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射雕计划 下

燎原级在极为先进的背后也使得造价大幅上升,可以说是用钱堆出来的。但其实也没这么夸张,因为这个巨额费用是包括了前期研发投入的,对于全体大会来说,反正是给未来投资,也不在乎价格高低。相比之下,建造这两艘船过程中研发出的新技术和培养出的技术人员可比这些钱重要多了。

被这么一嘲讽,李涛反而打开了思路:“等等,可不能这么算。定价的猫腻你们都知道,造多了自然就便宜了,实际上真仔细算的话,燎原级反而性价比更高。即使不装武器,燎原级也是一艘很好的客货两用快速运输船这次临安行动的成功,不就得益于两艘船一次拉了一千多兵员过去,别的船做得到吗?

她的吨位是海级驱逐舰的三倍,但是有效载荷却是后者的五倍,同时只需要两倍的功率就能驱动到相同的航速。如果为了获得更大的运力,我们应该多造燎原级才对啊!

诚然现在海战的需求降低了,但运输和战略机动的需求总没有降低吧。我们大可以就把燎原级当运兵船造,只装少量武器,既省了装备成本,还不用配备那么多水兵,省了人力成本。炮位就像远洋船只那样缩减一部分,省下来的空间改成标准居住单元,改完之后我估计一艘船短途运一个合成营、长途半个营肯定是没问题的。这样就可以载着兵力快速机动,今天在河北打仗,几天内就可以出现在长江上,这种战略价值可不是用钱可以估量的吧?”

听了他的辩解,老实的宁惟俞无法反驳,只得喃喃道:“还真是”

郑绍明笑了起来:“说起来,当初你们把这级船立项的时候,用的就是客运船的名义呢,现在还真应上了。得,陆军的说完了,你再把你们海军的备战计划说说吧。”

“啊,好”李涛有些尴尬地讲解起来。

由于射雕计划绝大部分的战斗场景都在大陆上,因此海军在计划中很遗憾地退居辅助地位,主要任务是帮助陆军进行机动及补给,只在必要时才会开炮支援。但是雄心勃勃的海洋部自然不会甘心于此,所以在计划中掺杂了大量的“私货”,能不能批先不管,报上去再说。

“你们这要是把三大舰队都改组为机动舰队?”郑绍明惊讶地问道。

“对!”李涛自豪地点了点头,“三大舰队以年为单位进行轮替的模式在风帆时代运行得很好,但现在显然是落伍了。不过三大舰队各有传承在,若是就这么裁撤或是改编掉,无疑是对海军传统的巨大浪费。同时,三支舰队在数量上仍然是比较合适的,可以同时对应西洋、南洋和本土三个热点地区,有事随时可以抽调。所以,我们计划将旧风帆船下放给新组建的专职运输船队或干脆卖给商业公司,将三大舰队改编为全蒸汽船的机动舰队。新舰队机动部署能力更强,将不再从事商业运输活动,而是专注于维护海贸及地区安全,把成熟商路交给专门的海贸公司去运营,这将为我国带来更大的长远收益。”

郑绍明眉头一皱:“若是平时,我肯定会支持这个方案的。可现在是什么时候?我们急需运力的时候,你们却要把宝贵的蒸汽船派驻外洋?”

李涛赶紧摇头:“当然不是。这个计划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旧模式不是一时就能终止的,新模式也不是一时就能建立起来的。我们可以先将三大舰队的精英抽调回来,在本土建立三支机动分舰队,编入现有的蒸汽船,等开战后执行任务也更方便些。等战争结束、蒸汽战舰数量足够了,再派驻外洋取代旧舰队。”

宁惟俞这时插嘴道:“看上去也有道理。不过,你们这计划里对新船的需求是不是太多了些?不是还有那么多旧式的烈焰级么,作为战舰也够用了,加装蒸汽机改造一下不行么?”

李涛看了一下他,解释道:“改造是可以改的,不过烈焰级都是木骨的,加装蒸汽机需要额外加固,工程量可实在不少。装台低功率的小单元倒是问题不大,但跑商可以,作为战舰就差点意思了不过这也不是关键,瓶颈不在船上,而是在蒸汽动力单元的产能上。

我们讨论运力的所有前提,都建立在澎湃和罗氏能给我们提供多少蒸汽机上。实际上,以工时衡量的话,大机器单位功率所消耗的工时要少得多,所以生产大机器更能在短时间内提升运力。而如果有大机器,那无疑是装在新船上更划算,反正几个造船厂的船坞就放在那里,不用来造新船难不成还能闲置着?就像首席说的那样,平时怎么都好,战时还是优先以战事来考虑,成本只能放在第二位。”

郑绍明一愣,没想到自己的话被他给用了,但确实有道理,所以也不说什么了。不过还有一个问题:“那你们准备要多少船呢?”

“越多越好”李涛脱口而出,然后看着两人质疑的眼神,立刻改口道:“燎原级作为运力最大化的方案,自然越多越好,但是阔马现在的产能就那样,我估计即使紧急投产新船,一年内新下水的船最多也就四艘,加上原计划的六艘才有十艘。

此外,每艘战巡想发挥出最大战斗力,还需要配上两艘辅助船。如果出洋的话,最好是海级驱逐舰,不过这型船在近海内河作战就有些高不成低不就了。它能进的地方大船多半也能进,大船进不去的地方它也够呛,所以为射雕计划考虑,还不如多生产些江级。这型船老却不过时,能够更加深入水网,尤其在北方作战极为重要。那么,江级至少要二十艘,鉴于它独立作战及运输也有很大作用,我建议至少四十艘就算这次用不完,战后也可以派驻各地河海卫队使用。”

“吁”宁惟俞忍不住吸了一口凉气,“十艘大船四十艘小船,这就算按良心价算,二百万也打不住吧,更别说还有装备人员诸多成本了。”

没想到到了这时候,郑绍明反而露出了微笑:“才二百万么?既然如此,我给你们四百万造船经费,你们自己安排着办!”

“什么?!”两人异口同声地叫了出来。

宁惟俞赶紧说道:“呃,首席,这事您说了不算,得大会决定吧?”

郑绍明顿时感到一阵没趣:“没事,我会尽力说服大会的,我们现在有的是钱!对了,你们陆军五万人够吗,要不要也扩充到十万才好?”

宁惟俞这下子也瞪大眼了,管委会什么时候这么大方了?

过了半晌,他才说道:“首席,有钱当然好,但也不能乱花啊。你说的是我们从南宋拿的赔款吧?虽然还没定下来,但怎么也就一两千万的事,这钱看着多,但也花不了多久。别说海军那么能吞金的了,就是我们陆军都不好受啊,虽然义务兵不用太多军饷,但装备补给可照样是要花钱的。真打起来,一人一年一百元打不住,十万人一年可就把这一千万给吃干净了,这可不能乱花呢。再说了,这十万人的动员力度可就有些高了,我们现在总共也就十万公民,而且大部分都是社会中坚,如果抽调太多的话,可能会影响正常生产活动的。”

郑绍明摆手道:“谁让你都征召公民了,南宋不是那么多人么?还有旁边的滕、齐,外面的各海外领,怎么凑不够?”

宁惟俞还是没太想明白:“兵多固然好,但是来源这么复杂的兵员,把他们整合起来还得花不少资源和时间,说不定会拖计划的后腿啊?”

郑绍明表情突然严肃起来:“虽然麻烦了点,但战争完成后,这些为国而战过的士兵便可成为坚实的基层力量,为我们将来的发展计划打下基础。

这次的临安事变让我明白一件事,那就是我们想偏安一隅独善其身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应该的。在我们控制之外的这个世界,仍然是黑暗而野蛮的,既然我们必须参与到其中去,就应当承担起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去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他站起身来,挥舞着手臂坚定地说道:“神州的混乱局面已经太久了,是时候解决这一切了。这次的射雕行动,我们就应该一举将元朝势力从长安驱逐出去,将更多的人民解放出来。你们的计划我虽然没完全看懂,但也看得出来想完成这个目标是远远不够的,不过倒不是我们实力不够,而是你们仍然是按局部战争有限动员的标准制定的计划,没完全发挥出潜力。既然如此,那就再加把劲,一次汇聚更多的力量,兵不够就练兵,装备不够就扩充产能,总之要毕其功于一役!”

两人差点被郑绍明的野心吓到,但也很快兴奋起来,对啊,要打就打大的!

不过兴奋了一会儿,李涛仍然迟疑地指出了问题:“可是,首席,有几个问题。一是扩大计划的话,各项准备工作都要增加,行动可能就要延期到一年以后了。可是襄樊南边元军已经开始有异动了,他们不会先下手为强吗?二是这样一来预算一定会大增,大会那边能过吗?”

根据各方面传回来的情报,今年初蔡军失败以来,元军就在襄阳方向增兵修建堡垒,有强烈的威胁意味。等到了临安事变爆发,增兵的进度又骤然加快,甚至还从中原前线抽调了不少精兵过去。长安来的情报也指出,忽必烈很可能铁了心要抓住这个关口南侵了。

搞了这么多事,他们与历史上一样仍然选择主攻襄樊,这多少有些宿命的味道。但其实他们也就这一个选择了。东进已经不可行,从西线四川前进的话又被巴国和长江天险牢牢挡住,再考虑到补给线,也就是攻襄阳然后顺汉水入江东下最有可行性了。

当然,这条路也称不上容易,现在的襄樊可比历史上更难啃。

郑绍明端起茶,说道:“襄樊防务你们该比我清楚吧。历史上吕文焕都在那边守了好几年呢,现在襄阳樊城都棱堡化了,元军能啃得动?他们愿意打就让他们先打着,吸引一下元军主力,同时也让宋人紧张紧张,等我们准备好了再出来收割。

至于预算的问题,你们也不用担心。宋朝的赔款只是其次,海外领的收入还会集中解付一次,更关键的是我们能从金融系统中榨出更多的资金来,这钱绝对够用,甚至多得有些头疼呢。所以,尽管扩充你们的计划去吧!

还有大会那边嘛志同道合的人还有不少,有很大概率会通过的。嗯,要是通不过,后面的事也就不用我们管了,该由下一届管委操心了。”

郑绍明现在明白得很,今年是选举年,他的政治前途与这次行动几乎是绑定的。

如果这个扩大化的射雕计划通不过,那就说明大会中支持他的人不够多,那他差不多也不用考虑连任了;反之要是通过了,那么在他的下一届任期中,这个足以消灭元国的宏大计划便得以实施,他将成为青史留名的驱除鞑虏的伟大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