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7章

第7章

“再有一日行路便到良慈郡,这些日子我教你同行赶路时暗中探查孟苍舒此人,如何?”

夜深,大帐内灯烛以薄羊皮笼为明光,庞绪因连日山中行军操劳,面颊都由疲惫而略有凹陷,他个子不高,幸好人是硬朗的行伍之人,然而接连几日荚蒾山道难行,他坐镇指挥殚精竭虑,此时瘦下去不少,人也有了三十七八岁那种初现的疲态。

不过好在已出山口,军队此刻正在良慈郡外十余里处慈悲川外缘地带扎营,地势平坦近乎平原,又多水源,众军士可以睡个好觉,庞绪也终于抽出空来问帐下一参军文士自己心头的此件悬心之事。

“回将军,近日您安排孟刺史与我等同宿,老身以招待照顾之名一直随伴,已将此人行迹与行事尽在掌握,今日本该知无不言,然而……”

此名参军文士本是十余年前庞绪起兵之时就伴随左右的乡中儒生。且为同姓氏族老人,多年出生入死未曾有二志,庞绪极为信重,此老者亦是稳妥老辣的个性,不知为何此刻却锁眉叹气欲言又止,实在令人疑惑。

“先生。”庞绪握住参军的手,“你我本是乡里前辈与晚生,我不敢说自己多英明,但先生的话始终有听得进去,您有什么话就和我直说,若是不方便和将军说的,您就当和乡里的庞家小子说两句旁人的闲话。”

老者听罢紧紧反握住将军的手,郑重点头道:“老身之所以犹疑不语,不是别的,而是因羞愧于将军重托,难以启齿。”

庞绪忙道:“先生此话怎样?莫非这小子着意避开您的耳目?还是刻意作骗?”

“不是,孟苍舒此人十分老实,几乎与老身寸步不离。可他的行事老身虽都看在眼中,却百思不得其解其深意啊……”参军老者摇头叹道,“此人虽然年纪轻轻,待人以笑以诚,然而却城府极深,将军从前猜测其恐是世家之子背靠大树好乘凉,怕是猜错了。”

庞绪虽见识过孟苍舒文字上的手段和谋略上的心胸,但他始终心中有个疑团,此时如此闻听,便更是恨不得立即知道清楚,忙拉着老者于席上对坐,又为老者添了些滤过的溪水,请其细说。

“孟苍舒此人眉目舒朗人也俊秀,通身的气派确实与从前我们见过那些世家小将高门士族的孩子极其相似,然而那些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更是目下无尘瞧不起我等行伍之辈。但孟苍舒刚来那日便和士卒儿郎们混成一片,第二日就能勾肩搭背,一起唱地方上的俚曲乡谣了。”

“他会说咱们老家的话?”庞绪有些震惊,他已不是第一次为孟苍舒的惊人之举而错愕了。

庞绪的士卒多是青郡流民,青郡本是沃野之乡,人口稠密,战乱一起流民也是最多。时至今日,因都是同乡集聚行军,自是乡音不改,因而多少有些排外,好些在其他地方征战时收编的队伍都和原本乡卒不大相合,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庞参军也不知是笑还是无奈,连连摇头:“他何止是会!简直说得地道!甚至问过士卒在青郡哪县哪乡,他还能说出人家乡里如今境况和村头桃树的枯荣,听得儿郎们直落泪……我私下去问原委,他说做风俗使者时在青郡待过半年,可就算如此……这心……也太细了些!这哪是世家子弟,全然是个见多识广的朝廷老辣官吏啊!”

庞绪一时失语,儿郎们都想家乡,却被朝廷调遣至此回也回不去,若是回去,怕是家人也不在了,只会更难过,孟苍舒和这样的人谈家乡说乡音,怪不得他身经百战的士兵们都能轻易信任此人。

“还有便是,他和他那位车佐小子,在荒野中识得好些本地的野果,还能挖出盐岩来,咱们老家人最爱吃重味,他自己吃了要人信得过后,再分给众人,教人辨认,好些人如今都爱同他一道吃食。”

庞绪这次是真惊愕了:“先生可是说真的?如今军中缺粮,我让他和您同饮同食也是怕他是京师来的人娇气,您的伙食是单独做来的,不比平常咱们吃得掺杂榆钱的粟饭要精细得多?他竟吃得下去兵士的粗野餐食?”

“他不但吃得下去,也还吃得挺香,将粟饭团成团子,以桑叶包了拿火烤烤,我也尝了,确实味道香气四溢……”老人咳嗽两声,似是觉得自己偏题,又回到方才话题上来,“此人能吃苦,见识广博,心胸更是有大韬略,却又乐天做派,骑马一日下来走路都累得歪歪扭扭,还能和人说笑逗趣,简直让人难以猜度啊……”

回忆起初见之日孟苍舒与大帐内同自己讲话的机锋和谋算,庞绪很难将参军口中那个表现出随和恬淡的年轻人与之相较。

他沉默思索时,庞参军又道:“他从不避开我与自己的车佐说话,这几日在查舆图记地名,还说到了良慈郡,他赴任领印后就给咱们下文牒安排,只是似乎他对良慈郡也没那么熟悉,不像是早有准备,倒有些走一步思一步的打算。”

“他的背景可查清了?”

“消息还没从京师递回来,我们不比朝廷军队,朝中有人好办事。”参军老者说道,“依老朽之见,孟苍舒此人若是无有背景,想来就像他对将军所言,是为与您互为依傍,借个底气,况且良慈郡据说如今多有盗匪,要是咱们拿了刺史的令缉拿群盗,岂不也是让郡望百姓归心感念?咱们本是外来流民军,要是也能借助他的威势扎根,这样想来,也算各得其所。”

这和庞绪想到一处去,孟苍舒既然没有异动,那他们之间相互牵用也是初入良慈郡最好的情况,于是他便也展露出一丝轻松之意道:“先生的话我自然会听从,但孟苍舒此人实在难料,还是有劳先生再替我探看一番。”

……

平原行路自然好走,青郡军小半日便走出山里两天的路程来,只是沿途并无太多补给,也多是荒僻村落无人居住,军士们只能继续依靠之前山中存下的余粮前进。

终于在里堠处见已是良慈郡界碑,原本的关隘早已破损,门楼化作一片废墟,想问个本地人也找不见,见此情形,孟苍舒的笑容也愈发少了。

良慈郡比他想得更为破败疲敝。

怪不得这个烂摊子孟家的人不想派人来。

其实一到良慈郡内,好山好水便是有目共睹,好多这些年征战很多地方的青郡流民军士都说这方水土若是能安居,也是造化,结果越走大家的心越凉——山水是好的,但仿佛断了人气儿,到处都是断壁残垣,就算是自兵荒马乱之地出来的青郡兵士,看了都觉得凄凉心惊。

孟苍舒心道,好不容易自己打包票了文牒的事,好让军队进发免除众人因不前而彷徨愤怒的境况,此刻这些人又见朝廷竟给他们安排了这样的地方,众人便更是心如死灰和愤懑不服。

其实,哪怕有私心,可事实上无论是从良慈郡百姓、朝廷还是青郡军本身这三方面,能在良慈郡安置军队都是有益处的:

流民军和流民帅对朝廷来说是尾大不掉的问题;

良慈郡目前除了公主与良川王那一千武威军以外,也没别的兵力维持一方安定,看这个情形,更无人力支持最简单的耕种和家园重建;

皇帝就算再信任自己的血脉,诸侯国封王也需要一定牵制,百姓再经不起一次战乱了。

无论保证哪一方的安定,都对这来之不易的平静世道弥足珍贵。

孟苍舒坚定地认为,这是他上任必须做成的第一件事,可眼看人心不稳,他必须主动帮助庞绪在抵达良慈郡郡城前解决隐忧。

于是他再次亲自在傍晚刚落营驻扎后造访大帐,去面见庞绪,可话还没说两句,就听一阵急促的马嘶吼叫自外传来。

在军营中,只有怀揣军令和急报的军士可以纵马,这马眼看都要冲进帅帐了,显然是极其紧急的事态。

庞绪是最当机立断的人,他率先走出帐外,也不等来报通传,孟苍舒跟在他身后,只听此时已然下马的斥候单膝叩地报道:“明日大军行路已然探明,无有不是。然而三里外慈悲川荒原腹地为必经之所……末将得见却不知如何是好,还请将军亲自查看。”

“既是如此,那便引路。”庞绪了解自己治下的将领是如何脾性,如果不是真遇到了为难之事,断然不会在探路这般事上请他亲自出马。

他命人牵马之际,却看见一旁若有所思的孟苍舒,想了想后又道:“孟刺史,我们已在良慈郡境内,此地已是你的治辖,还请同去一看究竟。”

孟苍舒正等着他这样说,于是点头道:“孟某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