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8章甘蔗产业
海南岛上各县执政的基本都是穿越者,于小宝自然也不敢在这些人面前拿什么特使的架子,所以这个巡视工作,主要还得地方上配合才行。不过于小宝本身加入海汉的时间就早,跟大部分穿越者都是认识的,而且这么些年共同生活在一起,很多人根本就没有再把他当成原住民看待,这也是执委会委派他这样一个年轻官员担此重任的原因之一。
张广很清楚于小宝和张千智这两个年轻人受执委会重视的程度,当然不会为难他们,很主动地了配合,命人将去年到今年的政务记录都取了出来,让他们翻阅查看。
崖城县的政务记录无疑是相当不错,可以说是政通人和,这里紧邻三亚,是最早被海汉纳入治下的城池,社会改造的程度也较为彻底。早前本地的地主和官宦家族,要嘛迁回了大陆,要嘛就死心塌地的投靠了海汉,放弃了明人身份,至于不服从海汉统治的少数人,坟头草都已经两米高了。
如今崖城县的人口比例,只有大约两成左右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占据人口绝大多数的是海汉接管这里之后,历年来陆续迁入的外来移民。这些新移民在本地没有什么根深蒂固的宗族关系,对政府而言管理的难度也要小得多,而且大多数人来到这里的时候都没有什么家产,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要依靠政府的工作和补助来维持生存,对国家的依赖度要远远大于能够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社会。
这些移民几乎都是在危难中被海汉所拯救,对于这个新生政权的忠诚度也是相当高,加上这里的外来人员不像三亚那么多,社会风气相对三亚更为淳朴一些,而张广早年就在驻崖办工作,对本地的状况也比较熟悉,因此治理地方政务也算是得心应手。这修桥铺路,指导农业生产,开展外贸活动,各种政令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实施,虽然成绩不算特别突出,但至少也是中规中矩,没有多少可以挑剔的地方。
于小宝一边查看政务记录,一边与张广进行交流。不过其他无事可做的人就有些无聊了,只能在旁边候着,还不能随便出声。好在这番过场持续的时间也不算太长,不到一个小时就结束了。
张广看距离中午还有一段时间,便安排于小宝等人去参观本地的甘蔗农场运作。于小宝见张广作势要亲自带路,连忙抢在前面道“若是路途较远,首长派人带路便是,不用亲自跑一趟了。”
张广摆摆手道“不远不远,出东门就是好几千亩甘蔗田,加工厂也在东门外,走路过去也就几分钟的事。”
刘尚听到“加工厂”这三个字立刻从走神状态活过来了,他记得刚才在来崖城的途中,于小宝曾经提到过,海汉在甘蔗加工环节上也已经使用了蒸汽机械装置。刘尚对甘蔗并无兴趣,但这蒸汽机是如何用在甘蔗榨汁上,他倒是很想去亲眼见识一下。
一行人出了东门,眼前果然是大片大片的甘蔗田,数以百计的力工正在将收割的甘蔗装车运走,大捆的甘蔗在车上堆得像小山一般,由牛拉着在路上缓缓行进。
张广介绍道“往年的收割季一般都集中在五月,不过这两年我们这边开始实施全年轮种,所以基本上全年都会有新鲜甘蔗出产。我准备等今年冬天不那么忙的时候,就组织人力在这里修一条货运轨道,提高甘蔗种植区到加工厂之间的运输效率。”
从甘蔗种植区到加工厂其实路途很近,所以修路的成本不会太高,而短途拉货所需的轨道建设方案,早在这几年的矿山开采过程中就通过实践积累了大量经验,可以说从修路到后期的设备调试维护的一整套操作都已经十分成熟了,一个冬天就足以完成这种工程量不算太大的基建项目。
张广一边走一边向众人大致介绍了本地的甘蔗生产状况,崖城县种植的甘蔗是以糖蔗为主,即糖分含量较高,主要用途是制糖原料。与专供食用的果蔗有所不同的是,糖蔗皮硬纤维粗,口感比较差,一般并不会将其作为水果食用。崖城县的糖蔗种植面积已达一万四千多亩,并且每年还在以百分之二十的比例扩大种植规模,但就算如此,崖城目前的甘蔗产量也还远远不能满足海汉酿酒和制糖的需求,所以在海南岛北部地区,近年也新开发了许多甘蔗种植区,不过这边起步较早,种植品种和配套产业都更为成熟,可以算是目前海汉治下的甘蔗主要产区。
甘蔗加工厂就座落在宁远河河岸上,张广介绍说这处加工厂最早是采用水力驱动的机械,运行成本倒是很低,不过宁远河的流量不是那么稳定,枯水期和丰水期之间要对这些水力机械不断进行调整,也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在蒸汽机开始推广之后,张广就回到三亚那边到处求神拜佛,最后总算从执委会那里弄到了两台蒸汽动力压榨机的配额,装配到了这处加工厂。
有了蒸汽机的加持,加工厂的生产能力自然也就增加了不少,目前这里的最高日加工能力约在两万斤甘蔗,而且榨汁率远胜过去的人力、畜力和水力手段。当然了,因为使用了蒸汽机的缘故,加工厂也特地修建了显眼的烟囱,从崖城城墙远远就能看到那边是否处于开工状态。
还没进厂房,刘尚就已经听到蒸汽机那并不陌生的运转声了,走进了一看,几个赤膊大汉站在一个架子上,正将甘蔗一根根地送入一个大腿粗细的铁皮圆筒中,圆筒另一端连接的便是那黑乎乎榨汁机了,甘蔗进去之后,汁水从榨汁机下方的出口流入一个大木桶中,每接满一筒便会有人将其换走放上新的空桶。而甘蔗渣则是从榨汁机的另一面被吐出来,掉进一个铁皮渣箱中存放。这些甘蔗渣也并非毫无用处,经过简单处理之后可以用来造纸,也可以用于堆肥。
甘蔗汁后续的处理并不涉及蒸汽机,刘尚也没什么兴趣去弄清海汉人的酒到底是怎么个酿法,他只是对这蒸汽机充满了好奇,绕来绕去地查看其机械构造,试图要弄懂那燃煤烧水的锅炉是怎么创造出如此大的能量,又是如何将其传递到榨汁机上发挥功用的。刘尚认为若是自己能够完全搞明白这蒸汽机的原理,今后回到大明将其仿制出来,那岂不也是大功一件?
刘尚虽然头脑聪颖胜过常人,但这种新鲜事物如果没人给他细细解说其中奥妙,想凭肉眼观察就复制这样的高精尖技术,那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他来到海汉后,已经近距离观察过火车、机帆船和这榨汁机的蒸汽动力装置,除了感叹海汉人心思精巧能造出这种机械之外,其实收获并不算太大。就算他已经从他人口中知道了蒸汽机的运行原理,但要把原理变成现实可用的机械,这中间的差距还是十分巨大。
海汉在工业制造方面的能力,不是大明可以比拟的。如果将这种机械运回大明进行拆解,集全国能工巧匠研究,花费一两年的时间,也必定能够复制出原型机的七八分,但制造成本可就不好算了,更别说像海汉一样形成规模化的生产,将其运用到社会生产的基层。
单凭刘尚一己之力,的确难以成事,他转来转去地看了半晌,只恨不得将这榨汁机外面的铁皮壳子全都拆开来,好好看看里面到底是怎样的构造。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刘尚心中暗暗盘算,等日后回到三亚,如有机会,要去市立图书馆查查是否有蒸汽机相关的图纸可以阅览。这等利器如果只被海汉所掌握,那只需数年,大明恐怕真是连翻盘的机会都没了。
刘尚正走神之际,便听旁边有人问道“怎么不跟着队伍一起走啊?看样子你对这蒸汽机特别感兴趣啊?”
刘尚背后的汗毛一下就竖起来,因为他能听出这声音正是队伍中最为忌惮的对象,那位在安全部任职的张千智。刘尚昨天在船上便已经被张千智有意识地试探过一次,心中对此人的忌惮大增,之后便一直小心翼翼不与其单独接触,孰料在这加工厂中落了单,又被对方给注意到了。刘尚不禁大感后悔,自己何必要急在这一时去研究这蒸汽机,若是因此而被对方看出破绽,那真是大大地不划算了。
不过刘尚职业素质还算不错,虽然心头已经炸毛,但反应倒还算平静,转头对张千智一揖道“小人只觉这榨汁机设计精妙,颇有巧思,一下便沉迷进去,倒是让张主任见笑了。”
张千智笑眯眯地说道“刘先生既然这么喜欢研究蒸汽机,那等回三亚之后,安排你去学这个专业好了。”
刘尚愕然道“这……这门技艺,还可以公开传授?”
“当然可以!”张千智道“蒸汽机原理、设计、制造、维护维修,全部课程学下来,三四年差不多就够了。就是不知道刘先生有没有这个耐心,去学习这么长的时间。”
刘尚差点就矢口应承下来,如果三四年真的能如张千智所说那样学会全套相关知识,那他倒也觉得值得。不过他也明白自己来海汉潜伏的目的可不是为了学习这些奇技淫巧的偏门玩意儿,就算有这种任务也肯定不是交由他来完成。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并不确定对方是不是在以此为饵,引诱自己上钩,当下也只能将念头压回心底,连连摆手道“小人已过而立之年,哪里还能学得进东西,张主任说笑了。”
张千智其实倒也不完全是说笑,海汉的确是开设有相关课程,不过招生极为严苛,不但对在籍时间、家庭环境、社会关系等条件有诸多要求,而且最重要的是已经接受过海汉的相关基础学科教育,如果没有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常识,就很难再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相对高深的机械原理知识。就算是刘尚这种聪明人,真让他去看蒸汽机的零件图和装配图,他也还是看不懂的。
张千智没有立刻接话,而是眼神在刘尚脸上扫来扫去,盯得刘尚心中暗自发毛。良久他才又开口道“我曾听首长说过,好学之心,不分年龄。你如果真的对蒸汽机感兴趣,那要转行也不是不行,于主任或者我给你写一纸介绍信,就能从宣传部把工作关系转出去了,你不妨考虑考虑。”
刘尚听他说得认真,当下心里也有些忐忑,他兴趣所在的确是更倾向于研究机械,但也知道这种匠人行当所能接触到的消息层面就很狭窄了,而且很可能需要潜伏数年才能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回到大明之后还未必能立刻派上用场。而宣传部门就不一样了,能够接触到很多第一手的消息,并且对于海汉的政治风向也会更为敏感,搜集情报也远比匠人更为容易。
刘尚脑中念头流转,但只是稍稍犹豫了一下便已经作出了决定,再次对着张千智一揖道“多谢张主任好意,小人还是擅长口舌功夫,这跨行调动之事,小人自认难以适应,还是留在宣传部做事比较自在。”
张千智点了点头,也就没有再顺着这个话题发挥下去,只是淡淡地说了句“跟上队伍”,便自行走开了。刘尚自然不敢再在这榨汁机面前多做逗留,赶紧快步跟上了大部队。
不过之后参观制糖和酿酒的作坊,刘尚显然都有些心不在焉,与张千智的简短对话显然给他造成了不小的冲击,甚至可以说动摇了他心中原本很坚定的打算。直到参观结束,刘尚都没有再与任何人进行过交谈对话,一直在默默地思考着自己的心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