“没有了。”

姜苗苗这才放了心:“没了就好。”

陈耀东道:“庄稼地里的活没有好看的,你看看就行了,别往地里跑。”

姜苗苗点着头,怪不得都说农民最辛苦,地里的活确实不好干。

十点去送水的时候,那些干活的人脏的都没了样子。

实在太不容易。

2011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