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8章
安道石一心想在赛程中抢时间,却不知道几乎每个队的赛程中都有类似这样需要绕行马场的路线,但其他人可不敢违规闯入平时被列为禁区的马场,都是选择老老实实地从外面绕行,以免节外生枝惹出不必要的麻烦。
只有安道石这个二愣子,认为既然这项赛事没有特别说明不允许进入的区域,法无禁止即可为,那在赛程覆盖的区域内就没有禁区一说,抄近路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他认为看守马场的骑兵大概并不清楚相关的安排,所以才会在发现自己闯入后立刻策马追赶,好在自己反应够快及时脱身,否则真要是被人在马场里拿下,那只怕就难以完成接下来的赛程了。到时候朝鲜军免不了拿个倒数第一,他必然就成了罪魁祸首。
安道石赶紧把这种分心的念头赶出脑海,将注意力集中到眼下的赛程中来。由于各支队伍的行进路线并不相同,他也无法在途中通过其他人出现的位置来判断当下的实时排名,只能拼命地抢时间完成自己的赛程,希望能够在抵达终点之前多追上那么一两个人,让本队的排位再提升一些。
看台上热热闹闹的交流活动慢慢停了下来,嘉宾们关注的焦点终于随着比赛进入到最后一个赛段而重新回归到了校场上。
其实大多数普通人并不会特别在意最后是哪支队伍赢下了这一场,在他们看来,这些外国队伍争得再怎么厉害,那也不都是我海汉国的学员?同门师兄弟竞技而已,表现得再好,最厉害的人也还是传授他们技艺的师父才对。
当然或许也有人会说,徒弟胜过师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那也不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但上午的比试项目结束后,官方所派出的狙击兵已经用事实证明了这些外国学员与海汉军人之间的实力差距,徒弟跟师父的水平还差得太远,根本谈不上超越的可能。
所以这项比武活动在普通嘉宾眼中,没有太多需要关注的目标,基本上就纯粹是看热闹而已了。
当然了,如果来自大明的许家军最终能够夺魁,那观众们肯定会对这个结果比较满意,毕竟在场这些海汉籍的嘉宾,其中绝大部分人在数年前都曾是大明的国民,如今虽然身份换作了海汉人,但日常生活也还是跟大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故国的军人有好的表现,对他们而言肯定是乐见其成。
虽然来自大明的队伍其实远不止许家军一家,在场的十支队伍有一半都是大明所属。但以官方身份出现在这个赛场上,许家军倒是独一份,可以说是代表了大明的威严和声望。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许家军在这次比武活动中其实占据了一定的优势,看台上的观众绝大部分都是帮着许家军叫好加油,至少算得上是大半个主场了。
但只有在看台中间就座的这些贵宾才清楚,许家军会出现在此处,可不是代表大明而来。事实上大明并没有向这个活动派遣官方队伍参加,而在场能够代表大明官方的人,大概也只有从上午开始就面色冷峻的费策贤了。
作为大明委派至三亚的使臣,费策贤才是真正意义上代表了大明官方的利益。他在接到出席活动的邀请函时并不惊讶,海汉这种举动看似磊落,但其实也是借此在向他这个大明使臣示威,意思便是海汉与大明各地势力的联系,已经不需要再躲躲藏藏地进行,而是可以光明正大地摆到台面上来了。
费策贤没有因为这种行为扫了大明的脸面就直接拒绝,他还是选择了出席活动,这可是收集情报的好机会,正好可以借此机会摸清海汉在大明培养的危险势力有哪些,实力如何,是否有可能会威胁到朝廷的统治。
尽管费策贤对这次比武活动会出现的某些状况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到了各支队伍出场的时候,他还是不免受到了打击。他事前知道会有来自福建和金盾护运的两支队伍参与活动,但没想到除了这两支队伍之外,竟然还有来自江浙、山东、辽东三地的另外三支队伍参加。
这三支队伍都是以当地民团的名义向海汉派出留学人员,费策贤不太清楚江浙、山东两地的民团背景,不过辽东的情况,他倒是能猜到七八分。
海汉军进驻辽东已经有两年多快三年了,这期间除了从北方搜罗的战争难民之外,海汉还在大明眼皮子底下做了一件大事,便是将原大明所属的辽东东江镇军民全部迁到了金州安置,粗略估计也有上万人口。
而当初由明将毛文龙所创立的东江镇,也就此完成了历史使命,被海汉全盘接收下来。大明朝廷因为无力影响辽东局势,也只能是对此装聋作哑,捏着鼻子吃了这个亏。
费策贤估计以金州民团名义送来三亚接受军事培训的这些人,恐怕多半不是什么民间人士,而是当年东江镇所属的明军军官。只是这些人一直都待在鹿回头基地里,他也没有什么途径能够接触,因此无从确认这些人的真实身份。
这么一算下来,有五支队伍是来自大明,其中辽东、福建两地的队伍,大概率便是由明军的人员组成。但讽刺的是这些队伍都不是代表大明出战,就连在场的这些贵宾,也默认其上司是许裕兴、李奈之流,而不是费策贤这个正牌的大明使臣。饶是他能够勉强忍下这口气,当下脸色也好看不到哪里去了。
费策贤的心理非常矛盾,一方面他认为这些私自参与海汉活动的队伍都是里通外国的行为,作为官方代表必须要坚决予以谴责;另一方面他又希望这些队伍能够取得好的成绩,这样至少还能证明大明的实力仍在安南、朝鲜等番邦小国之上。
或许是因为费策贤的身份太敏感,又或许是真没什么人把他放在眼中,在赛事进行期间,也没什么人主动跟他交流看法,仿佛大家都没意识到费策贤才是在场职位最高的大明官员。
而费策贤也很难在这种场合强调自己的存在感,因为那样很可能会让局面变得更加尴尬。现在大家还可以装作他是透明人,一旦他主动打破这种微妙的气氛,那就相当于是在逼在场的人站队。但以大明今时今日的状况和影响力,恐怕这些人都会毫不犹豫地站到海汉一边。特别是那几支来自大明的参赛队伍,他们一旦表明立场,那丢脸的可不仅是费策贤,还有他所代表的大明王朝。
费策贤当下只能克制住满腔怒火,将注意力集中到赛事中,默默记下各支队伍的表现,并用自己有限的军事知识,来判断各支队伍在这些项目中所展示出的战斗力到底是什么水平。
而真正让费策贤大吃一惊的,同样也是上午的比试结束后海汉展示狙击兵作战的一幕。虽然展示打靶的距离不算太远,但按照海汉人的说法,这种精准射击的有效距离应该远远大于展示的效果,这可就很吓人了。
即便费策贤的军事知识有限,也能想象这种武器在战场上的效用。比如在攻城战中从城外直接击毙了城头上毫无防备的高级指挥官,又或是在某些重要人物出巡的场合,从远距离一枪将目标狙杀,这样的场景可谓是防不胜防,只看海汉愿不愿意使用这种非常规的作战手段了。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实施这种作战的特殊人员似乎也很难训练,否则以海汉的暴发户作派,当时就应该拉出百十号狙击兵,然后请在场的贵宾从中间随便挑几人出来打靶,让大家意识到海汉的战力储备是何等恐怖。
而且海汉人明显不打算把这种特殊的本领外传给其他势力,哪怕是与其关系最密切的盟友,看样子也显然没什么机会向海汉学到这种特殊的本领。至少这种手段不会在短时间内流传开来,那么对大明所造成的威胁也会相对小一点。
下午这个耗时颇久的比试项目,费策贤也基本看明白了,这就是考验参赛人员在野外行军的本事,若是本事没练到位,恐怕出了这个校场就很难再找到回来的正确路线了。
不过费策贤认为这个项目的比试范围还是太局促了一些,这鹿回头半岛虽然地方不小,但来来回回也没几里地,其实不太能试出这些人的真本事,换个地方就未必能有这样的表现了。等到真正踏上战场,这些人多半也还是比不过大明的将领。
费策贤微微转头,有些幸灾乐祸地看了看朝鲜世子李凒,他手下的人在今天的表现只能算是普普通通,仅仅只是在上午拿到一个第三而已,费策贤认为这位世子此时的心情应该不会比自己好到哪里去。
费策贤虽然不太清楚朝鲜国送来这批留学人员到底花费多少,但以他所掌控的情况来看,显然不会是一个小数目。而花了这么多的钱,所得到的效果却一般般,想必朝鲜国也会对这种培训方式的有效性产生疑虑。
然而费策贤却没有考虑到,在三亚培训的外军学员并不止朝鲜一家,既然有许家军这样的榜样在前,朝鲜人多半不会把比武结果与培训方式的有效性联系到一起,而是会考虑是不是送来留学的人太少,花的钱不够多,所以才会跟别家的训练成果有差异。
李凒此时便在琢磨这事,在他看来自己手下的这批留学军官个个都是军中精英,能力也并不比别家差多少,要说真正有差距的地方,大概还是在于基础不够。类似安南军和许家军早就从与海汉的长期合作中掌握到了一些训练方法,会针对这些海汉军要求较高的科目提前做一些基础训练,到三亚受训的效果自然强过了几乎毫无准备的朝鲜军人。
不过今天上午已经拿到一个第三,这个成绩虽不算理想,但李凒还是能够接受,只是没什么惊喜罢了。至于下午这项比试,李凒也知道己方实力有限,而最后一段开始前排名已经落后太多,大概也很难取得理想的成绩了。他已经想好了,即便这个项目最终排名不好,但等结束之后还是要去鼓励一下自己的下属,让他们不要太在意一时得失,好好准备明日的项目。
安道石此时已经找到了最后一个签到点,完成这里的签到任务之后,下一站便是出发的校场。他一直将校场的方位记在脑中,倒也不用再费时费脑确定位置和路线,直接杀回去就行了。
不过他前面的路程冲得太快,此时体力已经快要耗尽,从口鼻中喷出的气息也炽热无比,身上的衣裤都早已湿透。而负重物品中的饮用水也已经喝完了,他只能回到校场之后再设法补充水分。
但安道石此时连停下来休息片刻的念头都不敢有,他知道自己一旦停下,很可能就会瘫软倒地爬不起来了,只能踉踉跄跄地小跑前进。
他估计最后这段路也就两里多地,搁在平时大概一口气就冲下来了,但此时身上的背包似乎重逾千斤,而手里攥着的枪也沉重无比,连胳膊都收不起来了,只能靠挂在脖子上的枪带承重,两手抓着枪勉强维持着平衡。
眼见校场已在前方,安道石抬手抹了一把眼皮上的汗水,看到前方还有两人也正从别的路线汇合过来,向终点发起冲刺。
安道石在整个赛程中都没跟其他人并线竞赛,这快到终点了才终于遇到两个人,这让他顿时燃起了斗志,加快步伐试图追上并超越这两个人,这样本队的排名至少又能往前提两位。
前面这两人只领先安道石三四丈的距离,但即便他使尽浑身气力,也只是将距离缩短了一些,想要超过他们却仍是差了一口气,最终仅以数尺之差,在这两人之后冲过了终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