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着自己吃完一碗焖饭,乔绵绵没什么胃口,她娘要出门去送补好的衣裳,顺便接点新活回来。
她本想跟着去看看,林氏死活不让,“你刚好没多久,还是在家待着,哪儿都不许去。”
在林氏他们看来,乔绵绵看上徐童生是真的,但他们觉得乔绵绵不至于跳河,肯定是个意外。
一家子闭口不谈这个事,就怕乔绵绵不自在。
林氏带着苦笋和补好的衣裳出门去,乔绵绵的祖母张氏来拉乔绵绵进屋。
“快尝尝。”张氏先打开樟木柜子,再拿出一个红布包,打开后是红枣干,“天太冷,你娘做的焖饭太油了,你肯定没吃饱。这还是你二叔送来的,你自个儿藏着吃,别让其他人看到了。”
老太太自己不舍得吃,她生了三个儿子,就想要个女儿,奈何没有女儿命。林氏带来的两个女孩虽然乖巧,到底不姓乔。故而她最疼乔绵绵这个小孙女,有什么好的都偷偷拿给小孙女吃。
张氏抓了一把红枣放到小孙女手里,再用红布包好,重新给樟木柜子上了锁。
乔绵绵看着手里的红枣,哭笑不得,对乔家来说,红枣是很不错的零嘴了。张氏看她不吃,拿了两颗塞她嘴里。
“祖母也吃。”乔绵绵递了过去,“您不吃,我也不吃。”
张氏做做样子吃了一颗,“好了好了,你快吃吧,我帮你祖父补渔网去。”
乔有福会凫水,没下雨就会放网捕鱼,运气好能抓到四五斤重的大鲤鱼,有时候也会空手归来。
一家子都有自个儿的活在忙,只有乔绵绵,家里宠着当个宝,今儿能去送个饭,张氏已经在门口和人夸她孝顺。
“我家绵绵是一顶一的孝顺,她娘饭刚做好,就着急给她爹送去,生怕她爹饿着。”张氏笑呵呵地一边补渔网,一边和过来闲聊的邻居说话。
“你家满仓有福,要说咱们巷子里最俊的姑娘,就属你家绵绵了。”
“这倒是真的,我家绵绵哪哪都好。”张氏笑得合不拢嘴,别人夸小孙女,比夸她自己还高兴。
就在这时,张氏看到徐家的小丫鬟过来了,当即敛去笑容。
云珠手里提着油纸包,下巴微微昂着,“乔老夫人,我家夫人听说了你家小孙女的事,心里愧疚得很,让我来给你们送点补药。乔姑娘的心意,我们家领了,但大家过的都不容易,以后别让乔姑娘送肉来了。”
“补药就不用了,是我看你们家刚搬来,才让家里孩子去送点肉,串个门,毕竟是邻居了。咱们巷子里的人,都是好来好去,我以为你们家也是这样。”
张氏顾及孙女名声,只说是自己让送,“你家都没收我送的肉,我也不好意思要你们家的补药。你快回去吧,我还忙着呢。”
说完,张氏转头和邻居继续说笑,不再搭理云珠。
云珠被晾着,尴尬得不懂红了脸,过了会,才快步离开。
“我听说,新搬来的徐家,眼睛长在天上,谁送去的东西都不接。人家自诩是读书人,看不上咱们这些平头老板姓呢。”
“看不上就不来往,咱们虽然是小老百姓,骨气也有的。”张氏哼哼两声,心里却发愁,要是小孙女还惦记着徐童生怎么办?
还有,巷子里不会有人知道小孙女心思吧?
心里的担忧多了,张氏没心思补渔网,进屋时看到小孙女和哥哥们分红枣吃,心想小孙女就是太单纯,进屋没好脸色地把床上的老头子踹醒了。
乔有福天没亮去收网,刚补了会觉,被人叫醒还是懵懵的,看老婆子一脸不高兴,翻了个身,侧躺着,“又怎么了?”
“绵绵过个年就十五了,也到了该说亲的年纪,但前头哥哥姐姐的亲事还没着落,我是真发愁啊。”张氏叹气道,“而且明年,家旺媳妇就要进门,你看看咱家的三间房子,现在都挤,哪里匀得出屋子给家旺娶媳妇?”
现在乔家是,乔满仓和林氏住一间,乔有福和张氏的屋子用木板隔成两间,另一半只摆得下一张床,现在是乔绵绵和她四姐住。
乔家旺兄弟一块住一间房,摆了一张床,只放得下一张桌子,和一个柜子,想要隔成两间,太勉强了。
一家子住得紧巴巴的,又拿不出钱赁新房,总不能新妇进门,让儿子儿媳租房另过。
人多了是热闹,可住不下,又是难题。
乔有福心大了点,打了个哈切继续睡,“船到桥头自然直,林氏是咱们巷子最节俭的一个,她存了那么多年钱,总是有办法的。她是当后娘的,要是不替家旺兄弟安置好,她名声不要了?”
“你个没良心的,家旺媳妇不就是林氏说来的,她已经够上心了。你自个儿吃饱就睡,什么时候操心过家里的事?”张氏看着乔有福来气,拧了他胳膊两下,转身出了门。
“祖母,哥哥们说今儿就能把墙垒好了。”乔绵绵欢喜地跑过去,亲昵地挽着祖母,“我和您商量个事成不?”
张氏以为是要零钱买零嘴,正要答应时,听小孙女说晚上想做饭,眼睛不可置信地瞪大,“好端端的,你怎么想做饭?”
看着小孙女白嫩的小脸蛋,赶忙摇头,“家里不缺你一个干活的,做饭油烟大,仔细熏着你。”
“正月里我不是去了外祖家,正好隔壁厨子回家探亲,我跟她学了些厨艺。之前是我太懒,这回死里逃生后,我就想多孝敬你们。”
乔绵绵撒着娇,“您看啊,我娘忙着帮人缝缝补补,四姐回来得又迟。您年岁大了,正是该享福的时候,不就该我来做。祖母,您让我试试呗,而且我现在不做,以后出嫁了怎么办?”
最后一句话,说到张氏心里最愁的点。
他们这样的普通人家,不可能请丫鬟婆子,新媳妇进门,都要做饭洗衣。就算浆洗的活可以让人领去干,可饭总得自个儿做吧?
想到云珠来送补药时,用鼻孔看人的样子,张氏心里就有气。不过是个破落户,真要有钱有势,谁会住他们巷子里?
“成,祖母给你打下手。”张氏虽然这么说,心里却想好自己动手,让小孙女在一旁先看着学。
“还是祖母您最好了,我最喜欢您。”乔绵绵搂着祖母说好话,惹得张氏笑得开心。
一旁垒墙的乔家兴却是担忧地小声道,“大哥,五妹就没下过厨,要不你劝劝祖母。娘做的至少能吃饱,要是五妹搞砸了,咱们晚上怎么办?”
乔家旺却道,“大不了饿一顿,咱们当哥哥的,不好打击妹妹。你是不是累了,要不你歇会,我自个儿继续干?”
他是当大哥的,从小兼顾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他不怕苦,能多做一点是一点。
乔家兴确实累了,连着干了三天,胳膊腿都是酸的,比在米粮店扛货都累。
但他也不好意思让大哥自己干,还是跟着一块收尾,只是心里对晚饭没了期待,小妹怕是连盐和糖都分不清。
乔绵绵则是信心满满,上辈子爸妈离婚,谁都不愿意抚养她,高中辍学后就守着奶奶留下的老房子,跟邻居学厨艺。
后来干到主厨,全靠自己的本事,现在只是做一顿晚饭,不是什么难事。
哄好祖母后,趁着母亲林氏还没回来,乔绵绵想去看看她爹生意如何,悄悄地溜了出去。
此时,徐家那云珠正在回话,语气里带了气愤,“不过是个小老百姓,还给我甩脸色。要不是他家姑娘恬不知耻凑到二哥儿跟前,咱们家还不用破费送药呢。”
“云珠,注意点你的用词。”窗边的王氏清咳了两声,从大儿子过世后,她身子不太好,“既然乔家不收,那就算了。咱们刚搬来没多久,最好别和人结怨,轩哥儿下半年要参加院试,若是这次能中秀才,我才有脸面给他外祖父写信,求王家帮忙让轩哥儿进书院读书。”
“不过你也盯着点,别让一些闲杂人等影响了轩哥儿读书,咱们家最要紧的,就是轩哥儿的科举。”
“夫人放心,我一定不会让人耽误轩哥儿读书,特别是乔家那位姑娘。”云珠心里哼了哼,一个没见识的小丫头,怎么配得上她家轩哥儿。以前大哥儿还在时,就说轩哥儿读书有天分,以后能中进士。
想到这里,云珠不由红了脸,到厨房去给轩哥儿准备下午的点心。
这会儿的徐明轩刚从书局回来,瞧见巷子里一个蹦蹦跳跳的姑娘,长得白嫩可爱,很是眼熟。
等人走近了,才认出是前几天给他送肉的姑娘。当时还有其他同窗和他一同回来,大家都是读书人,却突然有个姑娘说要给他送肉,他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乔绵绵没认出徐明轩,她只想快点去摊位上,不曾想对方眼神一直落在自己身上,心里刚起了疑问,就想到了“徐童生”三个字。
男人长得白白净净,自带书卷气,和闹哄哄的小巷格格不入,难怪会被原主看上。
不过她不是原主,帅哥这玩意,在古代更不值钱,只要她有钱了,肯定有更多帅哥找来。
连个眼神都没给徐明轩,她就拐过弯,直奔猪肉摊去。
徐明轩:……这姑娘装作不认识我?
乔绵绵不在乎徐明轩怎么想,等她到猪肉摊时,肉已经卖得差不多,只有猪杂纹丝不动,一样都卖不出去。
“绵绵,是家里有什么事?”乔满仓看到女儿,第一反应就是家里有事,才会让女儿大下午地出门。
乔绵绵说没事,“我想来看看,爹你卖得怎么样了?爹,这些猪杂,如果卖不掉,你最后都怎么处理?”
“现在天气热,今天不卖,明天都坏了。只能送去小酒馆贱卖,虽然亏钱,好歹能换回几文钱。但有时候,小酒馆生意不好,也不要这些东西。”乔满仓看着卖不掉的猪杂,很是发愁。他方才问了小酒馆的掌柜的,掌柜的就说今天不要。
那么多猪杂,要是卖不掉,他今天都不挣钱。
乔绵绵心思动了动,猪杂难洗,还难做,一般人做不好吃,也就不会买。
但她会做啊!
陪着她爹又卖了半个时辰,听她爹说这些猪杂只能自己吃,或者送人了,乔绵绵立马说,“爹,我有办法帮你把猪杂都卖了!”
乔满仓愣了下,随后笑了笑,只当女儿和自己说笑,“没事的,下次卖肉,该轮到咱们拿猪头,你胡叔拿猪杂。诶,你别动手,脏得很,爹来就行。”
“没事的,我可以拿。”乔绵绵提着竹篮往前走,刚到巷子里,就有邻居打招呼。
“满仓,你行啊,今日是闺女帮你提竹篮。”
乔满仓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我让她别来,她非要来帮我,闺女长大了,知道心疼我呢。”
一路回去,乔满仓心里别提多高兴,到了家里,老娘看到这一幕,却锤了他一拳。
“你儿子白生的?那么重的竹篮怎么让绵绵提?”张氏心疼地要去借小孙女手里的竹篮。
乔绵绵却不让,“祖母,这点小事我可以的,您快让爹歇歇,咱们做饭去。”
乔绵绵挽着祖母进厨房,张氏已经和林氏打过招呼,但林氏还是不放心,进来后张着嘴巴想说话,又被乔绵绵推了出去,“娘您安心等着,今日一定让您吃顿好的!”
锅里油烧热之后,乔绵绵洒了一点点盐,再把清理好的鱼放下去煎,直到一面金黄后,再来翻面。
张氏本想指点下,等她回过神时,鱼已经煎得两面金黄,看着小孙女熟练地给鱼翻面,她才意识到小孙女是真的会做菜。
鱼皮泛着金色的光泽,随着生姜料酒的加入,“滋滋啦啦”地冒着香味。乔绵绵又从锅边淋入酱油,鱼身包裹了酱汁,呈现出诱人的酱红色。
再加入白糖和醋调味,和一些些热水炖煮,等锅盖再次被掀开时,浓郁的汤汁飘香四溢,鱼肉的纹理清晰可见,撒上一把葱花当点缀,简简单单的红烧鱼就出锅了。
此时,香味蕴满整个院子,从乔家飘了出去。
林氏几人的肚子,不约而同地“咕咕”叫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