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分析

得知叶兵叶芳以为自己脑子瓦特了,叶薇哭笑不得,但话说回来,这一上午她真没少听人这么问,到现在都有点免疫了。

本来银行和机械厂谈好合作后,就安排人把机械厂要的几万份认购证都送了过来,相应的,后面分发的工作都被移交给了机械厂财务科的人,他们不用再管。

但那批认购证数量是按人头和工资确定的,叶薇月工资才三百出头,一半发现金,另一半抵五份认购证,所以她要的那一百份连号认购证算是计划外的。

当然,机械厂的人都不怎么想要认购证,如果厂里领导愿意,挪用部分职工的认购证,他们肯定举双手双脚同意。

但也正因为大家都不想要认购证,职工中有些顽固分子抵制得厉害,通知贴出来都快两天了,依然不愿意去财务科领取认购证,为此甚至连工资都不着急领了。

这个节骨眼,叶薇上赶着要当冤大头,厂里领导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为了能扩大传播力度,让叶薇这个先进分子带动那些顽固的后进分子,负责财务工作的周副厂长立刻打电话联系了银行,让他们专门安排工作人员来给叶薇发认购证。

并特意叮嘱,过程最好能搞隆重点。

银行那边和周副厂长可谓一拍即合,今天已经是认购证销售的最后一天,但他们支行的销售情况依然惨淡。

叶薇这个没钱预支工资都要买认购证的人横空出世,消息传开说不定能在销售期的最后一天,带动一下其他人,便赶紧安排两个工作人员,敲锣打鼓地进了机械厂。

在他们的有意宣传下,叶薇预支工资买认购证的事自然传得飞快。

而听说了这件事的职工们,都非常好奇叶薇这个在人人闻认购证色变的时期,一口气买了一百份连号认购证的“大傻子”到底长什么样。

于是这天上午,主动到财务科领工资和认购证的职工比前一天多了好几倍。

且这些人进门第一件事不是问出纳在哪,而是问“谁是叶薇”,等别人指向叶薇后,再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打量叶薇,问她是不是有内部消息?

叶薇确实有消息,但这消息不是某些单位内部的,而是从天而降被她看到的。她不想被人当成疯子,自然只能摇头否认。

然后,那些人就忍不住了,或用眼神,或直接出声问:“你脑子瓦特了?”

被当大傻子参观了一上午,叶薇实在有点受不住,所以到下班点就麻溜跑了。结果回到家,她又受到了弟弟妹妹的质疑。

叶薇深吸口气说:“我没有内部消息,但昨天我请假去了黄浦区,走访了交易所附近大大小小十几家销售点,并找人记录下了这些数据。”

说着叶薇将草稿本打开分发给叶兵叶芳,“昨天上午十点到下午六点,交易所附近那十几家销售点,客流都不超过三位数,其中买认购证的更少。”

叶薇制作的表格并不复杂,一眼望去清楚明了,叶兵叶芳边听边翻阅起来。

“另外这些销售点附近有商铺的,我都进去打听过,基本能确定昨天那种情况不是偶然,就算是周末,这些销售点进出的人都不多。”

“不是说有很多人连夜排队买认购证吗?之前都上新闻了。”叶芳虽然因为年纪小,不好意思和大院里的奶奶阿姨们凑一块聊八卦,但这几天人人都在谈论认购证,她也听到过不少消息。

“认购证销售第一天各销售点确实排了长队,但那是因为很多人见识过去年兴业房产发行股票的盛况,才连夜去排队,但开始销售后那些人看到排队的人没有那么多,很快就散了。”

叶薇拿出准备好的一份报纸,指着上面的日期说:“你们可以看这则新闻是二十号刊登出来的,这两天我问过不少经常看报纸、电视和听广播的人,他们都说这则新闻后,再也没有看到或者听到过认购证销售情况的新闻,所以我推测这次认购证销量并不好。”

叶兵疑惑问:“销量不好,不是从侧面印证了大家都觉得它会亏钱吗?那姐你买这么多认购证……”

叶芳则摇头说:“不对,在股票发行数量固定的情况下,认购证销售数量和中签率应该是呈反比,销量越差,中签率就越高,相应的赚钱的概率就越大。”

“没错,就是芳芳说的这样,”叶薇赞赏道,“刚开始,大家都觉得买认购证的人这么多,中签率肯定不高,赚不到什么钱,所以不敢入手。后来购买的人少了,大家又会觉得这东西都没人买,肯定赚不到钱,买它的人更少,但他们忘了,这两者之间一直都是反比关系。”

“但是……”

叶芳开口,可刚说两个字又停住了,叶薇见了道:“你想说什么大胆说。”

“我听他们说认购证有好几百个销售点,就算一个销售点只卖二三十万份认购证,销量加起来也应该有一千万了吧?”叶芳蹙着眉说,“而今年总共才发行十几支新股,中签率就算增高,应该也高不到哪里去?”

叶兵插话说:“而且我听说很多国营厂过年用认购证抵奖金了,沪市有这么多国营厂,肯定也能消化不少认购证。”

“这个消息我也听说了,也趁着昨天下午回家前打听过,不是所有国营厂都有任务,而且其他有任务的国营厂,每人也就消化一两张认购证,数量加起来未必能有我们厂的多,所以我认为这部分消化的认购证数量不会超过一百万份,至于芳芳说的问题……”

叶薇先解释自己为什么去交易所附近做调查,然后说道:“假设认购证销量是一千万,销售期是从十九号卖到今天二十九号,一共十一天,而全市销售点据新闻报道在四百五十家左右,算下来每个销售点每天至少要销售两千份认购证。”

“嗯。”

“是这样没错。”

“但我调查的这几家销售点,日均客流不足一百,如果这些进店的人都买了认购证,每个人也至少要花六百块钱买二十份认购证,你们觉得可能吗?”

去年,也就是一九九一年,沪市平均工资不到三百,而六百,是普通基层职工两个月的工资。

愿意花两个月工资买认购证的可能有,比如叶薇,一预支就是半年工资。但这样的人肯定不多,比如机械厂的绝多数工人,别说花两个月工资买二十份认购证,让他们用半个月工资抵五六份认购证都够他们心疼许久了。

见两人摇头,叶薇说道:“别说每人买二十份认购证,这些进入销售点的人,每个人能买两份认购证,说不定都是我估高了。”

叶兵叶芳接连点头表示同意。

叶薇却话音一转说:“但我的调查过程漏洞很多,结果不能完全当真,而且昨天已经是认购证销售的倒数第二天,跟前几天比起来,客流肯定会有一定程度的下滑,所以我给它估高点,按照每个销售点日均销售一千份认购证算。”

叶兵说道:“但如果这么算,郊区的销量肯定估高了,我以前都没听说过认购证,也没听说我们大院有人买它。”

“对,郊区的认购证销量肯定没有市区那么多,但我们不是权威机构,不考虑这些参差,总之按照我刚才的假设,每个销售点认购证销量应该在一万一左右,四百五十家销售点在销售期内的总销量应该不超过五百万。”

叶兵补充:“可能更少。”

“也可能更多,”叶芳说道,“姐的数据不完全,误差可能很大。”

叶薇肯定了叶芳的想法:“对,数据误差可能很大,我们不是专业机构,没有强硬的关系,也没有充足的时间,注定难以拿到详细数据……”

她最大的依仗是字幕透露的哪些信息,但信息真假,至今未知,所以说到这里她微微停住,长出一口气才说:“投入这么多钱买认购证,对我来说也是一场豪赌。”

【但你赌对了】

【别说,女主的调查团队虽然是草台班子,调查过程纯属乱来,计算方式更是哪哪都有问题,连认购证销售期都搞错了,但这得出来的结果……居然还真大差不差?】

【更可怕的是她自己都清楚调查过程错漏百出,得出的结果也没有强有力的事实作为依据,却还敢在本不富裕的情况下,预支半年工资去赌】

【总结:难怪她能挣大钱!】

【替女主解释一下,她应该没有搞错认购证的销售期,根据查到的资料,九二年认购证发行时似乎只打算销售十天左右,后来因为销量太差,才延长销售到二月一号下午】

看到字幕最后一段内容,叶薇目光微微凝住,她好像……不需要这些辅助调查,也能确定字幕内容的真实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