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赏识

“杨大人。”一个随从模样的人站在杨知旁边,随他一同往楼下望去,见一个衣着破旧的年轻人被围在中间。

杨知收回目光,关上了小窗,笑道:“江山代有人才出啊。”

“是否由属下去调查这名学子的身份?”

“不必。”杨知摇头道,“我让你办的事情查得怎么样了?”

随从低声道:“平州知府狡猾得很,账本一直都没有什么消息。”

杨知闻言皱起眉头。那随从还要说什么,却被杨知抬手制止,“隔墙有耳。出来一上午了,回去吧。”二人起身下楼,没有惊动下面的书生,从侧门悄然离开。

杨知回到书房,看到堆叠在桌子上的拜帖和信纸。

随从忙上前把拜帖和信纸都收拾起来,“这群书生不好好用功读书,整天就钻营小道。真提出什么建设还好,说得都是假大空的废话。”

账本的事情一直都没有什么眉目,杨知心烦意乱地摆摆手,“别收拾了,先下去吧。”

“是,大人。”随从一把将所有的拜帖都抱出去,准备找个地方烧掉。

杨知坐在椅子上,轻轻敲击着桌面陷入沉思,他在平州的人手还是太少,处处受到平州知府掣肘,到底何时才能完成圣上交给他的任务呢?可人生地不熟,他去哪里招可用之人呢?

一张浅黄色的信封从桌角滑落,竟是那随从方才遗落下来的。

杨知的目光落在信封上,被上面的行如流水的字体吸引了目光,他捡起信封沉吟半晌,最终还是拆开看一看。

刚开始来到平州的时候,就有很多书生前来献策,那时杨知也是爱才,所以他们递交的信都会看上两眼,不过讲得都是一些夸夸其谈流于表面的东西,久而久之杨知也就不在这上面浪费时间了。

打开信封后,映入杨知眼中的并不是信上的书法,而是一张规规矩矩的数据汇总表,如此清晰明确的数据汇总很少见,就算是杨知看账本这么多年也不曾见过如此细心的人。

他被提起了一丝兴趣,坐直了身子,仔细看信上的文字。信里并没有针对赈灾提太多意见,而是在讲一个太平镇的“赈灾故事”,由此引出了当时的具体做法、伤病死亡数据统计、放粮数据统计等等,一看就是非常有理有据的实际建议。

但仅仅凭借这一点还不足以让杨知对他刮目相看,妙的是在信的最后一段笔者似乎还有其他未竟之语,勾起了杨知的兴趣。

杨知轻轻点着信纸落款的名字,叫来自己的随从,“把这个叫陈清澹的书生请过来。”

随从诧异地看了一眼那信纸的背面,“是,大人。”

陈清澹刚回到客栈,就被杨知派来的人给请过去了。不过他心中早有预料,并未显得慌张,而是不紧不慢地换了一身比较新的衣服,才跟着随从一起去驿馆。

杨知一眼就认出了陈清澹就是在茶楼舌战群儒的那个书生,不过他身上的旧衣裳已经换成了新的,难道他在茶楼是有意隐瞒?

或许是杨知打量的目光太过显眼,陈清澹比不得不开口道:“草民拜见大人,为免失礼,特意换了身新衣裳。”

杨知面色稍缓,“免礼,坐下吧。”

“多谢大人。”

杨知道:“看你信中所写,似乎对赈灾一事很有经验?”

陈清澹不卑不亢道:“经验不敢当。只是我在永安镇的聚客楼当账房,前几日我受掌柜所托,前往太平镇救济灾民,有了一些想法。听闻大人来平州赈灾,也想尽一份绵薄之力。”

杨知直言道:“你的信很有用,但凭这些想要功名利禄还不够格。”

陈清澹起身拱手道:“草民从未奢想功名利禄,只是平州也是草民的家乡,平州百姓受苦,便是草民同胞受苦,草民实在于心不忍,能尽力就尽力。”

杨知一言不发地打量着他,陈清澹神色不变。半晌后杨知笑道:“像你这样的读书人可太少了。坐下吧,不必如此紧张。”

“是。”陈清澹重新坐回椅子上。

杨知观察着陈清澹,这后生明明是贫寒之家出身,面对他这个朝廷二品大员却神态自若、进退有度,更难得的是品性上佳,这样的人一辈子做个账房就可惜了。“你以后可有继续考功名的打算?”

陈清澹道:“不瞒大人,草民如今孝期在身,打算三年以后再下场参加童试。”

“好。”杨知得到答案后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拿出陈清澹写得那封信,“我看你信上似乎有话没有说完?”

陈清澹面露犹豫之色。

杨知难得见到这冷静的年轻人出现这样的表情,失笑道:“本官一向好脾气,你有话直说无妨。”

陈清澹起身道:“俗话说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草民以为大人当及时预防。草民先父曾是医馆大夫,针对预防疫情有一些想法。”

杨知明白疫情爆发这个道理,但他已经派人下去处理尸体了,只是废墟太多,一时之间处理不完。他倒要看看这个年轻人还能说出一些什么,他微微颔首,“但说无妨。”

陈清澹道:“灾后防疫首先就是安置百姓,未避免活人和尸体共处感染,最好将百姓安置在向阳的高处,并在周围挖一条防鼠沟。”

老鼠在民间很常见,杨知不懂陈清澹这做法是为什么。

陈清澹解释道:“灾后的老鼠、蚊子、苍蝇都会携带一些病气,一旦传染给人,就会造成瘟疫。所以防鼠沟是很有必要的。除了防鼠沟,还要在帐篷内备好灭蚊灭蝇的香药。”这都是现代灾后防疫的精华。

杨知听着听着,正色道:“你把这些东西都写出来,我会派人一一核验。我见你汇总的账册很清晰,看来你在算学上也有很大天分。本官这里缺人手,你愿不愿暂时留下来,替我分忧?”

“草民乐意之至。”陈清澹来这可不单纯是为了献出防疫之策,他是要博取杨知的好感,所以他必须体现自己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