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干净海虹之后,阮青黛又把留下来的海带切成片,还切了两颗草菇,因为想给汤里添点绿色,水芹菜又不能和海鲜一起吃,所以阮青黛只切了点荠菜段。
阮青黛准备做一个辣味的海鲜汤,所以阮青黛还切了三四颗今天新摘的辣椒,辣椒还挺多的,虽然只有八株辣椒苗,但是结的辣椒有一大袋了。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阮青黛准备在土灶做饭了。
阮青黛的土灶是双锅的,上面是放锅的口,下面是烧火口,再烧火口的下面有一个口是从上面漏出来草木灰的。
两个锅口之间阮青黛还堆了一个烟囱,虽然做工没有那么细腻,但是土灶该有的功能它都有,具体参考农村土灶。
火烧起来之后,阮青黛拿出自己专门用来做汤的石锅,先把辣椒,香茅丢进去干煸,因为没有油所以只能这样了。
干煸出香味之后,阮青黛倒入水等它煮开,直接下入海虹,鲍鱼片,海参段,海带,荠菜段和香菇片。
然后阮青黛放了一小撮盐,别的调料都不放(其实是没有),毕竟汤吗,喝的就是那个鲜味,放多了调料会盖住那个鲜味。
汤在这边煮着,阮青黛又拿出野鸡蛋把它和已经处理干净的海胆的黄搅和搅和在一起,直接放在火堆边上烤,毕竟她现在没有蒸笼,只能吃烤的了。
想到蒸笼,阮青黛脑子里蹦出来一个想法,不过先不急,一步一步来。
汤在一边咕噜咕噜的散发出海鲜汤特有的鲜味了,阮青黛先出去把手机,手电筒和ipad先收了回来,这些时间已经充满电了。
等把电子设备都放在帐篷里之后,阮青黛过来又看了看汤,差不多好了,就是颜色有些寡淡,阮青黛想了想又倒了些自己带的辣椒面,这样汤变红就更有食欲了。
拿出自己的勺子尝了一口,咸淡刚刚好,就是有些辣,没想到那个辣椒那么辣。
阮青黛眼里泛出了些泪花,纯属被辣的。
汤好了之后阮青黛直接用树叶包着石锅的两边把手,把石锅放在已经收拾好的桌子上,不得不说,这个桌子着实结实,石锅这么重的东西它都稳如泰山。
装八月瓜的小编筐已经被阮青黛移到帐篷里的小隔间了。
放好石锅之后,阮青黛又把海胆刺身和海胆蒸蛋摆在桌子上,因为海鲜汤太辣了,所以阮青黛又开了一个椰子。
一切准备就绪,阮青黛从外面搬来今天她专门找来的当凳子的石头,擦干净之后,阮青黛直接坐上去,高度刚刚好适合吃饭。
阮青黛看着面前桌子上红通通的散发着诱人香气的海鲜辣汤,还有一边黄橙橙的鲜甜海胆,心情莫名开心,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每天都能吃到好吃的了吧。
怀着这样一种开心的心情,阮青黛开动了。
这次她没有第一口就喝汤,她首先瞄准的是一边的海胆刺身。
先小心翼翼的用叶子包住海胆,另一只手拿勺子直接瓦一勺海胆的黄送进嘴里。
生吃的海胆并不腥,口感滑腻爽口,入口像是螃蟹的蟹黄一样,带着一股甘甜,阮青黛几勺一个海胆就吃完了。
现在她又将将目光投向那锅辣汤,直接拿出自己的小石碗,瓦了几勺,也不管舀到了什么直接一口送进嘴里。
第一感觉是辣,后面辣的那个刺激感慢慢散去开始感觉到海鲜的鲜味,阮青黛嚼了嚼,Q弹爽滑的口感。
嗯……这个口感应该是鲍鱼和蘑菇,不过还带着些海带的梗啾啾的口感。
天然食品就是好啊!
阮青黛满足的眯了眯眼,不说调料少,就是食材本身,品质就抵得过放调料了。
因为这锅汤不仅辣还多,阮青黛把海岛刺身和海胆蒸蛋吃完了,椰子也喝完了,汤还剩了小半锅,阮青黛把锅放在土灶上,准备晚上热着吃。
吃完饭之后,阮青黛去看了看自己打的瓷窑的地基,黄泥已经差不多瓷实了,她准备洗完碗筷之后再来干活。
把石碗勺子和椰子壳带着去了小溪洗干净又回来之后,椰子壳和另外一个椰子壳放在一起晒着。
阮青黛继续准备开工炉窑了!
拿出自己之前准备好的木棍,围成一个圈竖着向自己打好的泥地捶下去,再用藤条把木棍围成的圈一层一层的编起来,这样里外围两层,中间空个十五二十厘米的距离。
编到差不多有小半米的时候,在中间置物层用泥土填充,在泥上戳上密密麻麻的洞,再继续用藤条围着编上去,等到差不多等人高的时候,阮青黛开始用黄泥往两层木棍中间填充。
再在外层木棍和里层木棍壁抹上黄泥,这样可以保温,抹完黄泥之后,一个炉窑大致模型就做好了。
当然做炉窑还少不了鼓风器,阮青黛之前在炉窑的底部留了一个长方形口,现在再用黄泥顺着口开始建一个黄泥鼓风道,中间是空心的。
鼓风道差不多一米多就可以了,在鼓风道的前面连着一个圆形的泥圈,泥圈中间留了一个小圆口,是用来卡鼓风器的顶端。
阮青黛又在泥圈的两边各自竖了一根木棍,在两根木棍中间横着用藤条绑着一根木棍。
现在缺的就是用来鼓风的扇叶了。
阮青黛从自己之前捡的柴火里找出比较宽的木头,先用刀砍成指甲厚薄的木片,这样的木片要两个。
然后再准备一个木棍,顶端用十字方法切到差不多二十厘米左右长度。
之前的两片木片中间留出一样长度的空隙,然后两片木片刚好可以卡进去,形成十字涡轮扇叶,这样很紧实。
然后阮青黛尽自己最大努力又做了一个圆形的木片,圆形的直径和木片的长度要差不多大小。
弄完圆形木片之后,再在中间弄出一个洞,和木棍的粗细大小一样,再从底部卡进去,这样一个集风盖就做好了。
阮青黛拿木棍向着集风盖和扇叶敲了敲,让它更紧实一些。
这时候再拿一个顺手的木棍中间凿出一个洞,再串到集风盖的下方,这个可以不用卡的那么死,因为它是要活动的。
做好这样一个鼓风器之后,阮青黛把它拿到那个圆形泥圈里扣住顶端之后试着转了转,大小刚刚好,现在再封口。
封口不用全部封死,阮青黛用黄泥顺着泥圈的外壁往上封,顶端留出鼓风器大小的口就行了。
因为之前在泥圈的上边横着一根木棍,现在这个鼓风器的木棍长过那个木棍了,阮青黛先比划了一下长度,再用刀砍去多的那一截。
再在上方横着的木棍中间凿出一个洞,用来卡住鼓风器木棍的底端,这样顶端卡住泥圈里面,底端卡住上面的木棍,整个鼓风器就被固定在泥圈了。
为了怕两边的木棍不结实,阮青黛还专门用藤条绑了好几遍。
再试着推了推,木棍纹丝不动,阮青黛从土灶里面夹出还有一点火苗的柴放进炉窑里面,再堆了些柴。
阮青黛来到鼓风器这里,双手握住顺手的木棍开始上下鼓风。
不一会儿另一边的炉窑开始浓烟滚滚,成功了!
阮青黛兴奋的搓手,她的水缸不是梦!
现在开始做泥胚了,阮青黛先像揉面一样揉着黄泥,时不时的加点水,说实话,做这一步的时候,她想吃包子了。
甩开不切实际的想法,阮青黛专心的揉泥。
揉好之后,干度差不多了,阮青黛开始把泥搓成长条,再拿一大块泥弄成圆形作为陶胚的底盘。
底盘弄好之后,再把刚才搓好的泥条围着底盘一层一层的往上码,每一条泥条之间阮青黛都用的是木棍进行拉胚。
因为怕失败,所以阮青黛依法炮制,做了两个大小相等的陶胚,陶胚的大小和现代的水桶差不多一样大。
做完陶胚之后还不能直接放进炉窑,这个时候需要晒胚,阮青黛把做好的两个陶胚小心翼翼的搬到洞里的火堆边烤着,为了烤这个陶胚,她专门又去生了火。
因为晒胚要好几个小时,趁着晒胚的功夫,阮青黛把院子简单的收拾了一下,然后又背着自己刚才用来装黄泥的背篓去小溪边,放在水里冲了冲,然后又去栗子林里捡了一背篓柴火回来,上次捡的木柴经过她的造作已经快要烧完了。
卸下一背篓的柴,阮青黛又来来回回三四趟全用来装柴火,毕竟现在用火需求大。
把柴整整齐齐的码在洞里之后,阮青黛又去捡栗子,她现在觉得那个夹棍可好使了,所以又做了一个。
一夹栗包一个准,阮青黛又捡了满满一背篓的栗包,直接倒在院子里晒。
晒栗包的时候,阮青黛突然想到如果下雨自己的炉窑怎么办?
但是突然又回过神来,这种泥干了之后很结实,除非用锤子砸它,否则不会被弄垮的,而且下雨之后再晒干就行了。
阮青黛晒完栗包之后,又去看了看自己的泥墙,已经干透了,很结实,不过中间留的那个大窗子还没填上,原本阮青黛想的是用树叶做窗子,但现在她改主意了。
她准备用藤条编一个,然后再编一个门,今天做成功的筐给了她很大的信心。